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剧情: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为《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简称《赵氏孤儿》,又名《搜孤救孤》等。
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素与赵盾不和,遂在晋灵公暗许下,设计残害赵盾全家300余口。赵盾儿媳庄姬公主避入宫中,生一子, 由赵盾门客程婴乔装救出。屠岸贾闻公主产子,进宫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内若不献出婴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庚的婴儿均杀死。程婴乃与公孙杵臼商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后孤儿成人,程婴绘一手卷,告知孤儿过去实情。孤儿遂计诛屠岸贾报仇。
《史记·赵世家》中的赵氏孤儿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详细记述了赵氏孤儿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赵盾代替父亲赵衰辅佐晋襄公,使国家越来越富强。襄公死后,其子晋灵公继位,荒淫无道,残害臣民。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听,反而怀恨在心,要杀赵盾,赵盾不得已而出逃(戏曲《闹朝击犬》就是以此为背景改编的)。但还没逃出晋国,赵盾的堂弟(一说是侄子)赵穿发动政变,杀了灵公,拥立襄公的弟弟即位,为晋成公。赵盾又被请回来,主持朝政。
虽然晋灵公不是赵盾所杀,但史官嫌他继续掌握大权后不惩治弑君凶手赵穿,所以说他就是弑君的凶手。赵盾为了保住堂弟赵穿的性命,干脆自己背了弑君的黑锅。
晋成公死后,他的儿子晋景公继位。不久,赵盾病逝。
赵盾的儿子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大夫屠岸贾原是晋灵公的宠臣,一贯助纣为虐,对赵氏早就恨之入骨。晋景公的时候,屠岸贾当了司寇,阴谋夺取王位。他对众将说:“灵公遇难,祸首是赵盾,以臣弑君,应当灭族。”
将军韩厥说:“灵公遇害的时候,赵盾正在逃跑的路上,连成公都认为他无罪,所以没有杀他。现在,你们要杀害赵盾的后代,这不是成公的意思啊。如果你们要这样做,那就是作乱。作为臣子的有了大事而不向君主报告,你们是不把君主放在眼里啊。”
但是,屠岸贾不听,决意要除掉赵氏一族。
韩厥无法阻止屠岸贾的行动,就找到赵朔,劝赵朔赶紧开溜。赵朔说:“我可以死,但我知道将军一定不想让我断子绝孙。”意思就是让韩厥保护他的儿子,韩厥答应了。
果然,屠岸贾背着晋景公,将赵朔、赵同、赵括(非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赵婴齐一律杀死,并灭了全族。赵朔的妻子因系公主身份,幸免于死,藏到宫中。
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与程婴是好朋友,二人都受过赵家的恩惠。他对程婴说:“赵家人都死了,你为什么不死?”
程婴说:“我之所以不死,是在等待。赵朔的妻子身怀有孕,如果她生了男孩,我就不死;如果她生了女孩,我立马去死。”公孙杵臼明白了他的意思。
结果,赵朔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屠岸贾得到消息,就到宫中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到裤子里,并且祷告说:“如果老天爷要让赵家断子绝孙,屠岸贾来搜查的时候,婴儿就会啼哭;如果老天爷不让赵家断子绝孙,屠岸贾来搜查的时候,婴儿就不哭。”当屠岸贾来搜宫的时候,婴儿果然没有啼哭。这样,赵氏孤儿躲过了一劫。
母子暂时脱险,但时刻都有生命危险。程婴就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搜了一次没搜着,他肯定还要再搜,这可怎么办?”
公孙杵臼说:“死和抚养婴儿长大成人,哪件事更难?”
