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评估你的教养方式

评估你的教养方式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T F6.当孩子难过时,我需要为他解决问题,让他的世界恢复完整。 T F8.愤怒是一种危险的状态。 T F13.悲伤,是一种需要释怀、驾驭的情绪,而不是供你栖息的港湾。 T F19.我相信,当孩子伤心时,说明他们把生活中负面的事物太严重化了。 T F40.发现孩子生气背后的原因,这很重要。 T F49.关于愤怒,我不会试图教给孩子什么。 T F60.如果你允许孩子发

情绪管理训练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它基于人们的常识理解,根植于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和同理心。然而,不幸的是,情绪管理训练不会单单因为家长爱孩子就会理所当然地来到他们的身边。即使父母有意识地想给予孩子温暖、积极的支持,情绪管理训练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在他们身上发生。相反,情绪管理训练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情绪感知、倾听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源自于我们对一些良好运转的家庭的观察和分析,而这些家庭因为有着健康、和谐的环境而可以堪称是高情商家庭。

当然,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能成为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但同时也要明白,许多家长在成为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以前,首先需要克服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中有一部分源自家长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儿时父母对待自己情绪的处理方式。还有一些家长,缺乏倾听孩子心声的技巧。不论这些障碍源于何种原因,都无一例外会阻碍家长成为坚强、有责任心的父母。

和很多成长的道路一样,要想成为更好的父母,家长必须首先对自己进行审视。我们在家庭实验室中的研究或许能帮你完成这一步。显然,我们不能给每个家庭提供与我们研究对象同样详细、深入的分析。不过,我们可以提供下面的自我测试,帮你评估自己教养子女的方式。测试结束后,你将看到我们总结出的4种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以及对每种教养方式的详细描述。你也将读到,在我们的研究中,不同的教养方式是如何对孩子产生影响的。

测试 The Heart of Parenting

◆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

在这份自我测试中,我们会问一些问题,包括你对悲伤、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的感受,也包括你对孩子产生这些情绪时的反应。请针对每一项选出最贴近你真实感受的选项。 “T”表示正确, “F”表示错误。如果你对答案不确定,请选择最接近的答案。这项测试要求你回答很多问题,但请坚持做完。只有测试的题型足够丰富,才能涵盖各种教养方式的不同侧面。

1.对孩子来说,真的没什么好伤心的。 T F

2.在我看来,愤怒只要是在可控范围内的,就是正常的。 T F

3.孩子们有时表现得很伤心,是因为他们想让大人为他们感到内疚。 T F

4.当孩子生气时,他需要静一静。 T F

5.当我的孩子表现得难过时,他的样子真像耍赖。 T F

6.当孩子难过时,我需要为他解决问题,让他的世界恢复完整。 T F

7.在生活中,我真的没时间去伤心。 T F

8.愤怒是一种危险的状态。 T F

9.如果你忽略孩子的悲伤,它就会自动消失, 自然愈合。 T F

10.愤怒,往往意味着挑衅。 T F

11.孩子表现得很难过,是为了让事情按照他们期待的那样进展。 T F

12.在我看来,只要加以控制,悲伤是可以被接受的。 T F

13.悲伤,是一种需要释怀、驾驭的情绪,而不是供你栖息的港湾。T F

14.我不介意处理孩子的悲伤之情,只要别占用太长时间。 T F

15.如果要在一个情绪化的孩子和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之间做个选择的话,我选择后者。 T F

