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李离伏剑护法的故事是真的吗

李离伏剑护法的故事是真的吗

时间:2023-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后,李离得知真相,痛悔万分,亲自调查核实后,鼓励曹母状告自己。戏曲《失刑斩》再现了春秋时期发生的一个悲壮故事,主人公李离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史记·循吏列传》记载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李离是晋文公时期负责全国刑狱的最高法官。晋文公仍然想保住李离的性命。随后,李离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伏剑而死。虽然李离不属于“流亡派”,但晋文公却对他那么好,说明李离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李离错判的是一件什么案子?

《失刑斩》剧情: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壶颉(xié)草菅人命,被大夫李离告发,免去官职。李离奏请晋文公制订了“失刑则刑,失斩则斩”的法令,铸铜鼎之上,并主管刑狱。

壶颉多年离家未回,妻子在家中生活艰难,常得到乡邻曹文丙的帮助。壶妻被迫当了金钗换钱度日,曹文丙好心替她将金钗赎回。不料壶颉免官回家,疑心妻子与曹文丙有染,严刑拷打曹文丙,并欲追杀妻子。妻子藏身酒店,壶颉追至,杀死酒店女,并咬下曹文丙的舌头放在酒店女口中,假造作案现场,造成了李离错斩曹文丙。事后,李离得知真相,痛悔万分,亲自调查核实后,鼓励曹母状告自己。在平反冤案、杀掉壶颉后,曹母要闯宫替李离说情,但李离不肯贪生坏法,用晋文公赐给他的宝剑伏剑而亡。

戏曲《失刑斩》再现了春秋时期发生的一个悲壮故事,主人公李离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史记·循吏列传》记载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李离是晋文公时期负责全国刑狱的最高法官。有一次,他听取了属下人的错误报告,将人错判了死刑,以致酿成冤案。案件的真相大白之后,李离非常自责,命人把自己捆绑起来,押到朝廷,请求晋文公处自己死罪。

晋文公知道李离是个非常正直的好官,舍不得杀掉他,于是对李离说:“当官的有贵贱之分,刑罚也有个轻重。你这次判错了案子,是你手下人的过错,并不是你的罪过。”

李离说:“我是负责全国刑狱的最高法官,并没有把这个职位让给属下;我领的工资很多,但也没有把多出来的工资分给他们。如今我判错了案子,却要把罪责推给属下,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李离坚决要求晋文公判自己死罪,晋文公说:“照你这么说来,寡人是不是也有罪啊?”

实际上,晋文公还是想保护李离,不想让他因为错杀了一个普通人而死。没想到,李离又说:“咱们国家的法律规定,谁判错刑谁就得受刑,错杀人就得自己偿命。您是看中我能够听微细察、善于判决疑难案件而任用我的,如今我错判杀人,自己理当偿命。”

晋文公又说:“如果当官的因为犯了错误就弃官而去,或者像你一样死去,那国家不就灭亡了吗?这可不是我所希望的。你根本不为我着想,赶快出去吧。”

晋文公仍然想保住李离的性命。

李离仍坚持说:“政局混乱、国家危亡,这是每个国君最担忧的事情;军队吃了败仗,士兵发生骚乱,这是将领们最担忧的事情。我本来能力有限,但却得到您的重用;没有为国家立下什么功劳,却领这么多工资,我实在不能再干这样的事情了。”

随后,李离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伏剑而死。戏曲《失刑斩》就是根据这一史实创作而成的。

晋文公是个重信轻利、赏罚分明、有恩必报、有仇必报的人。“退避三舍”说的就是晋文公恪守信用的故事。在跟随晋文公流亡19年的人中,有没有李离呢?很可能没有,因为《左传》中根本没有提到李离的名字,《史记·循吏列传》中也没有李离跟随晋文公流亡的记载,所以李离不属于“流亡派”。虽然李离不属于“流亡派”,但晋文公却对他那么好,说明李离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

戏曲中的反面人物壶颉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呢?不是。晋国有一个大夫叫颠颉,不叫壶颉。颠颉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确实被晋文公杀了。晋文公为什么要杀他呢?

颠颉属于“流亡派”人物。他跟着晋文公跑了19年。晋文公当了晋国国君后,由于疏忽,没有封赏颠颉,就跟没有封赏介子推一样。但是,颠颉跟介子推不同,他对晋文公没有封赏自己很有意见,总想找机会发泄一下。

公元前632年,楚国包围了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不能不救。因为当年晋文公流亡到宋国的时候,宋国给了他几十匹马,他一直记着这个恩情。在研究出兵方向的时候,晋文公不想跟楚国直接硬碰硬,于是采纳了他舅舅狐偃咎犯的意见,决定先打跟楚国联姻的曹国。打下曹国之后,晋文公下了一道命令,谁也不准欺负曹国的大夫僖负羁。谁要欺负僖负羁,按军法从事。

晋文公为什么要保护僖负羁呢?原来,晋文公流亡到宋国之前,曾路过曹国。曹国国君曹共公不仅对晋文公很不礼貌,而且还偷看晋文公洗澡,让晋文公受了屈辱。而当时的僖负羁却暗地里给晋文公送饭送菜,使晋文公十分感动。

前面说过,晋文公是有恩必报、有仇必报的人。打败曹国之后,他命人把曹共公押来,把曹共公骂了个狗血喷头,出了当年受辱的恶气。当然,他一直记着僖负羁的好处,所以下令不准任何人欺负僖负羁。没想到,晋文公的这道命令不仅没有保住僖负羁,反而害了僖负羁。

跟随晋文公出征的颠颉听到不准欺负僖负羁的命令,反而来了劲头。他不是一直想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吗?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你不让我们欺负僖负羁,我们偏要欺负他一下,看你能把我们怎么样?于是,他与另一个没有被封赏的“流亡派”人物魏犨(chōu)一起,跑到僖负羁家里,把僖负羁大头朝下吊起来,下面用烟火熏烤。结果,僖负羁被活活熏死了。

晋文公知道了这件事,毫不留情地把颠颉杀了。魏犨因为受了伤,晋文公没有杀他。

因此,戏曲中的壶颉是一个虚构人物。是不是根据颠颉为原型虚构的?似乎有那么一点影子,但又不完全是。

李离错判的是一件什么案子?被冤杀的是个什么人?《史记·循吏列传》中没有明确记载。正是文献的这种“空白”,为戏曲《失刑斩》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