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决不服输,因为无手无脚”

“决不服输,因为无手无脚”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乙武,特征:无手无脚特长:决不服输,因为无手无脚。乙武洋匡,1976年生于日本东京,先天性四肢残缺。1999年,乙武受聘于东京电视台,成为《新闻的森林》栏目的第二主持人。医生们怕刚刚分娩的母亲得知实情后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便以婴儿黄疸严重为由,让乙武和母亲分离了一个多月,在作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安排这对母子相见。他希望乙武有一颗像太平洋一样宽阔的心,有匡救世界的凌云壮志。

乙武,特征:无手无脚

特长:决不服输,因为无手无脚。

——《五体不满足》

1999年,《五体不满足》一书就是以这样自信的口吻和突破传统思维的事件成为日本第一畅销书,同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畅销,从而让世人认识了这位“五体不满足”却又自强不息、快乐洒脱的年轻人——乙武洋匡。

乙武洋匡,1976年生于日本东京,先天性四肢残缺。曾就读于用贺小学、用贺中学、东京都立户山高中,一直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小学期间,能够参加多种体育活动,他可以去跑步、游泳、爬山、打球。初中时期,他参加了篮球俱乐部,参加学生会的竞选,组织开展美化街区卫生的活动,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都立高中中最难考的学校——都立户山高中。1996年,他又以五个院系全部合格的成绩考取日本著名学府——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在大学期间,乙武积极参加演讲、和同学远赴美国旅行、营建早稻田社区、参与“从无障碍到全新世界设计——1997”研讨会等活动。1999年,乙武受聘于东京电视台,成为《新闻的森林》栏目的第二主持人。

这是一个让人骄傲的求学轨迹,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成长历程。或许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做到这些并不为奇,但是,作为一个先天性重度残疾的人能拥有这样富有活力和生机的人生,不能不使我们深思:是什么力量,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如此自信、如此成功?

心灵无障碍

“残疾人可怜”,这是人们的一种固有观念。的确,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残疾人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说他们可怜不是没有道理。可如果我们在公共场合,看到一位西装革履的残疾人在发表他的竞选演说;当我们在古董店里看到一位衣着整洁的残疾人在欣赏古董;当我们在歌剧院里,看到坐在轮椅上的夫人穿着漂亮的晚礼服……这时,我们还会觉得他们可怜吗?由此可见,残疾并不是“可怜”的原因,真正做到“心灵无障碍”,即使生理上有再大的缺陷,我们依然会崇拜他们的激情、博学和高雅。

同样,乙武在重残之下也从没有放弃过自己、封闭过自己,相反,从小到大,他都积极地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生活的丰富多彩使他能够用残臂和脸颊夹着笔写字作画;他参加表演、拍电影、出去旅游、外出演讲;他结交了许多朋友,拥有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这些需要自信和勇气才能做到的事情,在我们原始的认知中,从未想过一个高度残疾的孩子可以做到,而且全都做得很出色。因为在我们的眼中:残疾的孩子永远是我们健全人应该可怜、同情和帮助的对象。在他们感伤自身的缺陷时,帮助他们,为他们创造出一片无障碍的生活环境,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不仅这样认为,一直以来,我们还都在以我们的方式照顾着为数不少的残疾人,譬如设立特殊学校,为残疾人设立专门的医院、工厂、活动场所……

的确,在无障碍的环境里,残疾人的生活是很方便,他们会去学习,会去研究,会去运动,他们也会成功。但是,在我们做了这么多之后,是不是也应该来听听残疾人的想法呢?

“真正地回归主流社会,才是残疾人奋斗的目标。”(张海迪)

这种观点让我们一时还想不明白:残疾人和健全人怎么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呢?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有不便,让他们回归主流社会,不是大家都不方便吗?我们怎么也无法想象:我们的周围会出现一个四肢不全的学生,他有着空空的衣袖和永远洋溢着笑容的脸庞,他会出现在球场上,他会出现在和其他优秀的、健全的孩子争夺学生会文化执行委员长的职务竞选中,他会灿烂而自信地在讲台上发表他的演说……

他不会自卑吗?他不难受吗?和健全的孩子接受一样的训练,他不会更加感觉到自己的短处和不幸吗?

