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

时间:2023-05-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狄德罗,这位百科全书派当仁不让的领导人,不仅是一个一流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一位卓然而立的百科全才,至今他的智慧光芒依然闪亮。狄德罗像 狄德罗是18世纪法 国启蒙思想家、哲学 家和作家,百科全书 派的代表。布勒东是巴黎声名显赫的出版商人,他要求狄德罗翻译的是1728年钱伯斯主编的《艺术与科学大辞典》,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辞典。狄德罗深感重任在肩,将百科全书的编写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

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是一个群星灿烂的国度,众多的思想家们将人们从神的世界带到人的世界,以人的理性与热情生活,摆脱了神的束缚,鼓励人们打破君主专制的重重枷锁。启蒙思想家们将人类分散的知识加以整理和系统化,便形成了百科全书。狄德罗,这位百科全书派当仁不让的领导人,不仅是一个一流的组织者、管理者,也是一位卓然而立的百科全才,至今他的智慧光芒依然闪亮。

四处流浪

1713年狄德罗出生在法国马恩省的一个剪刀匠之家,父亲是小有名气的剪刀制造者,而母亲则是木桶匠之女。无论父亲还是母亲都是手工业者,只有舅舅是个有身份的人,是当地的一个传教士。狄德罗出生之时,父亲就决意让儿子当一名传教士,这样一来可以光耀门楣;二来也可以让儿子过上体面的生活。

狄德罗很小的时候便被父亲送到当地的耶稣会学校学习,后来又被父亲送到巴黎的一个学校继续神学的学业。可是狄德罗并不喜欢那些繁琐无聊的神学课程,他感兴趣的是哲学、数学还有天文学。法国天主教会的腐败让狄德罗深恶痛绝,从事传教活动并不是狄德罗的梦想。

1732年,狄德罗在巴黎获得了文科硕士学位,父亲坚持让他从事教职,但是狄德罗不想与教会为伍,作为向父亲的妥协,狄德罗在巴黎的一个检察官手下实习,以便将来可以做一个法官。可惜的是,狄德罗对法律也没有什么兴趣,看到那些法律条文和案例,他就感到厌烦。此后几年,狄德罗在法律方面没有丝毫进展。

狄德罗的父亲不愿让儿子以后从事那些既不能得到金钱又不能得到权力的工作,他给儿子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做法官,那就做医生。可是狄德罗对医学也打不起精神。狄德罗的父亲非常生气,从此不再给他生活费。

狄德罗孤身一人在巴黎底层游荡,由于找不到正式的工作,父亲又不给他补助,所以他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在巴黎的狄德罗经常是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为了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费用,狄德罗想尽了办法。狄德罗从事过各种不同的工作,做过家庭教师,替人翻译过书籍,只要能活下去,任何工作他几乎都不会拒绝。

狄德罗在巴黎流浪了十年,在这十年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书籍,努力研究哲学、文学、伦理学,为日后主持百科全书的编纂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卢梭就是狄德罗在这期间认识的,卢梭与他年龄相仿,境遇相似,一样壮志满怀。狄德罗后来能够召集上百人参与百科全书的编写,就与他在巴黎的十年流浪生活密不可分,十年的历练让他认识了一大批启蒙精英,正是这些人成为百科全书编纂的主力。

狄德罗像
狄德罗是18世纪法
国启蒙思想家、哲学
家和作家,百科全书
派的代表。

宏伟蓝图

1743年,30岁的狄德罗与一个名叫安托瓦内特的洗衣匠的女儿结婚,因为害怕父亲的阻挠,狄德罗与安托瓦内特的婚礼是秘密举行的。婚后不久,安托瓦内特便产下一女,不幸的是,这个女孩三个月后便夭折了。后来,狄德罗与安托瓦内特又生育了四个儿女,不过最后只有一个长大成人。

与安托瓦内特结婚之后,狄德罗的生活更加窘迫,贫困就像阴影一样笼罩在狄德罗的心头。此时的狄德罗在巴黎的文化圈已经有些名声,他精通英文,而且对希腊哲学以及同时代的伏尔泰的著作有一些研究。因为多次翻译过英文的著作,狄德罗与出版界的一些人联系较多,他的才能也为出版界所认可。

