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失乐园到伊甸园

从失乐园到伊甸园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从失乐园通向伊甸园的漫漫征程中,上海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走出了一条成功教育之路,他使一所“垃圾学校”变成了“明星学校”,创造了当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时至今日,人们仍被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深深吸引,为校长刘京海和教师们的开拓精神所感动。刘京海拿过女儿的试卷,把错题一一指出,问女儿是否会做,女儿均回答会做。从不说孩子不好,这是刘京海一个固守的原则,而

“世上本没有路,然而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从失乐园通向伊甸园的漫漫征程中,上海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走出了一条成功教育之路,他使一所“垃圾学校”变成了“明星学校”,创造了当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感慨之余,笔者特地来到这所成功教育的发祥地——上海市闸北八中,找寻奇迹背后的平常故事。

时值仲夏,我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刘京海校长——鬈曲的头发、浑厚而略带沙哑的声音……这就是那个曾经气宇轩昂的刘京海校长?我不禁打开了桌上几本关于成功教育的书和一些光盘,跟随刘京海校长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闸北八中——

繁华的大上海,可那又是怎样的闸北,怎样的大洋桥?

这里曾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旧货五金“跳蚤”市场,人员复杂,这里是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最低,大学生与技术人员比例最低,而犯罪率与文盲率、半文盲率最高的棚户集中区,这样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大批学习困难的学生。坐落于此的八中,当时的初中合格率仅30%,有37%在小学留过级,但是10年后,还是这所中学,还是这里的生源,毕业生的合格率、优良率、升学率全部达到100%,六门课总分进入全区上等水平,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重点高中分数线。过去学生和家长都对这所学校退避三舍,现在却慕名而来。时至今日,人们仍被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深深吸引,为校长刘京海和教师们的开拓精神所感动。

向一切可能性挑战

成功教育,它并不晦涩,我们也并不陌生,可是为什么会与刘京海、与“差生”结缘?有人曾不解地问他怎么敢去研究“差生”问题,怎么会想到成功教育?其实,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还是在他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差点成为现在教师眼里的“差生”,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令他终身难忘的恩师。那时候,他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很强,一听就懂,所以在课堂上总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于是他就开始捣蛋、哭闹,让老师无法上课。这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仅没有批评、指责他,相反,还送他一本连环画,意思是:你可以看小人书了,我继续讲课,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就这样,刘京海看了很多书,老师也安稳地上好了课。后来,又有一位教师发现他没有耐性,于是交给他一份美差——给班级墙报画报头,都是画人头,不是刘胡兰就是董存瑞等英雄人物。同学们总说某某地方不像,他就去改了,大家还说不像,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是老师因材施教的一种策略。至今他还十分怀念这两位老师,正是因为两位老师的以心换心的教诲,才使他与“差生”擦肩而过,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亲身经历和体验才使他后来与“差生”结下不解之缘,从此,在他的心里萌发了研究“差生”,让他们拥有成功的念头与渴望。

1974年,刘京海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事业,他当过教师、副校长、副书记,一直在困难初中与“差生”打交道。1980年,正值而立之年的刘京海来到闸北最差的一所学校——闸北八中当副校长,对于闸北生源质量之差,他是早有耳闻,但万万没想到,初一的新生竟然有37%的人在小学留过级,入学考试成绩位居全区35所学校的第33位,与全区平均成绩相差两个标准差。刘京海面对这样一群孩子,几乎绝望了。然而,更令他震惊的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替人打抱不平,用刀刺死了他人,法律无情地结束了这位刚刚成年的孩子的生命。事件发生以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刘京海,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年轻的生命竟如此不堪一击?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这样无助?他难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差生”吗?

