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是人格的内在魅力
富润屋,德润身。穷巷陋室,有德之士居之,可以使蓬荜增辉。修身养性,是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达于人生高境界,树立良好形象的手段。古代饱学之士,大都讲究韬光养晦,先练内功。仔细想来,确实很有道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只有在自身有相当的修养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去做,也才可能做好。打铁先得本身硬嘛。要人家承认你是块金子,你必须首先是块金子才行。而自己要成为一块金子,必须得先经过一番沙里淘金的冶炼,必须先行修养,达到红心萝卜——内秀。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里讲的一是社会造就人才时其条件的苛刻,一是应对社会挑选时其自身修养的磨炼的艰难。
修身,包含的范围很广。有知识方面的学习,有品德方面的养成,有自我性格的磨炼,有处世艺术的积累,有日常生活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紧急关头决策的能力等,换句话说,整个的生活无不包括在修身的范畴之内。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首先是个道德情操问题。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冰壶玉尺,纤尘不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做个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首先要做个有节操之人。我国著名画家潘天寿就是这样。“做一个艺术家,须要先做一堂堂之人。”这是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所说的话。它常被潘天寿引用而且毕生身体力行。潘天寿也常引用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话,并阐述说:“心正者,人之思想道德品质也……艺术家思想正,志向大,胸襟宽,眼光远,则画品必高,成就必大。余谓笔正则画正,心正则笔正,人格方正,画品亦高。人品不高,画品必低劣。”认为凡是真心想搞艺术的,都离不开做人这个根本。又说:“名利之心,不应不死;学术之心,不应不活。因为名利亦就是私欲,丢弃名利之心,人的本性才能不受羁缚,才能在艺术中表现真情至性的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文人云集,国事动荡,空袭频繁,人心涣散。不少美术界人士追名逐利,举办个人画展,风靡一时。有人好心地劝潘天寿,认为以他这样举国闻名的大家,更应开开画展,卖些画,积点钱。可是潘天寿却说:“国难临头,钱有什么用啊!”甘愿节衣缩食,淡泊自守,吟咏他的“烽火连年涕泪多,十分残缺旧山河”,把感情沉浸在伤时忧国之中。直到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才使他阴沉的心情为之一扫。为庆祝抗战胜利,于这年冬天,潘天寿特地在昆明举办了个人画展,颇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成大事者,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不为蝇头小利而损害自己的名声。即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自我完善,严于律己,是修养的重要方面。彭德怀元帅,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注意自身修养的人。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以身作则,一身正气。李锐在《学习彭德怀,做真正的人》一文中说:“师哲同彭德怀接触多了之后,才深深感到:‘彭总为人耿直,心直口快,坚持真理,一心为革命。他出身贫寒,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才智过人,爱钻研问题,又爱学习,他常讲只要持之以恒,也可以水滴石穿。’在转战陕北时,师哲亲眼目睹彭老总同士兵共艰苦,彭有胃病,想为他改善生活。反而碰了大钉子。‘司令员生活简朴,旅长、师长们自然也不敢特殊化。彭总吃大灶,和战士们吃的完全一样’,‘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无声的命令’。”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唯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不怕犯错误,关键是如何对待错误。《论语·子张》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陈毅元帅,一生光明磊落,坦荡大度,是个勇于改过的人。1958年,陈毅到外交部接任外交部长,当时部内正在搞反右倾运动,乔冠华是重点批判对象。陈老总在党组会上,曾经批判乔冠华是赵匡胤式的人物,“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运动后期,乔冠华受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乔冠华对章含之说:“那一次也很厉害,鬼都不上门。有些人本来关系很近的,甚至是近亲,都不来看我们。”然而,大约一年之后,陈老总在实际工作中观察了解了乔冠华,认为当初对他批错了。于是,他找乔冠华谈心,坦率地对乔冠华说,当初他来外交部时认为这里知识分子成堆,乔冠华是其中的突出人物,桀骜不驯。老总说他听了部里反右倾运动汇报,就想一定要把乔冠华的傲气打下去。现在回想,这是错误的。希望乔冠华不要计较。乔冠华说一个老同志,政治局委员,能这样向下级坦诚地说整他整错了,这是何等的胸怀和气魄!从此他们成为工作中默契配合的上下级,生活中无话不谈的挚友。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事实正是这样,同人相处,讲究的是以诚相待,以心换心。正如明代学者徐桢稷所言:“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气度。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也是判断一个人修养的试金石。有的人是对人严,对己宽,马列主义手电筒,只照人家,不照自己。说起别人的错,头头是道;轮到自己时,则文过饰非。或者是气量狭小,一贯正确,只听恭维话,所谓“闻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便是这类人的画像。能做到像陈毅那样知错就改,确实是修养的高境界。
1998年夏,南自珠江,北至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大半个中国忽然间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城陵矶莲花塘螺山卡口的知名度在中国已与艾菲尔铁塔相同,虽然多数人还不懂水位以什么为基准,但那不时变动的数字牵动着亿万人的心:迷彩服和橘红的救生衣成了最引人注目的时装。中国人深层的群体性被水激发了出来,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空前的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伟大的抗洪精神熔铸成的冲不垮的血肉长堤,硬是使千里大坝坚如磐石,让咆哮奔腾不可一世的洪魔颓然东去。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史无前例的大洪水,让中国人毫无准备地渲染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伟大;同洪魔进行的一场场殊死的较量,造就了一颗颗耀眼的新星:高建成、吴良珠、胡继成、王占成、李长志、杨晓飞、陈申桃、包石头、宋波、董光琳、罗典苏、马殿圣……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这种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这场洪水,史所罕见;抗洪军民在战胜这场特大洪涝灾害中所焕发的精神和力量,史所罕见;在这次斗争中,涌现如此众多、灿若群星的英雄模范人物,史所罕见。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是伟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一个伟大的崇尚英雄的民族,是前途灿烂、不可战胜的民族。世纪末演出的这出威武雄壮的活剧,勃发的光芒万丈的抗洪精神,展示的无坚不摧的人格凝聚力,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也为21世纪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大展宏图举行了隆重的奠基礼,为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彪炳史册的业绩拉开了序幕。
鲁迅先生曾讲过这样的名言: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弥尔顿也曾说过,要想写出不朽的诗篇,首先要使自己的一生成为一首不朽的诗篇。青少年朋友们,我们每个人度过的极为短暂的一天,都是两条巨川的汇合处,它源于太古,奔向遥远的未来。未来属于我们,让我们每个人都就此起步,走出一条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人生之路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