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忽必烈灭南宋之战

忽必烈灭南宋之战

时间:2024-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忽必烈先督造船只、整编军队,为消灭南宋作了积极的准备。忽必烈为此作了长时间的准备,并听取南宋降将刘整的策略,焚毁浮桥断绝两城联系。忽必烈灭南宋之战要图这幅地图形象、清晰地展示了伯颜率领的蒙古军(蓝色)与南宋军队(红色)在战斗中的行军、进退路线。为了彻底消灭南宋,忽必烈仍派兵对南宋王室进行追讨,直至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

忽必烈在北方的统治逐渐稳固后,对南宋的征伐便成了下一个重要目标。忽必烈先督造船只、整编军队,为消灭南宋作了积极的准备。忽必烈在总结窝阔台及蒙哥攻宋得失的基础上,制定了先取襄樊、实施中间突破、沿汉入江、直取首府临安的灭宋方略。

元代名刹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锦山镇西北,在元代极为兴盛。寺院依山而建,为三进的院落,前面是山门,中间为天王殿,后面是三间重檐歇山式大殿。大殿前有一尊用整块山石雕刻而成的元代石狮雕像。石狮曲卧在地,昂首向西南。石狮背上立一方小石碑,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重修寺院时所刻。此外,寺中还有一方大石碑,为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所刻。这些石雕和碑刻对研究草原地区的地理、文化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襄阳、樊城两城夹汉水对峙,江中造有浮桥,可互相应援,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被南宋视为国脉所在,苦心经营多年,城墙坚固、兵精粮足。因此,对襄、樊两城的得失,关系到整个战争的成败。忽必烈为此作了长时间的准备,并听取南宋降将刘整的策略,焚毁浮桥断绝两城联系。至元十年(1273)正月,元军攻破樊城,襄阳守将投降。

忽必烈灭南宋之战要图

这幅地图形象、清晰地展示了伯颜率领的蒙古军(蓝色)与南宋军队(红色)在战斗中的行军、进退路线

襄、樊的陷落使南宋朝野震动,把战略防御重点退移至长江一线。但是在打开了通往南宋的坚固大门之后,蒙古军步步紧逼,增兵10万,继续南征。到至元十一年(1274)十二月,元军主将伯颜以声东击西、避实击虚之策强渡长江成功,战争局势从而有了决定性的转折。此后蒙古军队节节胜利,先后攻下了南宋的许多重要城镇,包括建康在内。

建康失守之后,南宋的长江防线也便彻底崩溃。忽必烈命右丞相阿里海牙攻湖南、左丞相阿术攻扬州、伯颜率主力直取临安(今杭州)。至元十三年(1276)正月,三路大军会师于临安郊外。二月南宋恭帝率百官降元。

为了彻底消灭南宋,忽必烈仍派兵对南宋王室进行追讨,直至至元十六年(1279),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