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的个性自由
◆东晋风流图
此图写王羲之坐于床边水榭之上,溪山环抱,景色怡人。反映出他追求隐逸、归于 自然的生活态度。
侠义与尚武
动荡的社会无疑会增加人们的不安感,因此人人自保势在必然。东汉后期以来,国家朝纲混乱,政治昏暗,土地大量兼并,豪强势力膨胀,苛捐杂税沉重,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社会上出现了大批失去土地和生存能力的农民。他们背井离乡,生存无着,只好铤而走险,先后举行了多次流民起义。此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四百多年的动乱。长期的社会动荡中,强悍有力者纷纷出而自保。他们有的从自保开始,逐渐成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有的成为了保乡护邻甘当重任的豪杰,有的则干脆铤而走险沦为强盗,使这个时期动荡的社会染上了一层侠义气息。
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一批权贵和豪强地主收编了社会上的流民侠客,拥有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因此羽翼渐丰,开始不受中央政府的制约。这些权贵也是从军阀混战中涌现出来的乱世英雄,他们和他们的私人武装一样,身上都闪现着侠客的影子,可以称他们为公族豪侠。如镇压过黄巾军起义,后官至右车骑将军、封钱塘侯的朱俊,性情刚直,轻财好义;河内太守王匡,乐善好施,以任侠闻名;董卓性情粗野,尽与羌中豪杰交往。在混战中渐成气候并最后称孤道寡的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都有侠客气质和任侠的经历。至于像鲁肃、徐庶、典韦、张邈等豪杰,更是不计其数。总之,两晋南北朝政权如走马灯般更迭,侠客的活动更见频繁。
无武不成侠,侠客们或者没有绝世武功,但他们免不了以手脚刀剑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北方少数民族众多,不仅受其民族剽悍刚猛性格的影响,而且战乱纷繁的社会中,“武”本身就成了一种看家的本领,因此与侠义气质相对应。魏晋南北朝也是一个尚武的时代,北方地区尤其如此。
儒家虽然不尚武,但他们也讲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时的侠客,或抗击外族入侵,或看不惯当时的政治与社会,或劫富济贫、扶贫济弱,总之成为一个时代的风尚。因此,这一时期,关于侠义和尚武的文学作品也多了起来,以诗歌歌颂侠义形象和侠客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的创作。以七步诗闻名的诗人曹植写出了著名的《游侠篇》,栩栩如生地塑造了“狡放过猴猿,勇剽若豹猁”的游侠形象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游侠精神,成为第一次完整地描述边塞游侠形象的文学作品。当时逐渐兴起的志怪小说中,也把游侠作为了重要的题材,大加歌颂赞扬。继南北朝之后,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写就了著名的《侠客行》,把这种侠客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一名句,成为了后世游侠追求的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