16.当我的孩子难过时,解决问题的时间就到了。 T F

17.我会帮孩子快速摆脱悲伤,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好的事物上。 T F

18.在孩子悲伤时,我没觉得这是什么教导孩子的好时机。 T F

19.我相信,当孩子伤心时,说明他们把生活中负面的事物太严重化了。 T F

20.当我的孩子生气时,他的样子真像个被惯坏的孩子。 T F

21.对于孩子的愤怒,我会给他划定行为界限。 T F

22.当我的孩子表现得难过时,他是在吸引大人的注意。 T F

23.孩子的愤怒是有原因的,值得我们去寻根问底。 T F

24.孩子的愤怒,绝大程度上源于孩子对生活缺乏了解和他的不成熟。 T F

25.我会试着把孩子生气的感觉转变为快乐的感觉。 T F

26.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感受到的愤怒表达出来。 T F

27.当孩子难过时,拉近我们之间距离的机会到了。 T F

28.对孩子来说,真的没有什么事值得他们生气的。 T F

29.当我的孩子难过时,我会试着帮他弄明白究竟是什么让他难过。 T F

30.当我的孩子难过时,我会让他知道,我理解他。 T F

31.我希望自己的孩子经历悲伤。 T F

32.弄明白孩子为什么难过,这很重要。 T F

33.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而不应该在悲伤或愤怒中度过。 T F

34.当我的孩子难过时,我会和他一起坐下来,聊聊他的感受。 T F

35.当我的孩子难过时,我会帮他弄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T F

36.我的孩子生气时,是一个增进亲密度的好机会。 T F

37.当我的孩子生气时,我会花一些时间,试着体会他的感受。  T F

38.我想让我的孩子体验愤怒。 T F

39.我认为,适当地体验愤怒,对孩子来说很有好处。 T F

40.发现孩子生气背后的原因,这很重要。 T F

41.当我的孩子难过时,我会警告他别养成那样的坏性格。 T F

42.当我的孩子难过时,我会很担心他日后会形成消极的性格。 T F

43.关于悲伤,我没什么好教给孩子的。 T F

44.如果说,关于悲伤,我有什么要教给孩子的话,那就是:你完全可以把它表达出来。 T F

45.关于悲伤,我不觉得我能做什么来改变它。 T F

46.对于一个伤心的孩子,你除了给他安慰以外,实在没有什么别的可以做的了。 T F

47.当我的孩子难过时,我会告诉他,我永远爱他。 T F

48.当我的孩子难过时,我不太清楚他想让我做什么。 T F

49.关于愤怒,我不会试图教给孩子什么。 T F

50.如果说,关于愤怒,我有什么好教给孩子的话,那就是:你完全可以把它表达出来。 T F

51.当我的孩子愤怒时,我会试着理解他的心情。 T F

52.当我的孩子生气时,我会告诉他,我爱他,不论在任何情况下。 T F

53.当我的孩子生气时,我不太清楚他想让我做什么。 T F

54.我的孩子脾气很差,对此我很担心。 T F

55.在我看来,孩子表达愤怒是不对的。 T F

56.愤怒的人,都是失控的人。 T F

57.当孩子表达愤怒时,会演变成乱发脾气。 T F

58.孩子愤怒是为了让自己的意愿得到满足。 T F

59.当我的孩子愤怒时,我很担心他会做出什么破坏性的事情。 T F

60.如果你允许孩子发脾气,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可以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T F

61.愤怒的孩子,是不会被人尊重的。 T F

62.当孩子愤怒时,他们的样子很有趣。 T F

63.愤怒总能影响我的判断,让我做出后悔的事情来。 T F

64.当我的孩子愤怒时,我出面解决问题的时间到了。 T F

65.当我的孩子愤怒时,我就该打他的屁股了。 T F

66.当我的孩子愤怒时,我的目标是让他安静下来。 T F

67.对于孩子的愤怒,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T F

68.当孩子愤怒时,我常常不太把这当回事。 T F

69.当我愤怒时,我感觉自己就要爆炸了。 T F

70.愤怒,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T F

71.当孩子表达愤怒时,他们会很兴奋。 T F

72.孩子的愤怒情绪值得重视。 T F

73.孩子有感到愤怒的权利。 T F

74.当我的孩子生气时,我会弄清楚他为什么生气。 T F

75.帮助孩子找出令他愤怒的原因,这很重要。 T F

76.当孩子对我发怒时,我心里想:“我不想听这些。”  T F

77.当孩子愤怒时,我在想:“要是他懂得忍耐就好了。” T F

78.当孩子愤怒时,我在想:“他为什么不懂得接受现实呢?” T F

79.我希望孩子能够表达愤怒,说出自己的想法。 T F

80.对于孩子的悲伤情绪,我不太当回事。 T F

81.当孩子愤怒时,我希望了解他的想法。 T F

◆如何解读你的分数

忽视型:

在以下题目中,计算出你回答T(正确)的次数。

题目编号:1, 2, 6, 7, 9, 12, 13, 14, 15, 17, 18, 19, 24,25, 28, 33, 43, 62, 66, 67, 68, 76, 77, 78, 80

然后把得出的数字除以25,得到的数字便是你忽视型方式的得分。

压抑型:

在以下题目中,计算出你回答T(正确)的次数。

题目编号:3, 4, 5, 8, 10, 11, 20, 21, 22, 41, 42, 54, 55,56, 57, 58, 59, 60, 61, 63, 65, 69, 70

然后把得出的数字除以23,得到的数字便是你压抑型方式的得分。

放任型:

在以下题目中,计算出你回答T(正确)的次数。

题目编号:26, 44, 45, 46, 47, 48, 49, 50, 52, 53

然后把得出的数字除以10,得到的数字便是你放任型方式的得分。

情绪管理训练型:

在以下题目中,计算出你回答T(正确)的次数。

题目编号:16, 23, 27,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38,39, 40, 51, 64, 71, 72, 73, 74, 75, 79, 81

然后把得出的数字除以23,得到的数字便是你情绪管理训练型方式的得分。

现在,比较你得出的4个数字。哪一项得分越高,说明你越倾向于哪种教养方式。接下来,请参照第36~39页的列表,里面列出了每种类型父母典型的行为表现,并就相应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释。

在接下来的部分,你将读到关于每种教养方式更详尽、深入的描述,其中引用的案例都基于我们的研究,有的来自于我们对四五岁孩子家长的采访,有的来自于我们亲子小组中父母的谈话。读的过程中,你不妨联想一下自己和孩子互动时的场景,比较这些教养方式和自己的方式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似之处。你还可以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父母的互动。通过这些回忆,你将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儿,缺点在哪儿。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家庭中,父母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你的家庭对情绪的理念是什么?他们对伤心或愤怒的时刻自然看待吗?当家庭成员难过、害怕或生气时,父母会花时间去聆听吗?他们会借助这样的时刻,给你支持、指引,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吗?又或者,他们是否认为愤怒是有害的,恐惧是怯懦的表现,而悲伤是在自我怜悯?你的感受是否被忽视了?父母是否认为,你的情绪毫无意义、无足轻重,甚至是有害的?他们是否觉得,当你在表达情绪时,你是在放纵自己?

