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教育
【教育目标】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家长能够了解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了解什么是健康的性道德和性观念,学会如何教给孩子健康的性知识,学会解决孩子的早恋问题,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躁动而危险的青春期。
一、孩子的性知识从何而来
在讲家长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之前,我们先要看一下孩子的性知识多少是来自于家庭的。大家会在媒体上看到各种不同的数据,有些是前几年的,而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些数据在不断地变化。这里有一份2011年11月发布《广东省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性知识来源中,朋友是中学生最早了解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家人仅占11.02%,其中父亲所占比例最低,为1.54%,母亲为7.83%。网络、书籍是孩子性知识的主要来源。
由此可见,家庭在孩子的性知识获取中并没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性知识更多来自于朋友、网络和书籍。但是,家长的性观念对孩子却是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这种潜移默化是从小开始的,家长的行为、言论,对他人性行为的评价,以及对社会性道德、性观念的评价都会对孩子的性认知产生较大的影响。性教育并不是从青春期才开始的,其实它始终贯穿在家庭教育中。
性教育不只是教给孩子男女生理的常识,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健康的性观念。下面我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健康的性观念,后面再说家长应该怎么做。
二、什么是健康的性观念
家庭性教育的观念包括性教育的目标和性道德,以及法律中与性有关的内容。
(一)性教育的目标:
性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避免伤害(伤害自己或他人);二是塑造健全人格,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二)孩子需要了解的关于性的法律常识
1.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应当负刑事责任;
2. 行为人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不论幼女是否自愿,均应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3. 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
2012年深圳市罗湖区法院审判了一起具有警示意义的典型强奸案,一名案发时年仅16岁的男孩与13岁女孩恋爱同居,在双方家长都未追究的情况下,男孩被公诉机关提起公诉,一审被判强奸罪,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
现在未成年人恋爱时发生性行为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性的道德观念淡薄,法律常识也没有,就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大家可能都会认为自己不做坏事,法律离自己很远。但因为法律上对某些行为有年龄上的规定,对于谈恋爱的初中生就有一定的危险。所以要特别提醒孩子。
家长应该跟青春期的孩子讲这样的案例。不过,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口气和心态,如果是以担心他出事的心态讲出来,孩子会觉得你不信任他,会拒绝。讲的时候不要在心理上针对孩子,而是在讨论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
(三)孩子需要了解的性道德
性教育离不开社会的道德环境,中国社会的性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网络出现以后,性观念宽松了很多。虽然社会对性的态度越来越宽容,但是性道德的标准没有太大的改变。
性道德的标准是什么呢?下面几条是孩子需要了解的性道德,要让孩子知道性是应该负责任的,要顾及自己和他人利益的。
1. 双方自愿原则。不论是性还是爱都要基于双方自愿的原则。要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感觉,骚扰别人是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
2. 无伤原则。不伤自己,不伤对方,不造成精神污染。要提醒孩子不拍不雅照,不在人前过分亲昵。
我们在路上经常会看到一些穿着校服的早恋中学生,他们在公共场合过分地亲昵,不太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传统的观念。对于这个现象,不论孩子是否在早恋,家长都要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要尊重社会的传统习惯。
3. 爱的原则。
不论社会风气有怎样的变化,从身心健康的角度,身体感受与心理感受有机融合,爱与性相结合才是美好的。
现在通信越来越发达,微信、陌陌等手机软件为一夜情提供了便捷的途径。而一夜情对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婚姻都有很大的危害。在身心合一这个原则问题上,家长从孩子的青春期开始就要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
