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玄宗与开元盛世

玄宗与开元盛世

时间:2023-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玄宗与开元盛世◆太宗李世民像◆筒车(模型) 筒车发明于唐代,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轮型提水农用机械。此外太宗还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战争,以紧缩军费开支。由于太宗为恢复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再加上此后连年风调雨顺,遂出现了清平世界的景象。太宗相信魏徵不会谋反,对于诬告者未经审理,直接以诬告反坐的罪名处以死刑。太宗被誉为“从谏如流”的明君,是与魏徵不断直谏密切相关的。

玄宗与开元盛世

◆太宗李世民像

◆筒车(模型)
筒车发明于唐代,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轮型提水农用机械。竹筒或木筒注满水后,随轮转到上部时水自动泻入承水槽,输入田里。

■安民抚农

太宗即位以后,面对的是一个经过战乱洗劫的局面,史称“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 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吸取历史教训,与民休息,劝课农桑。

太宗及其辅臣从历史和实践经验中认识到“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防止农民起义,太宗从自己做起,“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太宗厉行节约,提倡俭朴,终其一生不封禅。太宗即位之初,立即“纵禁苑所养鹰犬,并停诸方所进珍异”,并告诫自己的大臣说:“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百姓不堪,遂致灭亡。”他少修或不修宫殿,修复洛阳宫殿的工程一再推迟,其他建造也较少,尽量少使力役。此外太宗还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战争,以紧缩军费开支。直到贞观十八年(644)发兵征高丽以前,基本上没有发动过不必要的战争。这一政策对于农民专心从事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陶双牛车
车厢上为卷棚,前开门,后面象征性地刻画出窗子。两头戴笼头的牛昂首并立在车前,仿佛正在奋力拉车。整件陶俑为灰白 色,造型逼真,有很强的写实性。

为了使百姓“衣食有余”,太宗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唐朝初年制订“庸”法,也就是农民交纳一定量的绢、布,便可代替徭役,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太宗特别注意不夺农时,即不误农事。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当太子的加冠典礼和农时发生冲突时,太宗“恐妨农时”,将冠礼“改用十月”农闲季节。太宗还用法律手段来落实不违农时的原则。对在农忙时节擅自征发徭役、耽误农时的官员依法论处。

另一方面,太宗十分重视救灾,以保护农民的利益。贞观元年至三年(627~629),关中、关东发生水、旱、蝗、霜等自然灾害,他当即“诏所在赈恤,无出今年租赋”。

◆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626),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的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兄太子李建成和弟齐王李元吉,并诛戮两家亲眷僚属多人,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高祖李渊 让位于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

由于太宗为恢复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再加上此后连年风调雨顺,遂出现了清平世界的景象。史书记载,当时“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过往商人从京师到岭南,从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用自带粮食,取给于路。可谓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任人唯贤

太宗认识到,治理国家靠自己一人是不行的,应当“广任贤良”,所谓“治安之本,惟在得人”。他要求臣下推荐人才,自己也留心观察、发现和提拔有用之才,推行“任人唯贤”的路线。太宗选拔人才,基本上做到不以个人恩怨好恶为标准,也不以新旧亲疏为转移。他说:“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如魏徵,原是其兄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曾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加以重用。魏徵后来官至宰相,成为“贞观之治”的重要推动者。

◆彩绘贴金文、武官俑两俑
出土于陕西礼泉郑仁泰墓,文官俑高69厘米,武官俑高72厘米,胎质均洁白坚硬,釉上绘彩并贴金。文官俑头戴高冠,目视前方,双手拱于胸前,身穿宽袖外衣,领、袖及下襟均饰花边,面容斯文,神态雍容,显示了唐初文官的风度。武官俑浓眉大眼,黑须朱唇,头戴盔,身穿甲,腰束宽带,足穿黑靴,神态肃穆。右臂前屈,拳心留有持物小孔,左臂下垂,向前稍弯。

太宗认为,所用之才不可求全责备,他说“使人如器”,即根据人才的情况来区别任使。太宗要求大臣封德彝举贤,封德彝回答说,未见奇才异能。太宗明确指出:“前代明王使人如器,皆取士于当时,不借才于异代。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太宗用人,也不以门第为限,他任用的宰相,张亮“素寒贱”,马周“孤贫”,戴胄出身“门下录事”。太宗用人还不以华“夷”为隔,他任用的将领,如那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契 何力等,都是少数民族。同时,太宗也能做到用人不疑。他指出,君臣应“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妥,可极言无隐。倘君臣相疑,不能各尽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魏徵任秘书监时,有人告他谋反。太宗相信魏徵不会谋反,对于诬告者未经审理,直接以诬告反坐的罪名处以死刑。