要知道,很多家庭都有着复合的情绪理念。也就是说,父母会针对不同的情绪,作出不同的反应。例如,有的家长认为,有时有悲伤情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却认为愤怒是不恰当的,甚至是危险的。相反,有些家长很看重孩子的愤怒情绪,认为这将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时把悲伤和恐惧当作怯懦的表现。此外,对不同的家庭成员,父母对待情绪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家长允许儿子表达愤怒,允许女儿伤心难过,却不允许儿子表达悲伤,女儿表达愤怒。

在了解了这几种不同的教养方式后,你或许会发现自己与孩子交流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期望作出改进。那么,你将在第3章中读到有用的建议。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对情绪管理训练的5大核心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

忽视型家长

·对孩子的情绪不够重视,认为它无足轻重

·不与孩子共享情绪,或者忽略孩子的情绪

·希望孩子的消极情绪快速消失

·典型的表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关闭情绪通道

·取笑或忽视孩子的情绪

·认为孩子的情绪是不理智的,因此不必当回事

·对孩子想要表达什么丝毫没有兴趣听

·缺少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

·当孩子变得情绪化时,会感到担心、焦虑、反感、伤心或恐惧

·担心自己会情绪失控

·过于关注如何消灭情绪,而不关注情绪本身的意义

·认为消极情绪是有害的

·认为关注消极情绪会让事情更加恶化

·面对孩子的情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认为孩子有情绪意味着大人有问题需要解决

·认为消极情绪是孩子调整能力差的表现

·认为孩子表现出消极情绪是在往父母脸上抹黑

·缩小孩子的感受,对那些引起孩子消极情绪的事件不予重视

·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认为时间能解决一切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他们将明白自己的感受是错误的、不恰当的、不被认可的。他们会认为,是因为自身存在某种问题,所以才会有那种不好的感受。他们将不太擅长调整自己的情绪。

压抑型家长

·身上具有很多忽视型家长的行为表现,只不过更加负面

·因为孩子表达情绪而评判、指责孩子

·过分强调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

·强调孩子要向好的情绪或行为标准看齐

·不论孩子是否有不良行为,都会因孩子表达情绪而斥责、教训或惩罚孩子

·认为表达消极情绪应该有时间限制

·认为消极情绪应该加以控制

·认为消极情绪是孩子性格不好的表现

·认为孩子通过消极情绪来操控大人;这种观念会引发权力的抗衡

·认为情绪让人软弱;孩子必须在情感上坚强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

·认为消极情绪是毫无益处的,是在浪费时间

·认为悲伤等消极情绪是一种需要克制的常见情绪

·关注孩子对大人权威的服从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同忽视型家长。

放任型家长

·完全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绪表达

·当孩子感受到消极情绪时,给孩子以安慰

·对孩子的行为不提供任何指导

·不教孩子感知、标注和应对情绪

·是“好好先生”,什么事都应允,不划定界限

·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不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面对消极情绪时,觉得除了包容以外没有其他可以做的

·认为管理消极情绪就像操控压力装置,情绪一旦发泄出来就万事大吉了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他们将不懂得如何调整情绪;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建立友谊,与其他小朋友相处。

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

·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作增进亲密感的机会

·当孩子伤心、生气或害怕时,愿意花时间和他在一起;不会对孩子的情绪失去耐心

·能够感知并重视孩子的情绪

·认为孩子的消极情绪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台

·对孩子的情绪状态很敏感,即使是细微的情绪变化也能感觉得到

·当孩子表达情绪时,不会变得困惑或焦虑;知道这时应该做什么

·尊重孩子的情绪

·不会取笑或忽视孩子的消极情绪

·不会告诉孩子他应该怎么想

·不会觉得自己需要解决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利用情绪化的瞬间去做如下事情:

——倾听孩子

——共情,用温情和安慰性的话语来对待孩子

——帮助孩子为他正在感受的情绪贴上标签

——指导孩子调整情绪

——划定行为界限,教给孩子什么是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他们将学会信任自己的感觉、调整情绪、解决问题。他们有更强的自尊感,学习成绩很好,与他人相处融洽。

忽视型家长

如果罗伯特听到自己被归类为“忽视型家长”,他一定会很意外。在研究人员采访他的过程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很爱女儿希瑟,常常花大量的时间陪她。每当她不高兴时,罗伯特都会尽自己所能去“安慰”她。他这样说道:“我抱着她四处走,问她是不是需要什么。‘你想看电视吗?要不要给你放个电影?你是想出去玩吗?’我就这样,和她一起想办法,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然而,罗伯特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正面关注孩子的各种消极情绪。他不会问这些问题,比如:“希瑟,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你今天是不是有点不开心?”因为他认为关注消极情绪无疑是火上浇油,会把它放大,造成更大的伤害。和很多家长一样,他担心悲伤或愤怒等消极情绪会吞噬一个人的生活,他不想让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更不希望它发生在自己宝贝女儿的身上。

为消极情绪关上发泄的大门,是很多家长在童年时就学会的行为方式。有的父母从小是在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吉姆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吉姆现在依然记得父母30年前的争吵,每当那时,他和兄妹们会分散到不同的房间里,每个人都通过努力保持安静来应对正在发生的这一切。他们不能讨论父母的问题,更不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这会让父亲的怒火更加凶猛。如今,吉姆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他依然保持着回避、掩盖哪怕是一丝冲突或情感痛苦的痕迹,甚至当6岁的儿子被学校的坏孩子欺负时,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谈论这些问题。吉姆想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倾听他的问题,帮他想出解决方法,但他在谈论这些内心深处的问题方面没有丝毫的经验。结果导致他很少主动开始这样的谈话,而他的儿子似乎也能感受到父亲的不安,所以也不打算向他说出自己的问题。

在贫困或疏忽大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父母,在应对孩子的情绪时也会遇到问题。这些父母从小就担当起了拯救者的角色,作为父母,他们感到自己有义务摆平孩子的所有难题——每一次伤害、每一次不公正的待遇。然而,这项起初看来是“超级父母”角色的工作,会变得越来越难以胜任;父母会越来越搞不清楚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举个例子,在我们的实验中,有一位妈妈因为儿子弄坏了最喜爱的玩具卡车,而自己又不能安慰他,变得很困惑,甚至有点心烦意乱。如果她不能修好这个小玩意,或者说不能让他的世界再度完整,她就不知道该如何排解儿子的难过之情。在儿子的悲伤情绪中,她看到的是他需要让一切变好的需求,而听不到他渴望安慰和理解的心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把孩子的每一次难过或生气当成是一项无法满足的要求。父母感到沮丧,感到孩子在左右自己,因而开始忽视或缩小孩子感受到的紧张情绪。他们试图让问题最小化,想把它搁置一边,以为这样问题就会渐渐被遗忘。

