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与童年经历的对话
【教学目标】沙盘游戏作为一种非言语的治疗体系,被广泛运用于学校、幼儿园、医院、企事业机关等各个行业和领域,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心理分析和心理辅导的方法。适用的范围不仅针对有症状的人群,对于工作压力大、有教育困惑的家长、中高考考前焦虑的学生和家长,都是一种非常好的释放压力、宣泄情绪的工具。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游戏当中非常微妙地为我们呈现孩子和家长未知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潜意识呈现的那些记忆碎片,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修复童年创伤、觉察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互动模式,通过整合和改变达到修复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的最终目的。
一、沙盘游戏通往心灵花园的路径
(一)什么是沙盘游戏?
这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在学校和幼儿园,它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
一盘细沙,一盆清水,一架子各种各样的物件造型,加上治疗师的关注与投入,来访者的自由表现与创造,这构成了沙盘游戏的最基本要素。而就在这简易的设置中,内心的世界得以呈现,获得了心灵的充实与发展,从而达到治愈与朝向健康的转化。
沙盘游戏最早启蒙于“地板游戏”,先是孩子们在地板上玩游戏,后来被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搬到了沙箱里,让孩子们把各种各样的模型摆放在沙盘里,呈现出一幅幅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画面。今天的沙盘游戏治疗最终来自于瑞士心理分析家多拉·卡尔夫,她跟随荣格学习心理分析,同时也深受莱温菲尔德世界技术的启发,最终结合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在简易的沙-水-容器世界中寻找到了一条通往心灵花园的有效途径。
(二)沙盘游戏的作用
沙盘游戏是得之与手、应之与心的,当孩子们用手触摸沙子的时候,他们的手刚刚触到沙子,心就在说话。他会告诉老师:“老师我看到天空了”,“老师我看到大海了”,“老师我觉得我的心在往下沉”等。
另外,由于每个人的触觉不一样,他们的感受也不一样。有的人说沙子是软的,有的说沙子是痒痒的,有的说沙子是凉的,每个人的手在动,心也会跟着动。当他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在这个沙盘当中的时候,很多的童年的经历,一些早期的创伤,也许他以前都没有触及到,当他摆完沙盘以后,就会不经意的被呈现了出来。
1. 沙盘游戏是一种语言,孩子们可以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游戏王国”里,被父母送来的孩子在这里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自然地游戏与自发地表达。因为孩子们喜欢,所以它非常有效,同时,它能够作为一种语言,帮助治疗师和家长们解读孩子的内心。
2. 沙盘游戏架起了成人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儿童言语的发展水平使得儿童不能够表达特殊的需求和特别的想法,我们通常无法通过话语去理解特殊儿童的行为以及对应的内在心理状态;我们也无法将具有创造性的破坏性行为与随意的破坏性行为区别分开,无法将超常儿童的异常行为与病理性异常行为区别开来。透过沙盘中的游戏分析师与孩子进行交流和对话。所以,沙盘以及沙盘游戏像一面窗,可以打开或透视人的心灵,这是沙盘游戏的沟通与交流的作用的显现。
3. 沙盘游戏展现孩子的内心冲突,帮助孩子疏解宣泄情绪。
沙盘是一个可以由孩子自由演绎的世界,在创造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得以舒解,不良的情绪得以释放。
4. 在沙盘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内心得到治愈与转化。
在接触沙盘游戏的初级阶段,游戏者可以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或那种模具;但随着沙盘游戏的深入,支配游戏者的主要是无意识,游戏者本人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在沙盘游戏过程中,意识中的内容和倾向首先浮现,然后便出现了无意识的内容,这些内容的交锋促进了游戏者的完整性。
沙是儿童最爱玩的材料之一,几乎每一个人儿时都曾有过玩沙的经验,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儿童都不例外。沙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人们可以任意发挥想象力用它来建造自己心中的城堡、村庄、山川和河流,以及其他任何东西。
我在做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当家长把孩子们送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孩子在咨询师的陪伴下,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中所做的沙盘作品、所外显的内心世界以及在与现实连接过程中,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很容易把握,而且他是自己讲自己的故事,避免了来访者对咨询师的防御和阻抗。