对于微信、陌陌,有些家长不太熟悉。这类软件可以搜索到附近在使用相同软件的人,可以看到对方的资料,包括照片,然后发出邀请,互相认可就可以通过文字、语言的方式联系,甚至见面。想通过这类软件认识陌生人的人群中,有一部分人的出发点就是一夜情。
当然,并不是使用微信的人就会被骚扰,只要你没有认识陌生人的意愿,可以关闭被人搜索到的功能。所以,家长需要教育孩子的是:不要通过微信和陌陌这类软件去认识陌生人,特别是中学女生。有些女孩小说看多了会存有一些浪漫幻想,希望通过网络邂逅“白马王子”,这样的女孩很容易受到伤害。家长一定要提醒孩子。
4. 性与责任。
性的责任是以婚姻缔约为原则,离结婚年龄尚早的性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而且性是会有后果的,比如怀孕、性病、艾滋病等,孩子在未成年之前无法承担性的后果,性行为对孩子的身心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未成年人的性行为应坚决制止。对于未成年人,家长有责任告诉孩子性的后果,特别是当孩子出现恋爱的迹象时。
关于性道德的教育,家长不要以说教的方式跟孩子谈这些问题,家长可以通过评论社会现象,影视内容等表达自己的看法。当然,最重要的是家长自己以身作则,爱家庭、对婚姻负责。讨论的方式参看本章第三节的第五点“如何与孩子有效地沟通”。
三、青春期性教育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家庭青春期性教育的原则
前面说过,孩子的性知识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来自家长的,但是家长的性观念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性教育更多的是教给孩子健康的性观念,青春期家庭性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身心躁动的青春期,免受伤害;二是带给孩子健康的性观念。
在性观念上家长之间差异很大: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必须要到结婚后才能有性生活;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性需求是正常的,在孩子青春期就告诉孩子应该怎样避孕。只要是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家长可以按自己的性观念教育孩子,但是对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青春期孩子,家长要避免极端的做法。
有的家长怕青春期孩子不能控制自己,总以为保守的性教育一定不会错,比如把性说成是脏东西、罪恶的事情,夸大性行为导致的后果,等等,这会导致孩子成年后对性产生恐惧、焦虑、甚至罪恶感,与异性的关系也会有问题,最终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有的家长接受西方的性教育观念,认为尊重孩子的生理需求孩子心理才会健康。但是我们的孩子跟西方孩子不同,我们的生存发展空间和社会保障都跟西方不同。我们的孩子有学业的压力,同时,我们与西方的文化背景也不同。不论家长多么西化,社会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小的。过早的性行为,与身边同学的差异也会对孩子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且,未成年人的怀孕、堕胎等问题会给孩子身心造成终身的不良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对社会的认知还比较片面,也容易夸大看到的现象。所以,家长在性观念上还是要顺应当前社会的普遍观念,不要太偏激。既要正视生理需求,也要让孩子学会克制。
(二)家长以身作则
个人的性道德观念的形成,首先是通过父母教育和对父母行为的模仿,父母性观念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夫妻间的和谐关系,对子女健康的性道德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家长自己婚外恋、看色情碟片、举止轻佻,对孩子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孩子不一定是直接模仿家长的行为,而是在性观念上会有偏差。
有个男人说他的性知识是从他父亲的色情碟片来的,他知道父亲的色情碟片放在床底下,他在青春期的时候趁爸爸不在家,就拿出来看。这里并不是说孩子可以看色情碟片,只是说明家长做什么孩子都知道。
有个女性家长说她的先生事业很成功,性格快乐、幽默、爱女人,很有女人缘,外遇不断。但先生对她非常好,把妻子看得很重,绝对不会跟妻子离婚的。她举个例子:就算公司开重要的会议,只要她打个电话叫他回家,他就会马上放下工作回家。平时在家也会帮妻子做事,在外面也非常尊重妻子。在外遇的问题上她不断斗争,没有结果,而她又不想离开先生,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生活了,夫妻关系看起来也还不错。她觉得自己跟老公的事情都避着孩子,以为孩子都不知道。但是孩子上了大学以后给她写了一封信,说父母之间的事情他全部都知道,他觉得母亲很委屈,他这辈子不想结婚。
家长在性观念上对孩子的影响是从小开始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实,如果家长自己的观念没有改变,也不要去照搬别人的做法,这样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混乱的感觉。曾经有家报纸想让我参与一个专题讨论,讲的是儿童性教育父母应该怎么做。比如,几岁的孩子可以跟父母亲三个人一起洗澡等。我没有参与这个讨论,因为我认为家庭性教育的关键不是家长学别人的做法,而是家长表达自己的性观念。比如,对性和身体的认识很保守的人,学了家里三个人一起洗澡,不仅做起来很怪,也与家长平时的言论相矛盾,孩子会更加困惑。
性教育不是给孩子上课,家长的言行和观念其实已经直接影响到孩子了。除了性观念,青春期孩子很需要了解性知识,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是不是正常的,了解性的知识、性的观念,学习怎么与异性交往等。
(三)如何教给孩子性知识?