◆彩绘云龙纹镜
镜为八出葵花形,圆钮,镜中一条丰腴的 龙飞腾在云纹之中,作回首张口状。

太宗还具有知人之明,对自己臣下的性格、能力了如指掌,因此他能做到人尽其材。太宗曾经对魏徵说:“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正是由于太宗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使得贞观年间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治国才能的杰出人才。太宗靠这批人才尽心竭力的辅佐,使唐王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贞观十七年(643),太宗命人画开国的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等都在其列。士庶景仰,传为美谈。

■从谏如流

太宗善于纳谏,他对侍臣说:“朕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太宗对于臣下的谏书,相当重视。他说:“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魏徵和太宗的关系是贞观朝进谏和纳谏的典范。魏徵先事李密,后又事太子李建成。太宗不计恩怨,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魏徵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徵怀着“耻君不及尧、舜”的忠诚,在贞观年间,无论是国家政事,还是太宗的个人行为,只要他认为不妥的,便直言进谏,即使冒犯“龙颜”,也在所不惜。而太宗则认为,魏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对于魏徵的谏议多予采纳。魏徵进谏,太宗纳谏,成为封建社会君明臣贤的美谈。太宗被誉为“从谏如流”的明君,是与魏徵不断直谏密切相关的。经过贞观君臣的共同努力,很快就形成了“臣以进言为忠,君以听言为急”的协调和谐局面。魏徵去世时,太宗十分难过,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并为魏徵亲笔撰写碑文。

◆魏徵直谏唐太宗
魏徵常在朝堂上“批龙鳞,逆圣听”,成为 一代谏臣。

在太宗的倡导下,进谏蔚然成风,不仅大臣进谏,连宫中的长孙皇后、徐贤妃也能进谏。而太宗纳谏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以“豁达大度,从谏如流”而著称的汉高祖。太宗对能直言进谏的官员,不仅不加责备,反而还常给予奖励。如给事中张玄素谏修洛阳宫殿,赏绢200匹;孙伏伽谏刑赏不当,赏以价值百万钱的兰陵公主园;魏徵谏用人不当,赏绢500匹。这不仅表彰了进谏的臣下,而且也起到了鼓励进谏的作用。

◆昭陵
昭陵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方的九 山上,以山峰作为陵丘,在山南坡掘凿地宫。九 山山势突兀,孤耸回绝,气势雄大。太宗选定此山建陵寝,显出了他胸襟气魄的伟大之处。历代文人常将昭陵引为唐代中 国统一强盛、政治英明的象征。

为了集思广益,太宗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化。他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入阁议事,要有谏官随同,有失便谏。贞观元年,太宗下诏“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参与讨论。太宗还规定,五品以上京官,要轮流到宫中值宿,以便皇帝召见,询问外间事务,了解民间疾苦,以及政事得失,使下情得以上达。另外,太宗还建立了五花判事制度。所谓五花判事,就是对于军国大事,中书舍人可以各执所见,杂署其名。唐朝制度,经过朝廷议决的政策,交给中书舍人草诏,舍人五员各执所见,各书一诏,署名后交给中书省长官选择。因此出来的诏令,少有错误。

任人唯贤、从谏如流是太宗政治上取得成功的两个重要的主观原因。太宗之所以能成为封建帝王的典范,可以说,与他能够知人善任、兼听纳谏关系极大。

◆魏徵古诗
魏徵精书法,太宗曾出御府金帛购天下古 本,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定真伪。

玄宗与开元盛世

太宗去世以后,高宗继位。高宗多病,政事经常由皇后武则天处理,她逐渐掌握大权,终于称帝。武则天继续推行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名臣姚崇、宋 ,就是她提拔的。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之后,中宗和睿宗统治时间短暂,政局动荡多变,但李唐王朝的统治危而不坠,随即迎来了玄宗的开元盛世。

■刺配功臣

玄宗李隆基,是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史称李隆基善骑射,通音律,晓历象之学,善写八分书,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封建帝王。武则天之后,中宗继位,但是大权旁落,最后自己亦被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李隆基就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登上历史舞台的。他迅速平定了韦后之乱,并诛灭韦后、安乐公主,结束了混乱的政治局面。 玄宗登基之后,即致力于政局的稳定。他经历过复杂的政治斗争,有处理危难政局的经验。他深知安定升平的政局得来不易,所以用人处事熟虑深思,恐伤国脉。为玄宗建立功勋的大臣,大多善于谋划,皆为出世奇才,而且是“不用其奇则厌然不满,诚不可与共治平哉!”

