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让世界仰望的丰碑

让世界仰望的丰碑

时间:2023-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让世界仰望的丰碑曾经巨柱林立的百柱厅,如今只剩下一根柱子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埃及的室内家具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家具。哈舍普苏特最终登上了宝座,并且把持这个神圣的位置长达34年。在祭祀殿中,200多尊哈舍普苏特的大小雕像分布各处,时刻提醒着女王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可惜这座巧夺天工的柱廊最终毁在了图特摩斯三世之手,使后世之人无福目睹这座令古代世界柱廊失色的奇妙手雕。

让世界仰望的丰碑

曾经巨柱林立的百柱厅,如今只剩下一根柱子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卡纳克,尽管始建于古王国末期,但真正让它名满天下的是新王国的伟大君主们,是那些同卡纳克一样有着响亮名字的法老们努力将卡纳克变成了一个活着的神话。

百门之城底比斯的守护神是阿蒙-拉,一位新王国时期新兴的最高神 ,而卡纳克正是为阿蒙-拉而建的祭庙。也正因为如此,新王国的卡纳克不但成了上下埃及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名字,也让阿蒙荷太普一世、图特摩斯一世、图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们深以在神庙刻上自己的名号为荣。在古埃及,卡纳克是属于神的,但是以现代眼光来看,刻满了铭文的神庙更像是属于法老的。是的,卡纳克是法老们的精神寄托: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先后有50多名法老参与了这座神庙的修建,并且每一位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神庙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越来越壮观,雕刻也越来越精美,直到它被埋进沙子里之前,它一直是古代世界文明的标志——它理所当然地拥有着这个地位。

巨大的卡纳克神庙共有10座塔门,其中最外的那座正对尼罗河,它雄奇伟岸,是个宽113米,高43.5米的庞然大物。塔门象征着东西地平线,每当法老通过塔门之时,庄严的太阳也正好在双塔之间升起。坐落在塔门之前的就是壮观的方尖碑。

绕过了让人惊叹的塔门,你就能进入那似梦似幻的大圆柱主厅。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厅,看起来像一座无边无际的森林:134根擎天大柱分16排昂然而立,其中中间的两排12根台柱竟高达21米,近20个人才能合抱。粗大的石柱仿佛从神造宇宙之时就伫立于此,显得那么从容和自信:充满张力的膨胀凸出勾勒出大厅石柱的富态,柱头的花型设计让石柱看起来像是正值绽放季节的纸莎草花蕾,生机勃勃而又庄重雅致。柱底座的占地面积超过了整个大厅的一半,石头的压力让进入此间的人类会充满了自卑和惭愧,也许这是人类在神面前应有的态度吧。

面对这残破的废墟,和清澈的圣湖水,人们是否能感受到卡纳克神庙曾经的辉煌无比。

埃及的室内家具可以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家具。这件珠宝盒便是其中的一件精品。蓝、黄两种颜色,在埃及工匠的拼接组合之下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有节奏和韵律,透着一股典雅华丽的贵族之气。

随着行进的逐渐深入,光的关照就离你愈来愈远,这证明你越来越接近神了。到了神庙的底端神像的座前,光线已经无法到达这里,黑暗给你的压力会使你不由自主地跪倒在神的面前,虔诚地祷告。这就是卡纳克之梦!

绕过神堂,南侧是长方形的“圣湖”和穆特女神的神庙。然后是被誉为“典型的埃及神庙”的洪苏神庙。出了洪苏神庙,有一条由卡纳克直达另一座伟大神庙——卢克索神庙的长达3000米的宽阔大道,列于道旁的则是整齐排列着的羊头斯芬克斯雕像。

卡纳克神庙一直到罗马人统治时期才停止了扩建的计划。经过了2000多年的人声喧嚣,卡纳克神庙结束了他在古代世界中的使命,它安然的睡去了,直到1500年后,世界再次将它从黄沙中唤醒。

当人们在祭台上望见春分与秋分的落日时,他们可曾意识到:这是卡纳克柱廊的设计者附送给他们的智慧礼物之一。对于古埃及人来说,卡纳克同金字塔一样,是他们文明的旗帜。卡纳克的4000年,是属于古埃及人的;4000年的卡纳克,已经属于世界了。不朽的名字,不但让古埃及人为之唏嘘,亦让全世界人为之骄傲!

