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让孩子免受家庭冲突的伤害

让孩子免受家庭冲突的伤害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只要父母在情感上体谅孩子,帮助孩子应对消极情绪,指引他们安然度过家庭冲突,孩子就能免受家庭冲突甚至是父母离婚带来的危害。关于孩子因家庭矛盾而出现的行为问题,社会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一而足。赫瑟林顿认为,在父母分居或离婚期间的头两年,对孩子而言都是家庭关系出现严重动乱的时期。

如果请那些父母婚姻不幸福的成年人描述自己的童年,你可能会在他们的故事中听到悲伤、困惑、痛苦和虚假的希望。他们会告诉你,当看到父母离婚时, 自己有多么无助和痛苦。如果父母是痛苦婚姻的坚守者,仅仅是“为了孩子”而勉强维持,孩子将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没日没夜地伤害彼此。

情商关键词

情感生态

就像环境中的空气、水 和土壤会影响小树的生长一样,父母的婚姻氛 围、家庭的氛围也决定 着孩子情绪的健康。

不论父母是离婚、分居,还是坚守婚姻,只要他们表现出对彼此的敌对和轻蔑,孩子都会一样地感到痛苦。因为无论离婚与否,父母的婚姻氛围都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赖以生存的情感生态(emotional ecology)环境。就像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和土壤会影响小树的生长一样,父母关系的好坏也决定着孩子情绪的健康。作为父母,你如何与配偶互动,将影响到孩子的生活态度和未来将取得的成就,影响他调节情绪的能力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总体而言,当夫妻呵护、支持彼此时,孩子的情商也会蓬勃发展。而那些常常暴露于父母冲突下的孩子,则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对那些正在经历婚姻冲突的父母而言,这恐怕是个不幸的消息,但希望还在,尤其对那些致力于改善彼此关系的父母而言,即使他们已经离婚。我们现在知道,真正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不是父母之间的冲突,而是他们处理冲突的方式。

我们还发现,情绪管理训练将保护孩子减轻父母婚姻矛盾带来的危害。只要父母在情感上体谅孩子,帮助孩子应对消极情绪,指引他们安然度过家庭冲突,孩子就能免受家庭冲突甚至是父母离婚带来的危害。迄今为止,情绪管理训练是唯一一种被证明能有效保护孩子缓释这些危害的方法。

最后,我们发现,改善婚姻关系的道路与成为好父母的道路其实有殊途同归之效。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对改善婚姻关系也适用,这包括情绪的感知能力、共情的能力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技巧将对婚姻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努力成为好父母的过程中,他们与配偶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在我们探讨情绪管理训练是如何起到保护孩子的作用之前,我们最好先看一下婚姻冲突和离婚问题是如何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的。

婚姻矛盾、离婚如何伤害孩子

通过对有子女的家庭进行观察和实验,我们发现,婚姻冲突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情绪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会影响到他们与同伴相处的能力。我们收集的数据显示,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中容易出现相互指责、抨击和轻蔑等情况,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将更容易显现出反社会行为,与同伴相处时更有攻击性。面对悲伤等情绪时,他们调整情绪的能力较差,很难集中注意力,不懂得如何安慰自己。除此之外,根据这些孩子的母亲提供的数据,他们生病的概率也更高,容易患上咳嗽、感冒等。研究显示,这些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慢性应激状态,因为在他们的尿液中,我们检测出了高于正常水平的儿茶酚胺(一种与压力相关的荷尔蒙)。

如何测量孩子与同伴相处的能力呢?我们在孩子的家里,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对孩子和同伴玩耍的情形进行30分钟的观察。每个家庭都会邀请孩子最好的朋友到场,一起参与实验。那么,如何对这段记录进行分析呢?我们主要观察孩子与同伴的互动程度。例如,他们是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需要两人配合的扮演游戏,还是更愿意各玩各的,很少去尝试团队合作?我们还对孩子明显的消极行为进行了记录,如争吵、威胁、骂人、泄密、打人等。当发生口角时,孩子们愿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还是当他们因为琐事而出现争执时,就让游戏不得不提前告终。之前的研究告诉我们,这些看似平常的差异实质上在孩子成年以后将有更显著的分别;孩子在童年时被同伴排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消极和不擅社交的行为模式。我们还知道,如果孩子不能与同伴建立友谊,他们将更容易患精神疾病。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收集的数据与第1章中提到的对家庭的采访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婚姻关系与孩子和同伴相处的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比家庭幸福的孩子,那些感受到父母婚姻矛盾的孩子,不太愿意与同伴配合,与朋友相处时显现出更多的消极行为。

关于孩子因家庭矛盾而出现的行为问题,社会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一而足。这些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婚姻矛盾、离婚会导致孩子在日后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在童年时,这种负面影响就已经开始显现了,比如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攻击性强,使他们被同伴排斥。父母们为自己的问题而自顾不暇,因而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孩子的情况,孩子因无人监督而逐渐偏离正常的成长轨道,向叛逆的群体靠拢。到了青春期,这些问题家庭的孩子好似在跌跌撞撞中误捅了马蜂窝一样,一连串的青少年问题接踵而至——成绩下滑、过早尝试性行为、滥用药物、少年犯罪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证据显示,承受家庭矛盾或离婚困扰的孩子在生活中体会到更多的抑郁、焦虑和退缩。弗吉尼亚大学的梅维丝·赫瑟林顿(E. Mavis Hetherington)教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离婚家庭的孩子罹患重大临床精神疾病的概率,比一般的孩子高出3倍。