“如果杰里米进来告诉我,他的伙伴抢走了他的玩具,我会说:‘别担心,他会还回来的。’”杰里米的爸爸汤姆这样对我们的研究人员解释道,“若他说‘那个孩子打我’,我会说‘这可能是个意外’。我想让他把这一拳忘了,继续自己的生活。”

杰里米的妈妈玛丽安也以相似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悲伤情绪。“我会给他一支冰激凌,让他振作起来,忘了那些不愉快。”她说。玛丽安说出了忽视型家长共同的声音:孩子不应该悲伤,他们的悲伤意味着孩子或者父母在心理上有缺陷。“当杰里米伤心的时候,我也很难过。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她说,“我就不想看到他难过。我希望他每时每刻都开心。”

在情绪低落时,忽视型父母认为笑脸和幽默感很重要,所以他们渐渐形成了一种“忽视”孩子消极情绪的习惯。比如,他们试着逗笑一个难过的孩子,或者把正在生气的孩子的情绪当成笑料。不论他们说出这些话时是出于好意(“我家宝贝的小笑脸儿哪里去了?”),还是带着羞辱(“威利,别老像个孩子!”),孩子听到的都是同样的信息:你对这件事的感受是错误的,你的判断是没有根据的,你不能相信自己的内心。

很多家长在缩小或否定孩子的情绪时,感觉自己理所应当这么做,因为他们的子女不过“还是个孩子”。忽视型家长之所以这样理所当然,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关心的问题,如摔坏的玩具或操场上的打闹,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无法和大人每天忧心的问题相提并论,如失业、家庭的偿付能力和理财的问题。他们甚至认为孩子是不理智的。当我们问一位父亲他是如何回应女儿的难过之情时,这位父亲满脸疑惑,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去做。“你们在说的是一个4岁的小女孩。”他说道。这位父亲认为, 自己小女儿的悲伤感觉“往往基于对这个社会的运转方式缺乏了解”,因此不值得给予重视。他解释道:“她的反应是孩子气的表现。”

但并不是所有的忽视型家长都对孩子的情绪丝毫不敏感。事实上,很多父母能深深地体会孩子的感受,却因为出于父母急切保护孩子的本能,而做出不合适的行为。他们认为消极情绪是有害的,因此不想让它们在孩子身上出现。他们认为,长时间地停留在消极情绪中是不健康的。如果他们能和孩子坐下来共享情绪,那他们的关注焦点,也仅仅是如何能快点把孩子从这种情绪中转移出来,而不是关注于情绪本身。例如,萨拉很担心自己4岁的女儿因为养的宠物小豚鼠死去而太过难过。“我担心如果我坐下来,分享贝姬所有的感受,会让她更加难过。”她解释道。所以,萨拉选择了更低调的方式。“我告诉她:‘没事。生活中这种事情避免不了。你的小豚鼠只是太老了。我们可以再买一只新的。’”萨拉若无其事的回应或许让她避免了直面贝姬焦虑的情绪,但她并没让贝姬感觉到自己被人理解,并不能给女儿安慰。事实上,贝姬可能还会想:“如果这没什么大不了,为什么我会这么难受?我想自己实在是太孩子气了。”

最后一点,许多忽视型的家长因害怕局面失控,而选择去否定或忽视孩子的情绪。从这些父母口中,我们经常听到他们用“火爆”“风暴”“暴烈”等词语来形容孩子的情绪:“他刚才脾气很火爆”“她冲我发飙了”“他刚在这儿制造了一场风暴”。

通常,追溯这类家长的童年,在他们学习调整情绪的时期,他们并未得到外界的帮助。成年后,当感到伤心时,他们担心自己会陷入一种挥之不去的抑郁中;生气时,他们担心自己会越界,对别人造成伤害。

芭芭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她当着丈夫和孩子的面发 泄情绪,她会感到自责。她认为表达愤怒是一种“自私”的表现,甚至是危险的,“就像那种杀人蜂”。此外,她还表示, 自己的愤 怒“不会带来任何收获……我提高了自己的嗓门,但接着……他们都很厌恶我”。

有了对自己愤怒情绪的不好印象, 当女儿生气时,芭芭拉会用幽默来转移她的情绪。“当妮科尔生气的时候,我只会笑,”她说,“有时,妮科尔表现 ,对她说‘别闹了’‘高兴起来’。”妮科尔生气时,会让芭芭拉发笑;但妮科尔自己是否觉得这情形很可笑呢?芭芭拉似乎并不关心这个问题。“她 这么小,小脸却憋得通红,”芭芭拉说,“她的样子看起来真像个 洋娃娃,我当时就想‘这多逗啊!’”

