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情商
【教学目标】解读情商的重要性
一、情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独生子女政策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中国实施的,现已过去30多年,如今8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有很大一部分也已经结婚成家生育第二代,这就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很独特的时代——“双独”时代,就是一个家庭中两代人都是独生子女。80年代初,舆论媒体对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描述是“温室里的花朵”、“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要星星不摘月亮”等,可是时至如今,这些描述对“00后”、“10后”似乎仍然适用。是遗传因素的相似性还是相似的家庭教育塑造了同样的孩子呢?
我们正处于一个“小孩不好过,家长更难为”的时代。
与我们自己的孩提时代相比,今天的孩子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更艰难的成长环境。调查显示,与20年前比较,今天的小孩学习能力下降了;情绪处理能力更差,变得更神经质、更易生气、更消沉;社交技能更差,变得更孤僻、更易冲动、更不听话。比起三四十年前的上一代,今天的家长,更需要卖力工作,工作时间更长;各方面压力更大。表面上看全社会都格外关注孩子们,但实际上,今天的孩子受到的关注不是更多而是更少!
今天的大部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比当年自己做小孩时更少,而所做的沟通,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退步。我国内地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这本来应使每个孩子受到更多关注,但事实上产生上述问题的情况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千百年来,小孩一直倚靠家庭中成人的教导,或者在与其他孩子玩耍中学到基本的情绪处理和社交技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这些学习途径却日渐消失。
今天的孩子每天用大量时间面对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机。这些新科技产品固然有它们的用处,但却不会使孩子在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情绪处理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活知识以及能力上有所进步。
在北京大学“家长教育与人才成长”课题组近两年做的一份调研中,父母对子女的最担忧的问题如下:
(一)学习情绪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适应住宿生活和其他环境,依赖父母;
(三)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容易与同学、师长、父母发生冲突;
(四)不够自信,往往抱有悲观情绪,胆小、怯懦;
(五)沟通能力弱,不善于沟通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六)执行力差;
(七)情绪控制能力不足;
(八)没有规划性,对未来不具备长远眼光;
(九)不能够持之以恒;
(十)10.缺乏创造力。
在这10点之中,真真正正关乎孩子智力的只有第一条和第十条,而其他八条都是和情商息息相关。
二、解读情商
(一)了解情商
情商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新罕布什尔大学)和彼得·萨洛维(耶鲁大学)于1990年首先提出的。情商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丹尼尔·戈尔曼接受了萨洛维(P.Salovery)的观点,认为情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
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它是情商的核心,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而目前在国内,也有人称情商为“情绪智慧”,包含了自制、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情绪智力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情绪、情感和意志、耐受挫折两个维度。
情绪情感方面:指能够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同时也能识别他人情绪,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和欲望、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情绪、情感方面,很多孩子处理方式不尽如人意,甚至很多家长都不能够起到表率作用。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小学三年级就经常打架,只要别的同学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大喊大叫,还踹同学的小腿,情绪很难控制。后来我去他家家访,爸爸出门迎接,吩咐孩子去给我倒杯水,孩子不愿意去,爸爸觉得没面子就开始批评孩子,音量极高,最后气急败坏地踢了孩子的小腿。这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是简单粗暴的,只要怒气一来,情绪就不受控制,还采取踢小腿的方式来“解气”,而孩子也习得了父亲一样的方式,可见在情商的情绪、情感方面,家长需要起到表率作用。
意志力、耐受挫折方面:指自发行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任弼时说过,“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这个“有心”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懒”其实就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今年年初我接到了一封信,打开一看吓了一跳,原来里面是一封血书,以为是哪个孩子写的豪言壮语。我战战兢兢地把血书打开,里面写着“我答应妈妈,一定每天背10个单词,每天做一篇阅读,每天认真听讲,上课不睡觉”等,右下角是名字和日期。又附了一封孩子妈妈的信。原来这个孩子一直犯懒,妈妈不要求孩子为家里做任何家务,只要求他把学习学好,可是孩子就是不能坚持。每次都是答应得好好的,设立学习计划,坚持了几天就停止了。而这封血书是孩子在上次考试失利之后,痛下决心写的。妈妈本以为孩子这次是“来真的”,痛改前非。没想到一个星期过去之后,孩子又“原形毕露”。妈妈说这个孩子不守诚信,说到了又做不到。
