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死后,高澄从邺下回到晋阳后,才为父亲发丧。东魏皇帝元善见于皇宫的东堂为高欢设灵堂,追赠高欢为相国,赠齐王,由皇帝亲临送葬。葬礼完毕后,命高澄子承父爵,任大丞相,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领渤海王。又命高澄弟弟高洋为京畿大都督,留在京城邺都辅政。
高澄继承父位后,他觉得当务之急是要在朝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来。他想,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甘心把自己的权力轻易地交给大臣,自己的父亲是因为马争力战有功,亲自将皇帝扶上了宝座,才得到了总揽军政大权的地位。 自己是承袭父亲的爵位而得到总揽军政大权的地位的,首先必须让皇帝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他意识到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将皇帝有效地控制起来,让皇帝的每一个行动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高澄在离开首都邺城之前,在皇宫中到处安插亲信,由黄门侍郎崔季舒主管监视皇帝的行动,不管皇帝发什么诏书,做什么事情都要一五一十地向高澄报告。
东魏主元善见能被高欢选中当皇帝,也不是偶然选中的。他从小就很聪明,喜欢骑马射箭,还有很好的文学素养,臣僚们都说他有孝文帝的余风。高欢当政时,每次处理朝廷的大小事务,都要向皇帝报告过后才施行;向皇帝奏事时,都要看看皇帝的脸色如何;和皇帝一道外出时,都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在高欢的带领下,朝廷的文武官员们没有谁敢对皇帝不恭敬的。听说高澄派人监视自己的行动,元善见非常生气。对别人说:“高澄小子,怎么能这样做事?我皇家对他不薄,他竟敢监视起我的行动来,真是岂有此理!再这样下去,我要给他一点警告!”元善见的话,很快便由崔季舒传到了高澄的耳中,高澄怒不可遏,领着崔季舒来到皇宫中。元善见看到高澄怒气冲冲地进来,知道他不怀好意,有点害怕,赶快吩咐侍臣们摆酒招待。席间,高澄站起身来,倒了满满一大杯酒,说:“我敬皇上一杯酒,请皇上喝了它!”元善见从来不喝酒,说:“我不会喝,请高王自已多喝一点吧。”高澄瞪着两眼,说:“我让你喝酒,这是看得起你,你怎么这么不识抬举!给我喝了它!”元善见强压怒火,站起身来说:“从古无不亡的国家,朕连喝酒都不能自主的话,朕还当个什么皇帝!”高澄也大怒,骂道:“朕、朕、朕,狗叫朕!”转过脸对崔季舒说:“给我照他的脸上揍!揍他三拳!”崔季舒果然伸拳捋袖,上去就打,崔季舒一边打,高澄一边数:“一、二、三!好!”崔季舒三拳打得元善见眼冒金星,鼻青脸肿,气得趴在地上半天起不来。高澄见皇帝被打得趴在地上,这才觉得稍微解了一点气,领着崔季舒气哼哼地离开了皇宫。
第二天,高澄觉得昨天做得过了头,又派崔季舒再进宫去向皇帝道歉。魏主元善见看到高澄来给自己赔礼,只好将过去的事情搁下不提。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度,元善见还赏给崔季舒一百匹上等的绢帛。等崔季舒退出后,元善见想来想去,心头的一口恶气总是不能出来,又想想朝中竟然无人敢出头为自己来治治这个权臣,随口吟咏了晋人谢灵运的一首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子房,即张良,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后人。秦初,张良在博浪沙用大铁锤击打秦始皇,想将秦始皇杀掉,为故国报仇。鲁连即战国时候的鲁仲连,当赵魏等国商量尊秦国为帝的时候,鲁仲连坚决阻止,并声称自己宁愿跳海自杀,也不想看到大家被秦国的威势所压服。元善见随口吟咏这首诗是在说,朝中竟然没有了敢作敢为的忠臣,使得自己这个皇帝空受侮辱。
侍讲荀济听得皇帝一个人在咏这首诗,知道了皇帝的心意。他也对高澄的所作所为很不满意,便与祠部郎中元瑾、华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济北王元徽等商量除掉高澄的事情。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如果要派勇士去行刺的话,高澄的府中戒备森严,其手下有许多武艺高强的护卫,无人敢去行刺;如果直接发兵声讨的话,更没把握。因为兵权掌握在高澄、高洋兄弟二人的手中。最后,也不知是谁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从皇宫中挖一个地道,通往高澄在京城中的住处,半夜里突然行动,将高澄杀掉。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好,一致同意这么干。于是,从第二天起,皇宫传出话说,为了给皇宫增添一景,特地在皇宫中堆土山,还要在土山上大加点缀等等。