当妮科尔有消极情绪时,芭芭拉还会用其他能想到的方法来转移她的注意力。她讲述了一次妮科尔因为哥哥和他的朋友们不让她参加游戏而生气的事情。“我把她放在腿上,和她玩起了一个小游戏。”芭芭拉很骄傲地述说着。她指着妮科尔的深红色厚裤袜,问道:“宝贝,你的腿怎么了?那么红,还毛茸茸的!”妮科尔被逗乐了,咯咯地笑了起来。妮科尔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 和对自己的关注,这让她忘记了自己刚才的气愤,转而去做别的 事情。芭芭拉认为自己成功地处理了这件事,她说:“我会刻意 这么做,因为我发现这个方式用在她身上真的很有效果。”

然而,芭芭拉不知道, 自己因此而错失了一个和妮科尔交流感受、帮她了解嫉妒和被孤立的情绪的机会。这件事本可以成为芭芭拉和妮科尔共情的好机会,帮助妮科尔认识自己的情绪。她还可以帮助妮科尔找出解决与哥哥之间矛盾的方法。相反,妮科尔得到的信息仅仅是:你的愤怒是不重要的;你最好把它咽进肚子里,去关注其他事情。

压抑型家长

压抑型家长和忽视型家长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当描述孩子的情绪经历时,他们表现得非常苛责,对孩子缺少同理心。他们不只忽略、否定或贬低孩子的消极情绪;他们压抑这种情绪。结果导致他们的孩子常常因为表达悲伤、愤怒或恐惧等情绪而被斥责、管教或惩罚。

压抑型家长不会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会关注孩子由情绪引发的行为。比如,如果女儿因为生气而跺脚,妈妈会因为她令人不快、挑衅的行为而对她进行体罚,却不去弄清楚是什么让女儿如此生气。一个父亲因为儿子有每晚睡觉时大哭的习惯而训斥他,却不会把儿子的眼泪和他对黑暗的惧怕联系起来。

压抑型父母会习惯性地评判孩子的情绪体验,急于对他们的表现作判断,而不去考虑这种情况究竟需要安慰、指责还是惩罚。乔这样解释道:“如果儿子蒂米的坏情绪是出于一个好的原因,比如因为妈妈晚上不在家而想念她,那我就能理解他,会感同身受,并试着让他高兴起来。我会拥抱他,和他聊聊天,试着让他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但如果蒂米是因为父亲不喜欢的原因而难过,“比如,我叫他去睡个午觉,如此之类的”,乔就会很严厉地回应他。“他表现得很难过,仅仅是因为他想做一个顽皮孩子,所以我会不管他,或者叫他振作起来。”乔把这种情绪起因的分别,当成了自己管教孩子的准则。“蒂米应该学着不去那样做(因为不好的原因而难过),所以我告诉他:‘小子,郁闷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

很多压抑型父母把孩子的眼泪当作操控家长的一种手段,这会更加惹怒他们。一位母亲这样说道:“女儿每次哭闹或者撅嘴,都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这样理解孩子的泪水或脾气,只能将事件从单纯的情绪问题升级为力量的对抗。父母们会想:“孩子哭是因为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如果我不满足他,我就得继续忍受他的哭声、胡闹和耍赖。”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感到自己被孩子威胁了,他们接下来会发怒,或者用惩罚的手段来回应孩子。

和很多忽视型家长一样,压抑型父母也很害怕应对情绪化的时刻,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会情绪失控。“我不想生气,因为每次生气我都感觉自己要失控了。”5岁男孩卡梅伦的妈妈琼这样说道。面对一个叛逆的孩子,这些家长会莫名地感到自己被各种不信任的情绪和行为围困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因为孩子“惹我生气了”而惩罚孩子,并觉得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琼这样解释道:“如果卡梅伦开始大吼,我会说:‘我不会忍受你的胡闹!’如果他还继续那样做,我就会揍他一顿。”

琳达的丈夫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男人,所以她担心自己4岁的儿子罗斯长大了会“和他爸一个样”。琳达急切地想拯救孩子免于那样的厄运,所以她常常采取“以暴制暴”的方法来回应儿子。“当罗斯难过的时候,他会又踢又闹,我就会揍他,好让他安静下来,”琼解释道,“或许我不应该那样做,但我真的不想让他脾气那么坏。”

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表达情绪时训斥或惩罚孩子, 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坚强。当男孩们表现出恐惧或悲伤时,他们压抑型的父亲极有可能会教训他们一顿。这些家长相信,这是一个艰难的世界,所以他们要求儿子别“老像个胆小鬼”或“总哭哭啼啼的”。

还有一些极端的例子,有些家长不允许孩子表达任何消极情绪。“好吧,凯蒂很难过,”一位父亲带着嘲讽意味地说起自己的女儿,“那我要怎么做呢?挠她的下巴?我不认为这是我要做的。我相信,每个人应该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对于女儿的愤怒,这位父亲采取的是“以眼还眼”的方式——女儿一生气,他就会生气。如果凯蒂“勃然大怒”,她的父亲理查德就会“揍她的屁股”或“打她的头”。

当然,即使是在压抑型父母中,像这种完全压抑孩子并以严厉的方式回应的例子也只是少数。对很多家长来说,他们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变成“压抑型家长”。例如,有些家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包容孩子的消极情绪,只要孩子的表现在他们可以容忍的范围以内。在我们的研究中,有一位父亲就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闹钟的形象。他说他会忍受孩子的脾气,直到“脑袋里的闹钟铃铃作响”。这时,这位父亲就会把儿子杰森从他的脾气中叫停,并实施对他的惩罚——与家人隔离。

在所有消极情绪当中,有些家长尤其会压抑孩子的悲伤情绪,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精力。一位父亲用“冷酷的现实主义者”来称呼自己,他说自己把孩子的悲伤当成一种“时间的浪费”,“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有建设性的回报”。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悲伤是一种珍贵而稀缺的资源,在小事上浪费太多,就会没有太多留给生命中重大的悲伤时刻。然而,不论这类压抑型家长是以分秒还是以泪水计算孩子的悲伤,他们都在传递一个讯息——你在浪费自己的情绪。“我告诉查理把自己的悲伤之情省省,留给像小狗死去那样的重大时刻,”葛瑞格说,“丢了个玩具,撕掉了书中的一页纸,这不是什么值得悲伤的事情。如果是宠物死了,那你悲伤一下还差不多。”