我想这类问题很多家庭都遇到过,孩子答应会坚持,这说明孩子有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但是意志力薄弱,不能够持之以恒,这是能力问题,跟诚信无关,家长不能借题发挥。我们在后篇会具体阐述。
而耐受挫折方面,近几年也越来越引起家长的关注。由于很多孩子内心敏感而脆弱,经受不起打击,做了很多傻事,成了折翼的天使。
江西九江三名仅10岁的学生因为作业没写完,相约跳楼自杀;
一位北京师范类大学毕业学生王某,因为找工作一直不顺利,悲观失望的他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最终选择了自杀;
华南农业大学一位女研究生因恋情遭反对跳楼自杀;
当然这只是极端的案例。很多孩子由于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而辍学在家,有的孩子由于处理不好和同学的关系而影响学习,这都是耐挫折能力欠缺的表现,如果能够提高,孩子会变得更加坚强。
(二)了解智商
在情商被提出之时,情商(EQ)和智商(IQ)就有着难舍难分的关系,还经常被拿之来比较。很多家长在描述自己孩子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孩子很聪明,但是就是不用功不努力。聪明,我们一般理解为是智商的层面。到底什么是智商呢?智商又包含哪些方面?我们做个系统的了解。
智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含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等 。
三、情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聪明的孩子,即智商高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然而,人们在智力测验中发现,智商极高(IQ在130分以上)和智商极低的人(IQ在70分以下)均为极少数,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IQ在80-120分)之间者约占总数的80%。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学生来说,智商水平不相上下。情商成为学习成绩优异与否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全球计划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智力除了基本智商(IQ)还包含了更多能力,其中就包含了情感智商。但很少有学校开展完备的情商教育课程,家长也往往因为分数而“一叶障目”,导致很多独生子女或非独生子女意志力薄弱、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独立意识、情绪管理不当,不仅影响到学业,也对性格的形成、价值观的建立及人生发展产生影响。
智商虽然是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更多的是性格、世界观、价值观、耐心、信心、毅力、情绪等品质。
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1颗软糖,也就是说坚持20分钟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
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有些孩子则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两颗软糖。
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1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这位心理学家的“软糖实验”给我们的家庭教育以很好的启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的能力,即平时我们所说的“耐力”,让孩子学会坚持与等待。当然这种等待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不难想象,如果父母在孩子提出某种需求时设法“延迟满足”,让孩子感觉实现这个需求很艰难,那么,孩子不仅在需求满足的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锻炼,上进心或积极性得到了强化,而且在需求满足之后,会倍感愉悦,倍觉幸福,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满足。相反,如果我们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头脑中会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势” :我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贪心。可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会,那种任性、暴躁、急功近利的性格特点肯定会令他们饱受挫折和打击。而事事不顺心的他们,往往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觉得别人有意跟他们过不去,于是总是和周围人处于一种对峙状态,长此以往,很可能酿成忧郁、偏执、狂躁等各种心理疾病。这恰恰是家长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愿家长们都能重视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让孩子从小学会期待、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学会克制、学会奋斗,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人生的幸福。
现代社会存在这种情况,偶尔会冒出一两个神童,但是他们的未来发展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顺利。他们虽然聪明,但是性格孤僻、怪异、不合群、不宜合作。有的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有的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有的冷漠、易怒、神经质、与周围的人很难沟通。特别是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关爱他人,总喜欢周围的人围绕他一个人转。而这类神童,如果情商不提高,也许会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但也因对人苛刻挑剔,不能宽容人,而最后落得别人对其敬而远之,到后来可能成为孤家寡人。