地道工程进展很快,不久就快挖到高澄的住处下面,高澄还一无所知。荀济等人正在暗暗高兴,心想计划马上就要成功了。可是事情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容易,高澄府中的士兵们是日夜巡逻的,白天听不到地下的声音,可是到了晚上,地下挖土的声音便听得一清二楚。卫兵们赶快向高澄报告说,不知道地下有什么声音,怕有什么不祥的东西。高澄从床上爬起来,披衣到门外伏地一听,果然有轰轰的声音。马上下令让士兵们在自己的府门内挖一条深深的沟,看看地底下到底有什么东西。很快就发现,有一条地道通往自己府中卧室的方向,地道里的土都是一种崭新的颜色,明明是刚刚才挖的。高澄吩咐士兵们顺着地道的来路向前察看。士兵们从地道向前走,走着走着,发现到了皇宫的下面。回来向高澄一报告,气得高澄火冒三丈,知道这是皇帝在算计自己,觉也不睡了,天还不亮就领着亲兵们来到皇宫。元善见看到高澄又怒气冲冲地进宫来,知道又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心里不免有点忐忑不安。只见高澄气呼呼地往座位上一坐,也不给皇帝请安,开口便问:“陛下,你为什么要造反?”元善见一听高澄这样问话,顿时气得一口气憋在喉头出不来,大声地说:“你这是什么话,从古以来,只有臣子造皇帝的反,哪有皇帝造臣子的反的?你自己才是造反,却来问我!”高澄说:“我家父子二人,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什么对不起皇帝的地方。我也不认为是陛下害我,可能是你身边的谋臣或你的妃子们在出主意害我,所以才会有往我卧室挖地道的主意想出来,请陛下告诉我是谁出的坏主意!”元善见大怒道:“即使我不害你,你最终也会要害我的,我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了,还顾什么嫔妃们的生命。你要想杀谁,就请现在动手,早杀迟杀,全在你一句话!”高澄见皇帝也顶了真,反而觉得有点理亏,向皇帝磕头请罪。元善见看高澄先软了下来,也转变了态度,对高澄好言相劝,一场风波,暂时平息了下来。
第二天,高澄在城中派人追究挖地道的事情,经过调查,知道是侍讲荀济出的主意,便将荀济捉起来,亲自审讯。高澄问:“荀济为什么要造反?”荀济高声驳斥道:“我奉皇帝的诏书诛灭奸臣,怎能说是造反!”高澄不再询问,将荀济及其同谋一车子装到东市刑场,放火烧死。元善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忠臣们被杀,无可奈何。高澄杀了荀济等人,又将皇帝元善见软禁起来,这才放心地回到晋阳自己的驻地。
高澄专权数年,天下无事,自己的权势日益隆盛,渐渐不甘于当臣子。心想,现在的皇帝已经在我的掌握之中,我可以随时将他废掉,自己当皇帝。但最好还是由皇帝自己提出来,这样就名正言顺,免得被天下人议论。但是如何让皇帝自己说,一时拿不定主意。黄门侍郎崔季舒给他出了个点子,高澄觉得崔季舒的主意不错,便按照崔季舒的计划,再次来到都城邺城。
高澄求见皇帝元善见,皇帝不敢得罪他,马上下诏设宴款待高澄。席间,高澄向皇帝提出:“陛下您有好几个儿子,应该早点立一个太子,作为将来的皇位继承人,这是件事关国家未来的大事。”这句话是高澄和崔季舒商量定下来的,本意是想让皇帝自己推脱,不立太子,将皇位让给高澄。可是元善见不知道高澄的心思,误认为高澄是一片好心,马上传诏立自己的长子元长仁为太子。高澄用了一番心思后,却弄巧成拙,大为后悔。
高澄回到自己在邺城的住处东柏堂,将崔季舒找来再商量夺位当皇帝的事情。崔季舒说:“看来元善见是不愿将皇位让出来的,现在只有将皇帝废去,强迫他将皇位让给高王。”正在商量夺权的事情,忽有主管膳食的奴隶兰京进来送酒饭。高澄一见兰京进来,马上发火说:“我昨天夜里就梦见你这个家伙用刀砍我,今早就想将你杀掉了。要你送什么饭,快给我出去,等我把事情商量好了后再来收拾你!”兰京却也不作声,将装酒菜的盘子放到桌上,转身要走未走时,突然从盘子底下抽出一柄明晃晃的匕首来,挥刀向高澄刺去。高澄一面躲避,一面喊人来捉刺客,话音未落,从外面跑进来几个人,都拿着明晃晃的刀子——却不是来捉刺客的,都是来帮助兰京杀高澄的。崔季舒被乱刀杀死,高澄受伤后躲在床下,被兰京等人拖了出来,砍得血肉模糊。