4.女王的自信

哈舍普苏特曾经离王座如此之近,以至于在她的父王与她对话时无人能知道他们在谈论些什么;然而那时的她离权力巅峰又是如此的远,因为法老注定是阿蒙神的儿子而不是女儿!

这是一幅哈舍普苏特时期的壁画,反映了尼罗河流域物产的丰饶和古埃及人生活的祥和与自然,也反映了女王值得称道的政绩。

哈舍普苏特最终登上了宝座,并且把持这个神圣的位置长达34年。她必须要证明给后人看,她同她的兄弟一样是受到阿蒙神眷顾的。她决定留下一些什么来证明她的权力绝不会随着她的去世而丁零飘散,她要在另一个世界里注视着这片曾经被她踩在脚下的土地。于是,一座属于她也属于全埃及人的独特陵寝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了下来,成为她自信的象征——它就是坐落在德尔巴哈里山谷中的哈舍普苏特陵寝。

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建筑:以绝壁为倚,以河水为依,整个山谷加上尼罗河都成为了陵寝的配角。它的设计人塞穆特也许有意要让女王成为大地和河流的主宰,因为整座山谷确实融化成为想像中女王的躯体肢干了,而主殿则恰恰是女王的心脏。

塞穆特采用的是三叠式片面布局,根据地势的高低建造了三层祭殿,然后由一条壮观的柱廊式台阶贯穿三部分建筑。最上面的一层建筑是凿在岩壁之中的,有露天庭院、圆柱殿、祭祀殿以及至高无上的阿蒙-拉神像——那是用整块砂岩巨石雕刻而成的神像,威仪天下的姿态让观者莫不肃然。在祭祀殿中,200多尊哈舍普苏特的大小雕像分布各处,时刻提醒着女王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在建筑的中层,并排着海梭尔女神和阿努比神的半石窟神庙,凸现了女王高踞王位乃神意所授。第3层左端的祭庙则是献给哈舍普苏特的伟大父王图特摩斯一世的,表达了女王对于图特摩斯一世的敬重和爱戴,也更进一步向世间彰显了女王权力来源的正当。

哈舍普苏特陵墓。用白石建造的斜道、平台、长排的柱廊与悬崖的垂直沟壑相互衬托,人工与天然相辅相成,在人造的巨大建筑物与宏伟的大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共鸣,使人深感激动。真不知当时埃及人心中是如何构想出如此气魄的形式来的。

女王献祭时用的带柄容器

最具观赏性的莫过于第一层柱廊,据传说这个柱廊的最前排每一根巨石柱的正面都是哈舍普苏特的巨大雕像,雕像的眼睛由玻璃制成,在日月的辉映下闪闪发光,注视着脚下尼罗河的潮起潮落,也注视着上下埃及熙熙攘攘的子民们。可惜这座巧夺天工的柱廊最终毁在了图特摩斯三世之手,使后世之人无福目睹这座令古代世界柱廊失色的奇妙手雕。

哈舍普苏特祭殿是古代埃及最具创意和灵感的大型建筑。当塞穆特决意摒弃古王国体魄宏大的建筑风格时,他就已经在考虑要将自然的环境溶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了。3层平台的级级上升同背靠的悬崖形成了稳定的三角意象,摆脱了压抑的被动格局,反而使悬崖看上去像是为陵寝而存在。构造精美的柱廊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没有卡纳克神庙中那种石柱的压迫感,但是却让人有意识地去体会柱廊的精致美。正如有人评价道:“用白石建造的斜道、平台、长排的柱廊与悬崖的垂直沟壑相互衬托,人工与天然相辅相成,在人造的巨大建筑物与宏伟的大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共鸣,使人深感激动。真不知当时埃及人是如何构想出如此大气魄的形式来的。”是的,塞穆特将女王陛下的雄魄千百倍的在悬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想像当女王生前目睹此壮观景象时,她必将会深深地为自己能选择塞穆特这样的设计师而自豪,虽然她本人最终并没有被葬于此。