◆釉陶乐舞群俑
5名各执乐器的乐女席地而坐,中央的两个舞女则轻拂衣袖,翩翩起舞。从面容和身形看,这几个乐舞少女年纪尚小,都只 有十几岁。

他认为这类人“时与履危,不可得志”,于是以种种借口,将他们诛戮贬逐。最先被罢官的是郭元振。开元元年(713)冬季,玄宗驾幸骊山温泉宫,当时的兵部尚书郭元振正在此地连营50余里,操练20余万大军。玄宗检阅操练现场,以军容不整、督操忤旨之罪拘郭元振于军前,宣令处斩;经左右百官求情,才将他罢职,远谪新州(今广东新兴)。太子少保刘幽求、詹事钟绍京、侍郎王琚等人都被玄宗贬为外州刺史,有的人甚至放归田里,永不录用。

◆白陶舞马
马通体洁白,如象牙雕刻而成,体形高大强健,膘肥臀圆,鬃毛卷曲呈波浪形,两耳直削,弯头张口,目光注视着高高抬起 的前蹄。

玄宗外刺功臣的政策,行于开元初年。当他的权力日益稳固以后,他又对昔日被贬官的功臣表示了怀念之情,予以优容款待。

■救时宰相

玄宗深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拓局面,必须有一名既有治国才能又十分可靠的宰相来辅佐自己。因此,他在处理往日功臣的同时还积极选择良臣,辅己治国。玄宗挑中了姚崇。玄宗在骊山检阅军队之后,又狩猎于渭川。这时,姚崇赶到,受到玄宗接见。玄宗让他担任宰相,姚崇说:“臣有十大安邦之策,陛下如不允行,臣就不能受命。”玄宗要他陈述内容,他条陈十策,一是宽刑仁恕,免除严刑峻法;二是数十年内不求边功,免除征战之劳;三是法行自近,亲近犯罪亦应绳之以法;四是宦官不得参与朝政;五是禁绝租赋之外的一切税收;六是皇属不得担任朝廷要职;七是尊重大臣人格,以礼相待;八是准许群臣直言犯忌相谏;九是不再增建佛道寺观;十是外戚不得干预朝政。玄宗答应照办,第二天正式授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晋封梁国公。朝野上下欢呼雀跃,称誉玄宗选相得人。姚崇之后,玄宗又任用宋 、张嘉贞等担任宰相,他们为推行开元新政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唐代胄甲
唐代胄甲,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这些铠甲大都比较精巧。甲片与甲片之间通常用皮条穿组,也有用铆钉连缀的。

■限制手足

宫廷政变,是李唐王朝建立后帝王更迭的主要原因。为此,玄宗对李唐宗室管制甚严。即使是他的同胞兄弟,也只以恩礼相待,而不授予要职,免其掌握实权,从而削弱皇室内部发动宫廷政变的政治基础。李隆基原与诸兄弟住在长安的隆庆坊。他立为太子之后,改隆庆坊为兴庆坊,仍与众兄弟们住在一起,食则同桌,寝则同眠,和睦相处。玄宗即位后,众兄弟仍然掌管禁军,宋王成器为闲厩使、左卫大将军;申王成义为右卫大将军;岐王、薛王也分典左右羽林军;同时,宋王是睿宗的嫡长子,王守礼是高宗的长孙。他们在皇室中的特殊地位很容易被阴谋家所利用。因此,玄宗于开元二年(714)接受了宰相姚崇的建议,解除了诸王的兵权,分别将宋王出为岐州刺史,申王出为豳州刺史,王出为虢州刺史,薛王出为同州刺使。玄宗还“令(诸王)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上佐”指州长史、司马。诸王虽为一方牧守,但并不掌军政大权,从而减少了起兵造反的可能性。同时,为了减少京官与诸王、诸王之间的接触机会,玄宗还规定“宗王以下每季两人入朝,周而复始”, 使诸王不能同时留居京城。兄弟之中惟岐王隆范曾参与诛灭太平公主之事,恃功骄恣,不受约束,常与朝臣张说、驸马都尉裴虚己宴游。玄宗先后将张说、裴虚己二人流放外地,以儆效尤,而与岐王隆范兄弟之情一如往昔,且告诫左右道:“兄弟天性,怎可失欢?不过有奸猾之徒,攀附邀宠,无碍兄弟之谊。” 玄宗旧邸兴庆坊升格为兴庆宫之后,玄宗环绕兴庆宫为诸兄弟筑第。玄宗常常登楼与诸王欢娱作乐,对榻坐谈。诸王每日纵饮、聚赌、击球、斗鸡、郊猎,玄宗都不加禁止,但严禁他们与朝臣、外戚交游。