没有,乙武用他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也告诉世人:残疾确有不便,但决非不幸。

母亲:我可爱的小乖乖

乙武洋匡出身于日本一个平凡的家庭,与其他健康婴儿所不同的是,乙武的出生让周围人大吃一惊,因为这个小男孩没有手,也没有脚。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小乙武就是以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姿态来到了人间。医生们怕刚刚分娩的母亲得知实情后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便以婴儿黄疸严重为由,让乙武和母亲分离了一个多月,在作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安排这对母子相见。当时,医院专门空出了一张病床以便在必要时用来抢救这位母亲,因为所有的人都担心,她在见到无手无足的儿子时,会痛哭,会精神失常,会失去知觉,当场昏倒。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位母亲在见到孩子时,没有惊讶,没有悲哀,更没有绝望,“我可爱的小乖乖”是她见到孩子后微笑着说的第一句话。

一个被人们设想得似乎过于复杂的母子见面就这样结束了,一个生命的不平凡历程也随之开始,正如乙武所说:“出生后一个月,我终于诞生了。”

乙武的名字“洋匡”是父亲起的,据他父亲的解释就是:洋者,太平洋也;匡者,匡救世界也。他希望乙武有一颗像太平洋一样宽阔的心,有匡救世界的凌云壮志。这个名字的诞生,宣告了这位父亲对儿子的信任和希望,对乙武的“诞生”,他同样乐观而没有丝毫的消极绝望。

妈妈开始照着护理书喂养乙武,在他可以说话后,妈妈只要一有空便读书给他听,而父亲则买来绘有图形的积木,开始教他学习,父子俩一问一答,边游戏边学习。就这样,乙武在父母悉心的养育下,像许多健康的孩子一样,开始接受家庭教育中的智力启蒙。

乙武四岁时,进入了并不是专门的残疾儿幼儿园,这个幼儿园尊重幼儿个性,孩子们完全按照自身的意愿干事,为了乙武的幼儿教育,他的家也搬到了幼儿园的附近,让乙武开始接受和健全孩子共同学习游戏的生活。但是,乙武的“特征”让他在入园的前两个月,每天都要面对别的孩子的询问:你怎么了?你怎么了?小乙武感到了自己的特别,他变得有些无精打采,但是,在妈妈的安慰声中,小乙武学会了坦然面对。这位母亲并没有说一些鼓励的话,也没有告诉乙武要坚强、要“身残志不残”之类的话,她只是让小乙武明白,这只不过是他的“特征”而已,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因为她明白,只有让孩子坦然面对这些问题,他才能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中多一份从容和自信。

在幼儿园举办的一次文艺汇演中,乙武在《我们的幼儿园》小戏里担任了一个配音的角色,那次的演出获得了成功,乙武的配音也受到了大家的赞扬。这让乙武的妈妈喜形于色:“这孩子,如果将来能成为主持人的话……”周围的家长觉得这位母亲的念头简直不可思议,但是,乙武的妈妈倒挺有信心,因为她发现,乙武同样可以成功,也正是这样的信念,使这位平凡的母亲全身心地为乙武的成长铺设了一条通向不平凡的教育轨迹。

很快,乙武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在日本,残疾儿理所当然的就要上养护学校(这类似于我国的特殊学校,是对残疾儿施以特殊教育的地方)。但是乙武的父母很不情愿。他们认为,乙武在幼儿园里是个“孩子王”,他能和健全的孩子一样学习、游戏,为什么不能接受普通教育呢?乙武的父母开始联系多家公立和私立学校,但基本上都是拒绝,就在他们快失去信心的时候,收到了一份《入学体检通知书》。在体检过后,乙武的入学已得到了校长的许可,但是教育委员会却以“不知道乙武到底能生活自理到什么程度”为由,不太同意让乙武入学。然而得益于父母和乙武自己平时的锻炼,乙武侧头把铅笔夹在脸和残臂之间,一笔一划地写字;把盘子中的刀叉交叉起来,靠残臂的平衡用力,从盘子中吃饭;把剪刀的一边衔在口中,用残臂捧住另一边,轻轻移动着头部剪纸……所有的动作将教育委员会的人彻底地征服了。就这样,凭着父母一股充满爱意的韧劲和乙武的努力,他走进了普通小学的大门。

