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她的降生很普通,无异于别的小生命。然而,在海伦一岁半时一场高烧却使她成了盲哑聋的残疾人,从此,她主要依靠触觉、味觉和嗅觉在漫漫黑夜中前行。尽管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与声响,但人们都知道她的一生是流光溢彩、声韵悠扬的,她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光明和动人的声响:
聋哑盲大学生第一人;
通晓五种语言,一生写了14部著作;
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和光明使者;
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美国政府授予“罗斯福”奖章;
与拿破仑被并称为19世纪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
迎接光明使者
在接受教育前,海伦·凯勒就像一条迷雾中的小船漫无目的地航行,又像一头因长期囚禁而暴躁愠怒的狮子。无法和别人沟通的痛苦与挫折,不断地折磨着她、肆虐着她,“光明!我需要光明!”她心灵深处常常这样无助地呐喊着。而恰恰就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她的身上。
1887年3月3日,六岁零九个月的海伦迎来了她生命里的光明使者——安妮·曼斯菲尔德·沙利文老师。对于第一次接触沙利文小姐,海伦诚挚地描述道:“我突然感到有人走近的步伐,不自觉地伸出手,立刻被握住,我自然地被她拉近怀里,感受到她的温柔,她就是教导我一切、改变我一生的沙利文小姐。”在此后漫长的50年中,她始终与海伦生活在一起,与海伦共同创造了勇者与智者的奇迹。
沙利文的遭遇与海伦颇为相似,幼时她也由于一次疾病而失明,虽然在以后一次成功的手术中她恢复了部分视力,但曾经历过的同样的煎熬与痛苦使她对海伦倍加怜爱。沙利文坚信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女孩不等于丧失了感觉与智慧,她要将这个不幸的女孩从黑暗中拯救出来,与一切正常的孩子一样可以去尽情地感受生命与世界的美好。
海伦·凯勒因为有视听、语言的障碍,所以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意愿,洞察周围的一切,她非常孤独、任性,而父母总觉得对不起她,处处纵容、迁就这个小可怜虫。沙利文小姐来到凯勒家的第二天早上,惊讶地发现海伦在就餐时非常没有规矩,沙利文立刻制止她那些放肆的行为举止,海伦的父母对沙利文的做法觉得不可思议。沙利文小姐却镇静而坚定地认为:不能因为她看不见,就让她那么随便!正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才更要严格管教。怎么能以她残疾为理由,来要求周围的人容忍这种无礼的行为呢?她这时候最需要正确的训导和无限的关爱,而不是一味地怜悯和迁就。
沙利文老师的教育方法与众不同,她没有把海伦关在房子里进行死板的、注入式的教育。首先,针对海伦生理残疾的特点,沙利文老师对海伦进行感受生活、体察自然的教育,“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这是她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沙利文老师教海伦认识具休事物时,注意让她接触具体的事物。如先让她玩洋娃娃,再拼写“doll”这个单词;为了区分杯子和水的概念,她带着海伦到水房去戏水,当轻灵的水流过海伦的手时,她在海伦的手上拼下了“w-a-t-e-r”(水)这一单词。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地,语言的谜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个活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不久,海伦已经认识了400多个单词和许多短语。花丛旁、大树下成了她们的教室;蜜蜂、蝴蝶、小鸟、鲜花成了她们的教具。沙利文用泥土给海伦做了个地图,用绳线、树枝做成了赤道、子午线和南北两极。她还用串起的珠子教海伦数数,用幼儿园小朋友玩的棍棒教加减法。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海伦进步很快,可以一字不误地写信了。海伦写的字是方形的艺术字,一笔一画非常清楚。一个七岁的盲哑聋女孩,只学了三个半月就写出了第一封信,由此,我们也不必对海伦12岁时就发表短篇小说《霜王》感到任何怀疑与惊讶。