◆华清池
华清池位于骊山西北麓。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在此建造了“汤泉宫”,玄宗将它扩建为一个以温泉为中心的“陪都”,改名为“华清宫”。因宫殿建在温泉之上,又称华清池。玄宗每年旧历十月偕同杨贵妃来此越冬,在这里处理朝政,接见朝臣,第二 年春天才返回长安。

■开元盛世

政局的安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玄宗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例如,开元二年(714)他命戴谦开掘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东北50里的甘泉渠、25里处的荡河渠、20里处的灵长渠及千亩渠,均引文谷水灌溉田亩千余顷。

◆霍泉三七分流亭
唐代名将郭子仪,利用三七分流之法,引霍山泉水灌溉农田。历经千年,分流亭在 今山西临汾霍泉灌溉区仍发挥着作用。

这些农田水利的兴修,对抵抗旱灾、增加粮食产量大有裨益。此外,玄宗还下令招募社会流民耕种荒田,免征5年赋税,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玄宗采取了这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使全国出现了“高山绝壑,耒耜亦满”的局面。为了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并抵御天灾,玄宗又极力主张恢复常平仓、义仓制度。常平仓的设置,主要在于平抑粮价,防止年丰谷贱伤农和荒年谷贵伤农。而义仓的设置,主要在于荒年救灾和青黄不接时向农民免息贷种。

◆舞马衔杯纹银壶
银壶仿皮囊形状,上有一马,衔杯而舞,造型和文饰都独具匠心。据《明皇杂录》记载,玄宗曾命人训练了400匹舞马。每逢他的生日,这些用金银珠玉装饰好的舞马就会在勤政楼前踏着音乐跳跃起舞。曲终后,众马衔杯跪伏在地,向玄宗“祝寿”。这件 银壶的出土验证了相关文献记载的真实性。

手工业方面,陶瓷、纺织、印染、造纸、印刷等各行各业较前代也有较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迅速发展。“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富商大贾空前活跃,“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国力也空前强盛。高宗以后,吐蕃强大,成为唐朝西方边境的严重威胁。武后时期,东突厥复兴于漠北,契丹崛起于东北,又造成帝国北方形势的紧张。许多在贞观、永徽年间(627~655)归属唐朝的地区重又脱离控制。玄宗加强邻接地区军队管理,开垦屯田,大大充实了防务;又从东北到西北和南方设立了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伊西北庭、剑南等9个节度使和1个岭南五府经略使,以统一指挥战守军事。在开元五年(717),唐军收复陷于契丹21年的辽西12州,于柳城(今辽宁朝阳)重置营州都督府;漠北的同罗、拔也古等都重新归顺唐朝;西突厥与唐之间的战争也逐渐停止而代之以友好往来;唐在西域设置的安西四镇节度经略使,阻止了吐蕃势力的北上;在陇右、河西之西设置的军镇,则巩固了河西走廊的安定,保证了中国和中亚、西亚的交通顺畅。当时唐朝的声威远达西亚,各国使者和商人往来不绝。

◆开元盛世
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是唐代最繁荣的时期,被后世史学家赞称为“开元 盛世”。

社会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玄宗本人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帝王,对当时文化艺术氛围的形成不无影响。玄宗特别擅长音乐,使得当时的音乐舞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盛唐诗歌最为后世称道,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如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李白和杜甫等,都是光耀千古的诗坛泰斗。他们在诗中歌繁华、吟出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其他如书法、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也无不有显著成就。

◆蛇骨塔
蛇骨塔大约建于南诏时期。从塔的风格看,跟中原地区的密檐式塔的风格非常接近,说明当时南诏与中原地区文化已密不可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