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伊丽莎白一世的睿智和果敢恰到好处地颠覆了这句话。为了国家利益,她放弃了私人婚姻,将自己嫁给了英格兰国家和人民。这位“童贞女王”把英国逐渐领进了“光荣时代”,即伊丽莎白时代的辉煌之中。
英格兰的晴日
1558年的一天,25岁的伊丽莎白正坐在哈特福德庄园的一棵橡树下看书。一群王公贵族策马而来,纷纷在她身边下跪,称呼她为女王。那一刻,她双手合十向天感激道“这是神的奇迹啊”。她一直期待的那一天终于来临了。与姐姐玛丽相比,伊丽莎白的早年命运也并未好到哪里去。她的性格并不像玛丽那样古怪,而是出人意料地早熟和敏感。她非常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小小年纪便能说一口流利的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面对父亲的薄情寡义,伊丽莎白在青春期时便冷淡了一个女孩的生活重心——婚姻。
在挨过了姐姐玛丽一世的腥风血雨之后,新教徒伊丽莎白一世的登基宛如英伦头顶的一轮晴日,成为英国民心所向。从被贵族们称为“女王”的那天起,伊丽莎白就开始了任命新内阁的工作。王公贵族们惊讶地看着这位新女王的王者风范,纷纷倾倒不已。1559年1月15日,人们欢呼着簇拥着伊丽莎白一世在西敏寺进行了加冕典礼。在去往加冕的途中,女王收下了路边一个乞丐为她献上的鲜花,并将这束鲜花一直带进了西敏寺教堂。人们为这一举动热泪盈眶,他们感知到了新女王的诚恳与善良。在加冕典礼上,人们高呼“上帝佑护我王”,伊丽莎白一世则睿智地回应道“天佑我民”。在她加冕的那个下午,英国变成欢乐的海洋。
伊丽莎白一世开始执政时,英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在外,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块陆地加莱被法国人夺去,从此英国真正成为一个大西洋上的岛国;在内,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从未止息过。在当时负债累累的情形下,伊丽莎白一世确立了自力更生的岛国民族信念,英格兰民族的自我意识从这一刻开始觉醒。另一方面,伊丽莎白在即位之初,罗马教廷就拒绝承认她王位的合法性。她顺势带领英国脱离与罗马教皇的关系,宣布英国为新教国家,并发布至尊法令,将政教大权一齐抓在自己手中,她以左右逢源又坚持原则的政治手腕,选择了一条折中的宗教路线,使新教与天主教至少在外表上取得平衡,重新确定了圣公会外圆内方、兼收并蓄的特质,使其成为英国人区别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特有标志之一。1571年,伊丽莎白一世主持定稿《三十九信条》,编入《公祷书》,沿用至今。《三十九信条》采取中间立场,宽容而中庸:既与天主教一刀两断,又保留其基本形式;既坚守新教要义的“因信称义”,又与加尔文的严酷无情保持距离;既对马丁·路德的一些看法保持沉默,又对激进的再浸礼派进行批评。这是典型的英格兰性格。无论如何,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方针使得英格兰至少与信仰新教的苏格兰能达到“貌合”,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同时,由于她确立了独出心裁的英国国教体系——圣公会,从而使英国远离了宗教战争,使英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得到稳定的发展。
伊丽莎白像
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
追求独立自主的女王
自从伊丽莎白一世登上王位,求婚者就络绎不绝。因为女王在即位时就已经25岁了,以当时的婚龄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年龄了。女王的婚姻成为英国国内外所有人关注的最大焦点,大臣们轮着班儿向她进言,请求她尽快选择一位合适的丈夫,尽早为王国诞育接班人。而各国的求婚大使络绎不绝而来。包括她的姐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以及瑞典国王、奥地利大公、法国国王、萨伏依公爵、安茹公爵等王公贵胄纷纷求婚。然而,伊丽莎白知道,与这些宗教信仰水火不容、家族利益争斗你死我活的外国求婚者中的任何一个结合,都可能使英国卷入欧洲大陆无穷无尽的冲突中。而如果与国内的任何一个大贵族单身汉结婚则会引起激烈的宫廷宗派斗争,甚至引发内战,这两样结果都是伊丽莎白所不想看到的。实际上,透过父母的婚姻、姐姐玛丽的不幸婚姻,她早已将婚事看淡。是以,她的婚事一拖再拖。
被软禁的玛丽·斯图亚特
1568年5月19日,逃到英格兰的玛丽·斯图亚特被伊丽莎白的军官囚禁在卡莱尔城堡,在囚禁期间,她说了那句名言:“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我死即我生),并将这句话镶嵌在她衣服的花边上。
