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现实
一般优秀的议论性文章,总具有现实高度与理论深度。而学生的议论文,大多就事论事,既缺乏理论深度,又没有现实高度——缺乏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总而言之,缺少的是一种深刻而敏锐的思想。怎样使学生作文蕴涵较深刻的思想,联系社会现实,特别是社会热点,也是一种极有效的方法。如《船能离开水吗》:
前不久,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在一条两岸靠山的小河中停泊着一只小船,上空是几只小鸟在漫无际涯的蓝天展翅翱翔。船对河说:“你把我限制得太死了。”河回答道:“那请你到陆地上去吧!”以此比喻自由的境界再恰当不过了。鸟儿是多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啊!
鸟儿果真不受任何拘束吗?蓝天虽高远,茫茫无际,而大气层是有限的。鸟儿能无拘无束地离开大气钻到真空里飞翔吗?鸟儿是离不开空气的。如果说小河是狭窄的,那就让小船在海洋中航行吧!海洋虽然很阔,几乎占了地球的四分之三,然而再阔也有边,这对小船来说还是有限制的。小船能在陆地上航行吗?船是离不开水的。
这幅画不仅有高远的意境,而且含有深刻的哲理。它揭示了船对水、鸟对空气的依赖关系。船和鸟不能无“水”无“气”,完全无拘无束。如果以船、鸟的活动象征“自由”,那么,它们也只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自由”。
由此,我联想到人类的自由。倘若把人比作船,把水比作社会,那么人是离不开集体、社会的。人的活动要受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限制和集体生活的约束。人的自由并不是任意妄为、随心所欲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违背必然,绝无自由。试想,如果人们不受国家法律的约束,任意行事,岂不陷入无政府状态?
然而,社会上有些人就像那只船,想离开河的限制,追求绝对自由,便大声嚷嚷:“不要纪律,不要原则,不要法制!”一切都想不要别人管,一切都想由我自己。这种人到头来,也只能落个头破血流的下场,绝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人类有法有天,有拘有束,不是有个“框子”了吗?是的,我们大可不必回避这个“框子”。每个事物都是有“框子”的。水、空气正是船航行、鸟飞翔的“框子”。周总理说过,马克思主义是有“框子”的。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人民民主专政这四项基本原则,就是不可突破的“框子”。打破这个“框子”,就是打破人民的江山,打碎祖国的独立、主权,打碎民族的尊严、团结;打破这个“框子”,人民会陷入血河、苦海,杜勒斯们会拍手大笑呢。
细细品味这幅富有哲理的漫画,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正确指导思想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是很有启迪与帮助的。(《中学生作文指导》)
本文假如只停留在“船对水、鸟对空气的依赖关系”上,那么表现的思想是极为肤浅的,但好在作者从自然社会联想到了人类社会,并且联系的人类社会的实际又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当时也是热点——“学潮”风波):民主与自由的关系,怎样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这样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通过一幅漫画来通俗诠释,道理(思想)就深入浅出了,对现实就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果作者联系的只是有关个人的问题,没有涉及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文章的思想深度是可想而知的。
写作链接
一片树叶
东山魁夷
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为此,固然有必要出门旅行,同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然而,就是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院的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的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含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夏日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这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枝头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到仲夏,鸣蝉将在你的浓荫下长啸,等一场台风袭过,那喳喳蝉鸣变成了凄切的哀吟,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吟唱,这唧唧虫声,确也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了一个嫩芽。等到这个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绿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或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生死轮回的真谛。
点评
一片树叶,以小见大。
文章通过一片小小的树叶由绿变黄,写出了一棵树的生命,写出了一个季节的生命,写出了一个自然的生命:“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绿叶”,“这一片树叶的诞生或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而最后更写出了一个人的生命。这是作者用心感悟、融入感悟的结果。
一片树叶,由物及人。
作者“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他是在凝望一片树叶从生到死的过程。“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那是出生;“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那是长大;“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那是死亡。然而,作者的目光并不停留在这片树叶上,而是由物及人:“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生死轮回的真谛。”这是作者善于联想、联系现实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