1983年,刘京海带着众多疑惑走进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踏上了研究“差生”问题的漫漫征程。在两年里,他围绕“差生”问题做了上千张研究资料卡片。通过研究,他逐步认识到,差生问题是世界难题,就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一样,它也是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毕业留言时,他写下了“向一切可能性挑战”这样一句话,更加坚定了自己日后研究“差生”问题的信念。

两年后,刘京海回到了闸北区教育局,负责区内薄弱学校的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调查分析,通过对几千万字资料的考证与研究,刘京海对教育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差生往往是各方面都差,他们既有学业上的困难,又有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的毛病。人们习惯于加班加点教育、管头管脚教育,结果往往是只管了一时一事,可谓治标不治本,容易反复。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在艰苦的探索和深刻的思考后,刘京海发现所谓的差生犹如体弱多病的人,西药吃得越多只会越伤身体,中医式教育虽慢却能治本,抓住主要矛盾,扶正祛邪。刘京海认为,差生是因其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反复失败而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合理思路在于反其道而行之,变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为反复成功的良性循环,即通过帮助学生反复成功,消除他们的自卑和自弃,唤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刘京海坚信,每个人天生具有成功的欲望,每个人天生具有成功的潜能,通过努力,每个人都会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1987年成功教育实验在闸北八中正式启动。

成功是成功之母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即好学生越来越好,差学生越来越差,这种两极分化的结果是什么?每个孩子的差异在哪里?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刘京海认为关键在于对孩子的自我认识产生了什么影响,即人格影响。学会没学会、成功没成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孩子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了讲清这个问题,刘京海讲起了自己女儿的经历。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女儿成了班级里的倒数第10名。妻子抱怨刘京海说:“你还研究成功教育?研究让差生成功,现在连自己的女儿都变成差生了!看你怎么再研究!”刘京海拿过女儿的试卷,把错题一一指出,问女儿是否会做,女儿均回答会做。刘京海说:“既然会做,这个分数我就还给你。”在父亲的鼓励下,女儿恢复了信心。一次写作文,描写一个玩具,按要求应达到三个标准,即把玩具的名称写进去,把玩法写具体,把玩的效果写生动,可女儿只写了一点,刘京海看了作文,当即肯定女儿写得好,大加表扬。不久,女儿的老师对刘京海说:“你们培养得好,这个孩子上来了。”其实,刘京海心里明白,自己只不过是调节了女儿的情绪,恢复了她的自信心而已。从不说孩子不好,这是刘京海一个固守的原则,而这个原则也起因于一个深刻的教训。女儿小时候唱歌时,刘京海评论了一句:“你这歌唱得不怎么样嘛!”结果,这果真成了女儿的一个缺陷。看到这个结果,他感到很可怕,他反思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小孩子画画不怎么样,可你说她两句好话,她就愿意多画,画多了肯定就比过去好。反之,你说她画得不好,她就不想画了,不画了就肯定永远也画不好。”如今,看到女儿正信心十足向高目标冲刺,刘京海欣慰地说:“父母与教师是可以影响孩子的,而最大的作用是影响孩子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认识——我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进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做到了这一点,教育就从外部进入了内部——自我教育。所以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与自我认识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

刘京海认为,成才的人往往是受了某个人的提醒,说他某方面好,然后让他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是一个很有用的入,一个对社会很有帮助的人,一个很强大的人,这样这个孩子就很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一个孩子天天被骂作傻瓜,他可能渐渐相信自己真是一个傻瓜,或许就走上混日子的道路,从此与成功无缘。因为伤害一颗心是很容易的,而振奋一颗心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在这里,刘京海向我们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姓方的男孩,一天在厕所里遇到了校长,校长叫了他的名字,还夸他作文写得不错。男孩大受震动:全校有几干学生,校长怎么会认识我?说明我的作文真有水平,还有点儿名气呢。从此,这个男孩信心倍增,对作文的兴趣日甚一日,后来他也成为一名中学校长,并成为一名作家,写出了《戚继光传》等许多优秀作品。针对上述现象及自己的教育实践,刘京海概括出了成功教育的三个要素:

首先是积极的期望。父母和教师要相信孩子,对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使孩子也对自己产生期望,从小拥有梦想。刘京海曾与著名劳动模范徐虎有过一段不寻常的交谈,话题是谈人的梦想。他问徐虎:“现在学校也在提倡向你学习,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还应该有另外一样东西。”徐虎问是什么东西?刘京海说:“你必须先回答我两个问题,然后我才告诉你。第一,你在幼儿园的时候想过长大了干什么吗?”徐虎回答:“我在幼儿园时想当科学家、工程师、解放军等等。”刘京海又问第二个问题:“你想到过长大后修马桶、当水电工吗?”徐虎诚实地摇摇头。刘京海说:“你不愧是劳动模范!你之所以被大家敬佩,除了你为人民服务多外,更重要的可能是你什么梦都没有实现,可你还在做梦!还在奋斗!人有100个梦,可以说99个是不能实现的。很多人是99个梦实现不了,就开始天天在家打麻将,可你徐虎不打麻将,还在做梦,还在追求奋斗。所以你成为了徐虎!”刘京海激动地说:“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一个民族有一个梦想,这个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可是,现在人们太功利了,只知道挣钱享受,很多孩子已经没有梦了。”前苏联一位科学家说,最可悲的人是什么人呢?就是那种当他走向坟墓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的人!刘京海说:“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是这样可悲的人。当然,没梦的人是要死的,有梦的人终归也会死,但有梦的人会幸福得多,因为有梦就有追求,就会去干,没梦怎么干呢?所以,我觉得让每个人都有梦,可能是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第二是机会。父母和教师要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孩子会越来越好,而不断体验到失败的孩子则会越来越差。闸北八中有个学生叫陈海青,高个子,大块头,喜欢打打闹闹,又是一头蛮横的“犟牛”。细心的班主任楼蓉嬉老师发现,陈海青虽然调皮爱打架,但是他爱劳动,每次学校有大扫除等活动时,他总是抢着干重活和脏活。学校召开“少代会”,在楼老师的建议下,同学们选他为代表参加大会。陈海青得知这一消息后,果然喜不自禁,急忙找到楼老师,讷讷地说:“我真没有想过,像我这样的人,也能参加全校的‘少代会’。”楼老师微笑着说:“你这样的人又怎么啦?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要的是现在,是将来!”陈海青听了,深受感动。楼老师紧紧抓住这棵向上的苗子不放,马上与任课教师商量,让陈海青担任物理科代表。陈海青见楼老师如此看重自己,工作更加认真负责,经常受到表扬,这表扬无疑向他传递了成功的信号,这信号又变成了学习的动力。一年以后,陈海青的学习成绩进入班级前10名,并且写了入团申请书。回顾自己的转变历程,陈海青在班会上激动地说:“八中是我的救命恩人!”

第三是鼓励。父母和教师既要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孩子信心越来越足,行为越来越自觉。学生张文利第一次考物理时只考了七分。老师鼓励她说:“物理是一门新课,大家都没有基础,第一次没考好不要紧,争取下一次能有进步。”第二次考试试卷发下来了,张文利又没有及格,她耷拉着脑袋,缩在自己的座位上。谁知老师竟在全班表扬了她:“张文利虽然还是没考及格,但她是努力的,而且比第一次有了进步。我相信,她下一次还会更有进步。”张文利的心被震动了,她慢慢地抬起了头,老师就站在她眼前,用温和的目光望着她。不久,在全市初二年级物理学科抽样测试中,张文利取得了74分的成绩,实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

正是在积极的期望与鼓励之中,这些所谓的失败者才渐渐走向了成功。他们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对于涉足社会实践甚少的中小学生来说,把成功当作成功之母,意义更为重大。作为中小学生的青少年,他们缺乏困难和失败的挫折与磨炼,缺乏从失败到成功的体验,也缺乏足够的经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与心理承受能力。失败与挫折往往会使他们一蹶不振,丧失前进的信心,大多数差生的出现就是因为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与决心,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些学生饱尝家长的喝斥、同学和邻居的冷眼以及老师难看的脸色,他们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形成了缺乏自信、学习动力弱、需求层次低的“我是失败者”的心态。要促使这些学生重新振作起来,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教师和家长的鼓励无疑会成为激励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与进步的动力,成功的体验会让他们逐渐形成“我是成功者”的心态。