(三)沙盘游戏的适用范围
1. 沙盘游戏可用于儿童、成人 。
沙盘游戏对有自闭症、恐惧症、社交困惑、躯体化等心理障碍的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可以广泛应用于幼儿园及中小学。
成人做沙盘游戏,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地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2. 沙盘游戏可以个体单独进行,也可以由家庭或其他形式的团体一起完成。①个体沙盘游戏可以深入展示个人的内心世界,让自己与潜意识对话,了解自己的深层次需要; ②家庭沙盘游戏,可以有效地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呈现成员的无意识反馈,促进成员间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尤其是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和习惯有积极作用; ③某一特定团体进行沙盘游戏,比如教师、医护人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公务员、警察等,可以促进团队精神的升华,提升团队凝聚力,培养协作性人才,发现团体中的共性,加强成员间的精神交流,改善团队气氛。
3. 来访者可以自由地完成沙盘,也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做主题沙盘。一般情况下,个人进行沙盘游戏宜采用自由完成沙盘,团体进行沙盘游戏适宜选定主题。 各种方式有其特别的程序,但是都遵循容纳、保护和自由的无意识工作方式,其根本目的和治愈原理都是要通过沙盘游戏的过程来接触无意识,进而达到心灵发展和转化的目的。
(四)沙盘游戏的适应症
1. 自闭症等言语和交流困难:在教育情境下,一些幼儿或学生确实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绪体验、与他人交流。这类幼儿或学生的心理咨询也因此不适用于言语面谈式的咨询。 以沙盘游戏疗法对言语和交流存在困难的幼儿或学生进行干预,个体的挫败感和心灵创伤都得到适当的表述,并得以减弱。而这些未曾得到表现、宣泄的挫败感和心灵创伤往往是造成学业失败、心理沮丧、社会技能缺乏的主要原因。
2. 焦虑等情绪困难:学习和考试焦虑是当前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课题之一。沙盘游戏是一种集认知重构、情绪表达、感觉统合、心理动力等于一体的心理临床方法。通过玩沙子、玩具模型,可以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让个体得到放松,并在面对沙盘这一内心镜像,重构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经研究表明,沙盘制作过程提高了个体的创造力,这种感觉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沙盘游戏疗法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等,在国内的心理临床研究证明沙盘游戏疗法对考试焦虑的学生具有长期的治疗效果。
3. 注意缺陷、多动:注意缺陷、多动属于认知与行为问题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注意困难、刺激过多、多动、冲动性、容易激怒以及无法容忍满足的延迟等。对注意缺陷的干预一直是临床工作者感到困惑的课题。运用沙盘游戏疗法能帮助注意缺陷幼儿或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种可具体感知到的、自我主导的活动,沙子和玩具的可触性、可移动性可能通过触觉与运动觉作用于个体的大脑神经,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具体的物件和活动。此外,沙箱是一个有边界限制的空间,将个体的注意集中于这一有限的空间内,也有助于对他们注意力的训练。
4. 攻击性行为:情感宣泄是矫治攻击性行为的重要方法。对于自控力弱的幼儿或学生来说,烦恼、攻击、挫折、愤怒等侵犯性情感是点燃攻击性行为的导火线,侵犯性情感积聚越多,其表现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愈大。宣泄可以减弱侵犯性情感的强度,而过分压抑侵犯性情感只能使其获得暂时的安宁而不会因此消失,反而深入到无意识中,危害其身心健康。过分压抑的结果,往往会爆发出突然的、猛烈的攻击性行为。 沙盘为此类幼儿或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在虚拟的空间里将其愤怒、攻击性的行为和情感物化地演示出来,以替代性活动耗散其攻击性心理能量,并从沙盘所建构的故事情境中习得与人相处的适应性行为。
5. 人际关系困难:人际关系是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可能进一步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质量,所以如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学生团体沙盘训练课程在促进团体成员协作能力、增进团体整合、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确立自我概念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在沙游世界中,成员或个体以虚拟而又注入真情实感的角色扮演的方式展开人际关系,并在沙箱的帮助下调整社会认知系统,从成员人际交往的成功行为中习得社交适应行为。
