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生存的基督教
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帝国几乎是同步的。但罗马帝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最为紧张,耶稣就是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罗马帝国的皇帝尼禄又诬陷基督徒纵火烧罗马城,迫害基督教,从此拉开了基督徒受迫害的历史。一直到公元313年“米兰敕令”后,基督教才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基督教遭到了罗马帝国的长期镇压,其主要原因是,罗马的宗教是较为原始的多神教,而基督教是一神教,二者难以调和。罗马及其所辖地区的众神成为基督教徒攻击的对象,这引起罗马人的反感,包括普通的老百姓。
基督教派与其他的宗教另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与国家政权合作的态度。古往今来许多宗教,几乎都是在国家政权的支持下,才逐渐壮大的。但由于罗马皇帝搞个人崇拜,将自己神化,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基督教所不能容忍的。例如戴克里先神化皇权的措施就遭到基督教会的抵抗,他们否定皇帝的神性,鼓励基督徒不参拜皇帝。基督教不仅不同罗马帝国合作,而且谴责罗马人的道德败坏,攻击罗马帝国将像从前的巴比伦城一样倾倒。
68页图描绘的是十字架上的基督。由于基督耶稣抨击犹太教的当权者,所宣传的教义不利于罗马帝国的统治,遭犹太教上层分子的嫉恨,最终在逾越节前被门徒犹大出卖,由罗马统治者判处极刑,公元34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右图为描绘“基督升天”的小雕刻。传说耶稣受难后的第三天复活,并升天而成为 永恒的“主”。
另外,基督徒看重天国,要求人们信奉上帝,不屑世俗的权力,这也引起罗马统治者的不满。
尼禄之前,基督徒就常被驱逐,但尼禄是第一个大规模迫害基督徒的皇帝。许多基督徒被蒙上兽皮,被恶犬撕裂,有些则被钉上十字架,或被实行火刑。罗马人对于基督教的迫害是很不正常的,不因触犯罗马法律而被处罚,这在罗马历史中是罕见的。当然,民间常会流传说基督徒吃婴儿,或乱伦,虽然没有证据,基督徒也会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处死。在图拉真统治时期,有些负责的官员仔细调查后发现,基督徒并没有违法,便上报图拉真,于是图拉真停止了不分青红皂白地逮捕基督徒的做法,但依然规定,基督徒要无罪释放就必须向罗马的神献祭,并公开表示放弃基督信仰。因此,从法律上来说,基督教依然处于非法地位。这样,若遇上较宽厚的皇帝还好,如果遇上不喜欢基督教的皇帝,他只需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就可迫害基督教。
事实上基督教非但没有被镇压下去,反而在这种夹缝中顽强地发展壮大,甚至深入到罗马统治层中,贵族、商人、官员、士兵,甚至 皇帝的亲戚、子女都有基督徒。
基督教在罗马刚刚兴起时,基督徒遭到罗马统治者的残酷迫害,他们被投到斗兽场里,让 凶猛的狮子吃掉。
戴克里先死后,君士坦丁积极争夺王位,在与敌人决战之前,他宣称自己看到了基督的十字架出现在天空,胜利后,他便皈依了基督教。公元313年,他签署了“米兰敕令”,至此,基督教才取得了与其他宗教相同的地位。从此基督教逐渐强大,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国教。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不但没有灭亡,反而更加壮大,以至于今天成为西方世界最普遍的宗教。
基督受难已经成为绘画的永恒主题。据《圣经》记载,耶稣的门徒犹大为了30块金币出卖了他的主。乔托的这幅《犹大之吻》展示的是,犹大带领一队罗马士兵、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冲进了客西巴尼园,他们举着火把和兵器,气势汹汹。犹大上前亲吻耶稣,以作为认人的暗号。在画面的中心,耶稣直视假装友好的犹大,而犹大手上的黄斗篷似乎要将耶稣淹没,他的动作外现了他内心的恶毒和不安。在画面左边,一个门徒割下了大祭司长仆人的耳朵。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74-75页)更为人们所熟知。在逾越节的晚上,耶稣预知他的死期将临,在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共进晚餐时,耶稣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此一瞬间的十二门徒以手势动作表现出了各异的神态,惊讶、疑虑和嗔怒,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坐在中央的耶稣头侧向一边,表情平静地摊开双手。耶稣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神圣使命,正在孤独而安详地迎接自己的命运。达·芬奇运用左上壁窗户投入的光线使人物显得清晰,惟有犹大的脸处在暗影中,犹大手握钱袋的动作更强化了整个作品所要表现的善恶的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