对于成功和失败的辩证关系,刘京海是这样看的:失败总是有的,如果你能正确对待它,它对人也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失败也是一种教育。的确,从失败中汲取营养有助于人走向成功。不过,作为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行家,刘京海坚持认为:“教育过程第一重要的是成功要大于失败。当体验较多的是成功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概念、自我约束就比较强,他的自信力也比较强,并由此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而这正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一个成语:失败是成功之母。从理论上讲,和顺境一样,逆境同样能造就人才。但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状况,我们的学生太需要成功的体验了,因为我们的学生饱尝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他们最缺乏的就是成就感和自信心。老教育家吕型伟在10多年前曾说:“我国目前的教育是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失败者:小学毕业生通过升学竞争,胜利者上了重点初中,失败者进入‘差校’;初中毕业生,胜利者上了高中,失败者进入社会;同样,高中毕业生,胜利者上了大学,失败者进入社会;大学毕业,胜利者出国留学,失败者留在国内;在国外学成者,胜利者千方百计留在国外,留不成而失败者回到国内。这样,流向国内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建设者,大都是竞争的失败者。”刘京海对成功教育的探索告诉我们:与失败相比,成功是更重要的成功之母!只要给孩子们阳光,他们终将灿烂!

让学生成功,必须先使教师成功、家长成功

刘京海认为,帮助每个孩子成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实现这个根本目标,必须使教师首先成功。教师成功是学生成功、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没有成功的教师,哪能有成功的学生?学校首先应该成为教师成功的学校,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成功教育思想的教师,才能真正实施成功教育。刘京海把主要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帮助教师成功的工作中去了。

在闸北八中这样实力薄弱的学校里,教师和学生长期笼罩在消极否定的阴影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失败者”的自我观念。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改变固有陈旧观念和方法的意向与信心,他们对自己改变差生的能力感到怀疑,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针对这种状况,刘京海特别强调要用成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训、提高教师,让“成功”激励教师自我提高,让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教师是一个集优缺点于一身的综合体,问题是领导怎么认识教师,怎么为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来推动他们的发展。刘京海喜欢研究每一位教师的长处,而不是过多地指责和埋怨哪个教师的缺点和不足。刘京海坚信,人是可以变化的,既然教师的责任是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校长的责任当然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校长的真正水平不是体现在给你一批好教师,你才能办好学校,现实情况是,就是这样一批教师,校长能不能使学校的综合素质每年都有所提高,使骨干教师、好教师不断涌现。在实验开始时,刘京海就领导学校一班人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大面积补课,取而代之的是加强教师的进修学习。双休日实行后,全校每月有一个休息日为教师进修时间。为开拓教师的眼界,刘京海请来了上海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用事实来教育教师,说服教师。然后让第一线教师模仿、体会学习困难学生的确是可以在教师的关爱和帮助下走向成功的。在成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一整套让教师成功的计划逐一实施:师徒制,让能力强的带能力差的,而不论他们年龄谁大谁小;微格教学研究,为每位教师实录一堂课,让教师通过录像定格来仔细研究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骨干教师中开展“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主题活动;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特色,发掘他们的教学潜力。

总结促进教师成功计划的效果,闸北八中的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其中,楼蓉嬉老师感慨颇深,在成功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她激动地说:“多年来的教改实践,与其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比较大,不如说我自己的心理素质改善还要大。回想过去,我是个全校出名的‘凶’老师,学生稍有出轨行为,或成绩不好,我不是训斥,就是叫家长。在我的高压政策下,学生看到我,一个个都像木头人,服服帖帖。当时,我还认为,能做到这样的班主任,是个了不起的班主任,起码是个对学生负责的好班主任。在一届又一届的班主任工作中,自认为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但不知什么原因,辛苦的劳动换来的不是丰硕的成果,而是全校最凶、最差的老师的评价,是‘早一天离开这个老师就早一天脱离苦海’的议论。我心里十分委屈,我哪一点对不起他们?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地批评教育,常常弄得喉咙嘶哑。为了让他们掌握一个知识点,我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抄呀,背呀,常常陪到满天繁星。他们为什么就不领情?我曾后悔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为此,我曾多次向学校递交请调报告。1987年当我得知刘校长让我担任成功教育实验班的班主任,我又急又怕,急的是我不了解成功教育,怕的是承担不起这份责任。刘校长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个教师总是认为自己所教的学生笨,带着这种消极的期望去从事教育,必然使教育从一开始就走向失败,所以尽管你抓得很紧,但由于你对学生认识不够,必然带来教育方法的错误,教育方法的错误,最终导致教育后果的错误。学生从失败走向失败,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有成功的愿望,有成功的潜能。他建议我多看些书,多研究学生的心理,他推荐我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教育著作和教育杂志上的论文,推荐我读优秀班主任的事迹介绍。特别让我难忘的是,为了让我有的放矢地看更多的书,他总是先看一遍,然后对重点进行批注。在刘校长的启发和有关理论的指导下,我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学生一起走向成功。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不仅写出了自己的科研论文,还获得了上海市园丁奖,成功教育让我第一次看到了人民教师的价值。”