哈舍普苏特同图特摩斯三世周旋了一辈子,最终却无法将胜利维持到身后。甫一登位的图特摩斯三世用他那举世闻名的倔劲开始对女王的骄傲进行无情的打击。值得庆幸的是,图特摩斯三世并没有彻底地将哈舍普苏特陵寝从地球上抹去,也许他本人也早已被这座充满神奇和美感的艺术品所吸引;或许女王也有这份自信去征服她的政敌和世界吧——如果我们把它视为古埃及人的自信的话,那将是女王最大的遗产,甚至超越了建筑本身。

5.悬崖边上的壮观

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第19王朝的第2代法老,在位共67年。在位时间之长,位居埃及历史第二。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最有作为的法老之一,他不仅大败赫梯、弹压努比亚叛乱,以其赫赫战功彪炳史册,更以大兴土木而著称于世。拉美西斯二世在位几十年间,热衷于修筑神庙,因此被埃及学家称为“拉美西斯大王”。他所修建的神庙都恢宏壮美,其中尤以阿布·辛拜勒太阳神庙最为突出。

在古埃及时期,寺庙的高级祭司是惟一具有足够影响力,能对法老的至高地位提出挑战的集团。法老阿赫那吞的改革与迁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打击祭司阶层、摆脱他们的控制。同样,拉美西斯二世把神庙修建在远离祭司势力范围以外的地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他可以在避免触动祭司统治势力的前提下,树立介于诸神和世人之间的高大形象,宣称自己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都不可动摇的神圣地位。

幽深的阿布·辛拜勒神庙入口。

在拉美西斯二世见到两座俯视尼罗河西岸的玫瑰砂岩悬崖之后,就有了在此建造一座神庙的想法。阿布·辛拜勒神庙建在此处,颇合拉美西斯的心意,一方面,它能在纷争不断的努比亚臣民心中插上自己威严的旗帜;另一方面,它还远离埃及祭司的势力范围,法老可以随心所欲地树立自己伟大的形象。

阿布·辛拜勒神庙开凿于公元前1250年,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南80千米的地方。在削切得很平整的倾斜的悬崖前,耸立着四尊高耸入云的拉美西斯巨像,它们高达20多米。雕像面东依悬崖而坐,凸出于千岩万壑。巨像的两腿之间站着法老家族的小雕像,其中包括拉美西斯的妻子尼菲泰丽的雕像。尼罗河正好在雕像处转弯,故而,凡是在尼罗河航行的人们都可以从远处清楚地看到它,会为它的雄壮而惊叹不已。

这4座雕像分列在神庙入口处的两侧。左边两尊分别是头戴王冠的拉美西斯二世和集高贵、典雅与美丽于一身的王后尼菲泰丽,另外两尊分别代表拉美西斯二世的儿子和众神。尼罗河正好在雕像处转弯,故而,凡是在尼罗河航行的人们都可以从远处清楚地看到它,会为它的雄壮叹为观止。

这4座雕像分列在神庙入口处的两侧。雕像中的拉美西斯王,头戴王冠端坐上方,双目慈祥地俯视着前方,厚实的双唇微合着,神态安详稳重,气宇轩昂。在他身旁的王后,头上戴着高高的王冠,集高贵、典雅和美丽于一身。即使在3200多年以后的今天,站在它们的面前,我们仍然隐隐能够感受到当年拉美西斯二世的无上尊严,感受到王后尼菲泰丽的贤淑与端庄。四尊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匀称,脸部的两耳之间宽3.9米,嘴的宽度也将近1米。充分展示了古埃及人的高度智慧和杰出工艺水平,堪称古埃及艺术中最绚丽的珍宝。

上世纪60年代初,埃及决定修建阿斯旺水坝。水坝一旦建成,上游纳赛尔湖的水位将上涨几十米,附近的文物古迹都将淹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阿布·辛拜勒的太阳神庙。于是,拯救古埃及文物古迹成为当务之急,不仅埃及政府高度重视,世界各国的人士也都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以帮助3200年的结晶免遭灭顶之灾。