孩子的性知识很少来自于家长,这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家长羞于直接与孩子交谈性方面的内容,目前家长这一代人是很难改变的。但很多家长知道可以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性教育书籍,让孩子接受正面的性教育。
十年前,在我孩子11岁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三本青春期教育的书,一本国内的,一本美国的,一本俄国的,书中基本上涵盖了青春期出现的所有问题。当他15的岁时候,我跟他说:“这些书你看了这么久了,现在可以给别的小朋友看吗?”他说不行,有时还要翻翻,有的问题现在还没出现。他说班上同学有困惑都会来问他,因为他有书。(十年前还比较少家长给孩子买这一类书,孩子上网也不多。)这几本书给了孩子很多正面的影响。
那么,应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书籍呢?北京出了一本小学生的性教育读本,受到很多家长的抨击,觉得尺度太宽了。这一点我前面提过,家长的性观念差别很大,很难有一套家长都能接受的性知识读本。
有的家长让我推荐几本书,因为每个家长对于性的接受程度不同,每个孩子对性的认识程度也不同。现在孩子都上网,你都不知道他看了什么东西。所以我不在此推荐书籍。建议家长可以去书店或者网络上买青春期性教育的书,家长觉得自己可以接受的买给孩子,最好是漫画书。现在性教育的书籍里面的内容涵盖整个青春期,甚至包括儿童期,所以,就算有些内容孩子已经了解了,还可以买给孩子看。
不是买了书就没事了,你买回来得看看孩子如何对待这本书,如果孩子翻一翻收起来了,说明这书对他还有帮助。如果孩子把书翻一翻丢到一边,说明这本书的内容不是他需要的,或许他知道的比你还多。
(四)孩子如何防范性侵犯?
防范性侵犯应该是从小开始的,这一点我想家长都有这方面的意识,也从小都有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知识。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更要注意防范性侵犯。2011年的《广东省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研究报告》显示:有19.7%的中学生遇到过性骚扰,其中男生有6.2%,女生为13.5%,是男生的两倍。当然,性骚扰跟性侵犯还有一定的区别,程度上会轻一些。
在防范性侵犯这件事情上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能做什么呢?
一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身上的哪些部位是不能被人碰的,这一点相信家长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已经教会孩子了。
二要提醒女孩不要穿暴露的衣服,因为这个年龄有的女孩会用服装表达欲望,而自己还全无意识。但家长不要直接说孩子,可以跟孩子讨论怎么看待地铁上穿着暴露的女孩被人性骚扰。比如上海有两个女孩蒙面在地铁门口举着“我可以骚,你不可以扰”的牌子抗议地铁性骚扰,问孩子怎么看待这个行为。
三要提醒女孩对待男同学的黄色短信、骚扰语言态度不能暧昧,否则,容易让对方得寸进尺。性骚扰不仅在于身体,也有语言上的骚扰。
有个女孩收到高年级男同学的黄段子,觉得有点好玩,回复了一个笑的表情。以后男同学就经常给她发黄段子,内容越来越露骨。女孩觉得被骚扰,但不敢说,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上课也不注意听,学习成绩下降很多。所以,女生的家长要告诉孩子,第一次收到不良的短信,就要态度明确地拒绝。
四要提醒孩子不要用微信、陌陌这样的手机软件结识陌生人。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了。
五也要注意保护男生。前面的数据表明男生也会受到性骚扰。在住宿学校的男生宿舍里,曾经出现过男同学之间半强迫的猥亵行为。男生家长也要提醒男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五)孩子在网上看色情图片怎么办?