如果家庭坚持这样的理念,那么孩子就会常常因为在无足轻重的事情上悲伤而受到惩罚。如果父母在童年时被忽视,那么他们更容易把孩子的悲伤当作一种“奢侈品”,只有那些在情感上享受优越待遇的人才能负担得起。在我们的研究中,有一位名叫卡伦的母亲,她从小被父母遗弃,是由远房亲戚抚养长大的。从小缺少情感安慰的卡伦,对女儿“黑色情绪”的忍耐力很低。

忽视型家长和压抑型家长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事实上,很多把自己归类为忽视型父母的家长,在日后却发现自己身上具有很多压抑型家长的特质。同样,忽视型父母和压抑型父母养育的孩子也有很多共同点。我们的研究显示,这两类家庭的孩子常常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在被父母教育了无数次自己的感受是不恰当的或不被认可的以后,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相信, 自己有那样的想法是因为自身存在什么问题,导致他们的自尊感很低。他们不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相比其他孩子,他们在集中注意力、学习、与同伴相处等方面表现得较差。另外,我们可以预见,这些因为表达内心感受而受到训斥、隔离和体罚的孩子,会把情绪共享当成是一种高风险的任务;因为它能带来羞辱、抛弃、痛苦和虐待。如果有一把衡量情商的标尺,那么我会说:很不幸,这些孩子得分很低。

这样的结果是悲剧,也是讽刺,因为这些孩子的家长,无论是忽视还是压抑孩子情绪,都是出于对孩子深深的关爱才这样做的。为了保护孩子免受情绪上的痛苦折磨,这些家长会刻意避免或叫停那些可能带来眼泪或坏脾气的情绪共享时刻。这些父母以培养坚强男人的名义,对表达恐惧或悲伤之情的儿子进行惩罚;以养育心地善良的女子的名义,要求女儿把愤怒往肚子里咽,强颜欢笑。但到最后,这些策略产生的效果适得其反,这些孩子错失了体会自己情绪的经验,不懂得如何有效应对情绪,长大后对生活的重重挑战毫无准备。

放任型家长

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中,有一类家长和忽视型、压抑型家长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接受孩子的情绪,不论孩子表达何种情绪,他们都会急切地表示无条件认同。我把这种类型的家长称作“放任型家长”。这些家长心中充满了对孩子的同理心,他们会让孩子知道:无论他们经受什么,爸爸妈妈都能理解他们的感受。

但问题是,放任型家长通常缺乏指导孩子应对消极情绪的技巧,或者根本不愿意这样做。面对孩子的感受,这类家长采取的是不干涉的理念。他们把应对愤怒或悲伤等情绪,简单地当成一种压力的释放: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父母的使命就圆满完成了。

对于如何帮助孩子从情绪经验中学习、成长,放任型家长似乎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不懂得教孩子解决问题,更加不知道该如何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有人用“过度放纵”来形容这些家长,因为他们打着无条件包容的名义,实际上是在纵容孩子使用一些不恰当甚至是恣意妄为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此一来,孩子生气时,会用言语或行为伤害别的孩子;悲伤时,会毫无节制地哭闹,而根本不去理会该如何安慰自己,平复心情。尽管这些表达消极情绪的方式在家长看来是可以接受的,但对没有太多生活经验的孩子来说,却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恐惧,就像在情感痛苦的无底洞中挣扎,丝毫不知道该如何从中解脱。

我们的研究显示,关于情绪,很多放任型的家长都不知道该教孩子什么。他们其中有些人说自己很少想过这个问题。有些人含糊地表示想给孩子“更多”。但除了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以外,到底还能做些什么,他们普遍很迷茫。

和压抑型、忽视型父母一样,放任型家长的教养方式也是自己童年成长经历的一种映射。

在萨莉的童年里,父亲经常体罚他们兄弟姐妹,不允许他们 发泄自己的愤怒或沮丧。“我想让我的孩子知道,他们可以尖叫、大吼,只要他们愿意,”当了妈妈的萨莉解释道,“我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完全可以说 ‘我被欺负了,我很不高兴’。”

同时,萨莉承认,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她时常感到很沮丧,她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当瑞秋做了坏事时,我很想对她说:‘那样做不是什么好主意,我们是不是可以试试别的办法。’”然而,她却发现自己常常对瑞秋大声吼叫,甚至还打她耳光。“我发现我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最后居然那样对孩子,而事实证明,只有 那样才有效。”她感叹道。

另外一位妈妈叫埃米,她小时候常常感受到一种伤感——她现在怀疑这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我想这种感觉源于一种恐惧,”她回忆道,“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情绪才产生的这种恐惧心理。”不论这种感觉的根源是什么,在埃米的回忆中,没有一个大人愿 意和她一起谈她的感受。相反,她听到的往往是要求她转变心态的声音。“他们总是对我说:‘笑一个!’这真的很令人反感。”久而久之,她逐渐学会隐藏自己的悲伤,在想要表达这种情绪时选择退缩。长大后,她成了一名跑步爱好者。在这项单人运动中,她独自为自己的忧郁寻求安慰。

现在,埃米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她发觉其中一个儿子和她一样有周期性的悲伤情绪,对此,她能深刻地理解他的感受。“亚历克斯把它称为‘一种有趣的感觉’,这和我当年的感觉一模一样。”埃米下定决心, 当亚历克斯感到情绪低落时,她不会要求他强颜欢笑,她会对他说:“我理解你的感受,因为我也曾经有过那样的感觉。”