1745年,巴黎出版商雷·布勒东约见狄德罗,商谈一部书的翻译事宜。布勒东是巴黎声名显赫的出版商人,他要求狄德罗翻译的是1728年钱伯斯主编的《艺术与科学大辞典》,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辞典。当时巴黎有一些大学教授主动请求翻译这本书,但是布勒东并不信任这些学院派的知识分子,于是便找到了狄德罗。

让布勒东大感意外的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对这部书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没过几天,狄德罗跟布勒东说:“此书已经过时了,现在再翻译过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不如我们重修一部新的百科全书辞典。”布勒东与当时法国的司法部长阿格索关系非同寻常,而阿格索是个极具人文精神的官僚,虽然年近八旬,但是对文化出版事业还是非常关心。于是,他召见狄德罗想了解一下他关于百科全书的编纂设想。

狄德罗把自己的设想在这位高官面前娓娓道来,他说,首先百科全书必须汇聚当代世界所有的知识,并且按照合乎现代人思维方式的形式编排起来。其次,它不仅能够让当代人了解世界科学与艺术的发展进程,而且还要传诸后世,让后世的子孙更有文化,更具道德感。可以说这部书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狄德罗的一番宏论让阿格索心驰神往,如果真有这么一部辞典问世,那就是法国对世界文化发展做出的又一贡献。那怎么才能让这样一部巨著诞生呢?阿格索支持狄德罗的想法,并要帮助他在法国皇帝面前美言几句,组织相关的科学团体共同编纂。

对于这部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狄德罗已经成竹在胸。他不同意政府出面参与,因为他认为一部超大规模的百科全书的编纂必须依靠文人学者持之以恒的努力,而不是政府的命令和官员的三分钟热度。如果依靠政府下属的科学团体,研究工作就会被文山会海所打断,政府的参与往往会扭曲辞书的编写。为了最大可能地反映科学与艺术的发展,百科全书的编写应该由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学者和工艺家依靠高尚的品德、恒久的意志力来完成。

阿格索已经被狄德罗的宏大的蓝图和雄辩的口才所折服,于是,便委托狄德罗为这部辞书的负责人。狄德罗深感重任在肩,将百科全书的编写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

价格不菲的《百科全书》

虽然《百科全书》基本上是用比较通俗的笔法写出来的,但绝非庸俗之作,而是用清晰明了的逻辑贯穿一体。这部书受到了中产阶级的热烈欢迎,出到第五卷的时候,订数已经超过了4000册,等到全书出齐之后,屡次重印依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这部书不仅装订精美,而且价格昂贵,一套书的价钱可以让一个中产阶级舒舒服服地过上好几个月,尽管如此,《百科全书》依然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召集人手

狄德罗接手百科全书的总主编一职之后,兴奋异常,但是烦恼也接踵而至,以他的学历和资历要顺利完成这部恢弘磅礴的巨著绝非易事。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已经让任何人都不可能走亚里士多德那样的道路。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一个人有可能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奇才,如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哲学家、伦理学家还是物理学家、植物学家。同时,狄德罗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他的名声并不显赫,他想发动那些文人学者参与编写工作,人家拒绝合作怎么办?

这时的狄德罗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达朗贝。达朗贝是当时欧洲最负盛名的数学家之一,24岁便入选法兰西科学院副院士,他出入巴黎各个沙龙,与各领域的学者都有良好的关系。因此无论是从学历上来说还是从声望上来说,达朗贝都足以担当副主编一职。更令狄德罗欣慰的是,达朗贝非常爽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在狄德罗和达朗贝的共同努力之下,招兵买马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达朗贝邀请当时的文化名人伏尔泰参与其中,伏尔泰也答应了。伏尔泰的参与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伏尔泰是当时法国声名显赫的文化人,连他都参与其中了,那些名声稍逊的人还有什么理由推辞呢?