兰京为什么要杀高澄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原委:原来,兰京是梁朝的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在一次梁国与魏国的战斗中,兰京被高澄俘虏,高澄罚他在厨房里烧火做饭,身份是奴隶。梁国与魏国和好之后,兰钦知道儿子在高澄处当奴隶,写信叫高澄将儿子送回来,高澄不干;兰钦又愿出大价钱来赎儿子,高澄还是不干;兰京自己又到高澄处请求免掉自己奴隶的身份,高澄不但不同意,还将兰京痛打了一百杖,打得兰京皮开肉绽。因此兰京怀恨在心,天天想着报仇。这一次,高澄来邺城,又将兰京带来,兰京便乘着给高澄送饭的时候与几个奴隶约好,突然下手。高澄受伤后,无力反抗,被兰京杀死,这年他才29岁。
高澄被杀,立即有人跑到他弟弟高洋处送信。高洋这时已被封为太原公,主管着邺城的军事,便火速点齐兵马,赶到东柏堂,将兰京等人统统捉住。高洋对这些人也不加审讯,全部杀头了事。高澄死了,下一步该怎么办?主要是如何保住自己家在朝中现有的位置。高洋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知道自己的羽毛还未丰满,哥哥一死,朝廷内肯定要夺回自己家的权力,暂时还不能对外说哥哥已死。高洋亲自用棉布将高澄的尸体盖上,对人说:“恶奴叛逆,大将军受伤,幸好还伤得不重,快将大将军抬到我的府中去休养。”高洋回到太原公府后,立即将大将军督护唐邕召进府中,分派各路心腹将士守卫四方,又分派太尉高岳、太保高隆之、开府司马子如等人守卫邺城,布置妥当后,高洋自己领兵进人皇宫。
魏主元善见听说高澄在住处被人刺杀,料定他已被刺死,大喜道:“大将军的死,这是天将国家的大权再交还给我,我要好好地振作起来……”元善见正在高兴,高洋已经领着八千铁甲卫士进入皇城,随即领着二百多人奔上大殿,人人手握利刃,如临大敌一般。高洋对着皇帝行了个礼说:“臣有家事,要回晋阳一行,这就向皇上告别。”高洋说完话,回过头就走,也不管皇上是否允许。
元善见看着高洋的背影,暗自垂泪道:“我本想收回国家大权,现在看来,大权还在高氏手中。此人当权后,只怕比高澄还要霸道,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要死在此人的手中了。”
高洋回到晋阳后,仍然不为哥哥发丧。只对外声称说高澄受伤,暂时不能理事,吩咐自己代劳,并将自己家的旧臣宿将都召集到晋阳来议事。过去,高澄主政时,大家都不了解高洋,对高洋有轻视之心。可现在见高洋处理政事时有条不紊,纷纷为之一惊,都觉得过去看错了人。大家各自在心里提醒自己,高洋日后前途无量,要好好地跟着高洋干。实际上,不光是老部下们不了解高洋,就连他的亲哥哥高澄也不了解高洋。当初,高洋娶了个既漂亮又贤慧的老婆,高澄是个好色之徒,经常借故调戏弟媳妇。高洋的老婆向高洋告状,高洋却只是笑笑不作声。高洋有时在外面给妻子带回一些好玩的东西,高澄见到后,非要向高洋讨过来给自己的老婆,高洋也不与他计较。高澄见高洋受了侮辱也不生气,觉得这个弟弟是个脓包,从此便不将他放在心上,也不对这个弟弟抱多少希望。其实高洋是在行韬晦之计,他不想让别人注意自己,才故意装出一副无能的样子。当高澄死后,高洋的才华才崭露出来。
高洋主政一年多后,见朝廷内外无事,皇帝已完全被自己控制,将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才为哥哥高澄发丧。魏主元善见亲自到太极殿东堂为高澄送葬,并封高洋为丞相,继封齐王,由高洋都督全国的军事力量,录尚书事。
高洋当政后,对国家的政治进行了适当的改革,朝野内外见高洋果然有能力,都对高洋真正心服起来。几年后,北平太守宋景业、金紫光禄大夫徐之才等推高洋的记室高德政向高洋建议说:“种种迹象显示,魏国将亡,应该由高氏取代。高王应该乘此良机逼皇帝退位,将皇位让给高氏。”高洋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敢说出来,见高德政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一时还拿不定主意。高德政说:“何不问问神呢?”高洋想起了铸像问神的事情,便用钢为自己铸像,一次成功,这使得高洋更加坚定了要取魏主而代之的决心。
虽然铸像一次成功,高洋还是不放心,又用周易卜了一卦,卦象显示大吉,高洋便从晋阳领兵出发,来到邺城。高洋一进城,便召募民夫建受禅台。太保高隆之见高洋亲自督工建土台,不知道干什么,问高洋道:“不知丞相建土台子干什么用?”高洋瞪起两眼说:“我有我的用处,你操个什么心,难道想死么?”吓得高隆之不敢作声。没费多少时日,受禅台已经建好,高洋派遣侍中张亮、司空潘乐、黄门侍郎赵彦之等入宫向皇帝元善见奏明废立事情。
