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有贪心,要用捏造的言语,在你们身上取利。他们的刑罚,自古以来并不迟延,他们的灭亡也必速速来到。”——《彼得后书》
利奥十世与赎罪券
15世纪的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因富可敌国的财富而僭主政治,成为佛罗伦萨的无冕之主。其中利奥十世是文艺复兴盛期最著名的艺术赞助人,是“豪华者洛伦佐”的儿子。他本人则是家族中第一位当上教皇的人。在14岁那年,利奥十世的姐姐嫁给了教皇英诺森八世的儿子,年纪小小的他便被提升为枢机。与其父洛伦佐一样,他热衷于赞助文艺,对任何学者都有求必应。他身边常带着一个红色的丝绒袋,里面装满了钱币,随时准备分赠给有求于他的人文学者。他因出手阔绰而有了“太阳王”的名号。他有一支私人乐队,随时为他待命表演。相传,在他38岁被选为教皇后,曾对他的弟弟说:“天主既然给我教宗的职位,就让我好好地享用它吧。”然而,这位太会享受生活的教皇,却不知道如何去应付他所活着的年代。他的慷慨已经流于挥霍,不到两年,他就花掉了三代教宗的钱。一是吝啬的前任教宗所留下的财产,二是当时教廷每年固定的收入,三是将来要为他清偿债务的继承者的收入。一时间,教廷的财务顿时陷入枯竭。为了聚敛财富,利奥十世以修缮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广发赎罪券。
中世纪欧洲的赎罪券,是对忏悔的教徒进行赦免的官方文件。
赎罪券其实并非利奥十世的创举,早在十字军东征时就已经有之。那时,为了加强宗教战士的信仰,教皇为每一位十字军人发放赎罪券,宣称凭券可以减免上帝对他们的罪罚。利奥十世开启了先辈赋予的生意头脑,创新地把赎罪券推向了市场。教廷开始大量发行赎罪券,并出售赎罪券的销售权。只要每个教区给教皇一笔巨款,就有权售卖赎罪券,所得款项即归那个教区。为了取得卖赎罪券的权利,不少大主教首先向银行贷款交给教皇,而银行为了确保主教们能按期还款,往往派推销员协助教区推动赎罪券的销售工作。一时间,教会和银行推销员在整个西欧狼奔豕突,无耻地公然在市场上推销赎罪券。此外,教会还贩卖教职,只要有钱,什么样的教廷职务都能买到。天主教会内部的腐朽在这个时代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赎罪券的罪过
赎罪券被当做商品摆到了市场上,与普通市场不同的是,摆摊吆喝的是修士,而购买者则是信徒。修士们宣称:“赎罪券是神最尊贵的礼物……甚至你想要犯的罪,也能得赦。没有什么罪能大过赎罪券所能赎的……只要你肯出钱,出相当数目的钱,一切都能赦免……赎罪券不只在活人身上有效,在死人身上也有效。因此,不需忏悔……钱在箱底嘎嘎作声之时,灵魂逃出地狱,飞入天堂。”这些话语,与撒旦的诱惑毫无二致。在这种蛊惑下,信徒纷纷掏钱购买,忠诚者希望通过此券救赎灵魂,心怀不轨者则盼望赎罪券能减免他们做过的或即将要做的坏事的罪恶。
当赎罪券成为犯罪的通行证,欧洲大地上就变得乌烟瘴气。既然无论做什么坏事都可以用钱来救赎,只要有钱,甚至魔鬼都能上天堂。一些本性恶劣的人因此而更加横行无忌,而正直的信徒则深感不满。这种情形在德国尤其突出。大主教们为了争夺赎罪券的出售权竟然采取竞标的形式,激起了许多人的愤怒。有一个关于赎罪券的笑话故事:一天,一位不满的萨克森贵族对出售赎罪券的修士说,他要暗算某个人,能不能提前买一张赎罪券。贪心的修道士信以为真,竟然要以提高三倍的价格卖给他一张赎罪券。结果这位贵族把修道士痛打一顿,还抢走装满钱财的赎罪券箱。修道士上告法院,而贵族则向法院出示了赎罪券,之后他被宣告无罪。这虽说是个笑话,但从中可以一窥当时恶劣的社会风气和腐朽的教会行为,越来越多的人对赎罪券深感不满。
《教皇利奥十世和二位红衣主教》,意大利拉斐尔绘,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藏。画面正中为教皇利奥十世,左右两边是两位红衣主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