二、沙盘游戏可以修复童年创伤,让家庭更温暖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都有不同的遭遇,对于自己成长的家庭也有不同的回忆。无论是爱或者是伤痛,家毕竟是我们一生当中连接最密切的地方,童年时从家庭所受到的影响会延续到我们今后去经营新的家庭,去塑造出我们的下一代。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下一代能够幸福、和谐,就要从现在开始,去处理你童年的创伤,去调整你的情绪。
沙盘游戏的治疗意义:
(一)修复童年创伤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过去的一些痛苦经验,一味地压抑自己受伤的情绪,反而会变成这些情绪的奴仆,受其控制。竭力压抑、否认这些情绪,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场合,以更大的强度爆发出来。
所以我们要常常自省,学习了解情绪、处理情绪。当我们进入“情绪过激”的“危机”状态时,正是我们重新学习的最好“机会”,这个即时反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潜意识中种种的心理运作。
在心理回顾的过程,如果所探索的只是些小小的不愉快,可以自己进行;若是比较大的伤害,比如性侵害,就需要找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协助。这些人不但能保密,更了解医治的过程,还知道如何去照顾、处理,帮人抚平创伤。
(二)在沙盘游戏中探索自己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得以呈现,心灵的充实与发展,治愈与转化也成为了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连接再来分享他的故事时,可能他自己平时没有觉察到的一些东西,在他的作品当中会不经意地被挖掘出来。
(三)沙盘游戏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我觉察,先跟自己的沙盘做一个连接,去发现有哪些东西是我们过去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然后在今天的沙盘作品中有一些呈现,也许呈现出来的就是过去,就是创伤。
第二阶段是觉察问题,觉察出来自己的激烈情绪体验,要做修复,要做治疗,要做转化。
第三阶段是整合,整合是让自己有一个自信的体现,也就是让我自己能够通过沙盘游戏,通过心理治疗这种方式做到表里如一。
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些人忽而高兴,忽而不高兴,今天突然爆发脾气,明天可能和风细雨,这个人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不同人格的特质,实际上是一个不完整的个性状态,需要调整和引起反思。
三、沙盘游戏的个案分享
个案1:“我的家”。
丹丹是一个八岁小女孩,她的作品呈现的画面非常简单,这也是她的初始沙盘。
沙盘意象由三部分组成。她告诉我,左下角这里有一个彩色的玻璃房子,这个房子是妈妈家;右上角是一个会唱歌的八音盒,她说那也是一个房子,那是爸爸的家,我问她:“你在哪呢“?她在沙盘的中间挖了一个小湖,这个小湖边用了很多彩色的石子,把“湖”包围了起来,中间有一个蝴蝶,她说这是她的家,紫色的小蝴蝶是她自己。
从作品的整体性上看,这三个家是没有任何连接的,分享故事呈现的是孩子的一个童年经历。
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的成长背景:妈妈和爸爸在她一岁的时候就离婚了。离婚的原因非常简单,妈妈和奶奶因为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的小问题发生了冲突,那时候不到20岁的年轻妈妈,不懂事打了奶奶一个耳光。
奶奶是家中的权威,妈妈的错误奶奶绝对不能原谅,所以奶奶下命令,这样的女人我们家坚决不能要,命令儿子必须跟儿媳离婚。
离婚以后,妈妈带孩子回到了老家,在安徽农村的乡下。我们想想,一个20岁的年轻妈妈,带着一个孩子,要吃、要喝,妈妈还要有自己的情感生活。这个阶段大人、孩子过得都很艰难。后来妈妈有了新的感情,和别人结婚后又生了个儿子。
当小姑娘快到上小学的年龄,被妈妈送回了北京。实际上在送回北京之前,奶奶跟妈妈做了一个约定:就是你把我孙女送回来,我补偿你一笔钱,从此再不要与我的孙女相认。
那年孩子5岁,奶奶和妈妈约好在北京南城的一家肯德基店见面。孩子回忆说:“她记忆中的这件事情,是妈妈怀里抱着弟弟、手里拉着她,坐了很远很远的火车,才回到了北京。见到奶奶以后,妈妈给她买了很多很多好吃的,抱着弟弟说上卫生间,从此妈妈就消失了”,她说,“这个画面一直刻在她的脑海中”。
现在她已经长到10岁,不管是她饿不饿,每次路过这家肯德基店她都要进去看看。因为她曾经被妈妈丢在了这里,在她的潜意识里,妈妈也许还会出现在这家肯德基店,我们叫她“肯德基情结“女孩。
女孩现在很孤独,因为妈妈对奶奶有承诺,拿了这笔钱从此再没有打扰过她的生活。爸爸现在还不到三十岁,经营着三家公司,事业做得很大、工作很忙,还要有自己的生活,他也需要找女朋友。
爸爸跟孩子的互动关系、对孩子的照顾,除了给钱以外,其他都给不了。由于事业做得非常大,他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女儿,有时很久不打一个电话。
女孩动不动就发脾气、爱哭鼻子。当她看到别人的爸爸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游乐园玩的时候,她内心是异样的感觉。
因为她周围的小伙伴每到假期爸爸妈妈都能带着孩子们去肯德基,去公园,上这儿玩,上那儿玩,就她没有人管,她经常感到一种无名的孤单和落寞。曾经有一度,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妈妈,我对她也非常的疼爱和怜惜,但是母爱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呀!