现在的孩子都上网,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色情的图片或文字。为什么孩子会去网络上看这些不良信息呢?这是因为他现实中没有渠道了解与性有关的知识,而他们又有这方面的需求和好奇心。上网一搜,色情的图片、视频就出来了。手机也可以上网,也可以搜到色情图片。同学之间也会互相传阅。因此,只要网络上有色情图片,难免都会出现这类问题,以男生居多。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家长不用太紧张,看色情图片不一定就会去做坏事,或许只是好奇。
有个母亲跟我说,她的孩子17岁,有一次她发现孩子的电脑里有色情片,她非常紧张地跟她先生说。结果她先生说两年前就知道了,男生都会看。她问我怎么办。
看色情图片家长最担心的是什么?是青春期的冲动导致性犯罪;其次是胡思乱想影响学习。资讯发达的网络时代,很难避免孩子接触到色情的图片,那么,什么样的孩子会有这种行为上的危险呢?父母关系不好、缺乏爱和安全感、生活单调、心理压抑、来往不好的同伴的孩子。所以,家长更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生活状态是否健康、家庭环境是否健康,家长是否教给孩子明确的是非观。
第二、正视孩子的性需求。从青春期性成熟到成年可以有自主的性行为,这个阶段家长既要理解孩子对性的好奇和冲动,也要让孩子知道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的性行为受到意识的控制和支配。性的欲望是可以克制的。
第三、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性教育书籍。这个前面说过了,但要注意因为图片的刺激强度更大,看了图片以后文字的知识对他们就没有太大吸引力了。所以,书籍要早一点给孩子看。
第四、疏导身体能量。现在手机上网这么方便,同学之间也会交流这方面的内容。家长很难避免孩子接触到色情图片。家长能做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身体能量能够得到正当的释放。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转移他们对“性”的注意力和渴求。家长要提醒孩子避免与异性单独相处、多参加集体活动。保持外生殖器官的清洁,不穿紧身裤,避免摩擦刺激性器官,这些都有助于克服性欲。
第五、避免不良玩伴。家长也要注意孩子来往的同伴,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受到不良同伴的影响。甚至在无意识中参与到不良活动中,就像我前面举的例子。
总结一下性教育的要点:正确的性观念、健康的性知识、良好的家庭环境、疏导身体能量、避免不良的同伴。家长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以上几项帮助,孩子就可以顺利地度过躁动的青春期。
四、孩子被情感所困扰怎么办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越来越成熟,性激素的分泌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对爱的需求。但是因为学业的压力,因为社会文化的因素,孩子的情感受到很多制约,也容易被情感所困扰。青春期孩子的情感困扰有这样几种情况:表达情感被拒绝;被不喜欢的人喜欢;两个人互相喜欢。针对这几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表达情感被拒绝
对于自尊又敏感的青春期孩子,如果向对方表白而没有得到回应,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家长要跟孩子讨论被人拒绝怎么办?喜欢别人,而别人不喜欢自己怎么办?
有个初三的女生长相很一般,比较胖。她喜欢一个同班的男同学,给他写了一封情书,而男同学没有接受她的感情,还把这件事情到处说,女孩遭到同学的嘲笑。女生很受打击,变得沉默、自卑,不肯去学校上课。
对于这样的事情,家长应该疏导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感情需要两厢情愿,被人拒绝并不等于自己不优秀。要跟孩子说:初中阶段的孩子情感不成熟,在处理感情问题上会显得幼稚,伤害了别人还全然不知,所以初中生不适合谈恋爱,容易受伤,也容易伤害别人。情感受伤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爱,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的这类问,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指导,而不是去骂孩子。家长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判断别人对自己是否有好感,不要贸然示爱。
(二)如何拒绝不喜欢的人的好感?
青春期孩子收到异性的情书或表达好感的短信是常见的现象,家长要教会孩子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要做到不到处张扬,不伤别人的自尊,但态度要明确,不暧昧。同时,女孩不要接受爱慕者的帮助。
这个问题不仅女孩的家长需要提醒孩子,男孩也需要。因为初中阶段女生发育得更快,女生主动追求男生的情况也很多。
(三)双方互相喜欢
青春期的男生女生喜欢在一起活动,很多孩子都会对某个异性有好感,那种懵懵懂懂的感觉也是很美好的。家长既要引导孩子避免早恋,也不要对男女交往过分地敏感和焦虑,好感并不等于早恋。
台湾有一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部电影之所以得到年轻人的追捧,就是因为它真实地再现了80后、90后孩子的青春期的美好情感。当家长咨询我关于早恋的问题时,我都推荐家长去看一下这部电影,能够更理解孩子的情感。
孩子懵懵懂懂的感情算早恋吗?什么样的行为算早恋呢?下面我们讲家长们关心的早恋问题。
五、什么是早恋
百合网发布的《2011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1970年之前出生的人初恋发生在初中的占3.6%,而1990年之后出生的孩子初恋发生在初中甚至更早的占28%,高中阶段占30.4%。可见现在中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比例还会更高。
孩子早恋是困扰青春期孩子家长的问题。什么算早恋?家长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早恋?是压制还是默许?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什么算早恋。
(一)什么年龄算早恋?