虽然父母尽其所能地关爱着乙武,但是他们并不过于呵护自己的孩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乙武由于残臂的骨骼生长快于肌肉的生长,臂骨刺破残臂断面而不得不接受肌肉移植手术,即从背肌上取一块肌肉包到残臂的断面上。手术结束以后,在乙武的后背上,从肩膀到肋下,有一条长长的疤痕。乙武战战兢兢地看着疤痕,爸爸妈妈却没有太多的安慰,只是对他说:“等在右背上再做同样的手术,也会留下一条一样的疤痕,到时,你的背上就是一个V字,一个胜利的‘V’字。”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乙武不再感到难看和害怕,他觉得这疤痕真的就像“一条系着勋章的绶带”。

初中一年级的暑假,乙武想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青森玩,在他看来,母亲肯定不会同意,因而他犹豫了半天才说,没想到妈妈却说:“是吗?什么时候出发?几天?”就这样,乙武和朋友去了青森。而乙武的父母在送走儿子后的第二天便去香港旅游了。这样的态度也许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乙武残疾成这样,还能放心地让他单独和几个不大的孩子出远门?

中考的时候,乙武很想报考都立户山高中,但是,户山高中是都立所有高中中最难考的一个学校,乙武在报考之后,心中又有深深的不安,他怕自己考不取。乙武的父母倒不像其他的家长,在考前让孩子放松,安慰孩子不要紧张,说考不考得上无所谓这样的话,他们不声不响地准备把家搬到离户山高中很近的地方,并告诉乙武:“已经签了契约了,如果考不上就糟了。”这样给孩子施加精神压力,怎么就不怕给已经实属不易的乙武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呢?

种种的疑问使我们不能理解这对父母,但其实,我们从他们的行为中就已经知道,他们的出发点就是:从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只能在保护中成长的残疾人。

乙武能够把“无手无脚”作为自己的特征而毫无自卑、毫不消沉,不能否认其父母的影响:他们从未说过克服残疾之类的话,也没有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地对待乙武。正是这样,才没有让乙武觉得可怜,才让乙武能够勇敢而从容地走上今后的人生之路。

当乙武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时,这对父母并未在各大媒体上出现,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完成了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是天下父母都能做到的事”。这就是乙武的父母,他们是成功的,他们通过努力告诉天下父母: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可爱的乖乖”,悉心照料,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天下父母的义务。

师友:让乙武一起来

刚进用贺小学的时候,学校照例要举行“迎接一年级新生大会”,在会上,担任导演的六年级同学向老师汇报:“今年,我们打算表演对错游戏,认为对的就点头,认为错的就摇头。内容是……”这个节目立刻遭到了老师的否定,这儿有好几百个学生,就靠点头和摇头,怎么知道谁对谁错呢?但是小导演据理力争道:“今年有乙武啊,不这样,乙武就不能参加表演!”在孩子们看来,乙武参加表演是理所当然的是事,因为他们谁也没有忽视乙武的存在。就是在这样的新生迎接中,乙武开始了他接受普通教育的历程。

乙武要参加跑步,他靠屁股、残腿来跑,和同学们跑一样的跑道。乙武个头小、速度慢,后面的同学如果稍不留神,就会误踢到他,很容易出事故,但是乙武发现,六年级的大哥哥依次按照各自的速度跑,跑完后又回到乙武的身边组成队列保护着乙武跑。为了防止乙武被误踢,他们在乙武的前后左右形成屏障,遇到跑道上有积水的地方,这些大哥哥便会抱着乙武跳过去。在大家的帮助下,乙武对体育课再也没什么恐惧的了。

乙武的学校里每年要进行两次远游。在读低年级的时候,只是在附近的公园或动物园,但四年级的那次远游是登山,而且是险要的高山,有些路根本不可能推着轮椅通过,这对乙武来说,很可能就要放弃这次集体活动,但是全年级的老师和同学都不愿意让乙武落单,都在为他登山出主意,想办法。乙武的班级还召开了一次奇特的主题班会:“乙武怎么办?”

