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克劳塞维茨和《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和《战争论》

时间:2023-05-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793年,13岁的克劳塞维茨参加了普鲁士对法国的战争。1803 年8月8日,克劳塞维茨收到了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亲笔写下的任命函。在撤退途中,克劳塞维茨和亲王大人被法国骑兵擒获,成了2万多名普军俘虏中的一员。出奔与回归正当克劳塞维茨等人忙于改革之时,噩耗降临了。1814年,克劳塞维茨回到了普鲁士,担任了第三军团参谋长的职务。1818年5月9日,克劳塞维茨被任命为柏林军官学校校长。

1793年,在莱茵河和美茵河交汇的美茵茨城正进行着一场激战。城市上空弥漫着黑色的硝烟,这座葡萄酒城像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壁炉。前膛枪射击的沉闷声音不断响起,偶尔还伴随有12磅加农炮弹爆炸的声音。在城外的炮兵阵地上,一位瘦小的少年正护着军旗站在一门大炮旁边,观察着战场的形势……

少年从军

这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战斗和法国大革命时代那些闪耀着璀璨光芒的战役是不能相比的,光荣的耶拿、血与火的博罗季诺、悲壮的滑铁卢所承载的生命和钢铁都是以万为单位的。但是这场平凡的战斗却打开了一位少年的心胸,欧洲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诞生了一位军事天才,他就是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未来的西方兵圣。

1780年6月,克劳塞维茨出生在普鲁士马格德堡附近的布尔格镇,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伍的军人。父亲在克劳塞维茨长到12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波茨坦的军营,当了一名普通的士官。远离家乡,没有慈爱的父母,没有玩耍的伙伴,有的只是刻板的训练、单调的食物和教官的耳光,这让克劳塞维茨渐渐养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由于年纪太小,克劳塞维茨在团部担任鼓舞士气的掌旗手,负责保护团队军旗。1793年,13岁的克劳塞维茨参加了普鲁士对法国的战争。在美茵茨城的残酷战斗中,法军灵活的战术让思想陈旧的普鲁士军队伤亡惨重,战友的鲜血让13岁的克劳塞维茨陷入了沉思之中……战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线式战术”过时了吗?这些问题都困扰着他。

青云直上

1801年,21岁的克劳塞维茨进入了柏林军官学校深造。一个退伍老兵的儿子能够在顶级的军事殿堂里学习,这让克劳塞维茨兴奋不已,他抓紧点滴时间,刻苦学习。当时军校的校长是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将军,这位出身农民家庭的将军很快就喜欢上了朴实认真的克劳塞维茨,并不时地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他帮助。从小就缺乏父爱的克劳塞维茨在校长这里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这让他一向枯燥的生活也泛起了涟漪,校长办公室成了他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排在了学校图书馆之前。

1803年,克劳塞维茨以优异的成绩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了。当时正赶上奥古斯特亲王来军校挑选副官,在沙恩霍斯特校长的推荐下,克劳塞维茨成了亲王的贴身副官。1803 年8月8日,克劳塞维茨收到了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亲笔写下的任命函。亲王副官的生活实在很惬意,除了跟随亲王参加宫廷宴会外,业余时间还可以回到母校参加军事讨论活动,还能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历史和文学课程,此时的一切对于克劳塞维茨来说都太美好了。

身着胸甲的骑兵

战俘与改革

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1806年秋天,英国、俄国和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反法联军和拿破仑的新一轮战争爆发了。10月14日,克劳塞维茨跟随奥古斯特亲王参加了著名的奥尔斯塔特会战。普鲁士人恪守着他们呆板的教条,一次次排成密集的方阵向法军阵地发起冲锋,又一次次被猛烈的炮火打得溃不成军。战斗进行了6个小时,普军伤亡超过了4万人,被迫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克劳塞维茨和亲王大人被法国骑兵擒获,成了2万多名普军俘虏中的一员。战斗结束后,克劳塞维茨被押到法国,在那里度过了将近一年的囚徒生活。和“战俘”这个字眼带来的耻辱相比,普鲁士军队的大溃败更让克劳塞维茨痛心疾首,他开始审视普鲁士军队中种种的弊病,沉思军事变革之道。在这段时间里,克劳塞维茨开始学习法语、数学、音乐、文学、艺术以及雕塑,当然他研究最多的还是军事,拿破仑对法军的军事改革更是他研究的重中之重。