对于为什么这些问题家庭的孩子会有更多的行为问题,更难与同伴相处,社会科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有些人认为,疲于和配偶(或前配偶)争吵的父母,常常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情况。离婚和导致婚姻破裂的矛盾让父母精疲力竭、六神无主、情绪低落,使他们很难成为家庭规矩的有效执行者。

赫瑟林顿认为,在父母分居或离婚期间的头两年,对孩子而言都是家庭关系出现严重动乱的时期。赫瑟林顿写道:“在这期间,一个满心烦恼的家长,或者说情感受到困扰的家长,和一个紧张兮兮、渴望父母关爱的孩子,很难互相支持和安慰对方,只会更容易让双方的问题更加激化。”离婚后,拥有孩子监护权的母亲“在孩子面前常常出现短暂性的情绪不稳,对孩子爱答不理,不支持、爱惩罚孩子”。并且,这些问题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不见,“对孩子越来越难以控制和监管,这已经成为很多离异妈妈长期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

这些发现,与我们研究经历婚姻矛盾的夫妻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中的发现相一致。这些父母对孩子更容易出现漠不关心、不理不睬的情况。他们很少会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

很多专家认为,出现婚姻问题的父母不仅不能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还会为孩子树立与他人相处的坏榜样。他们认为,见证父母攻击、蔑视对方,向对方挑衅的孩子,更容易在自己与伙伴相处时显露出相似的行为。没有人为他们树立感同身受地去倾听、协作解决问题的榜样,他们只能按照父母扔给他们的脚本去做——敌对和防御是正当的回应方式;只有好斗的人才能如愿以偿。

可以想象,生活在父母冲突的负面阴影下的孩子,将从父母身上学到很多不好的行为,但在我看来,婚姻冲突还会对孩子带来更严重、更深层面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从小就暴露于严重家庭冲突中的孩子。我认为,如果生活在父母冲突的压力之下,婴儿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将受到影响,这将从根本上决定孩子应对变化的能力。

当看到父母争吵或打架时,孩子会变得紧张,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研究表明,即使是非常小的孩子也会对大人的争吵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研究型心理学家马克·卡明斯(E. Mark Cummings)观察研究了孩子对大人争吵的反应,发现孩子通常通过大哭、紧张地一动不动地站着、捂耳朵、做鬼脸、要求离开等方式来回应。另外一些研究者发现,即便是6个月大的婴儿,也对紧张有反应,只不过这些反应往往不是通过言语来表达的。尽管婴儿并不能听懂父母争吵的内容,但他们知道,周围出现了什么不好的状况,因而表现得激动、流泪。

在我们的实验研究中,我们也观察到孩子有类似的反应。有一对夫妇参加过我们对新婚家庭所做的调查,他们后来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参与了进一步的实验。在这之前,我们的谈话记录显示,这对夫妇的夫妻关系很紧张,经常因意见不同而引起争执。在这次实验中,这种倾向进一步显现了出来。我们请他们和孩子一起玩,爸爸通过上下摇动孩子的双脚,吸引了孩子的眼神,妈妈开始发出“呜呜呜啊啊啊”的声音,抢走了孩子的注意力。结果,这场冲突让孩子很困惑,甚至变得不安,她转过脸去,开始 放声大哭。与此同时,她的心跳也开始变快。后来,尽管父母试着去安慰孩子,她的心率还是过了很长时间才逐渐恢复正常。

当然了,我们对婴儿所做的研究尚不充分,但通过类似的观察,我更加相信,父母矛盾所带来的危害在婴儿时就已经开始显现了,这一阶段正是孩子自主神经系统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在这几个月里的情感经历,将对他们的一生造成深刻的影响,决定着他们的迷走神经张力,也就是调节神经系统的能力。大哭时有没有人安慰,周围人的情绪氛围让他平静还是紧张,身边的人是紧张、关切还是焦虑、郁闷,所有这一切都将对婴儿产生长期的影响,决定着他们回应刺激、平复心情,从紧张中复原的能力。

当孩子渐渐长大,开始与周围的人展开交流时,这种能力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孩子需要懂得调整自己的情绪,才能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去学习。读懂他人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社会提示,这些都是情商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它们,孩子们在社会交往和学业方面将缺少自己的优势。

和很多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一样,我们的研究同样显示,经历父母矛盾、离婚的孩子在学业方面表现得更差劲。根据老师的评价,这些来自离异或冲突家庭的孩子在天资和智商方面表现得更差劲。社会评论家芭芭拉·达福·怀特黑德(Barbara Dafoe Whitehead)在《大西洋月刊》中这样描述这一情况:“在我们这个时代,美国教育的最大悲剧就在于,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学业上落后,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商或体能条件差,而是因为他们在情感上处于劣势……那些受到情感干扰的孩子,因为对自己家庭生活上演的悲剧太伤心、太忧虑,而没有心思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比如乘法表。”