班里的同学说:“那么险的山,大家都去,乙武为什么不去?”

一位年轻力壮的老师对乙武的班主任说:“实在不行,我就背着他。请不必担心,一定让他一起来。”

高木老师:让乙武自己干

高木老师是乙武小学一到四年级的班主任。高木老师在听说学校委员会决定收乙武入学之后,第一个报名要让乙武到他的班上来。尽管高木老师是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但在面对乙武时,还是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班里的同学都爱帮助乙武,这本是一件好事,可高木老师却陷入了苦恼:如果同学们对乙武的任何事情都给予帮助的话,对乙武来说,会不会形成他的一种惰性呢?高木老师左右为难,他既没有理由强行阻止同学们帮助乙武,又怕乙武受了太多的照顾而失去自理能力完全依赖他人。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高木老师还是在班上宣布:“对于乙武来说,他自己能干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干。”

这个决定的宣布,的确给乙武带来了一些困难,也与我们正常的教育思维模式有所冲突:乙武的残疾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事情让乙武自己干,不是既会使乙武为难,也耽误整个班级的进度吗?比如说乙武上课时自己到教室后面的工具箱取东西,他就要等大家都拿好了以后才能用屁股和残肢一步一挪,到橱柜前,打开箱子盖,从里面取出工具,再盖上盖子,这样一个大费周折的过程又有什么必要呢?但高木老师并没有改变这项决定,他换了方式给予乙武帮助,比如说在教室后面给乙武设置了一个专用橱柜,这样他便可以方便快捷地取出工具,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让乙武自己干。

除了要应付在教室里的课程,在乙武接受的普通教育课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体育课,内容包括体操、跑步、跳高、练习单杠、跳绳和游泳等。在我们看来,让乙武和大家一起在室外上体育课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每项活动都有他无法做到的动作。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如果班上出现这样的学生,我们肯定会本着“照顾”的原则而让他们在一旁休息。但是,当我们看到乙武跳绳可以跳到30次以上,他可以在游泳池中浮出水面,他可以在泳池中游六米等成绩时,我们无不惊讶于这个结果,为什么乙武能做到这些别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动作?

乙武上小学一年级的六月要学游泳,当时,他的身高只有70厘米,而游泳池有一米多深,这样的落差使乙武感到恐惧。第一次上课,乙武没有勇气跳入水中,但是,高木老师并没有放弃努力,他认为万一出现溺水事故,只要乙武能够靠自身的力量浮出水面,他便能赢得时间获救。高木老师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坚持让乙武在游泳池里进行特别的训练,直至乙武自己可以浮出水面长达十秒之久。

一次一次,就是这样的努力和不轻易放弃的做法,让乙武热爱学校各项体育运动,也一次次地摆脱了我们“照顾”残疾孩子的传统观念,当我们看到乙武积极参加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让这孩子参与到同学当中,不管他的动作是否标准,他能生龙活虎地和同学一起跑跳,不比他一个人无所事事地站在一旁观看更有意义吗?挖掘出残疾人自身的最大潜力才能为他的将来做最好的打算。

如果说“让乙武自己干”的想法还有实现的可能,那高木老师的另一项决定“没有老师的同意,乙武不许在学校里坐轮椅”,确实让我们感到不可理解。轮椅是乙武的代步工具,如果没有轮椅,乙武只能用两条残腿撑在地上艰难挪动,时时感受着大地的寒冷与灼热,这对乙武来说不是太残忍了吗?学校里的许多教师也反对这种做法,可高木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或许,当时所有人都不能理解高木老师的用心,但当我们看到乙武顺利地上了初中、高中和大学,而乙武都能顺利地应付,我们才深深地认识到乙武在小学时候摆脱轮椅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高木老师那近乎“残忍”的决定,如果乙武从小学以来一直乘坐着轮椅,那么他就根本无法进入普通中学和大学,因为学校里根本没有电梯,没有方便残疾人的设施。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理解高木老师当初的理由:

“乙武现在看上去怪可怜的,但有些事情他必须自己做。这孩子将来要靠自己生存下去。将来是他自己的,他现在就要为将来做准备。这也是我的任务。”

冈老师:做能做的事

高木老师的教育是让乙武不搞特殊,任何事情都要亲力而为,这为他今后的独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乙武身体的发育显然跟不上其他的同龄孩子。就像大扫除,乙武不能擦拭墙壁和课桌,因为两条残臂夹不住抹布,他只能用两条残腿夹住抹布来擦地板,而且只能是干擦,因为不能把抹布弄湿,否则他的腿和屁股就会湿透。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如果强求乙武和同学们保持一致,不搞特殊,会不会让乙武觉得自己与同学的差别太大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呢?

作为乙武升入五年级后的班主任——冈老师,一直在考虑着这个问题。他认为,再强求乙武与同学们保持一致是不可行的,既然这样,不如让乙武去做其他一些只有他可以做的事,让他为同学服务,从而弥补生理发育所带来的差别,在冈老师的建议下,“乙洋印刷公司”成立了。

“乙洋”是乙武洋匡名字的缩写,“乙洋印刷公司”的工作就是由乙武负责打印通知、讲义和原稿,再将其制成印刷品,然后送到老师和同学的手中。这个公司的成立,使乙武信心倍增,他一有空闲就不停地摆弄着笔记本电脑。乙武认为,冈老师既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他就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会使用,才能为老师和同学服务。在这种使命感的激励下,乙武的操作日益熟练,班级里的通知、讲义、旅游须知等等都是“乙武作品”。

从刚刚接到笔记本电脑时的疑惑“像我这样的残疾儿能用它打印出印刷品吗”,到老师同学看到送上的打印稿时诧异的面容和感叹的话语,都让乙武真正地体验到了只属于他的与众不同的生命的价值。

乙武:决不服输

父母的关爱,师友的照顾,学校的教育,这些对乙武来说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乙武自身,更以他“决不服输”的性格特征,走向属于他的成功的世界。

上小学的乙武在汉字测试中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名的位置,这个成绩令班上的一位才女很不服气,她向乙武提出了挑战:“下次测验,我绝对不会输给你。”乙武立刻接受了挑战,他坚定地说:“下次,我绝对还是第一!”汉字测试,不仅比记忆,还要靠查阅,乙武觉得,自己手头上的小词典收集的词条太少,已经不够用了,他就留心图书广告,一眼就看上了有10厘米厚的《大辞林》。那时,圣诞节就快到了,当祖母问他想要什么礼物的时候,乙武想都没想,不假思索地说:“我要《大辞林》。”有了这个工具,乙武汉字测试第一名的位置从未有人撼动过。

上了初中,学校每年都会有一次文化节,乙武通过激烈的竞选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文化执行委员,他制作广告牌、画图,张贴宣传画,和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工作,这些都使乙武受益匪浅。可乙武还是不满足,他觉得自己是文化执行委员,平时做的事都是与文化节有关的事务筹备工作,像完成一项任务似的,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一点都没有主动性和挑战性,随着工作的进行,乙武的这种不满足越来越强烈。在学生会委员选举的日子,他当仁不让地成为文化执行委员长的候选人。为了能在选举中获胜,乙武认真地向现任文化执行委员长学习经验,到各班发表竞选演说,努力争取低年级同学的支持。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学生,用他的勇气和自信,最终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很快到了初中三年级,乙武面临着中考的抉择,乙武自己选择的是户山高中,户山高中不仅要求入学考试的成绩合格,还要求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乙武的初中体育成绩才得了1分,如果要赶上其他考生,他的入学考试的各科平均分就必须达到92分,要获得这样的成绩,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班主任老师也认为乙武的想法不合现实,可当时乙武就认定了户山高中,而且只报考了户山高中一所学校。背水一战,他没有退路。面对困难,乙武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正如他后来总结的那样:“每到动真格的时候,我总能干出好样的。”经过努力,乙武如愿以偿地考进了户山高中。在户山高中,乙武还是“不安分”,他要求加入美式橄榄球俱乐部,他的要求让高年级同学的表情都冻结了:美式橄榄球比赛时的身体冲撞程度比篮球比赛激烈得多。可是,乙武的态度很坚决,他不仅要加入球队,并且要发挥他的作用。大家都不明白:乙武到球队里能干什么呢?显然,他不可能成为比赛队员,也成不了后勤人员,因为即使是去买饮料之类的事,乙武也做不来。但是,乙武还是有他的特长——操作笔记本电脑,他可以记录、收集对方球队的技术数据,如对方队员在某个时候左开球几次、右开球几次、比率是多少,这些乙武都要记录在案,然后输入笔记本电脑,再整理分析,写出分析报告,最后提交给教练。这样,乙武在橄榄球队的工作更接近教练,他终于在球队中有了自己的定位。比赛日期临近,乙武更是整日泡在一大堆录像带中间,一边看录像,一边仔细记录对方的技术动作,常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尽管乙武没办法上场比赛,但是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与队友们并肩作战,谁还会否认乙武不是橄榄球队优秀的一员呢?