在教海伦认识抽象事物时,沙利文老师注意通过具体的生活感受来解释,如为了认识“爱”,她启发海伦:“云彩你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觉到雨。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爱所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去玩。”
她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学习活动。沙利文领她“穿过人们正在播种的田野”,“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在大自然中很自然地开始了她的“启蒙课程的学习”。很长一段时间,海伦是以游戏学习代替正规的课程。师生俩常常在户外阳光普照的树林中上课,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教导海伦的好教材。沙利文小姐把唱歌的青蛙轻轻放在海伦的手上,让她感觉它们鸣囊的鼓动。她也会牵着海伦的小手,去抚摩裂开的棉籽,让她感受柔软的纤维和长满绒毛的种子。有时她会领着海伦在玉米田中穿梭,体验玉米秆在风中摩挲发出的飒飒声。此外,师生俩最喜欢到海滩上去散步。海伦用沙土筑堤防、堆小山、凿湖泊、挖河川。沙利文趁机为她介绍又圆又大的地球和地球上的火山、被埋没的城市、移动的冰河以及各种地理奇观,无形之中向海伦传授了地理知识。同样,沙利文还利用别入送给海伦的化石、贝壳以及周围的花鸟鱼虫向海伦传授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
就这样,沙利文带着海伦从生活中汲取知识,使海伦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爱和欢乐并富有意义。她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使海伦了解世间一切事物的美的机会,她每时每刻都在想办法,使海伦的生活更美好更有意义。
海伦在接受教育历程中迈出的第二步,是学习阅读。她刚能用字母拼写几个字,沙利文老师就给她一些硬纸片,上面的字都是用凸起的字母拼成的。每个字都代表一种物体、某种行动或某种特性。沙利文老师又为海伦准备了一个大小和卡片相符的字框,让她可以把字卡放进去组成句子。海伦很喜欢这种游戏,每次都和沙利文老师玩上好几个钟头。屋子里的事物都是她们拿来演练的材料。例如,海伦会抽出“上”、“在”、“床”等凸字卡,将它们放入字框而排成“洋娃娃在床上”等句子。这些凸字卡正是海伦学习阅读的踏板。她翻着“初级读本”,摸索她认识的字,更进一步了解那些字组成的句子,并且能够理解句子的意义,简直就像在玩迷藏时捉到人那样得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沙利文老师还安排一些排字的游戏,让海伦感受学习的快乐,也启发她走进阅读的领域。这是海伦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因为书本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她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就能慢慢地拥有全世界的知识财富。
和阅读一样重要的事就是“与人交谈”。从海伦开始接受教育起,像是对听觉正常的孩子一样,沙利文老师就常常与海伦对话,唯一的差别只是她把字句写在海伦手上,而不是用嘴巴说。如果海伦不知道该用哪些字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她会加以补充;甚至当海伦对谈话的内容没什么兴趣时,她也会巧妙地转换话题,以提起海伦的学习兴致,这样的学习过程持续了好几年。正常的孩子可以借着重复或模仿学会许多用语,别人的言谈也可以不断刺激他们的思想。他们还可以借助眼睛看到对方谈话的动作、表情来明白对方的意思,但是这些对于一个既聋又瞎的孩子是完全无法掌握的,所以沙利文老师总是尽可能地把自己所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一切,一字一句地为悔伦转述。此外,沙利文老师也鼓励海伦多运用知道的字句和人沟通,从而不断提高对字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正是沙利文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同情心,才使得海伦早年受到那么好的教育。她善于抓住一切机会传授知识,才使海伦觉得“知识是那么可爱,那么容易理解。她认识到孩子的心灵就像溪水,教育就像溪道,溪水沿着溪道千回百转,一会儿映出花朵,一会儿映出灌木,一会儿映出朵朵轻云,佳境不绝。她用尽心思给我带路,因为她明白,孩子的心灵和小溪一样,还需要山洞泉水来补充,汇合成长江大河,在那平静如镜的河面上映出连绵起伏的山峰,映出灿烂耀眼的树影和蓝天,映出花朵的美丽面庞”。