根据尼古拉斯·齐尔(Nicholas Zill)对《全美儿童调查》所做的分析,孩子们会把童年遇到的这些问题延续至成年以后。研究人员对全美范围内的青少年进行了有代表性的随机调查,并仔细研究了240个年轻人的资料,这些人都在16岁以前父母就离婚了。尽管已经把父母教育、种族和其他因素考虑在内,齐尔发现,在18岁到22岁年龄段的孩子中,他们表现出严重情绪紧张和行为问题的概率比正常家庭的孩子要高一倍。他们在高中的辍学率也比普通孩子要高出将近一倍。在所有辍学的孩子中,离异家庭的孩子最终获得文凭或普通同等学力证书的比例要更低。

然而,在齐尔的研究结果中,最令人伤心的还是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他的研究显示,离异家庭中有65%的孩子与父亲的关系较差,相比而言,正常家庭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是9%。齐尔表示,出现这样的结果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惊奇,因为分居和离婚的男人大都不为孩子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更别提定期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了。与此同时,离婚也让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受到挑战。离婚家庭中有30%的孩子表示与母亲关系不融洽,相比而言,正常家庭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是16%。

“离异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至少会与父母中的一方关系疏远,他们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与父母双方关系都很差,这一事实足以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齐尔这样写道,“这意味着,这些孩子更容易受到家庭以外的人的影响,如恋人、同伴、老师之类的权威人士以及媒体等。尽管这些外人带来的影响不完全是负面的,但即便能够给他们带来足够的温暖,这些人际关系也不足以成为正常父母关系的替代品。”

还有一些研究显示了父母离异如何对孩子造成终身的影响。多项研究显示,经历父母离异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感到紧张,对家庭的满足感更低,对朋友们感到不满,感受到更多的焦虑,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差。

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我们最近得出结论,父母离异甚至会让一个人的寿命缩短。从1921年开始,心理学家刘易斯·特曼(Lewis Terman)就智商的可继承性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他对1 500个有天赋的加州孩子进行追踪调查,每5到10年测试一次他们的社会心理和智力发展情况。这些人被媒体称为“特曼人”。为了研究社会压力对寿命带来的影响,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霍华德·弗里德曼(Howard Friedman)对这些特曼人进行了追踪调查;当时他们中有一半的人已经去世,弗里德曼收集了他们死亡证明书上的信息。1995年,弗里德曼发布报告称,21岁前经历父母离婚的特曼人比其他特曼人平均提前4年死亡。(相比之下,他发现童年时经历父母死亡的孩子的寿命则未受到影响。他认为,这一结果与很多其他的研究成果相吻合:父母离婚或分居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比亲人离世带来的影响更严重。)弗里德曼同时还发现,经历父母离异的孩子长大后自己经历离婚的概率也更高,而他们离婚这一事实并不能构成他们寿命缩短的原因。弗里德曼总结道,在青少年生活的社会结构中,父母的离异是预测他们提前死亡的关键点。有了这么多离婚带给孩子伤害的证据,婚姻不幸福的夫妻会认为,守护一段痛苦、毫无希望的婚姻或许对孩子更好。不仅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包括很多其他研究者的成果,都对这一观点给出了百分百的否定。严重的婚姻冲突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与离婚一样严重。换言之,让孩子受到伤害的不一定是离婚本身,而是父母间的敌对状态和恶语相向的行为,这种状态在父母离婚以后还有可能会继续。在婚姻问题中,如果丈夫疏远家人,对妻子和孩子缺少情感上的支持,这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学家口中的“内化”(internalization)问题,如变得焦虑、抑郁、内向、孤僻;而如果夫妻间出现敌对和轻蔑对方的情况,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比较好斗,对同伴有攻击性。

情商关键词

内化

指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既然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中挣扎,将给孩子带来与离婚一样严重的伤害,那么,有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保护孩子免受婚姻矛盾的伤害呢?我们的研究数据证明,有这样的方法存在,它就是有着缓冲效果的情绪管理训练。

如何保护孩子免受婚姻矛盾的伤害

看到这么多证据显示孩子深受父母婚姻矛盾之害,有些父母可能会想,他们是不是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形式的婚姻矛盾,或者至少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事实上,这不仅是一个坏主意,而且还是不可能实现的。冲突和愤怒是日常婚姻生活中正常的组成部分。那些能够表达自己不同意见,并一起找出解决方法的夫妻,婚姻关系将更幸福、持久。前面也有提到,认可消极情绪的父母能更好地教给孩子如何应对自己的愤怒、悲伤、恐惧等消极情绪。

此外,研究还表明,孩子适度地见证一些正面婚姻冲突,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尤其是看到父母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如果孩子从来都没有机会看到父母生气,提出反对意见,协商解决问题,孩子就错失了有助于提高情商的重要一课。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积极地与配偶解决问题,让这次经历给孩子带来正面影响,而非负面的。显然,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因为配偶(包括前任妻子或丈夫)往往能激化对方的情绪。尽管如此,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保护孩子,让孩子从中受益。

|对婚姻关系进行情绪管理训练|

我们对孩子情绪需求的研究表明,那些被倾听、被理解、被重视的孩子更幸福,未来更有成就。如果把这些对待情绪的方式运用到父母自己身上,会对他们的婚姻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好奇,我和同事再次关注了那些被我们称为“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的婚姻状况。这些父母不仅能良好地感知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觉察到孩子的情绪。他们把孩子表达消极情绪的时刻,当作倾听的好机会。他们与孩子共情,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指导他们如何处理消极情绪,如何找出解决方法。