程婴说:“一个人死掉太容易了,肯定是抚养这个婴儿更难。”
公孙杵臼说:“那好,赵家对你比对我好,你就勉强做这件难事,我来做容易的事,我先死。”
二人商量好之后,弄来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让公孙杵臼带着这个孩子藏到了山中。这个孩子是怎么弄来的?《史记·赵世家》中用了两个字:“谋取。”是买来的?偷来的?还是骗来的?不得而知。
事情办妥之后,程婴没有直接找屠岸贾,而是找到诸将,对他们说:“程婴不才,没有能力保护赵氏孤儿。谁要是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你们赵氏孤儿藏在什么地方。”
诸将听了,乐得直跳,给了程婴千金,跟着他进山捉拿赵氏孤儿。捉住公孙杵臼和那个孩子后,公孙杵臼还演了一出好戏。
公孙杵臼故意大骂程婴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赵家蒙难的时候,你小子跟我密谋藏起赵氏孤儿,如今你小子竟然出卖了我。”随后抱着那个孩子,哭着对诸将说:“天啊,天啊,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过?希望你们不要杀他,把我杀掉好了!”诸将不答应,把公孙杵臼和那个假孤儿统统杀了。
诸将高高兴兴回去,将这件事向屠岸贾作了汇报。屠岸贾大喜,以为赵家已经斩草除根,于是不再追查此事。而程婴却秘密回到宫中,将真正的赵氏孤儿带到山中隐匿起来。
这件事发生在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597年。
15年之后,晋景公得了重病,让卜者占卜。卜者说生病的原因是错杀了功臣。于是,晋景公就叫来韩厥那批人,询问当年诛杀赵家的事情。韩厥知道真正的赵氏孤儿还在,就趁机向景公说:“赵氏世代有功,到您手里却被错杀灭族,老百姓都为之不平,应当恢复名誉,给予重用。”
晋景公问道:“赵家现在还有子孙吗?”
韩厥觉得时机到了,于是将赵氏孤儿的真相和盘托出。晋景公听了韩厥的话,立即派人把赵氏孤儿和程婴秘密接进宫来。诸将来宫中探病,晋景公就让赵氏孤儿出来与诸将见面。
此时,赵氏孤儿已经有了名字,叫赵武。诸将一见,大惊失色,赶忙对晋景公说:“当年诛杀赵氏家族,都是屠岸贾假借国君的命令,逼着我们干的。要不然,我们怎么敢诛杀赵氏家族?现在,国君有病,群臣请求恢复赵氏后代的名誉地位,这也是我们的愿望啊!”
晋景公恢复了赵家的地位和封邑,又命令诸将与赵武、程婴一道,率兵杀了屠岸贾,并灭了其族。奸臣屠岸贾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
见赵家冤仇已报,程婴决意要死,赵武不答应。程婴说:“当年,赵家的人都死了,我不是不能死,而是为了赵家的后代。现在,你已经长大成人,而且继承了赵家的地位和封邑,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我要到地下向赵盾和公孙杵臼报告,他们还等着我的消息呢。”
赵武听了大哭,说:“我还没有报答你的恩情,你怎么忍心丢下我去死呢?”
程婴说:“公孙杵臼认为我能完成这一重大使命,所以他牺牲了自己,让我活了下来。如果我今天不去找他们,他们还以为我没有完成任务呢。”最后,程婴还是执意自杀了。
赵氏孤儿的故事自此告一段落。
最后说一句。赵武生赵景叔,赵景叔生赵鞅,就是赵简子。赵简子生赵襄子。后来,赵襄子和韩氏、魏氏三家分晋,战国时代从此拉开序幕。
《左传》中的赵氏孤儿
《左传》中的赵氏孤儿与《史记》中的记载完全不同。按照《左传》的记载,赵氏孤儿案并非忠臣与奸臣之间的斗争,而是赵家内讧的结果。那么,《左传》是如何记载这件事的呢?
