东山丝竹
谢家危亡,东山再起
谢安一辈兄弟六人,谢安排行老三,六兄弟性格各异,成就迥然。
老大谢奕,官拜安西将军。其子谢玄(羯)乃北府兵创建者,后率北府八万儿郎,迎战苻坚于淝水,成就不世功勋。另外,谢奕还有一非常有名的曾孙,即被后世誉为山水诗祖的谢灵运。
老二谢据,性格散漫,好游山水,名气不甚响亮,其玄孙谢朓却颇有美名,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写的就是谢朓。
老四谢万,官居淮南太守,才气俊秀,工言论、善属文,虽颇有才情,然气度远不如谢安,且恃才倨傲,喜欢炫耀。
老五谢石,官居卫将军,淝水之战中,任职征讨大都督,是前线真正的指挥官。后淝水大捷,他亦因功勋卓著被封伯爵。
老六谢铁,才华不及其他兄弟,性格也偏好隐逸,几乎没什么名气。
升平二年(公元 358年)后,谢家连遭大事,兴旺之家几近削弱。
首先,官居安西将军的老大谢奕去世,谢家一下少了一个掌舵大臣。
接着,老四谢万被推出去顶替谢奕,被朝廷任命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军事,同时兼任豫州刺史,算是稳定了谢家的权势。
然谢万气度远不如谢安,虽也颇有才气,可像许多名门子弟一样,恃才倨傲。而且完全不是统兵作战的材料,升平三年十月受命北征时,他在征途摆出一副名士派头,只顾吟啸歌咏自命清高,不知抚绥部众。军中大小将领,都对其颇有微词。
无奈,谢安这个做哥的只好被迫出山,亲自拜访军中将领,拜托帮扶兄弟。
但交战期间,谢万临阵脱逃,致东晋军损兵折将,不战自溃。朝廷念在陈郡谢氏的家族功劳,留其性命,将他贬为庶人。
谢安兄弟一死一废,谢家则先后失去了两位朝廷大员,一时间,谢家在东晋朝廷的权势迅速被其他门阀大族鲸吞,家族到了存亡之时。
谢安作为陈郡谢氏第一大才子、江南有名的潇洒哥,危急关头,自当挺身而出。
于是,谢安出马,东山再起!
为什么说东山“再”起呢?因为此前,谢安其实做过一次短时间的官。
当时谢安才二十几岁,正是年少轻狂的年纪。此前,朝廷曾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都被他称病推辞了。后来,扬州刺史庾冰多次催逼他当官。
那时候,颍川庾氏也是一个门阀大族,虽然比不上王谢两家显赫,但家族势力也不算小,且跟王谢两家关系不错。谢安耐不住庾冰屡次催逼,无奈之下,只好赴任。
这次从政几乎只是走过场,谢安做了一个多月就辞职没干了。
此次再起,谢安已是不惑之年,且再没隐退,从最小的方镇司马做起,一做就是26年,直至贵为执政宰相。
投效桓温,官居司马
升平四年(公元360年),时任征西大将军的桓温出面,诚挚邀请谢安担任帐下司马。
40岁的谢安欣然赴任。
桓温也算名门之后,其家族“谯国桓氏”在东晋时颇有名望,据说还是春秋首霸齐桓公的后代。不过,从桓温开始,谯国桓氏与谢安家族“陈郡谢氏”就开始分庭抗礼,颇有世敌的味道。
顺便说一下,桓温就是那个信誓旦旦地说“大丈夫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复遗臭万年”的人,而当初说谢安“风神秀彻”的桓彝,就是桓温的父亲。
据说桓温此人天生异象,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一副奸臣相。其能力却毋庸置疑,他一生先收复蜀地,后三次北伐,曾娶公主为妻,亦想篡位称帝,可谓功过参半。
桓温篡位,谢安发威
就这样,谢安在桓温手下,从小小的司马开始干起,一干就是十余年,一步一步从底层爬到中高层。
咸安元年(公元371年)时,谢安已从司马升为侍中,不久又升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位居六部九卿之列,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部长,专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升降,是一个绝对的实权部门。
谢安用了11年时间,一步步从司马熬到尚书,想想真不容易!
为了立威,桓温听从郗超的建议,在咸安元年废黜了旧皇司马奕,另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是为简文帝。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即位不到一年的简文帝莫名其妙驾崩,太子司马曜即位,号孝武帝。
估计桓温跟简文帝有过君子协定,简文帝死前要把皇位禅让给他。岂料 天不遂人愿,简文帝突然死了,孝武帝旋即继位,说好的皇位没了,桓温怒不可遏。
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二月,火冒三丈的桓温带着一众儿郎,借口祭奠简文帝,杀回了建康城。
谢安作为朝中最有真才实学的大臣,理所当然被选派为谈判大使。同时一个叫王坦之的官员也被委派随从。
桓温一边大大方方地在新亭召见谢安和王坦之,一边偷偷摸摸地在营帐设下伏兵。
当是时,二人来到桓温营帐,王坦之惴惴不安,冷汗浃背,而谢安却神情自若,从容不迫。桓温乍见谢安胸有成竹的模样,一时间还犯糊涂。
刚一入座,谢安冷不丁来了一句:“诸侯有道,守在四邻,大将军你却与众不同,没事喜欢藏一群士兵在营帐后面,这是为什么?”
桓温被他这么一说,老脸顿红,琢磨着自己也是有道诸侯,犯不着跟你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玩阴的。念及此,桓温撤去埋伏,光明正大地跟谢安谈判。
席间,谢安自始至终表现冷静镇定,不卑不亢,桓温以为他留有准备,一直不敢贸然下手。双方就这么耗着。
最后,应该是谢安给桓温许下了一个承诺,答应他如若撤兵,朝廷会加其九锡,让他享受至高无上的礼遇。
“九锡”,其实是九种礼器,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这些也没什么实用价值,只是象征着朝廷赏赐给臣子的最高荣誉。历史上王莽、曹操、司马昭、李渊都曾身加九锡。
谁曾想,桓温在撤军途中身染重病,至死都没等到谢安承诺的“九锡加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