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些父母的家庭生活,还收集了很多关于他们婚姻状况的详细资料。通过长时间的采访,我们得以了解他们的情感经历和对婚姻的理念。在实验室研究中,我们观察了他们是如何解决冲突的。11年后,我们对这些家庭进行了追踪研究,统计出这其中有多少人离婚了,多少人考虑过离婚,多少人现在依旧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们发现,情绪管理训练不仅能保护他们的孩子,对这些夫妻的婚姻也是有效的保护。相比我们研究的其他夫妻,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对婚姻的满意度高,婚姻关系也更稳固。在他们身上,显露了对配偶更多的爱意,他们更喜爱对方,崇拜对方。当这些夫妻谈起婚姻理念时,他们更强调彼此陪伴的可贵。他们更多地使用“我们”,把两人的生活当作一项共同的事业。他们更多地带着认同感对待彼此,而非轻蔑或敌对的心态。在热烈的交谈中,丈夫们更少采取冷漠的方式回应。他们相信,表达而非隐藏消极情绪、对彼此坦诚而非隐瞒、面对问题而不是躲避问题,对夫妻关系更有益处。他们很少把两人共同的生活道路看作是一团乱麻,而是认为那些痛苦和挣扎都是值得的,它们让婚姻更持久。

考虑到以上因素,有人会问:究竟哪个更重要呢?幸福的婚姻,还是情绪管理训练的技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研究并不能给出标准答案。一方面,婚姻幸福、稳定的父母,更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孩子,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懂得倾听、共情和协同解决问题的家长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配偶和孩子,这对他们的夫妻关系以及孩子的成长都极有益处。 目前,尚缺乏足够的研究告诉我们这二者中哪种是第一驱动力。但我更倾向于相信,情绪管理训练的技巧是第一驱动力。也就是说,懂得在情感上关爱孩子的家长,也懂得在情感上关爱自己的配偶,而这一做法对他们的婚姻关系极为有利。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测,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清楚地显示了哪种婚姻相处之道才会带来稳定的婚姻。我在另一本书《婚姻成败之道》(Why Marriages Succeed or Fail)中收录了这项研究的详细内容。在这里,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如果你用第3章中提到的情绪管理训练技巧(情绪感知、感同身受地倾听、解决问题等)与配偶相处,你可能会收到可喜的结果。

在我们的研究中就有这样的实例:一位名叫安的母亲表示,通过帮助2岁的儿子认同情绪,她对自己情绪的感知能力也有所提高。这让她得以在夫妻关系中认同配偶的情绪,练习共情。她是一位艺术家。“如果不对情绪认同,真的会令人发疯的。”安说道,“比如,如果我说 ‘我今天收到了拒绝信,我很失望’,我可不想听到丈夫回答 ‘那么你期待收到什么呢?他们都太忙了,没人有工夫搭理你’。我更愿意听到他说 ‘看得出来,被人拒绝了,你很失望’。”安现在理解,需要这种情感上的呵护和理解的,不只是自己的儿子,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她和丈夫正在成为彼此的情绪管理训练导师。

|避免婚姻关系的四大杀手|

我们在对家庭和情绪的长期研究中发现,夫妻从婚姻矛盾最终走向离婚的边缘,实际上遵循着一种螺旋式下降的交流方式,这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最终导致婚姻的解体。这个过程通常会经过4个典型的步骤,我把它们称作“四大杀手”[1]。它们就像先兆,预示灾难的来临,每一个骑士带来一个灾难,又为下一个灾难的来临铺平了道路,让夫妻双方很难交流,关注的焦点一直放在配偶的缺点和对婚姻的不满上。按照对婚姻关系的危害程度排列,这四大杀手为:批评、蔑视、防御和筑墙。

我们还发现,这四大杀手不仅是危害夫妻关系的元凶,还对孩子造成极大伤害。当然,这一结果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意外。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充斥着父母对彼此的批评、蔑视、防御和筑墙,孩子更容易受到婚姻矛盾带来的伤害。

好消息是,我们利用这些发现,给父母提供了改善自身关系的建议,进而保护孩子免受婚姻矛盾带来的创伤。关于如何避免婚姻四大杀手,你将在下面读到一些建议,教你们在处理有争议的问题时如何顺利应对。这些建议不仅对夫妻双方适用,还对已经分居或离婚的父母有益处,尤其是当他们需要共同解决有关孩子的问题时。

婚姻杀手一:批评。我在这里所说的批评,指的是针对配偶人格的负面评论,通常还伴随着指控对方的过失。

表面上看,批评或许和抱怨没有太大的区别,而抱怨可以对婚姻产生积极的效果,尤其是当一方感到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实际上,抱怨和批评有着重要的分别。抱怨针对的是具体的行为,而批评则是攻击一个人的人格。通过下面的例子,你们将看出其中的区别:

抱怨:“你花这么多钱买衣服,我很担心我们的对务状况。”

批评:“你明知道我们有很多账单要付,还花这么多钱买衣 服?你真是太爱慕虚荣,太自私了。”

抱怨:“你周五晚上出去和朋友玩,我一个人感到很孤单。”

批评:“你这人太不负责任了,每个周末都出去玩,让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你一点都不关心这个家。”

抱怨:“我希望你不要再把衣服扔在地上。这会让卧室看起来很脏乱。”

批评:“我不想再给你检衣服了。你这人真是邋遢,不替别人着想。”

抱怨只是描述事实,而批评则会对对方的人格作出评价,并暗示对方应该怎么做。批评的言下之意是,你的配偶实在是糟糕透顶,他身上有严重的缺点,简直是无可救药。例如,你不说“我希望你偶尔也能买点草莓味的冰激凌”,而是用批评的语气说“你为什么老是买巧克力薄荷味的?你早就应该知道我很讨厌吃”。

背叛,是批评的另一个惯用主题。例如,你不说“真希望你没迟到,能早点带着孩子来参加我母亲的派对;你让她很失望”,而会说“我原本相信你会带着孩子准时到我母亲的住处参加派对,你却又迟到了。我早就应该知道,你会再一次破坏一场家庭聚会”。

批评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偏概全,例如“你从来都不做家务”“你总是让电话费暴涨”。

如果挫败感不能得到发泄,愤怒不能得到疏通,夫妻也会动用批评来攻击对方。一个人默默地生气,感到怒火中烧,配偶却无动于衷,不闻不问。当沉默的一方终于忍无可忍,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怒时,他就会突然发作,发泄自己一肚子的委屈和怨言。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常说的“厨房水槽效应” (kitchen sinking ),即批评者把一系列毫无关联的抱怨汇集到一起,比如:“你每次来接我都迟到。你从来都不肯花时间陪孩子玩。你一点都不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最后一次出去玩是什么时候?”如此密集的批评,在听者看来无疑是一种人格的侮辱。听到这些,他会感到很震惊、很受伤,甚至感到自己被暗算、被冤枉了。所有这一切都在带领夫妻关系逼近另一个更危险的杀手:蔑视。

情商关键词

厨房水槽效应

即发散型谈话,本来在说厨房下水槽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转到其他话题上去了。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危险的批评方式呢?答案就是,当问题出现苗头时,就及时处理,不要等到太生气或伤心, 自己忍无可忍时才发泄;通过具体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愤怒或不悦,言论要针对配偶的行为而不是人格或性格;不要推责诿过;只关注于当时当下,而不要一概而论;当表达心中的抱怨时,避免使用这样的句子作开场白:“你本应该……”“你总是……”“你从来都不……”

我们的研究表明,妻子比丈夫更喜欢批评对方。这可能是因为,妻子觉得把问题拿到桌面上来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而对丈夫而言,他们只会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去面对和处理冲突。这是一种很不幸的组合方式。很多情况下,正是因为丈夫对妻子的愤怒和想法无动于衷,她才会出言批评。如果妻子的抱怨不能从丈夫身上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她的愤怒就会升级为批评。其实,丈夫可以把妻子的愤怒当作改善婚姻关系的契机,从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当妻子生气时,想象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抱怨。秘密就在于,丈夫要在妻子的愤怒升级为批评之前,接受并对她的情绪作出回应。

婚姻杀手二:蔑视。蔑视和批评有很大相似之处,但是更加极端。如果夫妻中的一方蔑视对方,他是有意要羞辱或在心理上伤害对方。当你对配偶的行为感到反感,受够了,不赞成,而你又想报复时,蔑视就产生了。当你感到蔑视对方时,你满脑子装的都是贬低性的想法——他太无知了,令人生厌,不称职,真是个傻子。在婚姻中,越是坚持这样的想法,越是会淡忘配偶身上那些当初令你们走到一起的好品质。假以时日,赞美、爱意、爱抚的动作,就会在家庭中消失。善意的言行、正面的感受逐渐被恶语相向和消极的情绪所替代。

如果婚姻关系染上了蔑视的恶习,夫妻就会出现羞辱、骂人,或讥笑、嘲弄之类的黑色幽默等情况。当一方表示愤怒时,另一方会以忽视或贬低性的方式来回应对方,如纠正对方话语中的语法错误。配偶的身体语言,也让夫妻双方觉得对方不值得自己尊重或信任,如妻子在丈夫说话的时候翻白眼,丈夫则发出令人生厌的冷笑。

一旦夫妻关系被蔑视所掌控,你们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驱赶。但只要你们愿意改变彼此的想法和言行,你们依然可以成功摆脱这一婚姻杀手。我们可以从改变自己的想法开始。首先,当蔑视的情绪升起时,倾听脑海中的潜台词。当你听到自己将要说出侮辱或报复的话语时,试着抹去这样的想法,转而用更积极的想法来替代它们,如“这件事很令人沮丧,但生活并不总是这样”或“尽管我感到难过(失望、生气、悲伤、受伤),但他也有好的品质”。