伊丽莎白在29岁那年竟然患上了天花,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在重病之余,伊丽莎白和议会大臣们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那时,她的表侄女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凯瑟琳·格雷都是有继承权的人,可她们二人一个是热诚的天主教教徒,一个后来在婚姻问题上违背并触怒了伊丽莎白。因此,两个人选她认为都不可能继承英国王位。幸运的是伊丽莎白竟然从死神手中溜了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她重新得到了健康。她终于可以腾出手来重建英格兰的经济以及应对那些觊觎她王冠的人。
1563年,伊丽莎白试图让寡居的玛丽·斯图亚特嫁给新教徒罗伯特·达德利,莱切斯特伯爵一世,以获得宗教上的统一,可是,这个计划遭到了玛丽的拒绝。1565年7月底,玛丽出人意料地嫁给了汤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其人具有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室的血统,二人的孩子极有可能继承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王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们的后代为英王詹姆士一世)。这次联姻令伊丽莎白恼怒并感到了王位面临威胁。不久后,1566年,玛丽女王生下了继承人,即后来的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苏格兰詹姆士六世。随后,汤恩利在一次事件中身亡,人们纷纷揣测是女王杀了亲夫,因为她在12周之后就嫁给了新教徒伯斯维尔伯爵。这一次,苏格兰的贵族们趁机起兵反叛玛丽,玛丽被迫退位,将王位传给了只有一岁大的詹姆士。随后,她从苏格兰逃到了英格兰。1568年5 月19日,玛丽被伊丽莎白软禁起来,在长达18年的软禁生涯中,玛丽并不消停,她参与了数起阴谋夺取英格兰王位的事件。最终,伊丽莎白再也不能容忍玛丽,以企图刺杀伊丽莎白的罪名于1587 年2月8日在北安普敦郡佛斯里亨城堡将她处以极刑。值得欣慰的是,玛丽的儿子詹姆士一世后来最终成为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国王,为两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女王的生意经
1573年,伊丽莎白已经40岁,如再不结婚将无法诞育子嗣。面对大臣们提出的结婚请求,伊丽莎白将戒指戴在无名指上说:“我只可能有一个丈夫,那就是英格兰。”这句话,在英国人心中造成了空前的震撼,人们将她奉若神明,她也从此以童贞女王而著称。
伊丽莎白接手英国时,英国是个负债累累的国家,至16世纪80年代,英国不仅偿还了外债,国库也有了相当的积累。这与伊丽莎白的治国方针有着莫大的关系。身为新教徒的女王厉行节俭,同样也追求金钱。她的宫廷开支不到玛丽时期的1/3,即使说她吝啬也并不过分。她总是精打细算,省之又省。如她喜欢跳舞,但盛大的舞会通常不是在宫廷,而是在大臣的庄园和官邸举行。当然,这笔巨额开销令许多大臣叫苦不迭。此外,伊丽莎白具有商人的经济头脑,她聘请被称为“商人之王”的格勒善为财政顾问。1560年,在她的支持下,一座巨大的王家交易所在伦敦建立起来,成为英国和欧洲各地商人云集之地,红火兴隆的生意使女王的钱袋很快鼓了起来。
在经商的同时,女王也投资冒险生意——海盗抢掠。在她的带动下,许多大臣们也纷纷投资海盗事业,获利丰厚。当西班牙大使一次次地上门提出缉捕凶手时,伊丽莎白也发布缉捕海盗命令,那不过是做做样子,而霍金斯、雷利、德雷克等海盗巨头都是女王的座上宾,受到女王的呵护和褒奖。当西班牙要求英国处死德雷克时,女王却把他封为骑士。1588年,西班牙与英国矛盾激化,西班牙组织了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向英国扑来。面对来敌,不甘示弱的伊丽莎白迅速组织起由140艘船只组成的舰队。此时昔日的海盗霍金斯、德雷克、雷利成为皇家海军,或许他们的船炮不如西班牙,但他们具有丰富的海战经验,加之海盗的亡命精神,都使英军战斗力强于对手。果然,在一场大风的帮助下,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败得一塌糊涂,从此日渐衰落,而在伊丽莎白的领导下,英国却逐渐踏上通往海上霸主的台阶。
女王授德雷克骑士
海盗头子德雷克因在打击西班牙的海盗事业中的杰出表现,成为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德雷克1581年环球航行归来之后,被授予骑士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