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因为“乾德案”给他抹大花脸,事后想想,有一种“自己人”的亲近感。另外的一面,则是对赵普的超逾性信任。
史称太祖亲信赵普如左右手。有一个御史中丞雷德骧,弹劾赵普强买民宅,聚敛钱财,贪污受贿。闹上朝堂,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老赵对贪赃枉法一贯厌恶,但事到赵普这里,就有了性格的拐弯。他听后大怒——不是怒赵普腐败,而是怒雷德骧不懂事。他斥责这位御史中丞说:“像鼎铛这样的器物,还有俩耳朵呢!你连耳朵都没有!你没听说过赵普是我的社稷大臣吗,嗯?”
于是命左右将雷德骧按倒在地,拖着他在庭院里绕了几圈。完事后,才让他戴好帽子,召到殿上,对他说:“今后不要再胡说啦,这次姑且饶了你!——但今天这事不要让外人知道!”
赵普与老赵说话,也与众人不同,常常能直言,而老赵也不恼。
有一次老赵与赵普讨论朝廷内外的事情,出现意见分歧,老赵说:“我上哪儿能找石敬瑭的宰相桑维翰那样的人,谋划天下啊!”
赵普回答:“就是桑维翰今儿在这,陛下也不会用!因为桑维翰爱钱。”
老赵说:“如果能用他的长处,也应该能回护他的短处。一个读了点书的读书人有多大眼光?给他十万贯,他的屋子都能塞破了!嘁!”
这段故实让人看到,二人虽然斗嘴,但实在是“君臣无猜”。互相间没有猜忌、疑虑。
在有些时刻,赵普也能像个历史上的贤臣一样,因势利导,劝谏老赵。
有一次,野外大宴,雨骤至,很久不止。老赵有点焦躁,左右都有点害怕。赵普过来说:“外间百姓正在望雨。大雨对大宴有何不利呢?不过沾湿供帐、淋湿乐工的衣服罢了,百姓却得到想要的雨。现在,皇家、百姓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就令乐官雨中奏技岂不两全?”
一番话,说得老赵很高兴,结果在雨中终宴。
据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说,老赵即位之初,多次“微行”,以此“侦伺人情”。有时会“微行”到功臣之家,但何时造访,功臣们都无法测知。
赵普每次退朝,不敢脱掉衣冠,就怕老赵来访。
古人待客有礼,一般须“冠带”后而待客,戴上帽子、系上礼服的带子,才可以接待宾客。不仅下级接待上级要“冠带”,上级接待下级也需要“冠带”,否则就是“失礼”。哪怕因为“冠带”需要耽误工夫,也需要继续“冠带”。
有一次,老赵宣召,召翰林学士窦仪到宫禁来撰写诏令。窦仪闻讯来到老赵所在的内殿,宫前苑门,他看到老赵“岸帻跣足而坐”,帻,就是头巾,一般用来盖住额头,帻之外,再戴冠。岸帻,就是连帻都不戴,或是把帻推开,这样,头上就很凌乱。跣足,就是光脚。这是一种很随意率性的打扮,今人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但在古人那里,就是“失礼”。所以窦仪看到老赵这个扮相后,不肯往里走。老赵发现,马上正帻巾,戴头冠,系腰带、穿鞋子,一切打扮停当,而后召窦仪进。窦仪趁此诚恳劝谏道:“陛下创业垂统,宜以礼示天下,恐豪杰闻而解体也!”
陛下您刚刚创业,要建设政统,应该以礼昭示天下。否则,臣担心天下豪杰听说您不懂礼,而分崩离析啊。
史称老赵听到这番劝谏“敛容谢之”,收敛起随意的笑容,严肃地向他称谢。并从此以后,接待近臣,从未有过失礼“不冠带”的时候。
所以赵普知道老赵好“微行”,担心临时“冠带”来不及,就不怎么敢在家里解除冠带,闲服休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