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三害》剧情:
晋朝宜兴人周处,有勇力,好酗酒,横行乡里,百姓把他与猛虎、孽蛟并称为“三害”。宜兴太守王浚假扮一老者,与周处遇于途中,以三害之说启发周处。周处悔悟,打虎,斩蛟,改邪归正。
周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改邪归正的故事与戏曲《除三害》中的情节是不一样的。
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是今江苏省宜兴人。父亲叫周鲂,三国时期担任过吴国的鄱阳太守,所以周处出身于干部家庭,属于典型的官二代。
周处小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了。由于父亲早死,周处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家里有钱,所以周处在成人之前,是个纨绔子弟。史书说他“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就是说周处是个大力士,喜欢到处玩游打猎,无所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乡亲们都很憎恶他,把他当作地方一害。
有一次,周处见一个老头整天愁眉苦脸,就说:“现在日子这么好,你怎么不高兴呢?”
老头说:“三害没有除掉,怎么能高兴起来?”
周处听了,大吃一惊,说:“你说的三害是什么?”
老头说:“南山有白额猛兽,此一害也;长桥的水中有蛟(指鳄鱼),此二害也;加上你不就是三害了!”
周处听了老头的话,心灵受到极大震动。他当即对老头说:“如果你们因为这三件事而不高兴,我就为大家除掉它!”
周处经常外出打猎,是一个有经验的猎手。他果然到了南山,射杀了白额猛兽,除了一害。随后,他跳到水中,跟鳄鱼搏斗。我们知道,鳄鱼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我们在《动物世界》里经常可以看到鳄鱼捕食的画面,非常恐惧,令人惨不忍睹。周处跟鳄鱼搏斗,鳄鱼一会儿沉到水下,一会儿又浮出水面,搏斗了数十里,历时三天三夜。
大家都认为周处被鳄鱼吃掉了,所以非常高兴,互相庆贺,总算又除了一害。没想到,第四天,周处终于杀死鳄鱼,安全返乡。他回到乡里,见大家互相庆贺,一打问才知道是以为自己被鳄鱼吃掉的缘故。周处终于明白了大家憎恨自己的程度,远远胜过了山中的白额猛兽和水中的鳄鱼。所以,他决定离开家乡,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周处找到当时名气很大的陆云(吴国陆逊的孙子,与哥哥陆机并称“二陆”,以文学著称),经过陆云点拨,他开始发奋读书,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一年之后,他就担任了吴国国家图书馆的官员。孙皓在位末期,周处被提拔为无难督(吴国武官名)。
吴国灭亡后,周处到了洛阳,被任命为新平(治所在今陕西彬县)太守。在担任新平太守期间,周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正确处理了汉族与戎狄的关系,使西晋北部边境保持了安定。之后,周处调任广汉太守。当时,广汉郡积压的案件很多,有的甚至积压了30年都没有处理。周处上任后,很快就将这些积压的案件全部处理,并且处理得非常公正。因此,周处的名声越来越大了。
后来,周处调到京城洛阳,担任了御史中丞。他处理案件不避权贵,敢于碰硬,就连梁王司马肜(róng)(司马懿之子)犯了事,照样被处理。因此,周处得罪了不少权贵。
晋惠帝司马衷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八月,西北少数民族氐羌首领齐万年反叛,朝廷任命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征讨氐羌。朝廷权贵讨厌周处,就让他做了建威将军,在安西将军夏侯骏率领下西征氐羌。
有人对周处说:“这次出征是让你送死,你家中还有老母,何不以这个理由拒绝?”周处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既然选择了效忠国家,今天就是死了也值得。”
周处担任新平太守的时候,齐万年就知道周处的厉害。他对手下人说:“周处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如果这次他以统帅的身份来战,我们绝不是他的对手;不过,这次他受制于人,我们就不怕了。”
周处知道朝廷这样安排,一定别有用心。自己在梁王司马肜手下出征,肯定凶多吉少。因此,他早已做好了死的准备。
司马肜没什么本事,心胸又狭窄,所以就想利用这次机会报复周处,为自己出气。元康七年(公元297年)正月,齐万年的7万军队屯驻梁山(今陕西乾县城北),司马肜和夏侯骏逼迫周处率领5000人攻击。当时,周处的军队还没有吃饭,但司马肜下令,必须马上进攻,否则按军法从事。周处知道自己必死,就率领部队死战,从早晨一直战到天黑,杀死敌人一万余人。但周处的军队也伤亡惨重,眼看全军覆灭,司马肜竟然不派一兵一卒救援。部下劝周处撤退,周处坚决不从,最后英勇战死在疆场。
周处生前著有《默语》30篇及《风土记》(地方风物志),还参与撰写过反映吴国历史的《吴书》等,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优秀人才。可惜,这样一位优秀人才,因为得罪了权贵,最后战死在疆场。他的人生悲剧,反映了西晋政治的腐败和黑暗。
周处从一个浪荡子转变成为国家的优秀人才,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