沙利文老师“通过生活本身学习”的教育获得了成功。在她的教育下,海伦“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开了眼界,生活变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特殊教育——我要说话
转眼之间,沙利文老师来到凯勒家已经一年多了。自从海伦学会阅读凸字课本后,虽然知识的领域开拓了不少,但是不能说话一直是沙利文小姐和海伦心中最大的遗憾,海伦的内心经常有一股强烈的冲动,很希望能够发出别人也听得见的声音。
一个聋盲人要脱离黑暗走向光明,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字读书。从学会认字到学会读书,一个盲人其间所遇到的困难和正常人相比不知有多少。聋子要学会说话,困难还要大几倍。只有教过聋人说话的人,才会真正知道海伦要克服的是什么样的困难。海伦完全是靠手指来观察老师的嘴唇,用触觉来感触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在海伦10岁时,沙利文老师把她带到了语言障碍学校——贺里斯曼学院,一个新的世界向她打开了。海伦开始跟著名的沙拉·富勒女士学习说话,她把海伦的手放进自己的嘴里,让海伦感觉她舌头、牙齿的位置和下颌的运动,然后富勒小姐把舌头顶住下牙床,做好发“I”音的准备,接着把海伦的食指放在她的牙齿旁,另一个指头放在咽喉处,再反复地发“I”音。富勒小姐刚一停止,海伦就用手把自己的牙齿和舌位摆正,发出的音几乎和富勒小姐的一模一样,接着她们又开始练习“a”、 “o”两个元音。这两个音海伦发得很清楚。学完“a”、 “ o”后,又开始学“papa”和“mama”,富勒小姐一边念,一边在海伦的手上画出两个音节的相对长度。模仿几遍后,海伦终于可以正确地发这两个字的音了。千万不要以为海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真的能说话了,她只是学会了一些说话的基本要领。她的话只有富勒和沙利文小姐听得懂,其他人只能听得懂其中很小一部分。海伦不是在学会了基本要领以后,就可以不用别人帮助而自然而然地学会说话,她是在沙利文老师卓有成效的引导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才慢慢能够和别人自由说话的。
不久以后,海伦通过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的方法解决了“听”的问题。她把食指放在说话人的嘴唇上,中指放在鼻子上,大拇指放在喉咙上,就可以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通过这种办法,她“听”到了马克·吐温妙趣横生的笑话和著名歌唱家恩赖克·卡鲁索的动听歌喉。更有趣的是:把手轻轻放在小提琴上,她竟能“听”到小提琴的演奏!为了提高她说话的能力和唇读的能力,1894年10月,在老师沙利文的陪同下,海伦进入纽约市的雷特休玛森聋哑学校学习发音法、唇读法。此外,她还学习了算术、地理、自然、法语、德语等课程。在贺里斯曼学院和雷特休玛森聋哑学校四年的学习使海伦的灵魂终于可以从暗哑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尽管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怪里怪气,语调平平的,不分轻重音,但这毕竟是真正的语言呀!她的声音代表了她为之奋斗的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她对语言的掌握被称为“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中学教育——我要进哈佛大学
当海伦还是个小女孩时,曾经到卫斯利女子学院参观,当时她就信心十足地表示:“有一天我要上大学,而且要上最好的哈佛大学!”这样的思想在海伦内心早已根深蒂固。为了实现童年的梦想,1896年10月,海伦进入剑桥女子中学就读,为参加哈佛大学雷德克利夫学院的入学考试作准备,这是海伦有生以来第一次接受学制内的正规教育,也是第一次和正常的孩子一起求学。