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是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牵头,24个国家的考古学家联合进行的一次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抢救行动。经过多年的努力,专家们共拯救了40多处古迹,将22座庙宇经过严密的测定和计算,拆散后化整为零转移到安全地段,然后按原貌成功重建。

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使之不被纳赛尔水库不断攀升的水域所淹没,可称得上是20世纪最为不同凡响的工程之一。

首先是把神庙所在山头的石头切割成80厘米长的石块,然后把它们搬到新址,作为搬迁后神庙的墙体和屋顶。这样,当神庙搬迁过去后,仍会置身于它以前的环境里。然后,他们把巨像和神庙分割成1050块,每块重达33吨,并标上记号。铺上水泥基地后,工人们借用各种机械把它们依据原貌重新安装起来,再用水泥抹缝把它们固定住。

这次拯救行动耗时4年,花费近4000亿美元,如今,有着3200年历史的巨像,继续向世人展现它们令人敬畏的雄姿。它高90英尺(合约27.4米),全长195英尺(合约59.4米),内有现代照明设施,即便拉美西斯二世在世也会为现代的愚公移山精神而深深折服的。

6.让世界仰望的丰碑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重达数吨或数十吨,石块间没有任何粘合物,但契合得十分严密。

王朝更迭、军事战争和宗教纷争占据了古埃及的整部历史,闪米特人的入侵使古埃及文明最终变成了永恒的失落。惟有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历尽沧桑,在尼罗河的西岸默默地注视着古埃及的千古变幻和世事变迁。在人类失落的文明中,很少有古迹能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样让人感到如此的神秘和敬畏。有一句阿拉伯谚语至今还在流传:“人怕时间,而时间怕金字塔”。

然而,古埃及的法老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建造出如此雄壮的金字塔的,金字塔本身也有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埃及最早的墓葬形式是在沙地上挖一个坑,埋下尸体,然后,在上面堆上沙堆,沙堆的四周铺上石块,起固沙的作用。在早王朝时期,埃及人使用砖头来建造国王与贵族的陵墓。陵墓的格局是模仿住宅和宫殿的,里面通常有外室、内室、穿堂和安放木乃伊石棺的墓室。最早的陵墓是长方形的土墩,在阿拉伯语里被称为“马斯塔巴”(mastabas,意思是板凳),它是早王朝时期陵墓的主要式样。

进入古王国时期,随着第3王朝国王权力的扩大,简陋粗俗的“马斯塔巴”怎么能匹配得上太阳神之子的法老呢?为宣扬神圣的“上下埃及之王”的权威,就需要建造出比“马斯塔巴”更有气魄、更能显示法老的伟大与尊严的陵墓。古埃及传说里杰出的建筑师伊姆荷太普横空出世,为英明伟大的国王左赛尔建筑了阶梯金字塔。他采取的方案就是在原先的马斯塔巴陵墓的基础上,又重新叠加了渐次缩小的马斯塔巴,形成了一座6级等高的梯形金字塔。当时,梯形金字塔的设计和体型显出极大的与众不同,可谓鹤立鸡群。塔底座的长与宽分别为123米、107米,高60多米,在设计思想上与我们目前叹为观止的金字塔相去不远了。伊姆荷太普逝世之后,埃及人尊称他为神,并将其名字镌刻在左赛尔雕像的基座上。

在吉萨大金字塔附近发现的古代木船,它由1240块黎巴嫩雪杉构成,上面覆盖着破席片和麻绳。根据古埃及神话,法老的灵魂乘此船可以遨游天堂。

大金字塔的结构图。图中①为法老的墓室中心,②为废弃的墓室,③为向下倾斜的过道,④为大走廊,⑤为墓室入口。

到第4王朝的开国明君斯尼弗罗时,法老的陵墓实现了从梯形金字塔向真正的金字塔的过渡。斯尼弗罗先后为自己建造了3座金字塔,先建梯形金字塔,后又用石头将其填平,成了角锥体的金字塔。由于他对其相当地不满意,又建造了一个成弯曲形的金字塔。斯尼弗罗对其仍不满意,又在弯形金字塔的旁边建造了第3个呈角锥体的金字塔,高99米。斯尼弗鲁的第3个金字塔成为以后10个王朝的法老们修建陵墓的典范,被公认为是真正金字塔的开端。此后,历任法老们都修建金字塔,前后持续了约1000多年(公元前27世纪~前18世纪)。虽然各塔的高度不一、角度各异,但外观都不离“金”字。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如门考拉金字塔、考夫拉金字塔和胡夫金字塔,都建于该时期,所以,人们通常称古王国时期为“金字塔时代”。

