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离不开意志
对于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学者和教育家都有很深刻的认识。荀子提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宋代文学家苏轼说:“古之立大志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哥伦布的感悟是:“坚韧之心,是成功的根基。”发明大王爱迪生更是一语中的:“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著名科学学家贝弗里奇在其《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曾这样写道:“有所成就的科学家几乎都具有一种百折不回的精神,因为大凡有价值的成就,在面临反复挫折的时候,都需要毅力和勇气。”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意志使我们主动地设立学习目标。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在学习活动中它往往能使我们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动机设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其次,意志使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到底,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而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也就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意志在学习中的这两方面的作用在下面的故事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一个患重症肌无力的花季少女秦玉,在2002年高考前一个月病魔再次来袭,她却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复习,参加高考,并在2002年高考中考出了665分的高分,比福建省理科重点线高出110分,名列她所在的闽东某县的高考理科第一名,并被北京一所享誉世界的名校录取。
重症肌无力的患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50人,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有8~20人。但这五千分之一的不幸却降临在一个对未来充满绮丽梦想的花季少女身上。秦玉成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上有老奶奶,下有正在读书的弟妹。3年前,母亲被诊断出患了糖尿病,后来又因脖子上长了个瘤而开刀,身体虚弱无法干活,全家就靠父亲骑人力车、帮人挑水泥的微薄收入过活。秦玉第一次发病是在2000年4月,当时她只有16岁,正念高一,突然发现自己全身乏力,手抬不起来,走几步路就要跌倒。全家倾其所有、东拼西凑地送秦玉到福州治病。在住院的20多天里,秦玉仍惦记着学习,治疗之余手不释卷。缺了20多天的课,秦玉回到学校参加期中考试,仍然是第一名。
医生说,目前医学上对于重症肌无力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严重者表现为吞咽困难、咀嚼困难、呼吸困难、全身无力直至出现危象而死亡。这些话对秦玉来说是何等的残酷,她听了也难过,也哭,过后却强忍着反过来安慰妈妈,安慰家人。她对生活更珍惜了,对学习更认真了。
时光流逝,秦玉升到了高三。不料,就在高考前的一个月,病魔再次来袭,她头痛欲裂,脚不能走路,手握不住一支笔,说起话来气力不足。但这次秦玉没有立刻到福州住院治疗,她坚持要参加高考。秦玉说,苦读了12年,就为着这高考的一搏,病一时半会儿也治不好,为此错过高考她不甘心。
于是秦玉每天一边吃药,一边仍然坚持到校上课。她走不了路,父亲就每天骑着人力车送她上下学,风雨无阻。因为剧烈的头痛及全身无力,秦玉整堂课都只能趴在课桌上勉强听讲。高考那两天,考场不让外人进入,父亲用人力车把她送到考场楼下后,再由两个同学把她背到三楼考场考试。考试时,秦玉运笔无力,头痛阵发,她用尽全身的气力坚持答题,考出了665分的好成绩,名列全县第一。
有人曾问秦玉:“你觉不觉得老天对你不公平?”秦玉摇了摇头,她说:“人都要经历磨难的,没有几个人的路会那么平。”秦玉最喜欢的歌是《真心英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唱出了秦玉自己生命之歌的最强音。
如果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意志,秦玉就不会参加高考,更不会考出如此骄人的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