美国有位记者后来改行做企业管理,有一次他在同学会上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时班上读书成绩平平的人,后来反而都获得了成功,而当时成绩好智商高的人,后来有不少人踏入社会过后成就平平。那么其他的班是不是也会这样?于是他也了解了其他班级,几乎也是如此,最后他就得出一个结论,在一个人的成功因素之中,智商只占20%。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中提到了情绪的一些问题,并提到目前孩子成长的趋势。现代儿童比较孤单、忧郁、任性、好动、焦虑、冲动,尤其是独生子女。可见情商的处理不仅关乎成功,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美国有一个专门搞咨询研究的企业调查了188个公司,测试了每个公司的高级主管,研究他们的智商情商和他们的工作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联系。调查结果发现,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影响力的9倍。智商低一点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完全可以获得成功。再加上我们未来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高频率的工作负荷,复杂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人们普遍感到心里的压力很大,再加上天灾人祸,只有高智商显然力不从心,还必须有高情商才能够适应社会,应对自如,才能自我管理、自我调节。
可见情商即将成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四、情商教育,家长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家长注重自身情商培养,为孩子担当表率。
在高考考场上,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家长急得眼睛通红,手心冒汗,还不断地嘱咐孩子“你不要紧张,你也不能紧张,紧张会考不好的”。家长这样的教育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家长修身养性,具备更高的情商,才有经验教导孩子。
一位家长在参加儿子家长会时,写下了这样的所见所闻:
七点整,学生的家长陆陆续续到齐,签完到,找大家到自己孩子的座位,依次坐下.看得出,大家都是精心打扮了一下,衣服都比较光鲜得体,区别只是有的人浓妆艳抹,有的没有;偶尔有两个家长走性感路线,但在教室里,让人感觉有点格格不入。 签到的时候,有的家长彬彬有礼,有的家长目空一切,有的家长细微谨慎,有的家长大大咧咧;其中有一位家长言行举止与众不同,惹得其他家长对她投来无数厌恶的眼光。只见她一见老师,开口就一句,“老师,难怪我孩子成绩那么差,就是因为你们把她安排在最后!”说完拿起笔“刷刷刷”签完名,随手将笔一扔,昂首挺胸迈开大步朝第二组离讲台最近的位置走去,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屁股就坐了下去,高跟鞋与水泥地板摩擦的声音相当地刺耳。此情此景,稍微有点素质的家长,无不摇头,老师斜眼看了她一眼,未理她,继续招呼其他家长签到。会议是七点半开,随着时间的临近,老师时不时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并不厌其烦地回答家长提出的各类问题,同样的问题,A家长问了,B,C家长也同问一遍,可怜的老师,会还未开,估计头已经发晕了。而班上的每个家长都似曾相识,因为班上的每个孩子我在放学接儿子的时候都见过,我这才发现,每个孩子和家长如出一辙,如此相似,孩子就像是家长的影子。 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父母在孩子心中就是崇拜的对象,孩子每天用最细致的目光观察着父母的一举一动,默默地模仿和学习着。往往在家长不知不觉中,孩子已学会了家长的“那一套”。所以,父母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
第二、注重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和内在潜能。
在高中语文有这样一篇古文《种树郭橐驼传》,说在长安城西边的丰乐乡,有个人叫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观赏游乐的富豪人家和种树卖果盈利的人,都争着迎接和雇佣郭橐驼。看到橐驼种的树,即使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太过于吝惜它们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查看它是否还活着,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生命的成长规律,并耐心地等待孩子的进步和行为的改观,这需要父母坚持并报以耐心。另外家长也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四岁的男孩被老师安排到一个操场进行自由活动,而四岁男孩的母亲在远处观望着孩子的活动,孩子看不到母亲。操场上有一个胖乎乎的五岁小男孩霸占着唯一的一个秋千,四岁小男孩也想上去玩,可是一再被五岁小男孩拒绝,四岁男孩的母亲在远处看此情境,眼睛就湿润了,一定要冲进去和五岁男孩评评理,为什么要欺负自己的孩子。可是老师拦住了家长,建议继续观望。
四岁小男孩还继续央求五岁的小男孩“哥哥,哥哥,让我玩下秋千吧。”没想到五岁小男孩把四岁小男孩推倒在地,四岁男孩摔了个跟头。这时四岁男孩的妈妈终于忍不住眼泪掉下来。正在母亲低头抹眼泪的时候,四岁男孩消失在视野中。母亲一下子腿软了,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男孩这么多次的打击,肯定去做傻事去了。
就在母亲慌乱之中,四岁男孩又走进了操场,蹦蹦跳跳的,手里还拿着一个玩具。四岁小男孩坐在五岁男孩的边上,开始玩一辆电动玩具小卡车,玩得不亦乐乎。五岁小男孩立刻就被新玩具所吸引,四岁小男孩见此情景,就起身问“哥哥,你看这小卡车是电动的,可以直接开到敌人的根据地,可厉害呢。要不这个给你玩,你把秋千借我坐一下。”五岁小男孩点点头,于是两个孩子达成了“共识”,各得其所。
这种握手言和的场面,让我们想到了商业合作中的“共赢”。在四岁男孩越挫越勇的坚持下,让我们看到了坚持和顽强。在男孩拿到卡车和他人交换,这让我们想到了“各取所需”,这都是情商的体现。这些家长经常谆谆教诲孩子的“金玉良言”,却在一个四岁男孩的身上体现出来。试想,如果中途四岁男孩的母亲冲出来安慰自己的孩子或者怒斥五岁的孩子,可能这四岁男孩睿智的举动就不会出现,而孩子权衡的智慧也可能就此埋没。所以对于情商的教育,不是在家长的口头教育中学来的,家长要重视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和磨炼,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