俯瞰金字塔,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埃及人对这一庞大建筑整体造型的准确把握。

古王国之后,一方面由于埃及陷入分裂与动荡,国家政权趋向软弱,无力承担规模巨大、耗费惊人的金字塔的建造;另一方面,人们垂涎于塔内的绫罗绸缎和金银珠宝,盗墓之风,屡禁不止,甚至官府人员也加入其中。这也导致了法老们在修筑陵墓的时候,更多地是从防止死后的宁静生活受到利欲熏心之辈的骚扰的角度出发,而把陵墓修建在隐秘的山谷之中,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德尔巴哈山谷。从此,建造金字塔的习俗也随着法老权势的衰落而日薄西山了。

在埃及现已查勘到的金字塔有80多座,由于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的原故,多数都变成了一堆堆坍塌的沙石,但是,尚完整可供研究的还有30多座。它们都位于尼罗河西岸,北起阿布-罗什,南至法尤姆,跨度100多千米。金字塔的这种布局,与古埃及人的生死观念密切相关。在他们心中,河的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生命的起源,而西面则是死后灵魂的去处。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吉萨三大金字塔,包括胡夫金字塔、考夫拉金字塔与门考拉金字塔。它们成一字形排在吉萨高原的沙漠上,是埃及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之一,每位前去埃及的游客都会在它们前面驻足瞻仰。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4王朝第2个国王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90年)。胡夫是斯尼弗罗的儿子,目前仅知道他在位23年(公元前2543~前2520年),对于他的事迹,我们知之甚少。

胡夫金字塔内出土的胡夫法老坐像。胡夫法老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胡夫在世的时候,把设计和建造金字塔的重任交给了他的兄弟海米昂。海米昂在吉萨高地选择了建筑地点,为胡夫设计了一个规模空前的金字塔。胡夫大金字塔原高146.5米,因顶端风化剥落降低了10米,现高只有136.5米。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米,即绕塔底走一周,差不多要走1000米的路程。整座金字塔坐落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5.29万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塔身由230万块(一说260万块)石头垒砌而成,外层石块约11.5万块,平均每块石头重2.5吨。从塔底到塔顶共垒石块201层,第一层的石块高1.5米,然后厚度依次递减,顶上一层的石块高0.55米。大金字塔总重约600万吨。

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位于塔北石壁的第13级,距离地面约20米高,由四块巨大石块构成“人”字形拱门,往里是一条很长的坡状隧道。法老下葬后,入口即被封死。现在游人出入的洞口,是在原入口下方另辟的一个洞口,位于石壁的第6级,它为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马蒙所强行开凿,故称“马蒙入口”。从这里进入塔内,沿着低矮的隧道前行36米,才进入原来的坡状隧道。继续往下走,来到第一间石室,此室现名王妃殡室,但室内已空无一物。南、北墙上各有一个方形小孔,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两条通风道,后因工程扩大而被堵死,不过人们还是利用电磁波探测发现,那是两间侧室,用于放置陪葬物。

现在游人出入金字塔的洞口,是在原入口下方另辟的一个洞口,位于石壁的第6级,是阿拔斯王朝哈里发马蒙所强行开凿,故称“马蒙入口”。

从王妃殡室折回水平通道的起点,通道与上坡甬道的交叉处有一口竖井,井深60米,据传护灵者由此撤出金字塔。从通道弓腰往上,眼前豁然开朗,进入一间坡状大走廊,又称“大回廊”,它长47米、高8.5米、宽2米,顶部呈台阶状。 大回廊相当于胡夫墓室内的大堂,它气势非凡,是所有金字塔内最宏伟壮观的建筑。

