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趋成熟的道教◆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石灰岩质圆雕立像,下端有榫。这种观念无疑对传统的以宗法血缘和人伦情感为基础的宗法宗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盛,因果轮回、得道成仙等观念也逐渐引起了文人们的关注,有无之辨、言意之辨、神形之辨等富含思辨性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
日趋成熟的道教
◆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石灰岩质圆雕立像,下端有榫。菩萨高髻,束冠,巾上贴金,颈佩金色项圈和璎珞,披帛顺肩下垂,双腕戴钏,左手轻提披帛,右臂半举于胸前,着长裙,跣足立莲台上。彩绘保留完整,色彩鲜艳。雕造与彩绘工 艺极为精良。
自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割据,曹魏设立九品中正制以来,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政治格局基本形成。门阀世族把持朝政,为了维系这种门第制度,维护他们的政治、经济特权和社会地位,这一时期门第观念非常严格,士庶界限非常分明。这种观念无疑对传统的以宗法血缘和人伦情感为基础的宗法宗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宗法性宗教以世俗政治为依托,因此当门第成为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婚姻嫁娶的主要根据之后,与之相对应地,人们的鬼神观念和祭祀礼仪也更多地为这种门阀世族政治服务,因而走向了理性和世俗化。
另一方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玄学清谈风气的影响下,儒家的礼仪也受到了挑战。而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盛,因果轮回、得道成仙等观念也逐渐引起了文人们的关注,有无之辨、言意之辨、神形之辨等富含思辨性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这些讨论也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鬼神信仰,反思鬼神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祭祀和礼仪活动。因此,魏晋以来,以鬼神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志怪小说兴盛一时,犹如雨后春笋,成为当时小说的主流,如干宝的《搜神记》、王嘉的《拾遗记》等都是其代表作品。志怪小说的兴盛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文人对鬼神信仰的关注和理性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