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赵匡胤“下河东”的故事是真的吗

赵匡胤“下河东”的故事是真的吗

时间:2023-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欧阳方先发制人,蒙蔽赵匡胤,反诬呼延寿廷造反,并杀人灭口,赵匡胤因此被困河东。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刘钧因为一些重大事情仍没有向契丹请示汇报,引起契丹的强烈不满,契丹跟北汉的关系就渐渐冷淡了。刘钧在位期间,赵匡胤对北汉一直没有用兵。所以,刘钧是病逝的,而不是被呼延赞杀死的。当时天气炎热多雨,宋军疾病流行,契丹兵又频频进攻,赵匡胤采纳大臣的意见,果断地作出了退兵的决定。这一次,赵匡胤并未御驾亲征。

《下河东》剧情:

《下河东》又名《斩寿廷》、《龙虎斗》、《白龙关》等,是一出悲剧。描写北宋初年,因刘钧割据河东(今山西),赵匡胤御驾亲征,以欧阳方为主帅,呼延寿廷为先锋。二人素有积怨,呼延寿廷在阵前勇创敌军,但发现主帅欧阳方私通敌方。欧阳方先发制人,蒙蔽赵匡胤,反诬呼延寿廷造反,并杀人灭口,赵匡胤因此被困河东。

呼延寿廷有子呼延赞,天生喑哑,梦中得神灵治愈,并授以鞭法。呼延赞遂招兵买马,随母统兵至河东,攻克白龙关,一战而诛刘钧,并直逼御营,必欲鞭杀赵匡胤,为报父仇。由于呼延寿廷鬼魂出现,说明自己是被欧阳方杀害,呼延赞方才罢手。全剧以擒杀欧阳方作结。

北汉国主刘钧之死

按照戏曲中的说法,北汉国主刘钧是被呼延赞所杀,但历史果真是这样的吗?

北汉政权是五代十国之一,又称东汉。由后汉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旻(刘崇)于951年所建,都城在今天的山西太原。这时候,北宋还没有建立。

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刘旻只能以辽国(契丹)为后援,奉辽帝为叔皇帝,自称侄皇帝,勉强维持自己的统治。北汉与后周发生过不少战争,但胜少败多。北汉乾祐四年(公元954年),后周国主郭威去世,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刘旻趁机与契丹兵联合进攻后周,但被后周打得大败。刘旻败回太原,忧愤成疾,活活被气死了。刘旻死后,他的儿子刘钧即位。

刘旻活着的时候,凡事都要向契丹请示汇报,而刘钧则不愿意受契丹的约束。刘钧决心自力更生,发展国力,并改元为天会。他勤政爱民,减少对外用兵,重用士大夫,特别是任用郭无为为宰相,使北汉国获得暂时的安定。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刘钧因为一些重大事情仍没有向契丹请示汇报,引起契丹的强烈不满,契丹跟北汉的关系就渐渐冷淡了。

北汉天会十二年(公元968年),刘钧病逝,他的养子刘继恩继位。刘钧在位期间,赵匡胤对北汉一直没有用兵。

所以,刘钧是病逝的,而不是被呼延赞杀死的。

赵匡胤亲征北汉

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时间是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而此时的刘钧已经去世了。

赵匡胤建立宋朝不久,就先后发生了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赵匡胤不得不把精力用在平叛上。虽然这两次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但赵匡胤并没有急于向其他的割据政权用兵,因为当时的国力还很弱,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当时的割据政权有南唐、吴越、南汉、后蜀、荆南、北汉6个。在这6个割据政权中,第一个纳土归宋的政权是荆南,几乎没有经过战争,时间是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二月。

此时,宋朝的国力有所增强,宋太祖开始筹划统一全国。经过慎重考虑,宋朝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因为在剩下的5个割据政权中,有4个都在南方,北方只有一个北汉。赵匡胤觉得灭掉北汉暂时没有把握,所以决定把北汉放在最后处理。

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宋朝发起了消灭后蜀的战争。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利,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后蜀国主孟昶就宣布投降,后蜀灭亡。

968年,刘继恩为北汉国主,但他只在位两个月,就因与宰相郭无为发生矛盾,被供奉官侯霸荣刺杀。郭无为拥立刘继恩的弟弟刘继元继位。刘继元也是刘钧的养子,是个非常残忍的家伙。赵匡胤认为北汉易主,政局不稳,就改变了原来的战略方针,于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二月,发起了消灭北汉的战争。