这所学校的教师只有教导正常孩子的经验,因此海伦必须由沙利文老师陪着上课。剑桥女子中学第一年开设了英国历史、英国文学史、德文、法文、拉丁文、算术等课程。在此之前,海伦从没有为进大学而专门学习过某种课程,但她的英语进步很快。从海伦开始学习语言以来,沙利文小姐就为她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础,因而不久任课教师就对海伦说,除了学习大学临时指定的几本书外,这门课程就不需要专门上课了。海伦学习时间最长的是德语。沙利文老师每天和她一起上课,以极大的耐心把教师所讲的拼写到她的手上。在预习时,沙利文老师帮海伦从字典上查出生字,有一些注解以及要读的书,没有凸印本的,她都一遍又一遍地读给海伦“听”。这些事情的单调和枯燥是难以想象的。学校里只有德语教师和校长吉尔曼是学着用手语给她讲课,而其他教师都没有教育聋哑盲孩子的经验,海伦听课,唯一的办法就是摸他们的嘴唇。这一年,海伦学完了数学,复习了拉丁语语法。在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读了席勒的《钟之歌》和《潜水者》、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弗雷格的《菲特烈大帝统治时代散记》以及歌德的《我的一生》等许多德文书,这些书成了映照海伦心灵的一线光明,给她以极大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这些书她感受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在这一年中,有部分时间是由吉尔曼先生教海伦英国文学,吉尔曼先生不但拥有渊博的文史知识,而且讲解起来绘声绘色,出神入化,这就使海伦的学习变得很有趣味,这是机械地读注解以及在课堂里听简单的讲课所不可同日而语的。1897年6月29日到7月3日,她轻松地通过了雷德克利夫学院的第一次入学考试。
当海伦进入二年级时,内心充满了希望,但最初几个星期却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吉尔曼先生同意海伦这一年主修数学、物理、代数、几何、天文、希腊文和拉丁文,但不幸的是,在课程开始时,她所需要的重要的学习器具非常缺乏,许多书籍都没有及时得到凸印本,而她所在的这个班,人数又很多,教师也不能为她专门讲课,沙利文老师不得不为她读所有的书并翻译教师的讲解。海伦这双灵巧的手已经胜任不了所担负的任务,这在11年中是前所未有的。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代数、几何和物理的题目按规定必须在课堂上做,这些都是海伦无法做到的。后来买了一架凸写器,借助它,海伦可以“写”下解答的每一个步骤。黑板上的几何图形,海伦是看不见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直的和弯的铅丝在椅垫上做成几何图形,至于图中的字母符号以及假设、结论和证明的各个步骤,则完全靠脑子记忆。总之,在学习中处处有困难,有时海伦灰心丧气到了极点,把这种情绪向沙利文老师流露了出来。后来每当回忆起这些,海伦都觉得惭愧万分,特别是回忆起为此而向沙利文小姐发脾气时,心里格外羞愧,因为沙利文老师不但是海伦的好朋友,而且还是为她披荆斩棘的引路人。后来,这些困难都解决了,海伦又振作了起来,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然而,不久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使一切发生了变化。最初,为了防止海伦的课业负担太重,学校建议海伦的准备时间可以延长到五年,但海伦不喜欢这个计划,因为她希望能同班上的同学一道进入大学。后来因为海伦身体有点不舒服,不得不暂时离开了中学。经过一番周折之后,基思先生担任海伦的家庭教师,指导她继续学习。基思先生每星期都来教海伦代数、几何和拉丁文,沙利文老师担任翻译。基思先生每次先讲解她上一次课中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布置新的作业,他把海伦一周中用打字机做出的希腊文练习带回去仔细修改,然后再退还给海伦。海伦发现,和在班级里听讲相比,单独听课不但好懂而且轻松愉快,不需要跟在后面赶,也不会手忙脚乱。家庭教师有充裕的时间讲解不明白的地方,因此较之在学校学得更好,即使是海伦头疼的数学,基思先生也教得使人感兴趣,他把问题和困难减少到最低限度,使海伦能够完全理解,他使海伦思路敏捷、推理严密,能冷静而合乎逻辑地寻求结论,而不是不着边际地瞎想,他总是那样温和并富有耐心。海伦为大学入学考试所进行的准备就这样一直进行着。
大学生活——飞向希望的顶峰