过分迷恋橄榄球也让乙武吃足了苦头,高中毕业时,他的许多朋友都准备报考大学,而乙武则走进了补习学校。

选择补习学校并不顺利,对乙武来说,自从进入用贺小学之后,他一直是在赞扬和羡慕中成长,几乎从未经历过由于自己的残疾而遭到拒绝的事情,可联系补习学校的事,倒真让乙武受了点刺激。虽然乙武一个接一个地拜访补习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向学校解释他可以自己上下楼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拒绝了他,理由很简单:“一旦发生了意外,我们可负不起责任啊。”这些话让乙武感到迷惘和困惑:自己与常人一样,有好学上进的精神,我要考大学,可社会为什么连个机会都不提供呢?这些挫折,让乙武很长时间陷入了一种烦躁不安之中。庆幸的是,乙武并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因为自己是个残疾人而放弃,不服输的个性又一次让他靠近了理想,并最终以五个院系全部合格的成绩考入了著名学府——日本早稻田大学。

喜欢参加比赛、热爱竞争的乙武在进入大学后,热情更是“不减当年”,入学后不久,便参加了英语演讲比赛。在参加比赛的200多人中,有很多人是归国侨胞的子女,有些人的母语就是英语,他们的水平是相当高的,但这些并没有使乙武丧失战斗力,乙武从背诵开始,像着了魔一样,即使在厕所里,口中也念念有词。他在文章中的一个个英文单词和词句的下面,画出各种不同的朗读提示,哪儿要强调,哪儿应该流畅,哪儿必须语调缓慢,乙武都细致地做好了准备。在决赛中,乙武终于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演讲的成功让乙武重新认识了自己:既然我可以如此成功,那么我就要为社会做点什么,这样,我的人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这种认识使乙武的心中涌起一种冲动:我要为社会做事。

这样的信念给乙武参加社会活动带来了更大的动力。1997年,乙武直接参与了“早稻田之夏”活动,并将活动不断深化。乙武和伙伴们还成立了“创建早稻田新型社区执行委员会”,将原来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活动向多个方向延伸,着手“营建新社区”,即创建针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无障碍”生活环境。同时,乙武还起草并向学校提交了《无障碍建设建议书》,乙武认为,早稻田大学的办学目标是要把学校办成没有校门的新型大学,对残疾人来说,早稻田大学的门槛既高又险,单说象征早稻田大学的大隈礼堂就不能乘坐轮椅直接进入,如此不便,怎么能让残疾学生在学校生活得快乐呢?乙武不仅积极地倡导,还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使早稻田大学在1998年建成的新校舍成为名副其实的“无障碍校舍”。

1997年,乙武还义务参加了一次名为“从无障碍到全新世界设计”研讨会,种种全新的观念和不断的实践使乙武信心满怀:为建设我们的社会贡献我的力量。

伴随着乙武的成长,我们感怀于乙武父母的育子观念,感谢于高木老师、冈老师的先见之明,感动于朋友、同学的关爱之情,感触于乙武决不服输的勇气和信心。然而在这些背后,我们更应该感想的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热爱并教育阳光下的每一个孩子。

(陈玲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