所以,大家觉得这个孩子安全么?肯定是不安全的。她现在大多数时间在一个托管机构被老师们照顾着,她严重缺少归属感。
当她发脾气的时候,一哭就是几个小时,没有人能劝得了她。她内心的苦、痛,我觉得没有人真正能够懂她。
这就是创伤,这是来自童年的创伤,是她亲生父母给予她的。通过多次的沙盘游戏制作、治疗,小女孩开始接纳父母离婚的事实,慢慢地靠近集体、团结同学,人变得开朗、阳光了许多。
个案2 “我的世界”。
这是一个非常整洁的作品,这个作品有沙盘分析常识的人看过后会说,这是一个受约束过多的孩子内心世界的呈现。
佳佳,女孩,12岁,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除了一个彩色的车道,上面摆放了很多辆汽车,依次环形行驶着,这里没有出口。
在她小的时候,一岁前应该跟妈妈建立依恋和安全感的时候,妈妈接到了出国的任务,一走就是三年,当时妈妈把孩子托付给了自己的婆婆带,她觉得这是孩子最至亲的人。
老人生活在河南的农村,白天在镇上做点小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她会把孙女托付给别的亲属带,晚上收摊后再把孙女接回家。她们的生活日复一日过得非常简单,奶奶没有缺了她吃,也没有缺了她喝。但缺少的是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这孩子缺少的是一种安全感和对母亲的依恋。
三年后,妈妈从国外回来了,回来后他们发现,这个三岁多的孩子连最简单的10个汉语单词都说不上来时,非常着急,起初认为孩子可能是智力或者语言发育上出了问题。
爸爸妈妈带她去遍了北京的大、小儿童医院,做了很多种测试,孩子智商偏低,其他都没有问题。在她语言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没有人给予她关爱,她是个非常缺少安全感的孩子。
她现在长大了,小学毕业了,她一直觉得她从小是被母亲遗弃的孩子,她依恋别人又拒绝别人,面对困难既恐惧又逃避。
在她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包括她母亲后来十年对她的照顾,完全是一种控制型的。比如她想看电视,他们要事先做这样、那样的约定,她必须要先背完多少课,然后背多少个英语单词,做多少道数学题,她才能够看一会儿电视。小的时候她是比较听话,长大了以后这对母女的冲突就接连不断。
孩子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就不是很理想,经常被请家长,妈妈觉得女儿给他们丢脸了。
爸爸是清华大学的博士,事业做得也非常成功,妈妈是技术人员,设计图纸方案,很容易就挣几十万元,这么两个精英式的人物,实在没有办法接受孩子的这种现状。
曾经有一次,妈妈威胁女儿说:如果你再不好好学习,我就把你从23层楼上推下去,导致孩子至今还患有恐高症。孤独的她,几乎不和别人说话,不跟任何人做眼神的交流,一般情况下没有话,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班主任如果请了家长,她的父母就会因为她的学习问题发生冲突。父母吵架的时候,她会把自己反锁在卫生间里面,自言自语不出来。目前孩子几乎脱离了人群,一周有几天自己不去学校,不见任何人,走路时低着头自说自话。
家长对女儿的状况非常的担心,我们说,孩子之所以成为今天,她的创伤是来自于她的童年,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个被遗弃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治愈需要很多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家长接纳孩子的现状,用爱去体会孩子的创伤并作出积极的回应和努力的改变,两年的时间,孩子已经有了一些转变,家长也在积极地为孩子营造节假日的团体活动,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找到学习以外的快乐,但是由于幼儿智力几乎没有开发,学习成绩的提升还需要一个过程。
个案3:“追逐”。
小玉15岁,初三。她创造作品的时候很纠结,因为马上就要中考了,她想起考试就会心慌、失眠、手心出汗。作品中她用手抓了很多海豚的模型,她内心是烦躁的、混乱的。
她觉得好多同学在学习上都超过了她,而后面这个船还有一些人拿着皮鞭子在抽她,她自己深深地扎在了沙子里面不能前行。多么矛盾的状态和心情,她说:“老师我非常想考一个好的高中,我总是想,但是我做不到”。这是一个典型的矛盾型孩子。
我记得前面给大家介绍童年经历的时候,有一种孩子,当他哭泣的时候,妈妈有时能及时地帮助他,他得到的是一种安全感,当他得不到这种关爱、得不到安全感的时候,是一种拒绝的状态。
所以这个孩子会呈现出,有的时候高兴,有的时候不高兴;有的时候应该这样,有的时候应该那样的矛盾状态,这是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她说,妈妈从来不会因为我考不好对我大喊大叫,但是她温柔的眼神能杀死人。她目前的矛盾状态,也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的情绪、学习的态度,这些的确来自她的童年经历和家长的教育模式。
对于小玉的心理辅导,除了在她众多的短板中找到长板,激发孩子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家长教育态度和方法的改变,妈妈听了我们的“三宽”家长大讲堂的12节课,意识上、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科学地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鼓励孩子要相信自己,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分数,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个案4. “过去、现在和未来”。