然而, 当亚历克斯沮丧时,埃米依然很难和他相处。当问到自己是如何应对儿子的悲伤情绪时,埃米说:“我出去跑步。”事实上,她也退缩了,留下儿子一人面对这一切,这和她童年时遭遇的困境是同一个效果。亚历克斯独自在焦虑和恐惧中徘徊;而妈妈不在身边,不能给他依靠和任何情感上的支持。

这种只懂得包容孩子却不懂得引导孩子的放任型家长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很不幸,答案并不乐观。这些孩子很少能从大人身上得到指导,所以他们不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当他们生气、悲伤或失望的时候,他们缺乏让自己恢复平静的能力,这让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更不善于学习新的技能。这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他们很难捕捉到那些微妙的社交性暗示,在交朋友和保持友谊方面困难重重。

这又是一个极为讽刺的事实。尽管放任型父母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极力想让孩子把握每一次幸福的机会,但由于他们不能给孩子提供应对艰难情绪的指导,他们的孩子在长大后,和忽视型、压抑型父母养育的孩子处境基本相似——情商很低,对未来的各种挑战没做好准备。

情绪管训练型父母

从某种程度上讲,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的区别并不大。这两类父母看起来都无条件包容孩子的感受,都不会忽略或否定孩子的感受,更不会因为孩子表达情绪而轻视或嘲弄他们。然而,这两类父母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还担当起孩子情绪世界导师的角色。他们不只接纳孩子的情绪,更会对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解决问题。

我们的研究证明,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对自己和所关爱的人的情绪有着极强的感知能力。此外,他们认为,生活中所有的情绪,包括那些悲伤、愤怒、恐惧等消极情绪,都有其存在的目的。例如,有一位母亲称, 自己对当局的愤怒促使她写信抗议。一位父亲说,妻子的愤怒让她有动力去和住宅周围的施工项目周旋。

就连他们看待悲伤情绪的眼光也是积极的。“每当我感到伤心,我就知道它在提醒我,让我慢下来,关注自己的生活,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丹说。这种观念已经延伸至了他和女儿的关系中。他不会压抑或试着抚平珍妮弗的感受,相反,他会把她伤感的时刻当作拉近和女儿内心距离的好机会。“在这个时候,我会抱着她,和她说说话,让她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爸爸和女儿在同一个波段上,这对珍妮弗来讲是一个认识自己情绪、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好机会。“十次中有九次,她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打哪里来,”丹说,“所以,我会试着帮她认识自己的情绪……然后我们会讨论,下次有这样的感受应该怎么办,如何应对,等等。”

很多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表示,当孩子表达情绪时,他们会很欣赏,因为这证明孩子和他们有着同样的价值观。一位妈妈回忆说,当看到自己5岁的女儿看着电视节目泪眼汪汪时, 自己很欣慰:“这让我很高兴,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一个真诚的人,她不只关心自己,还关心其他事,关心其他人。”另外一位妈妈告诉我们,那天,当4岁的女儿在挨骂后冲她反击时,她有多么骄傲,还有点惊喜。“我不喜欢你说话的口气,妈妈!”小女孩对她说,“你那样说让我很伤心!”当妈妈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后,她对女儿的果敢感到惊喜万分,并对女儿能使用自己的愤怒来要求尊严而感到欣慰。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父母能看到孩子消极情绪存在的价值,所以当孩子生气、伤心或害怕时,他们比一般父母更加有耐心。他们愿意花时间和一个哭哭啼啼或烦躁不安的孩子待在一起,倾听他们的担忧,和他们共享情绪,让他们发泄心中的愤怒,或者让他们“哭出来”。

杰克说,他会试着和儿子泰勒站在同一视角看问题,尤其是当儿子因为和他争论而不愉快时。“当我真正听取泰勒的观点时,他会好受很多,因为这让他知道,我们能够以他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是作为两个平等的人来解决冲突,而不是一个男人和他的宠物。”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鼓励孩子对自己的情绪要诚实。“我想让孩子们知道,生气并不代表她就是坏人,也不代表她憎恨那个令她生气的人,” 4个女孩的妈妈桑迪说,“我想让她们知道,那些令她感到生气的事物也有好的一面。”与此同时,桑迪为女儿们的行为划定界限,教她们用更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她想让女儿们成为一生的朋友,但她知道,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姐妹们应该善良地对待彼此,呵护彼此间的感情。“我告诉她们,对姐妹发火,这没问题,但不能说一些难听的话,”桑迪说,“我对她们说,家人是你们的依靠,无论发生什么事,你们永远都可以找她们,所以,你们不应该疏远彼此。”

在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中,这种划定界限的行为非常普遍。他们能包容孩子所有的情绪,但不会纵容他们所有的行为。如果孩子的行为方式伤害自己、伤害别人,或者对他的人际关系有害,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会对这种有害行为立刻叫停,指导孩子重新选择更适合的行为来表达情绪。他们不会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帮他们避免一些情绪化的时刻,因为他们知道,孩子需要这些体验,通过这些体验,才能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玛格丽特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她4岁的儿子本从婴儿期开始,就一直情绪不稳定。为此,她一直在思索如何帮助他。玛格丽特说, 当本生气时,“他会咬牙切齿,大吼大叫,扔东西”,“他会冲弟弟发火,或者弄坏玩具”。玛格丽特没有试图消除本的愤怒情绪,因为她相信,这样做无疑是无用功。她尝试教本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愤怒。 当她看到他的情绪变得紧张时,她会让本做一些有减压效果的活动。比如,她会让本去外面跑步,或者让他去地下室敲鼓,这是玛格丽特特意为他买来的。尽管玛格丽特对本变化无常的脾气很担忧,但她也从他倔强、固执、不屈不挠的性格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他从不放弃。如果画的画没让自己满意,他就会不停地画,哪怕要把画好的画扔掉五六次。一旦他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了,他难受的感觉也就消失了。”