你要常常记得,对配偶的行为作出消极或积极的评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妻子没有扔垃圾,你可以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想法。你可以对自己说:“她觉得扔垃圾有点丢身份。她总觉得自己是个‘女神’,想让我和家里的其他人跟在她屁股后面收拾垃圾,真是妄自尊大!”你也可以这样想:“她没带垃圾出去,是因为她没注意到垃圾篓满了。她可能正在想着别的事。或许她过一会儿就会扔了。”对比以上两种评价,你会发现,后面的一个更积极,评价只关注于具体的、当下的事情——妻子今天是否扔垃圾,而没有对妻子的品格作出终身判决。

不要总想着在争论中赢过对方,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品格更优秀。虽然做到这一点很难,但要努力尝试。婚姻中,适当在冲突面前妥协、弃权,未尝不是一种更明智的做法。

蔑视是婚姻的毒药,会扼杀夫妻间的敬重和爱意。解药就是对配偶多一些更积极、充满爱意的想法。有些夫妻觉得,回顾他们起初相爱的原因对增进夫妻感情很有帮助。你当初可能觉得她幽默、聪明、性感;他的善良、坚强和可爱深深吸引了你。留一些时间去回忆。如果有用,看看你们在一起的老照片,重温一下二人世界,呵护、重塑你们的感情。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们将在下一个婚姻杀手到来之前力挽狂澜。

婚姻杀手三:防御。如果配偶以蔑视的言行来攻击自己,你最自然的回应就是作出防御。然而,防御会给婚姻带来更大的麻烦,因为当夫妻双方都感到自己被对方攻击时,他们很难听进去对方说的话。他们反而会用推卸责任的方式来回应对方(“贾森在学校惹了麻烦,这不是我的错。他是你带大的”),或者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我是想去参加凯蒂的独奏会,但我得加班”)。

互相指控,是防御的另一种常见形式(丈夫批评妻子乱花钱,妻子就反过头去批评丈夫挣得太少)。还有典型的“是的,但是……”句型,表面上的同意只是一个过渡,“但是”后面的拒绝才是真正的转折(“是的,我们需要去接受婚姻咨询,但那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有时,夫妻中的一方为了防御,会不停地一遍遍重复同一观点。不论配偶补充了什么额外的信息,或者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和逻辑,另外一方依然坚持自己原有的观点。

夫妻们还通过语调和身体语言来表示防御。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哭诉。诉说者通过哭诉来表示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不应该对当前的问题负责任。双手抱在胸前,暗示自己处于戒备状态。女人会抚摸自己的脖颈,好像在摆弄自己的项链一样。

当然,当夫妻开始蔑视对方时,他们有想作出防御的欲望是自然而然的事。然而,这样做却会让他们骑虎难下,对婚姻关系毫无益处,因为各种形式的防御都会让夫妻关闭交流的通道。

如何才能放弃防御呢?关键就在于,把配偶的话语不是看作一种攻击,而是通过极端形式表达的有用信息。显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想象一下,如果一方开始卸掉防备,事情会出现怎样的转机。当你的伴侣对你做出羞辱的言行时,你没有去反击他说的话,也没有以羞辱的言行回敬他,而是发现在他的话语里隐藏着一部分事实,所以停下来思考了一会儿。然后,你回应道:“我从来没想到,你会对这件事有这么大的反应。看来我们真的需要坐下来好好谈谈了。”听到这些话,你的配偶一开始可能会感到吃惊,甚至有点不相信这是你的心声,甚至会让你们之间的紧张气氛在短时期内加剧。但假以时日,随着你慢慢完全卸掉防备,脱掉盔甲,放下武器,你的配偶会逐渐明白,你真心希望事情出现转机。他将知道,你在乎这段关系,希望你们的生活能够更加和谐。

婚姻杀手四:筑墙。如果夫妻双方不能和解,继续让批评、蔑视和防御来控制自己的婚姻,他们极有可能会遇到第四个“杀手”:筑墙。当夫妻关系变得极为紧张,其中一方宣布退出争论时,第四号杀手就登场了。夫妻关系开始出现冷战,其中一人在两人的关系中筑起一堵高墙,无论对方说什么,他都无动于衷,不作出任何表态。我们把这种主动封闭自我的人称为“筑墙者” (stonewaller )。

研究中,85%的筑墙者都是男性。对这一结果,我们并不感到意外。男人在面对婚姻矛盾时,有着更强烈的生理反应,所以更倾向于尽快从中逃离。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不同反应也促成了这一现象的出现。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被婚姻矛盾所纠缠,即使是不与配偶在一起的情况下,也依然感到沮丧。相比而言,女人则要好很多。在采访中,这些筑墙的男性普遍认为, 自己的沉默是“中性”的,对婚姻是无害的。男人并不理解, 自己的妻子常常因为自己的沉默、不回应的态度而沮丧。他们更不知道,当他们沉默时,妻子认为他们在装模作样,对婚姻关系漠不关心,甚至是对妻子观点的一种无声的否定。男人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他们担心言语会让夫妻间的紧张感加剧。然而,尽管他们摆出筑墙的态度是出于好意,但研究认为,在面对婚姻矛盾时,习惯性的沉默会让夫妻关系出现更多问题。除非夫妻双方都愿意坐下来谈谈,否则问题将不会得到解决,冷战将会升级。女人比男人更愿意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情感提示,而不是纯粹依赖自己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愿意留守在一段破裂的婚姻中,哪怕这段关系对她们的健康很不利。

