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东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时间:2023-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要说汉朝各地的经济发展不是齐头并进的。铜水壶∷关中与关东东汉时期,农耕生产的水平与西汉相比有所提高。东汉一代经济形势最为突出的历史特征是,在各个经济区普遍发展的背景下,全国经济重心开始东移。西汉政府的“强本弱末”,使关东地区承担主要财政耗用的政策,并不能阻止关东地区的稳步发展。东汉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众多陶楼、陶屋,是仿造当时的楼阁造成的,希望死者死后能继续享用。

经济要说

汉朝各地的经济发展不是齐头并进的。西汉时期关中是最为发达的地区,到了东汉,关东稳步发展,有超越关中之势。而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物产丰饶之地。

执伞铜俑

∷生态环境的改变

薰炉
将香药置于薰炉中燃烧,所发出的香气可净化空气,杀灭空气中的细菌,有一定的预防疾 病作用。

十五连盏灯
此灯由3只双身虎各口衔一圆环支撑灯座,灯座中间插由15盏高低错落圆形灯盘组成的灯体,灯柱可拆为8节。8只嬉戏小猴,2只啼鸣小鸟穿插其间,底座上立两人在抛食戏猴,灯信上有一盘龙。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载体之一。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最为巨大。秦汉时代,气候是比较温和的,两汉之际,发生了由暖向寒的转变。气候变化,对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中国而言影响重大。关中地区,西汉时曾种植适宜“暑湿”气候条件的稻米,后来种植不择地力、易于生长,足以防备灾荒的大豆;黄河流域的主要食粮,起先是大豆和粟并重,后来大豆则有逐步成为主要粮食的趋势;移民方向发生由西北向东南的转变,出现中原人向江南地区移民热潮——这些转变,恰恰是以气候由温湿向干冷的转化为背景的。王景治理黄河后,黄河长期安流,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气候转为干燥寒冷,河水流量相对减少,水患减轻。人为因素对北方环境的变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黄河最初并不以“黄”相称,至西汉初年才有“黄河”名称,这是与森林砍伐、过量开荒等密切相关的。泥沙流量增多,不仅造成严重水患,而且使北方诸多的湖泊淤积堙涸、消失。移民实边,屯田耕种,使得原先植被遭到破坏,与蒙古地区沙漠地区的形成是有直接关联的。

透雕龙凤玉佩
此玉佩中间穿有一孔,以便系戴。佩身布满花 纹,四周镂刻龙凤,形状和色泽华丽而高贵。

铜水壶

∷关中与关东

东汉时期,农耕生产的水平与西汉相比有所提高。铁器的普遍使用,牛耕和铁铧犁在原先经济比较落后的淮河地区的推广,蚕桑在南方的普及和农耕水利设施的修建,无疑是东汉经济进步的标志之一。东汉一代经济形势最为突出的历史特征是,在各个经济区普遍发展的背景下,全国经济重心开始东移。秦及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是最为发达的经济区,“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当时曾屡屡迁徙关东贵族、富豪和高级 官僚于关中,以强化关中的经济优势。大规模的用兵西北,开拓边土,实行就地屯田,也使得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得以充实。两汉之际的战乱,使得关中地区遭受沉重打击,人口衰减,城市破落,损失极为惨重。西汉政府的“强本弱末”,使关东地区承担主要财政耗用的政策,并不能阻止关东地区的稳步发展。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则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一点。

汉代耧车(模型)
耧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播种机,我国古代的耧车可以说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

∷江南开发

独轮车(模型)
西汉时制造出独轮车。它由一人推动,虽然稳定性差,但对道路条件要求低,适合在半山区和农村田间使用。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出现经济重心东移的重要前提。西汉时期,江南经济还停留于较为原始的粗耕阶段,即“火耕水耨,饭稻羹鱼”时期,是“卑湿贫国”。而东汉一代,江南地区发展很快。江南气候条件的变迁,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视之为“暑湿”、“瘅热”之地;而中原战乱不断,又大大加剧中原百姓南下迁移的热潮。移民的南下开发,不仅为江南地区带来众多的劳动力,也使得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迅速在江南地区传播推广。江南地区水利事业的陆续开展,对江南农业的开发也至关重要。例如史籍记载,顺帝时会稽太守马臻凿治“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交界筑塘蓄水,根据水旱情况调节水量,使周边地区少有水旱灾害。实际上,自东汉中期起,江南就凭藉富足的粮食生产,救济赈援江北饥民。到东汉中后期,江南已经扭转落后面貌,成为开垦荒地众多,物产丰盈的地方,被称为“沃野千里,民富兵强”的乐土。另外,两汉时期南地区的经济,也有所进步。

绿釉陶楼
高144厘米。东汉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众多陶楼、陶屋,是仿造当时的楼阁造成的,希望死者死后能继续享用。图中这种楼阁为木砖结构,分为四层,每层都有勾檐,墙壁镶嵌镂空花窗,具有遮阳避雨和登高远眺的功能,是中 国古代木构楼阁此后长期采用的建筑形式。

∷庄园经济

东汉之时,豪强地主、官宦贵族凭借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势力,大肆侵夺百姓土地。特别是在东汉中后期,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盛。南阳豪族樊宏开垦田地300多顷,新野阴氏家族有田700余顷。至于秉权的官宦,其所占土地更多。宦官张让专权时,其家族党羽竟然占有“京畿诸郡数百万膏腴美田”。大地主对土地的经营,则多采用田庄形式。生产者主要是豪强地主所荫庇的宗族、宾客等,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逃避朝廷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典型的田庄,内部“闭门成市”,甚至可以“有求必给”,即农、林、牧、副、渔诸业齐全,又有“巧不可言”的手工业,其基本生活消费品可以不必依赖田庄以外的市场。田庄内往往拥有私人武装。在一定条件下,这种以田庄为依托,内聚力相当强的社会群体,常常会演变成为军事集团。东汉末年军事割据势力,很多就是由拥有强悍的宾客、部曲武装的地方豪强发展而来的。

王得元墓画像石
大庄园在各地的出现,是东汉经济生活的主要特点。这类大庄园虽以经营农业为主,但畜牧养殖、果蔬桑麻、煮盐酿酒、百工技艺,无所不有。大庄园中自给自足,闭门成市,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和这件画像石一起出土的石刻中五谷遍野,牛羊成群,有车马、牛耕、奇禽异兽,还有宴乐、歌舞、出行等,反映了 陕北地区豪强地主的经济和生活状况。

“泱茫无限”瓦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