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美国总统大选

年美国总统大选

时间:2023-05-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总能引起全世界人的关注,尤其是1800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一直为历史所铭记。通过这一次大选,美国总统在党派之间完成了和平有序的交接,并为日后200 多年的总统选举做出了榜样。有人建议称其为“阁下,合众国总统,万民权利的保护者”,但是这个称呼似乎又有点儿罗马的味道。随着华盛顿的淡出,一场总统角逐上演了。不过,法美两国和解之后,亚当斯的政治威望大大下降。虽然大选之前,两党角逐激烈,但是大选期间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总能引起全世界人的关注,尤其是1800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一直为历史所铭记。通过这一次大选,美国总统在党派之间完成了和平有序的交接,并为日后200 多年的总统选举做出了榜样。回味那场激烈的大选,美国建国的坎坷与荆棘仿佛就浮现在眼前。

总统的称呼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的一举一动极有可能成为日后美国政治的传统,因此,华盛顿非常小心谨慎,他告诫周围的人说:“现在看似琐碎的事情,很有可能影响日后的发展,并带来持久性的影响。”

国会在如何称呼华盛顿这个问题上颇费踌躇,副总统约翰·亚当斯建议以“仁慈的陛下”来称呼,但是这个称呼似乎英国味太浓。有人建议称其为“阁下,合众国总统,万民权利的保护者”,但是这个称呼似乎又有点儿罗马的味道。于是,最后干脆就称他为“合众国总统”,这个称呼让华盛顿长吁一口气,他认为这个称呼是最适合这个新生国家的特点的,并且这个称呼一直流传至今。

一分为二

华盛顿虽然高票当选为合众国总统,但是此后的政治纷争却让他不胜其烦,政坛扰攘、党派林立、口水不断,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已经厌倦了。于是两届任满之后,他就不愿继续担任合众国总统了,这也成为美国政治的一个惯例,只有小罗斯福在二战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才破了一次例。

杰斐逊像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第三位总统(1801年至1809年在位),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及《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

新政府开始运转之后,昔日的盟友开始分化,形成互相对立的两派,而且两个党派的对立越来越严重。以托马斯·杰斐逊为首的共和派反对联邦集权的政策;而拥护联邦政府的人都集中在华盛顿的大旗之下,联邦党最杰出的棋手和干将是汉密尔顿。这样,在华盛顿第一任任期内,开国元勋们就一分为二了,这就是美国两党制的雏形。

财政部长汉密尔顿

在华盛顿当政期间,联邦党人几乎占据了政府与国会的角角落落,而杰斐逊的共和派则多是记者与报人,他们在报纸上抨击政府的措施。新政府围绕汉密尔顿提出的几个报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在论战的过程中,两大阵营针锋相对。

汉密尔顿是个坚定的联邦主义者,他甚至要求美国建立类似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所以一直要求增加联邦的权力。他相信美国日后必定成为一个大国,但是这个当时处于襁褓中的大国需要借助一个强大有力的政府帮助它实现大国的梦想。他希望在政府官员与商人之间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美国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当他被任命为财政部长的时候,他知道机会来了!

汉密尔顿提出了《政府信用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汉密尔顿主张用旧债券换取等额的新债券;由联邦政府帮助各州还清内外债务,以此来稳定政府的信用,推动国内商业发展,并且吸引外部资本前来投资。他的这份报告受到持续的攻击,因为北方的投机商手中拥有大量的旧债券,而南方奴隶主几乎没有,如果可以等额兑换,无异于给北方商人大量资本。有人反对由联邦政府代替州政府还债,因为联邦政府为了还债就会公开征税,此外,各个州所欠的债务并不是等齐划一的,有些州债务缠身,而有些州早就无债一身轻了。

此后汉密尔顿又提出建立联邦银行统一管理资本,汉密尔顿深谙英格兰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汉密尔顿的真实用意是建立强权政府,以干预经济的发展。这一举措受到了杰斐逊强烈的批评,他认为这是违宪之举,宪法中并没有规定可以建立银行。此后,汉密尔顿又抛出了《制造业报告》,这是一份重商主义的宣言书,在国内建立统一市场,对外国商品征收关税,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发展。这份报告可以与半个世纪后德国的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相提并论,但是它走得太远了,国会最终没有通过这份报告。

唇枪舌剑让意见不合的人走到了两个不同的阵营中,1793年,国务卿杰斐逊辞职,那些批评政府的人士聚集在杰斐逊周围,成为批评政府的“在野党”。昔日在一个战壕中战斗的同志,终因政治观念不和而各奔东西。