北汉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赵匡胤决定御驾亲征。三月,赵匡胤随大军来到太原城南,宋军从四面将太原城包围,但遭到北汉军的顽强抵抗。战斗进行了两个多月,宋军始终不能得手,而且伤亡惨重。没想到的是,刘继元继位后,已经恢复了与契丹的关系,契丹派兵南下增援北汉,宋军腹背受敌,处境非常危险。

闰五月,宋军引汾河水灌城,大水从城门灌入城中,但由于城内地势的原因,从城中飘出的柴草等杂物将城门堵塞,再加上北汉军拼死抵抗,宋军依然无法攻破城池。当时天气炎热多雨,宋军疾病流行,契丹兵又频频进攻,赵匡胤采纳大臣的意见,果断地作出了退兵的决定。所以,这次消灭北汉的战争没有成功。

宋军退兵之后,刘继元组织军民将城中的水引退,就在水退走的同时,大部分城墙轰然倒塌。当时,契丹有一个使者叫韩知璠,看到这种情形后,慨叹说:“宋军用水灌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先用水浸泡城墙,然后退水,城墙必然倒塌,这样,北汉军必死无葬身之地。”

以后,赵匡胤又回到“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上来,于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二月灭了南汉,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联合吴越灭了南唐。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八月,赵匡胤又发起消灭北汉的第二次战争。这一次,赵匡胤并未御驾亲征。十月,当宋军在太原城下与北汉军激战的时候,赵匡胤突然驾崩,消灭北汉的计划又没有实现。

赵匡胤死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国主纳土归宋。自此,割据政权只剩下一个北汉了。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御驾亲征,终于灭掉了北汉。

呼延赞确有其人

根据《宋史·呼延赞传》的记载,呼延赞是并州太原人,出生于将门之家。他的父亲叫呼延琮,后周时为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初踏入军旅生涯时为一名骁骑卒,因他在战场上勇于作战,被宋太祖赵匡胤提拔为骁雄军使。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北宋西讨后蜀,呼延赞跟随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王全斌等从凤州(今陕西凤县)南下攻打后蜀。他身为前锋,冲锋陷阵,身上多处受伤,班师后因军功被提升为副指挥使。所以,呼延赞只参加了消灭后蜀的战争,并没有参加第一次消灭北汉的战争。

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宋太宗亲自选拔军校,呼延赞又被选拔为铁骑军指挥使。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朝经过充分准备后再次向北汉政权发动进攻,但遭到北汉的顽强抵抗,太原城屡攻不下。呼延赞跟随亲自督战的宋太宗来到太原城下,为了尽快夺取战争的胜利,他在北汉军队的猛烈还击之中率先奋力登城,因站立不住,从城堞上摔下来四次,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宋军攻取北汉的信心和决心。为了表彰呼延赞的英勇行为,宋太宗亲自赏赐给他大量金帛。最后,北汉终因无力抵抗宋军的进攻,被迫举城投降。

宋太宗为了加强北方对契丹的防御,命令呼延赞协助大将崔翰戍守定州。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朝北伐契丹,再次大败。在此情况下,呼延赞给宋太宗献阵图、兵要及立营寨之策,并自告奋勇,要求戍守边关,攻杀契丹,为宋朝报仇雪耻。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宋太宗又提拔呼延赞为马步军副都军头。

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呼延赞被提拔为马军都军头。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升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呼延赞是一员武将,没有治理地方的才能,朝廷让他改为辽州刺史,但仍难以胜任军政事务的要职,只好重新担任都军头,领扶州刺史,加康州团练使。

宋真宗继位后,大力提拔军官。当时将领们纷纷宣扬自己的功劳,唯独呼延赞说自己无以报国,不敢更求迁擢。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呼延赞去世。

呼延赞矢志以身许国,消灭契丹,恢复故土,他的全身都刺满“赤心杀贼”四字。他的儿子们都在耳朵后面刺有“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几字。

呼延赞戎马一生,为北宋的统一事业和抵御契丹的入侵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戏曲《下河东》的历史背景是真实的,但故事情节是虚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