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深
1.深入“怎样”
层进式建构的议论文,它的内在逻辑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学生的议论文之所以写得不够深刻,从写作技巧方面来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只展开了分析“为什么”部分,而没有深入展开解决问题“怎么样”部分,正如一幅画只展开了一角,没有全部展开,因而缺少对现实的针对性、操作性与指导性,较难达到写作的预期目的。如学生傅金晶的《超越》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在论述怎样超越的问题时,作者分三方面——超越需要勇气,还需要自信,更需要奋斗——层层加以展开:“勇气是你迈出最难的第一步,自信助你勇往直前,而奋斗则是实现超越的灵魂。”再如学生吴晶晶的《超越》,作者给读者指出怎样超越时也提供了三点:需要勇气,需要坚忍,需要境界。
在记叙文中,特别是写人的记叙文中,要写得深刻,不仅要描叙出人物做了什么,更主要的是要揭示人物这样做的原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学生韩佳的《超越》,作者写十三岁的少女,地震夺去了她一条腿,她为什么还能战胜病魔,坚强地活下去,并超越自我呢?作者有一段揭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话:“我要坚强地活下去,多少人在灾难中失去了生命,而我只是失去一条腿,又算得了什么呢?至少我还有命,还能呼吸,还能再次看到美丽的世界,还能感受到这么多的阿姨叔叔对我的关心。”有了这段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话,在立意上就突破了作文的平面,向纵深发展了。
2.联想拓展
联想拓展,其实就是虚实艺术的运用——以实引虚,以虚促实。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中指出:“‘虚’和‘实’辩证地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虚实结合是艺术的辩证法,也是写作的辩证法。写作中如果没有虚笔(联想拓展等)的点化,文章就会显得乏味、浅薄。因此虚实艺术的有机运用,的确能虚实相生,“形成艺术的美”,提升作品的主题。如学生徐乐扬的《超越》:
赛场上——不论是参赛者,还是围观者,也不管是呐喊声,还是叹气声,他们都把青春的激情融入了激烈的竞争,每颗火热的心都参与其中。因为,与成败相比,更重要的是参与,是尝试。
其实,生活也是这样:有胜有败,有喜有忧。一时领先并不证明最终能够取胜,一朝落后也并不意味永远不会成功。比赛不仅仅是竞技水平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对个人价值的体现——超越自我。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作者先从“实”的竞赛纪实场景联想到类似的生活,再拓展到“虚”的人生。以实带虚,以虚促实,虚实相生,升华主题。
3.设置高度
学生作文立意肤浅,原因是多元的,没有给学生设置一个鸟瞰或俯视的高度,也是原因之一。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其实也适用于作文立意的理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深。没有一定的立意高度,怎能写出立意深刻的作文呢?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人生的高度,在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道德观等高度让学生来俯视作文中的人和事,让学生用人生来过滤作文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景物,使他(它)们都着上人生的色彩。如学生章宇斌的《超越》,作者就是从人生的高度来俯视“超越”,解读超越的价值的:“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更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我们将尽最大的可能不断超越人生价值的高度。有的人一生在平庸中随时间流逝而过,如同在地平线上行走,永远看不到不同层次的美丽风景。有的人却不断超越自己,将自己的一生演绎得非常辉煌,留给自己与他人的是无价之宝……我们应该站得高,看得远。生命应在不断追求中完善自我,在一次次的超越中升华自我……”
当然,我们还可以设置很多高度,如人文历史的高度,传统文化的高度。如奥运会,可以从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高度来鸟瞰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影响,运动员竞技的价值,志愿者服务的意义等。
