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轿》剧情:
《三上轿》是《假金牌》中的一折戏。明万历中期,首相张居正之子张秉仁见同窗李桐妻崔氏貌美,心怀不良,邀李赴宴,将其毒死。李父鸣官,知府黄成玉畏张之势,断崔氏为张妾。崔氏先索压轿银三千两以养公婆。再约事三件,一请知府为媒,二要新人房中免去灯火,三要张秉仁披麻戴孝为李送葬。张皆从之。崔氏上轿前,不忍离公婆、幼子;上而复下三次,最后诀别而去。夜入洞房时刺杀张秉仁未遂,自刎身亡。
众所周知,张居正是明朝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主政十年的时间里,鞠躬尽瘁,为明朝的统治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救时宰相”。但是,在戏曲《假金牌》中,张居正居然成了要谋反的奸臣,这是令人费解的。张居正之所以被塑造成奸臣,与他死后蒙冤有很大关系。
张居正当政的时候过于强势,得罪了很多权贵,这是所有有作为的政治家躲不开的现实。张居正一死,那些被张居正得罪的权贵便开始反攻倒算,而万历皇帝也顺水推舟,对自己的老师“秋后算账”。结果,张居正被削去所有官职和谥号,弄了个家破人亡。当然,张居正死后蒙冤,不仅仅是他一家人的悲剧,而更是大明王朝的悲剧。张居正死后,明朝的政治更加腐败,离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三上轿》是《假金牌》中的一折,主要说的是张居正的儿子张秉仁。所以,有关张居正的事情不在这里多说,重点说一说他的儿子们。
事实上,张居正根本没有一个叫“张秉仁”的儿子,“张秉仁”纯粹是戏曲中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
据史书记载,张居正一共有6个儿子,分别是张敬修、张嗣修、张懋修、张简修、张允修、张静修。
长子张敬修,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后担任礼部主事。张居正死后,那些反对派告发他专权甚至要谋反,家里一定藏了很多金钱。万历皇帝一声令下,张居正全家被抄,共抄出黄金一万两,白金十余万两。但是,这个数字离万历皇帝想象中的数字相差太大,万历皇帝就下令对张敬修等几个儿子进行严刑拷打。张敬修不堪屈辱,谎称还有三十万两藏于别处,然后自杀身亡。崇祯十三年(1640年),崇祯皇帝为张敬修平反,恢复生前官职,并任命张敬修的孙子张同敞为中书舍人。
张同敞对崇祯帝忠心耿耿。崇祯末年,明王朝在李自成农民军的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张同敞奉命到云南调兵,但没等他回来,北京和南京都已失陷,他只得到福建,投奔了唐王朱聿键(南明第二位君主)。因为他是张居正的后代,所以朱聿键对他十分器重,让他担任了锦衣卫指挥佥事。他奉命到湖南招兵,清军攻占了汀州,朱聿键被俘,绝食而死。张同敞听到这个消息,又到武冈投奔了永明王朱由榔(崇祯帝的孙子),历任南明小王朝的尚宝卿、兵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总督各路军务。
顺治七年(1650年),清军占领桂林,张同敞被俘。清军让他投降,他坚决不肯;清军让他出家为僧,他仍然不肯。清军没有办法,只得将其杀害。据史书记载,张同敞临死前面不改色,脑袋被砍掉,尸体还不倒,表现出少有的英雄气概。
二子张嗣修,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张居正冤案爆发后,张嗣修被发配充军到西南边远地区,以后的情况史无所载,情况不明。
三子张懋修,与哥哥张敬修同为万历八年进士,而且是状元。有人说他之所以被定为状元,是沾了张居正的光。有没有这个因素呢?我们不能肯定地说没有,也不能肯定地说有,只能说有这种可能。因为万历皇帝曾经对张居正说过,先生对国家的功劳太大,朕实在无以为报,只能好好地照顾你的子孙了。
张居正冤案爆发后,张懋修也被发配充军到西南边远地区,最后死在那里。
四子张简修,在锦衣卫任职。张居正冤案爆发后,张简修被撤销职务,贬为庶人。崇祯三年(1630年),崇祯皇帝为张简修复官。至于他死于何年,史无记载。
五子张允修,以张居正功授尚宝丞。崇祯三年,官复原职。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部队打到荆州(张居正的老家),张允修在墙壁上留下一首绝命诗,然后绝食而亡。
六子张静修,《明史》中没有任何记载,情况不明。
张居正六个儿子的情况基本上就是这样。他的六个儿子中,不管能力大小,职位高低,都是正人君子,没有一个是戏曲中所说的“张秉仁”那样害人夺妻的恶棍。所以,戏曲《三上轿》中张秉仁是一个虚构人物,张居正根本没有这样的儿子。至于戏曲《假金牌》中说张居正要造反,更是纯属虚构。看戏曲《假金牌》还是其中的一折《三上轿》,只要将它作为一部戏曲来欣赏就行了,千万不要和历史上的张居正联系在一起,因为戏曲中的张秉仁并不是历史上张居正的儿子,张居正也不是历史上的张居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