魏主元善见正在昭阳殿上设朝,张亮开口启奏:“天地五行运转,有始有终,齐王高洋德政布于四方,请皇上将皇位禅让给齐王。”一面说着,一面已经有人将禅位书呈上,请元善见签名。元善见不想签名,张亮、潘乐之等一再威逼,其他的大臣们又都默不作声,元善见知道大势已去,只好长叹一声,在禅位书上签名用印。
第二天,高洋就在邺城的南郊登台受禅,建国号为齐,历史学家称高洋建的齐国为北齐,以与南朝的萧齐相区别。高洋建齐后,进一步对政治进行了改革。在内部清除腐败,选用贤才,发展生产;对外加强国防,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西魏的宇文泰想乘高洋立足未稳的时候讨伐高洋,见了高洋的军容军威后,慨叹高洋果然是个非凡的人才,只好空手而回。不久,高洋分别向西魏和梁发动进攻,夺得了西魏的洛阳、平阳等地,梁国的南青州、两淮、两河等也被北齐占去,北齐在建国之初便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北方国家。
北齐建国后,北方只剩下一个西魏还在苟延残喘,实际上西魏国权力都在宇文泰的手里,也和灭亡差不多了。西魏主元宝矩当了15年的傀儡皇帝后,在45岁这年病死,太子元钦在宇文泰的扶持下当了皇帝,史称废帝。元钦当皇帝后,将宇文泰的女儿册立为皇后,这使得宇文泰具有了多重身份:不光是管理国家政治军事的大臣,还是皇帝的老丈人。多重关系使得宇文泰在西魏成了实际上的皇帝。西魏国的皇族成员元烈,官居尚书,这个官位在国家中相当于宰相一职了,可是在宇文泰的手下,也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而已。他心中不平,与几个关系亲密的大臣在一起计划将宇文泰除掉,不料事机不密,被宇文泰事先察觉,宇文泰先下手将元烈等人杀掉,还牵累了好多皇族成员。为此,元钦将宇文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准备将宇文泰除去。
宇文泰主持国政,也有自己的一套。他一方面勤于治理国家,一方面也怕自己权力太大会招来杀身之祸,宇文泰便在朝廷里广植党羽。宇文泰的儿子还小,不能掌握军事权力,便将自己的侄子和女婿分到国家的各个要害处担任要职,特别让三个女婿李基、李晖、于翼分掌禁军。公元554年,宇文泰听到元钦要对自己不利的消息后,便提前下手,将元钦废去,改立元廓为帝,这就是西魏的最后一个皇帝,史称恭帝。公元557年,宇文泰出巡途中,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一开始,宇文泰觉得自己才52岁,正当壮年,生一点小病没什么大不了。可是没过几天,病情越来越沉重,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连忙安排后事。宇文泰派人将侄儿宇文护叫到自己面前,对他说:“现在,外寇北齐国力正盛。我在的时候,还不怕北齐的进攻,可是现在我觉得自己快不行了。我死后,我的几个儿子都还太小,你要继承我的遗志,将他们带大!”交代完后事,宇文泰便与世长辞。宇文护也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当时并不向外发出宇文泰已死的消息,而将宇文泰的遗体带回长安后,才向朝廷奏明宇文泰已死。魏主元廓赐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承袭父亲的爵位,封安定公,不久又晋封周公。
宇文觉继承了父亲的官位,但他年纪太轻,这年才15岁。朝中一切事务都由堂兄宇文护主持。宇文护当政期间,把国家倒也治理得井井有条,但他毕竟出身低微,人们总是用一种瞧不起的眼光看着他。宇文护觉得自己虽然代替宇文觉主持了朝政,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旦宇文觉长大成人,自己还是什么都没有。要想能真正掌握朝政大权,必须立一个大功才行,而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建立新朝。如果能将魏主废去,让宇文觉当上皇帝,自己就是首功一件,那时就再也不怕谁来代替自己的位置了。
宇文护考虑停当,便生着法子逼恭帝元廓让位。元廓本来就是个大傀儡,毫无权力,只要能保住性命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敢争皇帝的名号?没费多少口舌就颁下退位诏书,让周公宇文觉当皇帝。宇文觉当了皇帝后,将国号改为周,这就是北周。宇文觉任宇文护为大司马,封晋国公,宇文护终于如愿以偿。为了斩草除根,宇文护又悄悄地将已经被废掉的皇帝元廓毒死。到这时候为止,历史上北朝的魏国便彻底灭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