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该被贬低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

不该被贬低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

时间:2023-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友谅遣胡兰前往,迎接张仁前来与女儿成婚,并约定九月重阳合兵共灭朱元璋。陈友谅传胡兰前来对质,但他已畏罪自尽。其实,陈友谅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是陈汉政权的建立者。以贩布为生的徐寿辉发动农民起义后,陈友谅参加了义军。同时,他在起义军内部制造分裂,篡权夺位,甚至将徐寿辉杀害,从而成为这支义军的领袖。跟历史上许多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一样,陈友谅身上也存在很多缺点,但他绝不是一个昏庸无知之人。

《九江口》剧情:

元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北汉皇帝陈友谅与吴王张士诚结为姻亲。陈友谅遣胡兰前往,迎接张仁前来与女儿成婚,并约定九月重阳合兵共灭朱元璋。途中,胡兰、张仁被朱元璋擒获。刘伯温用计,劝降胡兰,派大将华云龙冒充张仁,与胡兰返回陈营,将出兵日期改为八月十五。北汉元帅张定边老谋深算,初见“张仁”渐生怀疑。但陈友谅昏庸,宠爱女婿。张定边无奈,只得回营拷问胡兰。胡兰供出真相,张定边闯宫,要将奸细华云龙抓去审问。陈友谅传胡兰前来对质,但他已畏罪自尽。张定边一片忠心,却得不到陈友谅的信任,只得大闹花堂,在婚礼上将华云龙抓走。陈友谅大怒,派人救回“张仁”,并将张定边帅印追回。八月十五中秋节,陈友谅如约出兵,张定边中途阻拦,未能挽回。陈友谅果然中计,幸亏张定边带领八百护卫军,改扮成渔民模样,埋伏在九江口,奋力勇战,陈友谅才得以逃生。

戏曲《九江口》的中心思想有两层:一层是颂扬陈友谅手下勇将张定边的忠诚,另一层是贬低陈友谅的昏庸。其实,陈友谅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是陈汉政权的建立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评价陈友谅说,陈友谅后来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元末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及民族高压之下,陈友谅较早地举起了反元义旗,并且始终如一,没有接受统治阶级任何形式的招安,为推翻腐朽的元朝统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历史功绩堪比推翻秦朝暴政的项羽。

但是,受“成王败寇”惯性思维的影响,传统历史文献中存在诸多故意歪曲丑化陈友谅形象的评论,将陈友谅的主要功绩忽略不计,明示朱元璋乃君权神授,直接影响了后人们对陈友谅的正确评价。戏曲《九江口》也带有这种倾向,这对历史上真实的陈友谅是很不公正的。

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今湖北仙桃市)人,以打鱼为生,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以贩布为生的徐寿辉发动农民起义后,陈友谅参加了义军。陈友谅作战勇敢,数次立功,得到徐寿辉的信任,逐渐升为领兵元帅。

陈友谅在反元战争中竭力争取与汉族地主阶级合作,收罗了不少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同时,他在起义军内部制造分裂,篡权夺位,甚至将徐寿辉杀害,从而成为这支义军的领袖。徐寿辉死后,陈友谅在采石称帝,建国号为“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

汉政权建立后,陈友谅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付朱元璋身上。

陈友谅占据江西、湖广等一大片地区,兵强马壮,就想攻占朱元璋已经占领的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的东南有盘踞苏州的张士诚,长江中上游有陈友谅,如果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起来,朱元璋是很难对付的。为了不让陈友谅和张士诚合作,朱元璋确实用计骗了陈友谅一次,《明史·太祖本纪》和《明史·康茂才传》中都有记载。事情的经过如下: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攻占了太平(今安徽当涂),不久又杀害了徐寿辉,自己当了皇帝。他准备联合张士诚共同攻打应天,企图一举将朱元璋消灭。当时,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们都主张先拿下太平,以牵制陈友谅。但朱元璋在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后认为,陈友谅处在上游,而且战船是自己的十倍,要拿下太平是很困难的。将领们又请求逆流而上,阻击陈友谅,朱元璋说:“如果对方以部分兵力牵制我们,而派主力水军直扑金陵,半天就可以到达城下。我们的步兵和骑兵很难在第一时间内回师金陵,这个办法万万不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才采取了诱敌之计。

对于朱元璋的这一计策,李善长非常疑虑,陈友谅善于玩弄权术,难道他能轻易上当?朱元璋说:“如果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出兵,势必造成我们腹背受敌的态势,只有先把陈友谅打败,张士诚就不敢向我们进攻了。”

朱元璋手下有一名将领叫康茂才,以前与陈友谅有一定交情。朱元璋就以康茂才的名义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让陈友谅火速带兵攻打应天,康茂才做内应。同时,朱元璋命令常遇春在石灰山埋伏,命令徐达在金陵城南门外布阵,杨璟在大胜港设伏,张德胜率水师出龙江关迎战。陈友谅见了老朋友的信,心里非常高兴。他问送信的人说:“康先生在哪里驻防?”送信的人说:“康将军负责防守江东木桥。”陈友谅率领水军沿江东下,来到江东木桥,仔细观看,发现这里并没有什么木桥,只有一座石桥。原来,朱元璋派去送信的人回来之后,他立即下令,将木桥改建成了石桥。

陈友谅按照预先约定的暗号大叫:“老康,老康!”连叫几声,都没有反应。这时,陈友谅发觉自己上当,立即命令部队后退。陈友谅的战船在长江里调头是很费工夫的,当他的水军退至龙湾的时候,朱元璋的伏兵四起,陈友谅大败。更糟糕的是正赶上江水退潮,陈友谅的百余艘战船搁浅,陈友谅只得乘一条小船逃走。朱元璋手下大将张德胜一路追杀,追到慈湖,火烧了陈友谅的战船。陈友谅放弃了太平(今安徽当涂),逃回了江州。

张定边是陈汉政权的重要成员之一,担任太尉一职。他与陈友谅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屡立战功。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险些死在他手里。但是,由于《明史》中没有他的传记,所以我们不能了解他的更多情况。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战死后,张定边带着陈友谅的尸体和陈友谅的次子陈理逃回了武昌,以后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就是陈友谅受骗的具体情况,并不是戏曲《九江口》中所说的那样。另外,根据《明史·张士诚传》的记载,张士诚有一个养子,叫张辰保,苏州城失陷后,张辰保自缢而死。张士诚还有两个幼子,姓名不详,苏州城失陷后藏匿民间,不知所踪。也就是说,张士诚的儿子中没有叫张仁的,张仁是戏曲《九江口》中虚构的一个人物。

戏曲《九江口》中还提到一个人物,就是华云龙,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明史》中有他的传记。华云龙也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猛将,东打西杀,战功卓著,其中龙湾战役就有他的功劳。但是,《明史·华云龙传》中根本没有提到华云龙冒充“新郎”的事件,因为历史上本来就没有张仁这个人,何来“冒充事件”呢?

总之,戏曲《九江口》是一个虚构的故事。陈友谅后来虽然失败了,但不能因为失败就否定他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更不能故意贬低甚至丑化他的形象。跟历史上许多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一样,陈友谅身上也存在很多缺点,但他绝不是一个昏庸无知之人。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足以说明他有过人之处。试问,如果陈友谅是一个昏庸无知的人,他能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吗?陈友谅的失败,是他穷极奢侈,不得民心,很多部下背叛他而造成的。这个教训,倒是值得后人吸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