1899年夏天,幸运之神终于眷顾海伦,让她超越所有的障碍,敲开了大学之门,取得了哈佛大学雷德克利夫学院的入学资格。在入学前,校方认为,海伦最好再跟基思先生多学习一年,再正式入学。一年过去了,海伦像一个蛹,经过一整年的孕育,在思想上和学识上都更加成熟了,她终于破茧而出,展翅迎向新的生活。1900年,年仅20岁的海伦正式进入哈佛大学雷德克利夫学院就读。
对于海伦来说,这一天意义重大,好多年来她盼望的就是这一天,尽管她走不了寻求知识的康庄大道,但是她可以去走那些荒无人烟的崎岖小路,在大学里,她将有充分的机会同那些像她一样思考和奋斗的姑娘们携手前进。在她的面前展现出一个美丽而光明的新世界,她热切地开始了大学的学习,她非常自信有掌握一切知识的能力。在她看来,大学的讲堂里充溢着先贤先哲的精神和思想,教授是智慧的化身,但入学后不久她就发现大学并不是她所想象的浪漫主义的学府,她年幼无知的许多梦想渐渐不那么美丽动人,并且“在白天和阳光里消失殆尽”。大学第一年开设了法文、德文、历史、英文作文、英国文学等课程。由于大学里时间的紧张,海伦没有机会独自静坐,聆听心灵深处的美妙音乐,海伦陷入了一种困惑,她觉得似乎进了大学不是为了思考而是为了学习,一个人进了学府的大门,就把最可宝贵的乐趣——独处、游玩和想象弃置门外。有很多人曾惊叹海伦是如何克服在大学里遇到的种种具体困难的。在教室里,当然她是最孤独的,教授与她是那么的遥远,他们似乎是在电话里讲话。教师讲课的内容被尽可能快地拼写在她的手上,在这样的匆忙之中,讲课人的个性特点丧失殆尽。那些急速地拼写在她手上的文字犹如飞奔的野兔从手心掠过,而海伦却像猎犬般在后面苦苦地追随。由于海伦在听讲时是不可能记笔记的,所以回到家中,她必须把脑子里记得的内容赶紧写下来。由于海伦所需要的各种教材很少有盲文本的,她不得不由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她的手上,因此她预习功课的时间要比别的同学多得多。这种手工劳动费时很多,是正常人没办法设想的困难。有时,为一点小事要付出很大的心血,海伦就不免急躁起来。一想到自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来读几个章节的书,而别的同学都在唱歌、跳舞,她更是觉得不能忍受,但是不一会儿,她又振作起来,把这些愤懑不满一笑置之。因为海伦知道一个人要得到真才实学,就要独自攀登那奇山险峰。既然没有一条到达顶峰的平坦大道,那么她就得走自己的迂回曲折的小路。她滑落过好几次,跌倒,爬不上去,遇见想不到的障碍就发脾气,接着又制服自己的脾气,然后又向上跋涉,每次的斗争都是一次胜利。啊!登上了一步,她欢欣鼓舞;再登上一步,她看见了广阔的世界;再加一把劲,她就能到达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她希望的顶峰。
第二年,课程有英文作文、英国文学圣经、美洲和欧洲各国政治、古罗马诗人霍勒斯的抒情诗和拉丁喜剧。各种课程的内容总是那样活泼、诙谐、有趣,其中作文课教得生动活泼,是她最喜欢的课程。她最钦佩查尔斯·汤森斯普兰讲师,他能把文学作品的气势和风韵完全表达出来,却不添加一点点多余的解释。在短短的一小时中,他能使学生陶醉在古代文学大师所创造的永恒的美当中,使学生沉迷于这些大师的高尚情操。当学生走出教室回家时,会感到自己已经“窥见精神和外形永恒和谐地结合,真和美在时间的古老枝干上长出了新芽”。
在这一年中,海伦还学习了几门令她感兴趣的科目:经济学、伊丽莎白时代文学、乔治·L·基特里奇教授开的莎士比亚、乔赛亚罗伊斯教授开的哲学史。但是最令人惊讶的还是在大学二年级时,21岁的海伦·凯勒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问世。美国的《世纪》杂志的书评上称这部书是“世界文学上无与伦比的杰作”。马克·吐温在收到凯勒的书之后高兴地写道:“我不管怎么忙也得抽时间告诉你,我得到你的书是多么高兴而且又是多么的重视,我被你的书吸引住了,简直是着迷了。你是一个怪人,世界上最怪的人——你和你的另一半一起——我是指沙利文小姐,你们这一对构成完全的和完美无缺的一个整体。”
大学并不是海伦想象的那个万能的文化古都雅典,在那里,她并不能同古代的思想家和学问家真正见面,甚至体会不到他们学问的风格特点。有时候她真正想把科目扔掉一半,因为负担太重的脑子是无法消化那费了很大的代价才得到的珍宝。一天之内读四五种内容迥然不同,又是用不同文字写成的书,就难免无目的地为读书而读书了。海伦觉得,为了应付考试和测验而精神紧张匆匆忙忙地读书,就会在脑子里塞满了各种杂乱的小玩意儿,一点用处也没有。回顾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海伦感到,每当进入自己心灵王国的时候,她就像闯进了瓷器店的公牛,各种知识的碎片犹如冰雹一样朝她头上打来。当她设法躲过它们时,各种论文的鬼怪和大学的精灵就紧紧追赶上来,她真想把它们打个粉碎。