没过多久,卢梭、魁奈、布封、爱尔维修、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都被召集起来,按照研究的领域和兴趣对词条进行了分工。这时,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一些比较生僻的领域没有人干,不过狄德罗铿锵有力地来了一句:“好吧,那我来干!”于是那些有关工业领域的词条几乎都落在了狄德罗的肩上,关于工业的词条既枯燥,又不讨人喜欢,但是狄德罗还是兴致勃勃地干起来。他不辞劳苦深入各种工场考察学习,并从国外借来堆积如山的资料进行参考。狄德罗前后曾经撰写了上万个词条,而这些几乎都是没有人愿意搭理的“冷门”。

狄德罗雕像
狄德罗是近现代百科全书的奠基者,以他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于1751年至1772年编纂出版了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

出版前的准备工作

1750年,狄德罗发表了《百科全书》的发刊词,同时将《百科全书》的订购广告一起发出。广告上写得很清晰明了:本书不是对钱伯斯主编的辞典的翻译,而是一部为法国读者重新编写的辞书。《百科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科学、自由艺术与机械艺术。庞大的人类知识体系基本上都是由记忆、理性与想象所创造的,由记忆产生了历史,由理性产生了哲学,而想象则为人们提供了诗歌。狄德罗对人类知识的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叙述,读者们将会看到一棵茂盛的人类知识之树。这一消息一发出,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狄德罗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他认为编写百科全书是一件高尚的事情,但是对于书商而言,赚钱才是最终的目的,既然这部书可以保证布勒东稳赚不赔,那么编写工作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百科全书》的征订广告发出之后,一些保守的人士便从中看出了端倪。《特雷特日报》的主编认为《百科全书》有亵渎神灵之嫌,而且狄德罗的人类知识图表也有抄袭培根的嫌疑。于是他撰文嘲讽狄德罗,狄德罗毫不示弱,撰文反驳这位自以为是的教士,其犀利的文风、幽默的语言与高超的智慧引人注意。《百科全书》出版之际,普鲁士的柏林科学院为了表示对狄德罗的敬意,愿意接受他为科学院院士。

巴黎郊区的戈布兰工厂
《百科全书》的插图,《百科全书》的出版是欧洲出版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困难重重

1751年《百科全书》第一卷问世。这一卷是在一种热烈而和平的气氛中诞生的,因为雷·布勒东已经拿到出版的许可证了,而且达让松伯爵还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献词。达让松伯爵掌管国防部,可谓位高权重,他同时也是巴黎周边出版及印刷业的监督官。获得了达让松伯爵的支持,《百科全书》的出版就少了不少麻烦。在第一卷中,狄德罗便将理性与真理作为整部辞书的灵魂,这在当时神权气息依然浓重的法国,无异于离经叛道。第一卷出版之后,毁誉参半,那些贵族老爷和教士们认为这是一部荒诞不经、亵渎神灵的书;而中产阶级则认为这是一部启迪心智的宝书。1752年第二卷问世之后,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便组织一些御用文人攻击狄德罗,同时《百科全书》被列入禁书。《百科全书》创作团队内部也矛盾丛生,达朗贝辞去了副主编的职务,狄德罗的挚友卢梭也因为观点与之相左而挥手离去,爱尔维修、魁奈等人也相继退出。

面对重重困难,狄德罗毅然孤军前行,经过27年的努力,1772年《百科全书》终于出齐,文字卷有17卷,插图有11卷,全书共计28卷,远远超出最初规划的2卷。后来孔多塞等人又修订了7卷,到1777年,《百科全书》全套共35卷。

《百科全书》是一部规模浩大的出版工程,不仅涉及到编写,还要有优秀的编辑出版人才。在作者与编辑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些相左的意见,因为二者追求的目标不同,前者追求的是真理,而后者追求的是金钱。《百科全书》的出版过程中也出现过这样的不愉快。布勒东因为出版《百科全书》一书而被投入监狱,获释之后便小心谨慎,不愿意再惹恼当局。于是,他便将狄德罗已经审校完毕的书稿做了一些删节。狄德罗得知自己精心修订的书稿遭到批判后,暴跳如雷,他要求布勒东将书稿交还给他,但是布勒东拒绝了。狄德罗的原稿并没有完整地出现在《百科全书》上,这些稿子直到1933年才重见天日。

《百科全书》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辞典,还是一部反封建、反神权的宣言书。在编写《百科全书》的同时,狄德罗撰写了大量的个人论著,这些论著中的观点无不体现在《百科全书》中。《百科全书》是狄德罗个人观点与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为人类精神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

便鞋
《百科全书》的插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