成功的岂止是学生?岂止是楼蓉嬉老师一人?实验班的教师们从学生的身上也都纷纷看到了自己的成功。在成功教育的实践中,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育人的艺术不断地提高和完善,真可谓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刘京海逐渐认识到教师和家长是学生发展的双翼,仅有教师的一翼,学生发展还是不快的。

闸北八中的学生家长大多是身处社会底层、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对教育缺乏必要的关心和支持,掌握的教育方法更是可怜,对孩子的发展普遍缺乏信心。通过调查,刘京海发现差生的家长乃至一般学生的家长都有一种心态,觉得自己的孩子没出息,所以也不愿意花力气教育子女。令人深思的是,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的未来都充满了遐想,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龙是凤,可是读了小学,进了初中,家长们渐渐看出孩子的未来是不会如意的,所以他们对教师、校长的号召再也不激动了,再也不行动了。其实整个教育的失败是以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信念动摇为前提的,由此导致家长对孩子的信念动摇,最后导致孩子对自己的信念动摇。教育者对教育现有的结果简单化,认为这种家长素质差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教师越有这样的想法,家长越不支持学校教育,孩子也就坏得越快。从某种角度说,家长素质的提高难道不也是教育的责任吗?因此必须帮助家长树立坚信孩子能成功的思想,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具有成功的渴望与潜力,确立帮助孩子提高的成功心理。学校规定家长会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任何教师不得在全班面前批评家长、学生,有问题可以个别交流意见。这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信心增强了,对自身的责任心也增强了。通过实践,刘京海认为,对家长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树信心,抓习惯,管思想。一方面,学校要帮助家长搞清孩子的问题不是脑子问题,而是动力问题,是习惯问题,这不是靠打骂可以解决的;另一方面,还积极发动家长参与成功教育的实践。刘京海力除旧习,在家长会上只提简单可行的要求,比如“一灯、一桌、一小时”,即要求家长为学生学习提供一盏灯、一张桌、每天伴孩子一小时。家长们听了觉得有道理,做了之后的确有实效,从而感到孩子真的是有希望了。在刘京海成功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八中学生的家长们真正获得了成功感,以前一些不愿来学校开家长会的家长,现在经常打听家长会什么时候开,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密切了。为了使家长有更深刻的体会,刘京海从南京请来了全国十佳好少年周婷婷父女到学校做报告。身患残疾的周婷婷在父亲的帮助下重返普通学校就读的事迹,打动了许多家长的心。许多家长对照周弘将哑女培养成一个正常人的事迹,都更加后悔自己关心子女不够,对子女的教育做得实在太少太差。报告会结束以后,很多家长主动向老师提出要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今日的伊甸园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21世纪时,刘京海已经在成功教育这片天地里默默地耕耘了20多个春秋。还是那个闸北八中,在20世纪80年代毕业生合格率每年都不足30%的学校,如今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合格率100%,已经成为以成功教育为特色的、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多次被评为区、市级的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成功教育的研究在不断延续,成功教育的改革在不断发展……

1995年,闸北八中合并了中兴中学,学校设两个办学点,总规模达到45个班级,2200多名学生。1997年,刘京海又创办了田家炳中学,兼任校长和董事长,如今坐落在闸北彭浦的田家炳中学,规模已达30多个班级,近1500名学生。昔日简陋的校舍不见了,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昔日“失乐园”里阴郁而卑微的面孔不见了,八中人自信而爽朗的欢笑声回荡在美丽的伊甸园里。

(张 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