如果夫妻发觉自己开始出现筑墙,并愿意作出改变,建议你们在谈话过程中,有意识地给对方多一些反馈。就算只是点头的动作或者“嗯”“呵”的喃语,也能让讲话的人知道,你听到了他说的话。这种简单的认同一样能改善夫妻关系。接下来,筑墙者可以开启更深层次的互动,比如在听配偶讲完一段话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生理反应,这阻碍了彼此的交流。正因为如此,很多愿意停止冷战、开启交流的夫妇希望能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帮助他们在谈论敏感话题时保持平静。在我们的研究对象中,有些夫妻在争论时会观察自己的脉搏,这种方法被证明的确有效。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心跳比正常的静息心率高出20点时,他们就会选择暂停谈话。当他们感到放松下来后,再重新回到谈话中去。如果你想尝试这种方法,建议你们把中场休息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这个时间足够让你从过度警觉的状态中得到平复,又避免把问题搁置,为关系的改善埋下隐患。在中场休息阶段,如何处理自己的想法和紧张感很重要。深呼吸、放松、有氧运动等都会让你恢复平静。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放下对配偶的敌意,摒弃那些报复性、令人痛苦的想法,关注积极、乐观、令人欣慰的讯息。

如果你想了解关于击退婚姻四大杀手、改善婚姻关系的更多信息,请参考我的另一本书《婚姻成败之道》。对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那些让婚姻破裂的元素,也是让孩子痛苦的根由。但如果父母愿意共同努力,实现彼此间良好的沟通,孩子将从中受益。即使是离异的父母,他们的努力也将收到回报。[2]

婚姻冲突的应对策略

在婚姻中实践情绪管理训练的同时,父母还可以借助一些实用的建议,保护孩子免受婚姻矛盾的伤害。如果父母对婚姻冲突进行有效的管理,孩子就不会无端卷入父母的冲突中,更不会觉得自己应该为父母的矛盾负责。这要求父母使用情绪管理训练中坦诚、开放的方式与孩子交流。除此之外,在家庭以外为孩子寻求可信任的社会支持,也很有必要。

不要把孩子当作婚姻冲突的武器。正是因为每一位父母都很珍惜与孩子的感情,当生气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借用这种感情来伤害对方。对离异的父母来说,这种手段更是司空见惯。离婚后,拥有监护权的一方会限制前任配偶看望孩子的权利。特别是当前妻感到自己被前夫背叛,又无力反抗时,她会把接近孩子的权利当作唯一可以影响对方的手段。如果没有监护权的父亲不能给孩子提供情感上或金钱上的支持,这对曾经的夫妻之间的关系就会激化,进而让孩子的母亲觉得更加有正当理由限制对方接触孩子。

当夫妻反目时,他们还会通过挑唆孩子对配偶的感情,来达到伤害对方的目的。通过说对方的坏话(不管真实与否),或在夫妻争吵时,让孩子选择和谁站在一边,来达到报复对方的目的。

在我看来,父母中的一方故意让孩子疏远与另一个人的关系,是家庭冲突中父母对孩子做的最残忍的事情之一。对深爱父母双方,想对二人都保持忠诚,并觉得有义务保护父母免受对方伤害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行为让他陷入一种对冲突厌恶和恐惧的痛苦中。如果经常让孩子卷入大人的冲突中,他会逐渐觉得自己对家庭矛盾负有责任,因而也应该负责修复家庭关系。但事实显而易见,对于维持父母的关系,孩子几乎什么都做不了;这让孩子在一种无助、困惑和挫败感中彷徨。

孩子大都需要父母双方的爱,尤其在父母关系出现矛盾时,他更是在试着努力应对。而如果这时父母的一方利用他来攻击另一个亲人,孩子就像足球赛中的足球,被踢来踢去。在这场比赛中,真正的输家是孩子。

如果父母长期受婚姻冲突所困,那么我建议他们为自己的家庭生活划清界限,婚姻生活和亲子生活分开。通过这种方式,父母在脑海中鲜明地区分自己的两种角色:父母的角色和冲突中的配偶角色。作为父母,他们应该尽自己一切努力,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拥有父母二人的爱,即使这样做需要放弃自己一部分权力。

冲突中的夫妻应该尽量避免用指责或批评的口吻来评价对方,因为那样做会破坏孩子与另一位亲人的感情,让他产生不忠、愧疚的感觉,增加他的紧张感。如果你想诚实地做到这一点,那么请关注婚姻冲突中积极的一面。你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有争论是因为彼此持不同的意见,你们正在努力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不要让孩子夹在你们中间。在冲突不断的家庭中,孩子出面为爸爸妈妈调停的情况并不罕见。一些研究者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完全是他们试图调控自己情绪的一种尝试。孩子为家庭的混乱状况感到惊恐,急切地想做点什么去改变现状,所以他们不自觉地承担了一种业余婚姻咨询师或裁判的角色。然而,对孩子来说,让整个家庭团结如一是一件难以胜任的工作,他的插手甚至还会增添更多的间题。