在海伦进入大学以前,她把大学生活看得十分浪漫,如今这浪漫主义的光环已经消失,但是在这从浪漫主义向现实的过渡中,海伦学到了很多东西,她所学到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耐心。她认为接受教育要像在乡村散步一样,从容不迫、悠然自得、胸怀宽广、兼收并蓄,这样得来的知识就好像无声的潮水,把各种深刻的思想毫无形迹地冲到了自己的心田里。“知识就是力量”,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广博而精深的知识——就可以区分真伪、高低。掌握知识标志着人类从此有了进步的思想和业绩,摸到了有史以来的人类活动的脉搏,如果一个人不能从这种脉搏中体会到人类崇高的愿望,那他就不懂得人类生命的音乐。
1904年6月,海伦顺利地从哈佛大学雷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取得了宝贵的文学学士学位。海伦捧着那张来之不易的毕业证书,沉默了很久说:“这证书,属于我和沙利文老师!”
半个世纪过去了,关于海伦·凯勒个人奋斗的传奇经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解读,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她幼年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几乎是无可救药的废物,在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三年的正规教育后,她成为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成为世人敬仰的伟大女性、几代人的精神偶像。这确实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那么究竟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如果说海伦天生具有超人的智慧与本领有点过分的话,那么她的老师们在教育她的过程中付出的百倍努力和艰辛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诚然,她父母的悉心培养,还有像贝尔博士等许多知名人士的慷慨相助在她的成长中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沙利文老师50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投向海伦在珀金斯聋哑学校接受的特殊教育,投向海伦在剑桥女子中学和哈佛大学雷德克利夫学院所接受的正规教育,我们会发现这个奇迹的一半是海伦·凯勒的老师沙利文小姐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海伦·凯勒追求光明之路上的引路人,是许多像沙利文老师这样的教育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教育,才使得海伦从混沌无知走向聪慧、睿智和仁爱,从孤独的黑夜走向快乐的光明。
从海伦的传奇历史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人,无论健康还是残疾,天生都具有一定的潜能和价值,只要自己努力,并且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各人的潜能和价值一定可以开发出来。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充分实现,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才有可能。海伦自己曾说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源泉是她的父母和老师的教育让她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希望。
与其说是生活的厄运助成功一臂之力,倒不如说是平凡的教育造就了伟大的奇迹,是教育中所给予的尊重、爱心和关怀,是教育中所流露的耐心和信念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尊重生命吧,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张 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