4.辩证剖析
生活充满辩证法,反映生活的作文也必然充满辩证法。作文在运思中充分运用辩证思维,用正反、一分为二等分析问题,阐明观点,不仅分析全面透彻,逻辑严密,具有逻辑力量,而且会使观点鲜明,增强理性色彩和说理力度。如学生张钢锋的《超越》,作者对超越的诠释是辩证的、独特的,是理性的升华:
超越的是过去,被超越的是现在。奥运的目标口号之所以只写“更高”而不写“最高”,只写“更快”而不写“最快”,只写“更远”而不写“最远”。超越可以无限,没有永远的第一,只有无限的超越。
超越是胜利,也是失败。当你正打开那扇无形的门时,你是一个正迈向胜利的人,是一个胜利者;当你自满的时候,另一扇无形的门将为你打开了,在那一刻,注定你将成为一个败者。
再如学生陈佳乐的《超越》,作者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来解读“超越”,不仅使“超越”具有理性的思辨,更升华了主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也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年轻时代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这些伟人谈的是积累与成功的关系,成功离不开一定数量的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变——走向成功,这便是超越。超越,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突变。”
5.借助名言
要建树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主旨,必须借助于名人名言,因为他们的话是已被实践检验了的,已被世人认可的,可以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名言不仅能建树观点,而且使文章具有理论色彩与深度。如学生李晓峰的《超越》,为了阐明“生命的价值在于超越”的观点,作者引用了尼采的话:“生命企图高树起自己的云梯——它渴求眺望到遥远的地方,渴望着最醉心的美丽——因为它要求向上!”作者善于借尼采的话为我所用,将观点根植于尼采的理论。再如学生徐芳的《超越》,作者要阐明的是“人活着应该超越”的观点,就借用了英国的罗伯特·勃朗宁的名言:“人应该进行超越能力的攀登,否则,天空的存在又有何意义?”运用名言,不仅有力地佐证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分享了名人光环的美丽。
要真正做到立意深刻、主题升华,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理性思维的发达、人生阅历的丰富、思想修养的提升等要素,而写作方法的指导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写作题目
在汶川大地震中,在北京奥运会上,在“挑战极限”的栏目里,在复习迎考的日子里……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的超越精神,用爱心用坚强用勇气用毅力来超越困境,超越自我,挑战极限。
请以“超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立意深刻的作文。
写作链接
超 越
郑 楠
人生就像一条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
——席慕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双脚已离开陆地,河水打湿衣襟,却全然不顾地,只当嬉戏。
望着彼岸,一望无际,膝盖渐渐被淹没,我不敢再前进,旁边传来哗哗水声,那是桨在划动。于是我急忙寻找属于自己的船只,只是不想放弃。
流水随着桨的划动向后退去,我用力地追赶前方的船只,嬉戏已不知不觉成了过去。现在有的,是义无反顾与心甘情愿。
有时候,长大只是一瞬的事情。
不断有船只被我超越,看到他们变成星星点点向后退去,我开始沾沾自喜。手的频率开始变慢,目光开始收回。当湍流变成涟漪,我放下手中的桨,四顾周围的风景。
水面上有个月牙浮动,泛着闪闪鹅黄色的光,不由自主用手去抓,尽管知道那只是个倒影。夜色越来越浓,伸手可以勾勒出月牙的形状,却无法看到黑暗的边际。
宽阔的河流中,只剩下我自己。
望向彼岸,仍然一望无际,那里没有无法触摸而又不能永恒的烟花。再看船桨,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从踏上船的那刻起,我只知道在超越,或者只是机械地挥动而已。
周围风平,浪静。
这么久,我从没见过高尔基所说的海燕,没走过余华所讲的像撒满了盐的路,更没试过安妮手中的烟,我的人生总是那么平凡。
平凡地继续,继续着平凡。
有人说,古时候的军人遇到一条船那便是运,遇到水,那便是浑。我不是军人,但我有船。我不用打仗,但我在超越,超越平凡——自我的平凡!终于明白!
于是,我拿起桨,划破两岸的倒影,冲刷逝去的年华,即使前方更暗、更长,而我触摸到的人生之河,也在渐渐变宽。
我仍然在超越,用桨在水中舞出最美的回旋!