芳芳在她的沙盘作品当中,清晰地呈现了自己的过去和现状,但是作品中明显地可以看出过去和现在是完全隔离的,是一种不连接的状态。
芳芳在制作过程中首先呈现了她现在的家庭,爸爸妈妈温馨的坐在一起看电视,而她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躺着看书或者吃零食。
作品完成后,她哭得非常的伤心。这幅画让她想起了过去,她的童年经历。
爸爸是家中的长子,三代单传,由于她是女孩,妈妈觉得爷爷奶奶都不喜欢她,而叔叔家的弟弟反而更受宠,这让妈妈心里很是不舒服。那时候爸爸妈妈是两地分居的状态。妈妈一个人带着她,承受着家族中重男轻女的歧视,她自己有很多的委屈、很多的抱怨,这些抱怨会无形当中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妈妈和奶奶之间,不停地用引起别人关注的方式去讨好大人,去做连接。
在沙盘的左侧中间的位置她在那里摆了一个大蜥蜴,她跟我说“这是一只特别好玩的大蜥蜴,走路的时候一扭一扭地特别好笑”。后来她回忆自己200多斤的身材,走路的时候也是一走一晃的样子,也是如此啊。
童年的创伤很难被大人去刻意发现,更不要提主动去做修复。记得我前面跟大家讲过,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的时候有创伤,他有可能会得肥胖症。现在芳芳已经30岁了,但是她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至今很多事情还在受妈妈的控制,包括相亲、工作、看病、甚者早餐的配置,自己的一切依然是妈妈说了算。
所以,我们通过孩子们的这些作品,家长一定要做个自我连接。看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所做的一切对孩子有没有伤害?我经常听家长说,我们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时候我们伤害了孩子,自己可能都不知道。
芳芳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学习,对自己的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自理自立的角度都有了很大的转变,生活中、恋爱中变得主动、积极、性情平和了许多,她告诉我,“用不了多久,她就会走进婚姻的殿堂了”。她同时反馈,表示要接受妈妈婚姻失败的教训,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生活,把幸福紧紧地握在自己手心里。
个案5:“家”。
方琳的沙盘作品,呈现的是父爱缺失的童年记忆和固执、控制的女强人的内心纠结的矛盾、痛苦。
她在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她说已经记不得他长得什么样子了,因为已经过去三十几年了。
父亲去世后,母亲很快带着他们姊妹四个改嫁了。在继父家,他们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为了母亲的幸福,他们只能把眼泪咽下去,体会寄人篱下的酸楚。那个时候她心中就有一个誓言: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弟弟妹妹过上好的生活,今后都供他们考上大学。
她说到如今也真的做到了,她目前开了家公司,虽然她自己没有上大学,但是她的弟弟妹妹们通过她的辛勤和努力,都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在这个家庭中,由于父亲的缺失,让家中的长女早早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但是有一个创伤点,就是没有人教会她如何去做女人。因为她太强了,她一直是家里的“男人”,是家中的“父亲”,所以她在自己的婚姻中,与爱人的相处中就出现了问题。
因为她不会撒娇,不会做一个小女人,在家以外是老总,在家里依然处处指手画脚,是一个强势的铁娘子。她把女儿管理得特别顺从,这个孩子到现在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问她:“你在妈妈心中是一个什么样子啊”?这个高二的女生怯生生地对我说:“我是个乖孩子”。妈妈的强势,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没有任何主张的、顺从的乖孩子。
其实,这一切来自于妈妈自己童年的创伤,在经营自己婚姻的过程中,也会经常跟她的丈夫发生一些冲突。
这个案例我们做的是家庭治疗,女士的丈夫是个非常好的、憨厚的汉子,特别的包容,他接纳妻子所有的一切。只有一点,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发展方向上坚持自我的主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个家庭现在正在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去努力。
上面这些故事都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个人沙盘作品中发现的问题,来访者在进入心与心的连接时,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收获也有所不同。通过沙盘游戏的心理辅导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童年的创伤,有隐性的、也显性的,自己去跟过去做一个连接。