到底什么年龄恋爱算早恋?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在2011年11月10日,通过态度8调查网对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538位受访者进行了《孩子早恋了怎么办?》的问卷调查,在多大年龄算早恋这一项调查中,结果是:高中以前的占38%,中学以前的占26%,大学以前占25%。可以看出,家长对什么年龄恋爱算早恋的分歧比较大。最多家长选择高中以前,也就是说认为初中谈恋爱的算早恋。这个数据与我跟家长接触的感觉差不多。现在关注早恋问题的家长明显减少,并且很多高中的家长也接受孩子的恋爱,反映的问题是不喜欢孩子交的那个朋友。甚至一些高三的家长对于孩子从来不跟异性来往还有些担心。
早恋很难用一个明确的年龄来界定。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标准,有的家长认为恋爱都是正常的,不存在早恋,有的家长认为大学生谈恋爱也算早恋。对于早恋的年龄,前面的数据给家长做个参考,家长可以有自己的标准。
(二)什么样的行为算早恋?
什么样的行为算早恋呢?早恋是用行为来界定还是用内心的感受来界定呢?这个问题我问过一些孩子。孩子说:“我们同学在一起玩都很随便,不是你们那个年代,你们家长不要以为牵一下手就是恋爱。”我问:“那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恋爱呢?”孩子说:“我们认为是恋爱才是恋爱。”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张调查表,写了很多男女同学之间的行为,比如一起做功课,集体活动喜欢在一起,经常谈起他的名字,放学经常一起回家等,让家长判断哪些是早恋。我觉得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孩子了。就像前面那个孩子说的,他们认为自己在恋爱才算是恋爱。但是家长可以从孩子的行为、情绪和神态中察觉到早恋的苗头。
(三)早恋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孩子早恋了怎么办?》的问卷调查中有一项问题是:您反对或不支持早恋的原因是什么?(多选),主要原因是:还太小对爱情了解不多,占58%;自制力差怕一时冲动,占52%;影响学习,占48%。孩子的自制力差克制不了生理的冲动是家长担心的原因,也是早恋的负面影响。影响学习也是中国家长反对孩子中学恋爱的主要原因。
在国外,中学生恋爱是正常的事情,这有文化的因素,还因为国外中学生恋爱不会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就不会产生心理压力,对学业的影响也不大。
早恋是青春期常见的现象,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学业压力下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早恋呢?
六、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早恋
首先家长要界定孩子是不是在进行他们自己认为的恋爱,还是你看出有恋爱的苗头?其次,孩子的年龄是不是在家长自己能够接受的恋爱年龄。
《孩子早恋了怎么办?》的问卷调查中有一项问题是:如果孩子有了早恋的苗头,你会怎么做?(多选),结果是:提醒注意事项,49%;鼓励双方学习,37%;劝告双方,26%;先看对象再判断,22%;不支持也不反对,14%;强行阻止,7%。
可见,家长发现孩子早恋苗头既有反对的也有支持的做法,但是强行阻止的并不多。
(一)不反对孩子恋爱
现在不反对的家长也挺多。《孩子早恋了怎么办?》的问卷调查中有一项问题是:您不反对或支持早恋的原因是什么?(多选),主要原因是:如果对方的品学兼优条件又好有什么不可以的,占39%;恋爱跟学习是两回事,占34%;早恋都比较单纯,以后就很难找了,占34%。
如果家长能够接受孩子恋爱,那么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但也会有些小问题,比如学校老师不允许。有个高一的家长跟我说,两个孩子的家长都默许孩子谈恋爱,但是老师不允许,有个老师说:“我要再看到你们两个人在一起,我就开除你们。”孩子压力很大。我跟家长说,不论在一个地方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遵守单位的规矩,既然学校不允许,那孩子就不能在学校有亲昵的行为。要跟孩子说:这不是能不能谈恋爱的问题,而是要不要遵守规则的问题。
有个高中校长也跟我谈过这个问题。她说他们学校不允许孩子在学校有亲昵的行为,孩子都在青春期,过分亲昵的行为会刺激别的孩子。现在很多高中家长并不反对孩子恋爱,离开学校你们爱做什么学校不管。我觉得这个校长的做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高中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强,有些高中的孩子谈恋爱,互相促进,书还越读越好。当然,也有学习不好的在一起越读越差的。但初中孩子恋爱,家长还是不可以放任的,需要适当控制。有两个初三的孩子谈恋爱,两个孩子读书都很好,两家家长都默许。孩子就一起去看电影、听音乐会、一起出去吃饭、做作业。但是中考的时候两个人成绩都退步很多,都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
那么,对于初中生,不反对不行,反对又会怎样呢?