大回廊南墙的最上端,有一洞口通往一间小屋,它的上面有4间同样大小的屋子。这5间石屋,一间叠一间,用每块重约70吨的巨型石板间隔,每间石屋的高度仅1米左右。最上面一层石屋的顶部由大石板构成“人”字。这种独特的结构专用于减轻下方法老殡宫的负荷,在建筑学上被称为“缓冲空间”。

穿过金字塔内这条幽深的通道,就是法老的墓室。

由大回廊经过一条水平短矮通道和一间暗室,最后终于来到金字塔的核心—胡夫殡宫。殡宫长10.8米、宽5.2米、高5.8米,室内地面和墙壁都由坚硬的红色花岗岩砌成,顶部由9块大石板拼成,每块重约50吨。室内无任何陈设,甚至连四壁也没有一点雕刻装饰。紧靠西墙放了一具有缺口的深褐色大理石石棺,据说胡夫法老的木乃伊就曾经躺在这具石棺里,周围尽置陪葬珍宝。安葬法老后,金字塔的建筑者为了封闭通道,使人无法进入墓室,采取了各种防护措施,但最终未能阻止盗墓贼三番五次潜入墓室,把室内物品洗劫一空,连法老的木乃伊也不放过。从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马蒙凿洞入内至今,谁也没有见过胡夫的木乃伊,以至有人总认为,胡夫真正的殡宫尚未找到。

与胡夫金字塔毗邻的是其子考夫拉的金字塔,它的规模小于前者,但总高也有143.5米。金字塔下部的壁面用红色花岗岩镶砌,在其附近,矗立着闻名遐尔的狮身人面像。

门考拉在父王金字塔的边上也修建了金字塔,塔高65.5米,是3座中最小,也是修建最粗糙的。在它的南面,还并列着3座小金字塔。

吉萨三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巅峰,它们不仅恢宏雄壮,也形成了布局严谨、对称平衡的建筑群,是古埃及人为我们留下的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位于考夫拉金字塔东北处的狮身人面像又称“斯芬克斯”。“斯芬克斯”一词源自希腊语Sphinx,是指希腊神话中一个可怕的怪物,它长着女人的头,狮子的躯干。传说它从智慧女神缪斯身上学会许多谜语,便常常守在路口,让路人猜谜,猜不出者立刻成为它的美食。虽然狮身人面像存在的时间早于斯芬克斯神话,但是,恰恰这个神话赋予了它无穷的魅力,为它蒙上了不尽的神秘,让千百年来的人们不断揣测,它守卫着三大金字塔的时候,到底在想些什么?

有人说狮身人面像是为了守卫金字塔而建,也有人说狮身人面像的存在年代远远超过了金字塔。无论事实怎样,神秘的狮身人面像正以其巨大的形体,和造型中某种超越人兽的神秘因素的存在,成为了古埃及造型艺术的纪念碑。

傲然屹立于天地间的金字塔,似乎在向人类的智慧挑战。

关于狮身人面像的建造,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公元前2611年的一天,第4王朝的第4任法老考夫拉来到吉萨高原巡视自己未来的陵墓。当他看到自己塔前有一座光秃秃的小山,龙颜大怒,命令工匠立即将之清除干尽,否则格杀勿论。工匠们赶紧商议对策,他们从埃及神话汲取了灵感,依据山形,将之别出心裁地设计成考夫拉的头像和狮子的躯干,既体现了法老的威严,也隐含了法老残忍的一面。

关于狮身人面像,有着太多的故事。据说,它还一度被黄沙淹埋。埃及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则美丽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青年王子骑马穿过沙漠,歇息的时候,在狮身人面像的阴影下打盹。梦中,他听见狮身人面像对他说:“可恶的沙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如果你能帮我清除身上的沙石,我将封你为上下埃及的国王。”王子醒后,立即下令清除积沙。后来,他果真成了国王,他就是后来的图特摩斯四世。

遗憾的是,随着风吹雨打,狮身人面像已遍体鳞伤。昔日外层的红色胶泥大部分已经脱落,王冠、圣蛇和长须也不见踪影,眼睛以下、嘴唇以上的部分凹凸不平,整个鼻子也不翼而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