点评
本文寓理于事,借助江面行舟,“我”不断超越其他船只,超越着自身的平凡。作者善于把划船超越的过程,演绎成一种哲理:人生的超越过程——超越“自我的平凡”,“人生之河”就会“渐渐变宽”,把读者难以解读的深刻道理诠释得形象通俗,立意深刻,意蕴无穷。
超 越
陈士杰
回首,已不再是心灵的漂泊,不再是一种失败的象征。总想超越他人,但不知自己还未超越自我。
——题记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希望演绎出辉煌的成就,希望自己的学识和风度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赞美,希望超越他人登上最高领奖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神采飞扬,在领奖台上感受成功的喜悦。
作为一个平凡的个体,注定只能在灯光的背后啜泣,在奖台前充当看客。但是鲜花和掌声只能肯定某些人的价值,无法否定多数人的作用,只要我们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生活,就能活出真我风采。即使所有人把目光投向他处,你还拥有最后一个观众——自己。在我看来,一个人不在于超越他人,而在于超越自我。
也许,你只是一只煅烧失败、一出世就遭冷落的陶器,没有凝脂的釉彩,没有绚丽的花纹,可当你摒弃了杂质,从泥胚变成陶器时,你的生命已经重新书写,在烈火之中变得灼人而美丽。虽然你并没有超越那些精巧绝伦的工艺陶器,但你已经超越了自己,你应该为此而感到欣慰。
也许,你是一块矗立在山中,终日承受日晒雨淋,终年经受四季考验的顽石,丑陋不堪,默无声息,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被世人百年遗忘,可你长久地屹立不倒,这便是超越了自己。
也许,你是一朵残缺的玫瑰,一片熬过旱季的叶子,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剑,但因为有了你,世界多了一道风景,只要你拥有勤劳的双手,充满智慧的大脑,你就可以战胜自我,你就可以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不用矜持和矫饰,自自然然,大大方方,潇潇洒洒,不用攀比和羡慕,在过程中一步一步超越自己,你便是最后的胜利者。
点评
本文形理兼备,不仅给读者以形象的美,更主要的是哲理的美——每个人最关键的是超越自我。同时寓理于形,深刻的哲理随“形”而升华。中间三个铺排段,显得很有气势,又强化了主旨。
超 越
缪 达
雏鹰质问蓝天:“我何时才能成为强者,翱翔在辽阔穹宇?”蓝天说:“当你学会超越暴风雨时。”稚鱼质问大海:“我何时才能变成强者,畅游在无际的水国?”大海说:“当你学会超越惊涛骇浪时。”不错,矫健的羽翼,蔚蓝的天空只属于把暴风雨甩在身后的强者;栉比的鳞鳍,无际的海洋只属于穿过狂风巨浪的勇者。而超越正是他们迈向成功的催化剂。
平凡学会了超越,便成了传奇。
孟关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从雅典的险胜到北京的绝对领先,这些让他成为传奇。他代表着中国男子双人皮划艇的最高水平,更是成为世界男子双人皮划艇极限的象征。但是,回首四年以前,这个名字似乎还是如此的陌生,这个人还是如此的平凡。但是,他用自己的右桨实现了对自身、对世界极限的超越。从此,平凡被传奇替代,并永远镌刻在奥运历史的石碑之上。这是超越,是从平凡到传奇的超越。无数个日夜,他枕着思念入眠;无数次训练,他用冰凉的河水冲淡身体的伤痛,为了梦想,为了超越,从而创造传奇。看着登上奖台的他,我明白了只有用血汗去奋力拼搏才有实力去超越历史,去创造传奇。
庸懦学会了超越,才成为顽强。
怀着对未来、对人生的美好憧憬,他奋力起跑冲向心仪的目标。但是,上天却在他正要加速时,让冰冷的轮椅永远替代了正在炽热燃烧的双腿。这无疑是毁灭,是最惨无人道、最令人生不如死的毁灭。弱冠之年,他抛弃了理想,泯灭了信念,甚至将生命挂在了指尖。他开始沮丧,永无天日地堕落;他瘾染仇恨,蔑视一切美好。不过上天在夺走他双腿的同时却把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母爱赐予了他。如果世间有一样东西可以消融尘封极深的悲子之心,那便是母爱。母亲给予他无穷的力量,让他学会了用笔杆来美化人生,继续那个美丽的梦想;让他学会了超越孤独、沉郁、沮丧以及沉沦,将顽强变成了自己的座右铭;让他学会了从一个庸者成为一个强者的转变;让他将名字永恒地刻在了文学的史碑之上。他便是史铁生——个心灵在母爱的浸润中学会了超越并敢于超越,最终成就辉煌梦想的大写人。我们不也应像他那样学会超越,用顽强来书写人生吗?
超越让世界充满了传奇,超越使我们学会了顽强,超越让我们知道事在人为。
朋友,“花待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让我们把握现在,把握青春,去创造,去超越,去成就梦想。
点评
本文用材经典,运用了中国甚至全世界人们耳熟能详的世界冠军孟关良与中国当代文学家史铁生的事例,并且取材富有个性化,孟关良的事例侧重于他怎样超越平凡走向传奇(成功),史铁生的事例侧重于他超越庸懦走向顽强,叙议结合,凸现主旨。作者还透析了平凡与传奇(伟大)、庸懦与顽强(坚强)的辩证关系,富有思辨力,升华了主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