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石”的成因
“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石’吗?”轰隆隆老师讲课总是能给同学们带来新鲜的东西,这节课他的第一句话就吸引住了大家。“太阳石?它是一种陨石吗?”马小跳问道。“太阳石其实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煤。”轰隆隆老师微笑着说,“我们今天就讲一讲它是怎样形成的。”
早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湿润得多,因而地面上到处生长着茂密高大的植物。特别是在海边和内陆的湖沼地带,由于终年积水,营养丰富,植物生长得尤其茂盛,渐渐地这些地方就形成了高大茂密的森林。森林一批批地生长,又一批批地死亡,经过许多次不断反复之后,植物遗体在这些地方越堆越多,在细菌的作用下,最终变成一种黑褐色或褐色的淤泥状物质——泥炭。由植物遗体变成泥炭,我们把这一变化过程叫做“泥炭化阶段”,它是煤即将形成的前奏。
但是,如果地球的表面和地壳永远不变,即使有了很多的植物遗体,煤仍然无法形成。我们知道,地球的表面从来没有安静过,常常发生频繁的地壳运动。如果地壳上升了,低洼的地方变成平地或者高山,由于水分减少,植物的数量也将减少,而且生长缓慢,一般是无法形成煤的。如果地壳下降了,而且下降得很快,特别是当地壳下降的速度超过植物遗体堆积的速度时,植物由于水太深而无法继续生长下去,那么,煤同样也难以形成。只有地壳缓慢地下降时,植物才能不断地生长和死亡,泥炭层才能不断地形成和加厚,才有可能形成很厚的煤层。
如果地壳反复地上升和下降,则有可能形成许多煤层。在浅海和内陆湖沼,由于地壳下降,泥炭层会被陆地上的河流带来的泥沙掩埋,而且随着地壳的不断下降,覆盖在泥炭层上的泥沙会越来越厚,泥炭层会被掩埋得越来越深。这些被掩埋的植物遗体,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和细菌的作用,就会形成褐煤。由泥炭变成褐煤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岩化作用”。
褐煤在高温高压下,将继续失去水分并挥发水分,炭会进一步增加,慢慢地变成烟煤,烟煤进一步变化,最后变成无烟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