赵盾立晋灵公,赵穿杀晋灵公,这些事情在《史记》和《左传》中的记载差不多,但后面的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按照《史记》的记载,赵朔是被迫自杀的,而《左传》中说他是病逝的。《左传》是这样记载的:
赵朔死后,赵盾的弟弟赵同、赵括、赵婴齐还都活着。赵朔的妻子庄姬耐不住寂寞,就跟赵婴齐搞上了。赵婴齐是赵盾的同父异母兄弟,是赵朔的叔叔。叔叔与侄儿媳妇乱搞,属于乱伦。
赵同、赵括、赵婴齐是同母兄弟,赵同和赵括的关系比较好,二人对弟弟赵婴齐做出这样丢人的事很不满,就准备把赵婴齐流放。
这时,晋国还有两大家族,一个是栾氏,一个是郤氏。栾氏和郤氏一直被赵氏家族压着,早就想整一整赵家。赵婴齐对他两个哥哥说:“有我在,栾氏和郤氏不敢作乱,如果你们把我赶走,你们肯定不是人家的对手。究竟怎么办,请你们考虑清楚。”
赵同和赵括考虑的结果是:坚决将丢人现眼的赵婴齐流放。
赵婴齐被流放,引起庄姬的强烈不满。庄姬出于对赵同、赵括的报复,同时也为了给儿子赵武夺回宗主的位置,就向晋景公告了恶状,说赵同、赵括兄弟要谋反。不仅如此,庄姬还拉出栾氏和郤氏共同作证。
这一下,晋景公火了,下令将赵同、赵括一律处死,并灭了他们的家族。这件事发生在晋景公十七年,即公元前583年。
赵同、赵括家族被灭,赵氏家族就剩下赵武这一支了。这时,将军韩厥出来说话了。他对晋景公说:“赵衰、赵盾都是忠臣,对晋国有功,但现在却落了个无后的下场,这让那些忠于君主和国家的人都感到害怕啊。”
韩厥又对晋景公说,赵盾有一个孙子叫赵武,现在还活着,应该给他荣誉和地位。晋景公听从了韩厥的意见,立赵武为赵氏后,使赵武又获得了赵氏宗主的地位。
在《左传》的记载中,根本没有出现程婴、公孙杵臼和屠岸贾,赵氏家族的惨案更不是屠岸贾一手制造的。
哪个版本更可信
同一件事情,却出现两个不同的版本,而这两个版本又出自两部经典史书《史记》和《左传》,这就让人产生一个疑问,究竟哪个版本是真实的?
第一,赵氏孤儿案发生的时间不同。《史记·赵世家》中明确记载,赵氏孤儿案发生在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597年。而《左传》中记载发生的时间是晋景公十七年,即公元前583年。
第二,事件的性质不同。《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氏孤儿案的发生,是由于奸臣屠岸贾和赵氏家族斗争的结果。而《左传》则说是赵氏家族内讧的结果,性质完全不同。
第三,赵朔兄弟的死亡时间不同。《史记·赵世家》中说,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同时被杀死。而《左传》中记载,赵朔死后,赵同、赵括、赵婴齐还活着,所以发生了后面的事情。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两个版本肯定有一个是不真实的,哪一个呢?大多数史学家认为,《左传》记载的版本是比较真实的,而司马迁的那个版本就不大靠谱了。
首先,《左传》成书比《史记》要早。也就是说,《左传》成书的年代更接近于赵氏孤儿案发生的年代,对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更有发言权。即使是这样,《左传》中对赵氏孤儿案的记载十分简略,但到了司马迁手里,这个故事却被叙述得有鼻子有眼,甚至人物对话都非常具体。这就难免让人产生疑问,难道司马迁掌握的史料比左丘明更全面?但仔细一想,这是不大可能的。
其次,按司马迁的记载,赵氏家族是同时被屠岸贾杀害的,时间是公元前597年。如果司马迁的记载是真实的,后来怎么会发生庄姬和赵婴齐通奸的事情?由此可以证明,司马迁的记载是不真实的。
再次,我们仔细阅读一下《史记·赵世家》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地方是不合情理的。比如,赵朔的爷爷赵衰第一个妻子生了赵盾,第二个妻子赵姬生了赵同、赵括、赵婴齐,而赵姬是晋文公的女儿。按照司马迁的记载,赵朔的妻子庄姬是晋成公的姐姐,而晋成公是晋文公的儿子,说明庄姬也是晋文公的女儿。爷爷和孙子都娶了晋文公的女儿,这可能吗?所以,庄姬不应该是晋成公的姐姐,而应该是晋成公的女儿。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史记·赵世家》中有关赵氏孤儿的故事纯属虚构,而《左传》中的记载是比较可信的。
不管是元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还是后来不同剧种的《赵氏孤儿》,都是以《史记·赵世家》等为蓝本改编的,与《左传》中记载的赵氏孤儿案已经相差甚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