(二)反对孩子恋爱
前面的数据表明,现在家长强行阻止孩子早恋的并不多。跟踪孩子、甚至托人到公安局查短信的家长也是有的,但是强行阻止只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局面。有个孩子就说自己那段时间就跟做贼似的,整天提心吊胆,心里又放不下男朋友,偷偷摸摸地在一起,又怕他父亲发现,压力很大,书也读不进去。
有些家长反对,但是没有跟孩子发生很大的冲突,只是偷看孩子的日记,经常旁敲侧击地问孩子,猜疑孩子。孩子很烦,有负罪感,心理压力大,更容易跟恋爱的对象倾诉,不但没分手,还越来越好。有个孩子说:家长和老师怎么有可能让我们从喜欢一个人变成不喜欢呢?因此,强行阻止一般效果不会太好。
(三)约束和疏导
对于中学生恋爱支持和反对都不是太好的办法。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这个问题由孩子来评价更合适。
有个大学生跟我谈起他初中时候的恋爱。当时父母没有反对,也让两个孩子在家一起做作业,让他们一起去补习,或者出去玩。但他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自己的自制力差,父母还是应该约束一下。我说:“如果你父母反对呢?”他说:“反对也不太好。如果当时父母知道了,但不挑明,暗中能够约束我一点会更好。”
在早恋问题上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如果发现早恋的苗头或者发现孩子已经在恋爱了,不要跟孩子点明,淡化他们的关系。这个时期孩子很敏感,一旦知道家长反对,就会欺骗、抵触,家长反而更难控制。家长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约束孩子,避免让孩子单独接触,但不以反对早恋的名义约束,孩子更能接受。比如,如果孩子以为你不知道他在谈恋爱,孩子今天要出去玩,你跟他说家里人一起去郊游,他不会有太大的抵触。如果你叫他不能去约会,要跟家里人去郊游,他就不会太配合。
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疏导孩子的注意力。
这里提醒家长,对待孩子早恋问题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但对中学生的性行为还是要给孩子明确的界限。
网络时代对家庭性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孩子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性知识,在性观念上与家长也会有一定的差距,甚至会超出家长的想象。所以,家长在青春期性教育上不要一味地说教,重要的是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观念,顺利度过躁动的青春期。
作业Homework
1. 您的孩子有哪些青春期现象?
2. 通过学习青春期的特点,您在哪些方面比以前更理解孩子了?
3. 通过学习,您觉得哪些沟通方法适合您的孩子?在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上您还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与大家分享?
4. 关于青春期性教育您认为最应该告诉孩子什么?
5. 案例分析。您认为下面这件事情中的男孩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没做好?如果您是家长,您事后会怎么做?我儿子14岁,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十分难过,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在假期请了一个大学生家教,第一,想陪陪儿子,不让他孤单,避免沉迷于电子游戏;第二,这个大学生很优秀,除了想让大学生监督他学习外,希望让孩子再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个大学生跟儿子沟通后达成了一份协议,每晚都要跑步,还白纸黑字写好了。刚开始几天跑步还可以,后来儿子说脚痛不能跑步,就休息了几天。现在脚好了,昨晚那个大学生要他跑步,他又不跑。那个大学生就说,你答应了我的。儿子说没有。大学生就拿出协议说,那你吃掉这份协议。儿子真的就把纸撕碎放到口里,生气地走开,并把纸向她身上丢。那个大学生生气了,就跟他说,如果他不向她道歉,她马上回家。儿子还是想挽留她,就说了一声对不起。我看着这一幕,心里很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办。
☆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费尔德曼 .发展心理学.苏彦捷,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小泉英明 .脑科学与教育入门. 陈琳 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