1807年11月,克劳塞维茨结束了他的囚徒生活,和奥古斯特亲王一同获释回国。他根据这一段经历,写出了一份长达14页纸的备忘录——《关于普鲁士未来对法作战行动》,对以后可能发生的战争作了预测和探索。后来,他又参加了由恩师沙恩霍斯特、挚友格奈森瑙等人主持的军队改革工作。当时的普鲁士军队在制度和装备上都很落后,军官们墨守成规,体罚成风;而士兵们薪水微薄,补给奇差。针对这种情况,沙恩霍斯特和克劳塞维茨对普鲁士军队动了“大手术”,全面改革兵役制,以义务兵制取代雇佣兵制;废除体罚;废除贵族在军队中的特权。克劳塞维茨在这场军事改革中大放异彩,被任命为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教官,还负责给15岁的普鲁士王太子讲授军事学。

奥尔斯塔特会战中的拿破仑
奥尔斯塔特会战中克劳塞维茨被法军俘虏,这位军事学家将其视为生平的奇耻大辱,此后他一直将法国当成普鲁士的对手。

出奔与回归

正当克劳塞维茨等人忙于改革之时,噩耗降临了。1812年4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屈服于拿破仑的战争威胁,宣布和法国结盟,还准备出兵2万人协助法军进攻盟友俄国。消息传来,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愤而辞职,而和法军结下了深仇大恨的克劳塞维茨告别了妻子和朋友,只身来到俄国,在俄军总参谋部中担任了一名顾问。在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克劳塞维茨参加了著名的博罗季诺战役,他和俄军将士同仇敌忾,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法军。1814年,克劳塞维茨回到了普鲁士,担任了第三军团参谋长的职务。1815年,在滑铁卢,正是普鲁士人给了拿破仑致命的一击。

1818年5月9日,克劳塞维茨被任命为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同年9月,他被晋升为少将,时年38岁。时间仿佛一个轮回,克劳塞维茨在30多年后再次回到了他起步的柏林,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少年时的远大抱负,只是想像老师沙恩霍斯特那样为普鲁士培养下一代的军事人才。可他出奔俄国的行为让威廉三世心怀不满,国王始终不给他施展才华的空间。在学校里,克劳塞维茨只能过问行政问题,却不能在教育内容和课程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每天早晨,副官进来,不声不响地鞠个躬,呈上公文,克劳塞维茨再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这种无所事事的日子简直就是军人的毒药,克劳塞维茨觉得自己必须找到一些事情来打发时间。慢慢地,一个计划在克劳塞维茨心中诞生了,他打算著书立说,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留给后世。于是,这个怀才不遇的中年军官开始了辛苦的著书工作。1830年,克劳塞维茨被调往炮兵监察部。临行前,他将3000多页的书稿交给妻子,轻声地对妻子说:“我一直想把这些书稿改完,可惜没有时间了……这部书算不上是完整的理论大厦,仅仅是构筑理论大厦的材料……我想,这部书最好在我离开人世之后再出版吧!”

布吕歇尔像这位将军是普鲁士著名的将领,莱比锡和滑铁卢战役的胜利者,克劳塞维茨曾经在他麾下担任军团参谋长的职务。

旷世巨著

1831年11月,克劳塞维茨在柏林染上了霍乱。这种在今天可以医治的病症在当时却是“19世纪的世界病”。身染恶疾的克劳塞维茨开始剧烈地呕吐,很快就出现了脱水和尿毒症等症状。几天以后,这位兵学大家与世长辞。为了让丈夫的思想能够为世人所知,克劳塞维茨的妻子玛丽仔细整理了他的书稿,于半年后出版了《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一书,全书共分十卷,《战争论》是其中的前三卷。

《战争论》全书共8篇124章,分门别类地研究了130多个大大小小的战例,其中包括了荷兰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等许多经典战例。《战争论》的第一篇论述了战争的性质,第二、三篇讲述了战争理论和战略概论,第四篇讲述战斗,第五篇到第八篇则详细谈了作者对军队、防御、进攻和战争计划的看法。由于克劳塞维茨本人对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哲学有很深的造诣,所以《战争论》一书在文字上直接、简洁而富有艺术气息,很多话语深刻地更像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台词,比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就如同一条变色龙,每一次战争都有其自己的特色,但战争的暴烈性,战争的概然性和偶然性却是其根本属性之一。”这位校长总是试图从哲学的高度来论述战争,一些读者被大量哲学逻辑困扰,认为这本著作有些艰涩难懂,而另一部分读者则对书中的遣词造句、逻辑关系赞叹不已,认为它是兵书艺术化、哲学化的典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是老毛奇这样的资产阶级军事统帅,还是马克思、列宁这样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都非常喜欢这本书,都认为克劳塞维茨是西方一流的军事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