汉密尔顿雕像

一争高下

1796年,华盛顿结束两届任期之后,决定退休。随着华盛顿的淡出,一场总统角逐上演了。约翰·亚当斯与托马斯·杰斐逊成为联邦党与共和党的候选人,两人无论是资历还是才干都不分上下,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亚当斯以领先3票的优势当选,因此他又被称为“三票总统”。

约翰·亚当斯的就职典礼举行时,前总统华盛顿参加了,这让亚当斯异常激动。华盛顿说:“我光荣卸任,而你光荣就任,看我们谁更幸运。”后来的事实证明华盛顿更幸运。亚当斯任内,大西洋彼岸硝烟弥漫,法国大革命正把欧洲搅得一团糟。亚当斯是个坚定的联邦主义者,他害怕过分的民主会让美国陷入内乱中。于是,亚当斯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防止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冲击美国这个新生共和国的堤岸。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防止革命在美国蔓延,其结果是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并且赋予了联邦政府镇压异己分子的权力,这与杰斐逊派的观点是水火不容的。

多数美国人害怕法国大革命的狂热与激情,美法关系交恶使亚当斯有足够的理由推行强化联邦权力的政策。后来,亚当斯的儿子约翰·昆西·亚当斯从欧洲带来消息说法国的外长塔列朗愿意与美国谈判,签署协议。两国经过艰苦谈判,关系终于正常化。不过,法美两国和解之后,亚当斯的政治威望大大下降。

1800年大选邻近,约翰·亚当斯希望连选连任,于是他呼吁各党派结束口水官司,组建全国性的和平联盟。亚当斯看似高明的一招,其实是一个败招。既然法国已经不是美国的外部威胁了,那么亚当斯曾经采取的那些政策就没有必要了,而且实践证明法国并不是美国的威胁,那么亚当斯曾经的那些政策未免就有点儿杯弓蛇影的味道。

亚当斯倡导的跨党派的和平联盟并没有实现,对亚当斯的指责处处可见。反对党批评亚当斯滥用权力,镇压异己。杰斐逊更是打出了醒目的竞选标语:选择共和,还是贵族制?亚当斯执政的四年,美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上至律师商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对政治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法国大革命的热浪让底层人民对民主与自由有了更深刻、更激进的理解,他们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因此,联邦党在选民中逐渐失势。

虽然大选之前,两党角逐激烈,但是大选期间还是秩序井然,最后杰斐逊派大获全胜,共和派的两位候选人杰斐逊和亚伦·伯尔分别获得73张选票,高于亚当斯杰斐逊就任总统后,将亚当斯执政期间颁布的法令几乎都废止了。杰斐逊的理想是建立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他认为工业发展能造成工厂主与工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从而使社会两极分化,直至对立。为了发展农业,美国需要大量良田,于是杰斐逊像个地主一样对土地充满了渴望,在他任内,美国用1500万美元从拿破仑手中购买了83万平方英里的路易斯安那,这块土地的面积相当于美国13个州的总和。

杰斐逊的梦想

的65张。联邦党败局已定,但是难题随之而来,由于杰斐逊和伯尔得票相同,到底谁做总统呢?按照宪法规定,众议院投票决定谁当总统,联邦党人虽然不喜欢杰斐逊,但是更讨厌伯尔,最后杰斐逊当选为总统。后来,国会制定了《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规定选举人要对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分别投票。

联邦党在此次大选中惨败,他们并没有采取过激措施,而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选举的程序是合法的,他们没有理由推翻一次合法的选举,即使选举结果令他们非常不满,甚至危害到他们的利益。这次大选不仅仅是两党之间的竞争与角逐,也是美国大众政治分化的产物,东北部的新英格兰是联邦党的铁杆支持者,他们希望政府保护国内产业;而南部则是杰斐逊的天下。这种区域政治格局一直持续到现在。

杰斐逊为了彰显自己的低调与节俭,徒步走到国会大厦,衣衫简朴地举行了就职典礼。这次在两党之间和平有序的政权交替意义重大,连杰斐逊本人也承认,1800年的大选就是一次革命,其意义不下于1776年的独立战争。

讨论《独立宣言》
在费城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斐逊被任命为《独立宣言》的主笔人。图为杰斐逊、富兰克林和亚当斯在讨论《独立宣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