每个人在做完沙盘以后,都是有不同的感受,会有各种各样的察觉,通过沙盘老师禅师般的开悟、发现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然后去做一个自性化的整合、让自我得到心灵的成长。
我们说,沙盘游戏能够修复童年的创伤。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过去的一些痛苦的经历,一味地去压抑自己受伤的情绪,反而会变成这些情绪的奴役且受其控制。竭力地去压抑否认这些情绪,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或者场合,以更大的强度爆发出来。
所以我们会经常听到前来咨询的妈妈说,自己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情绪特别的大;和别的人都能和平相处,唯独和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过不去,看见了就忍不住要发火。
实际上,这是妈妈对孩子、丈夫的现状不满意的结果,觉得他们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另外一个原因是家长在重复她自己父母对于她的期待,这些经验都来自原生家庭。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经常地去反省,去觉察,去学习和了解我们的情绪,去处理这些情绪。
作业Homework
1. 你从小最需要的,而最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2. 你从小常常有的负性情绪是什么?
3. 你父母的互动模式对你的婚姻有什么样的影响?
4.你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你的育子方式有什么影响?
5.早期教育不当的危害是怎样的?
☆ 参考文献:
[ 1 ](奥)阿德勒 著,韦启昌 译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12-1
[ 2 ](美)Barry A.Farber Debora C.Brink Patricia M. Raskin主编 郑刚等译罗杰斯心理治疗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年9月
[ 3 ]李晓文 主编 人格发展心理学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3-1
[ 4 ]赵忠心 著 家庭教育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 5 ](美)Raymond G.Miltenberger著 石林等译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7月参
[ 6 ](美)Frank M.Dattilio Arthur E.Jongsma,Jr著 孙莉译 家庭治疗指导计划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7月
[ 7 ](美)萨尔瓦多﹒米钮庆 著 家庭与家庭治疗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年7月
[ 8 ](美) 斯科特﹒P﹒塞尔斯 著 韩晓燕 译 如何对待问题青少年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
[ 9 ]茵素﹒金﹒ 柏格 特蕾西﹒史丹纳合著 黄汉耀译 . 儿童与青少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年10月
[10]杜亚松 主编 青少年心理障碍咨询与治疗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
[11]刘晓明 主编 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测评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12] 刘晓明 主编 中学生心理咨询与测评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
[13]钟思嘉 主编 父母效能手册 北京 新世纪出版社 2005年5月
[14]贾容韬 吴朝霞 著 中国家教原则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6年5月
[15]茹思·安曼著,张敏等译 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创造过程的呈现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1-1
[16]申荷永 主编 沙盘游戏与心理疾病的治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9月
[17](美)萨提亚 著,聂晶 译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6-1
[18]李权超 谢玉茹 主编 使用团体心理游戏与心理辅导 北京 军事医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19]张日昇 著 箱庭疗法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