有人说,远远地看着孩子独自努力克服问题的过程,让父母感到焦虑难耐。尽管如此,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也不会担当起“灭火队长”的角色,替孩子解决所有的问题。例如,桑迪常常对4个女儿说,她们不能把所有喜欢的新玩具和新衣服都买回家,而这常常招致女儿们的抱怨。桑迪没有做什么去安慰她们,而仅仅是去倾听她们表达心中的失落感,并告诉她们,在这种情形下,有失望的感觉是很自然的。“我想,如果她们现在就能应对一些小小的失望,那么长大以后,如果生活中出现更大的失望,她们将知道该如何面对。”

玛丽亚和丹也希望自己的耐心最终会带来回报。“我希望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珍妮弗在多次应对这些情绪以后, 自己知道该如何去做,”玛丽亚说,“我希望她会有足够的自信,明白自己完全可以有那样的感受,而且知道该如何应对。”

在生活中,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非常重视情绪的力量和价值,所以他们不会害怕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情绪。当他们难过时,他们能在孩子面前哭;他们可以发脾气,并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那么生气。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他们理解情绪,并相信自己能正确地表达愤怒、悲伤、恐惧等情绪,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为孩子的学习做出了榜样。事实上,父母的情绪表露是对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最有效的诠释。当看到父母经过激烈的争吵后,对彼此的分歧达成了和解,孩子将学会如何化解冲突,并为真爱的持久力所打动。同样的道理,当看到父母极度悲伤的样子(如离婚、祖父母去世等原因),孩子将学会如何应对悲伤和绝望。特别是当看到身旁的大人在悲伤时关心彼此,给予对方支持、安慰和帮助时,孩子将懂得,分享彼此的悲伤有助于建立感情的联结,增进彼此的亲密感。

如果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的言行伤害到孩子——这种情况在任何家庭都会发生,他们会敢于向孩子道歉。父母在承受巨大压力时,可能无意间会作出一些不恰当的回应,如用不好的词称呼孩子,或者提高嗓门吓孩子。他们对做出这些行为感到后悔时,会敢于对孩子说“对不起”,并从这件事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样的情况也是一种增进亲密感的机会,尤其是当父母坦诚说出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后将会用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应对时。通过这件事,父母也在告诉孩子该如何处理内疚、悔恨和悲伤等情绪。

情绪管理训练的有效进行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纪律,要让孩子明白,违反这些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事实上,在实行情绪管理训练的过程中,父母将发现,孩子的行为问题将逐渐减少。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当孩子出现轻微的情绪变化时,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就会觉察到,并对其作出回应。换言之,家长还没等到孩子情绪激化,就已经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关注。孩子将逐渐明白,父母理解自己,对自己感同身受,对自己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非常关心。他们不需要做出极端的行动,就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切。

其次,从小接受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能熟练掌握安慰自己的技巧,能在承受压力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镇静。这让他们不会轻易做出不好的行为。

再次,因为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不会否定孩子的情绪,所以他们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概率也会降低。换句话说,孩子不会因为伤心哭泣或表达愤怒就被大人训斥。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还会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关于什么行为是正当的,什么是不恰当的,他们会告诉孩子明确而一致的标准。当孩子知道纪律,并且理解打破这些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时,他们就更加不会做出不好的行为。

最后,这种形式的教养方式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结更加坚固,孩子会尊重父母的意愿,更愿意服从他们的要求。这些孩子把父母看作自己的知己和盟友。他们想让自己的盟友高兴,不想令他们失望。

一位母亲讲述了自己和女儿相处的一个片段,向我们演绎了这种感情联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苏珊娜在女儿的作业本中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的是关于另外一个小朋友的坏话。尽管这张纸条上没有署名,但是苏珊娜能认出来,那是女儿劳拉的笔迹。当苏珊娜带着这张小纸条去质问劳拉时,女儿没有大胆承认,坚持说不是自己写的,但苏珊娜知道劳拉在撒谎。这件事让苏珊娜烦心了好几天,因为她感觉自己对女儿的信任正在消退,女儿纯 真无瑕的天性正在变质。最后,她知道自己必须再次提起这个话 题,而这一次,她会告诉女儿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

“关于那张小纸条,我知道你在撒谎,”苏珊娜坚定而明确地 说道,“这让我对你感到很失望,也很伤心。我相信你是一个诚 实的孩子,但现在却发现你在撒谎。我想让你知道,如果你准备好对我说出实话,我会聆听,会原谅你。”

沉默了两分钟后,劳拉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关于纸条,我对你撒谎了,妈妈。”她哭着说道。女儿说完这些,苏珊娜给了她一个拥抱。接下来,她和女儿坐下来,谈了很多关于纸条的事,关于纸条中提到的那个小女孩,关于劳拉该如何化解和她的冲突。与此同时,苏珊娜再次向女儿强调,诚实对她们母女关系的价值。据苏珊娜回忆,劳拉后来再也没对她撒过谎。

当孩子和父母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结时,父母再通过这条感情联结教导孩子如何调整情绪、解决问题,好的效果就会显现。就像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样,接受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在学业上有更高的成就,身体更加健康,和同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他们很少出现行为方面的问题。遇到痛苦经历时,他们能更快地恢复到良好的状态。有了这样的高情商,他们已经使自己做好准备,迎接生命中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高情商教养要点

◎忽视型家长漠视、忽略或轻视孩子的消极情绪。

◎压抑型家长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持批评的态度,经常会因为孩子表现出消极情绪而训斥或惩罚孩子。

◎放任型家长包容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但不能提供必要的指导,也不能给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

◎父母的情绪表露是对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最有效的诠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