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姑息藩镇”的祸端

“姑息藩镇”的祸端

时间:2023-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清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中的说法,“五代姑息藩镇”,是五代之乱的直接原因。整个“五代乱史”,几乎可以看作一部“姑息藩镇”史。郭威诛杀王峻、王殷,可能是最终结束“姑息藩镇”的人物。他是在“姑息藩镇”尝到苦果后,果断处置,结果导致“君臣不终”。了解五代以来“姑息藩镇”的故实,就知道张永德鼓励周世宗处置何徽、樊爱能,实是英明之举。此前二百年“姑息藩镇”的局面,开始改观。

事实上,“姑息之政”由来已久。唐末以来,藩镇坐大,百年来飞扬跋扈,君王难于制衡藩镇,不但演绎了一个“君不君臣不臣”的政制格局,令邦国管理效率下降,更有藩镇因为握有兵权,觊觎君王之位,往往在“时机”成熟之际,启动叛逆之心。于是有权力重新分配之争斗,而争斗中,血流成河。“国计”因此失序,令契丹总是能得到机缘插手中原事变;“民生”因此艰困,让天下士庶在乱世中一次次地品尝改朝换代的兴亡之苦。

按清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中的说法,“五代姑息藩镇”,是五代之乱的直接原因。他说:“唐自失河北后,河朔三镇,朝命不行,已同化外。羁縻至末季,天子益弱,诸侯益强,朝廷尤以姑息为事,卒至尾大不掉,区宇分裂,鼎祚遽移。”大唐王朝自从失掉河北之后,河朔三镇,朝廷的命令得不到执行,已经形同化外野蛮之地。施行胡萝卜加大棒的笼络控制办法以来,直到唐末,天子更加软弱,藩镇更加强大。但朝廷还是以姑息为主要办法。最后终于导致尾大不掉,国家政区分裂,江山变色。

整个“五代乱史”,几乎可以看作一部“姑息藩镇”史。

后梁末年,朝廷不能节制藩镇,有个大藩帅镇守河北,朝廷有隐忧而不敢过问。听说这个大帅死了,只能在宫中私自庆贺。有个节度使,夺人之妻,人家丈夫告到京师,梁帝为难,只好“曲事调停”,和稀泥,史称“略无威断”。

唐明宗时,诸藩叛乱,多次征讨,都半路班师。有个叫孟知祥的据蜀为藩,唐帝派遣官员前往“监军”,被孟知祥斩杀。唐帝还得下诏“抚之”。

后晋时,有大将杨光远总是对抗朝廷诏令,晋帝也没有办法。更有一个叫张彦泽的节度使,常干违法事,从事张式劝谏他,不听,张式出奔。张彦泽让人向晋帝面奏:“张彦泽如果得不到张式,恐致不测。”晋帝不得已,将张式交给了张彦泽。朝廷之尊,反为臣下所胁制。

……

凡此种种,还是小事,更有藩镇直接反叛朝廷的大事。

后晋大将,镇守镇州的安重荣,要与契丹决战,石敬瑭好言谕止,安重荣根本不听,认为晋帝拿他没办法,接下来就联合襄州的安从进,准备造反。

另一位藩帅安从进,在襄州,晋帝想把他迁徙到青州去做大藩,他竟说:“好啊!等把青州移到汉江南边的襄州来,我就去赴任。”晋帝闻言,也不敢惹他,史称“亦优容之”,还是得好言好语宽待他。

这种“姑息之政”,直到郭威时代还存在,成为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处理军政要务的前代经验教训。

郭威诛杀王峻、王殷,可能是最终结束“姑息藩镇”的人物。他是在“姑息藩镇”尝到苦果后,果断处置,结果导致“君臣不终”(这一点让郭威的继任者柴荣常常说到)。但也正是因为有了郭威对藩镇的痛下狠手,这才有了柴荣后来“节制”武行德、李继勋的故实。

武行德是周世宗时的功臣,世宗在征淮南时,以武行德为濠州(今属安徽凤阳)行营都部署,曾在郡境破淮军两千余人。但不久率师屯定远时为江南军所败,武行德勉强逃出重围。周世宗没有姑息,而是果断将他贬官,左授右卫上将军。

李继勋是所谓宿将,在攻打南唐寿州(今安徽凤台)战役中,守御无方,导致南唐军出城来攻,并“破栅而入”,后周军的攻城器械都被焚毁。此举让周军士气受阻,史称当时是“军无固志,诸将议欲退军”。周世宗也没有姑息他,将其免去中央军职,出为河阳三城(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使,次年又免去其节度使而责为右武卫大将军。

了解五代以来“姑息藩镇”的故实,就知道张永德鼓励周世宗处置何徽、樊爱能,实是英明之举。此事也成为柴荣一生最具杀伐手段的案例。此前二百年“姑息藩镇”的局面,开始改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