如果你感觉孩子在尝试成为你们的调停人,那你就要意识到,家里的冲突可能太过激烈了。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着想,你必须让战争缓和下来。这时,该是情绪管理训练技巧登场的时候了。通过这些技巧,了解孩子的感受,对他进行共情。如果你的孩子还很幼小,要让他知道,他无需去照顾自己的父母,告诉他,这是成年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向他保证,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安然无恙。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足够大了,你的谈话可以更深刻一些,但也要传递同样的信息——爸爸妈妈之间的问题需要自己来解决,他不需要为此负责。

与此同时,要认可孩子的感受。听到爸爸妈妈争吵,他感到很难过,但要让他知道,这些争吵是必要的,它能帮助爸爸妈妈解决问题。同时,向孩子保证,爸爸和妈妈正在寻找方法让一切变得更好。

出于同样的原因,要让孩子知道,他不是你们夫妻间问题的根源。研究者表示,当孩子足够大,能理解父母争吵的内容时,如果听到父母争吵的内容和自己有关,他就会感受到更多的紧张。他会感觉羞愧、 自责,害怕自己被牵连进这场冲突中。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你应该告诉孩子:“关于这件事该怎么做,爸爸妈妈有不同的意见,但这并不是你的错。”

为了避免孩子卷入父母的纷争中,不要让他成为帮你们处理矛盾的中间人。想象一下,如果让孩子转达连父母自己都不愿意传递的信息,孩子的压力会有多大(“你去告诉你爸爸,我不想让他在没有通知我的情况下去学校接你”)。

父母也不应该让孩子对另一方保守秘密。这样的行为会成为家庭关系中骗局的示范,这只能让孩子觉得,你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孩子需要知道,他能向父母中的任何一人谈论任何事情,而不用担心这样做是否会辜负另一个人的信任。孩子需要知道,即使爸爸妈妈意见不合,两个大人也会为孩子着想,努力让事情好转。但如果让孩子去保守秘密,则会让这一切成为泡影。

矛盾解决时,让孩子知道。正如孩子看到父母争吵时会感到痛苦,当他知道爸爸妈妈达成和解时,也会感到如释重负。马克·卡明斯所做的研究表明,在见到父母争吵后,孩子往往会表现出苦恼的样子,变得爱攻击人。但当知道父母之间的分歧已经解决时,他就会平静许多。卡明斯还发现,不同程度的和解,对孩子也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当看到父母通过互相道歉的方式达成和解,孩子的反应会更积极一些。但如果和解的方式很微妙,比如父母只是换了个话题,或者一方向另一方妥协,孩子的反应则不会这么积极。如果父母继续沉默不语,继续吵吵闹闹,孩子则会出现更严重的负面反应。

除此之外,卡明斯还发现,和解背后的情绪对孩子而言也很重要。也就是说,孩子能够分辨出来父母在道歉时是否带着愤怒,或仅仅是毫无热情地妥协。当然,幼小的孩子很难理解和解或原谅的深层次含义。对他们而言,如果父母作出身体语言的提示,告诉他们父母已经和好如初,将对他们很有好处。例如,爸爸妈妈热情地拥抱,就会让孩子知道,父母又重归于好了。

为孩子建立情感支持网络。如果父母之间的矛盾继续激化,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尤其是十几岁的孩子,会试着从纷繁的家庭混乱中脱身,从家人以外的人身上寻找情感支持。他们会花更长的时间和同伴在一起,或者专注于自己的某些兴趣。他们会试着融入那些没有这么多家庭烦恼的朋友或亲戚的家庭。尽管孩子从家庭中退缩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但这也可以成为帮助孩子安然度过婚姻危机的一种积极策略,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接触的人和活动能不能给他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不幸的是,对很多孩子来说,这些都是空谈。在他们的生活中,并没有可靠的、有责任心的大人为他们提供指引。他们也没有机会通过课余活动来排解心情,如运动、课业活动、艺术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极有可能会沾染上有害的生活习惯。研究显示,经历家庭矛盾的孩子更容易陷入偏常群体中,出现犯罪行为的概率也更高。

因此,当婚姻出现矛盾时, 自顾不暇的父母更应该花费精力去关注孩子身边的朋友和所参加的活动。你需要知道他是如何生活的,他都和谁在一起。与他的朋友的父母保持联系,尽你所能去监督孩子的活动。给孩子的老师和辅导员打电话,让他们知道,你的家庭正在经历一些困难,如果他们能给你的孩子提供支持,留意他的情况,你会非常感激。在孩子的生活中,需要一些能够给他支持的、可以信赖的大人,如教练、老师、叔叔、阿姨、邻居、祖父母、朋友的父母等。当出现问题时,他可以去找他们,从他们身上得到安慰和支持。

当经历家庭危机时,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能像大孩子一样行走自如,去家庭外面的世界寻求情感支持。然而,这并不表示他们不需要这样的情感庇护。你需要和孩子的幼儿园老师和护理人员谈一谈。让他们知道,你的家庭正处于艰难时期,请求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多给你的孩子一些耐心和呵护。经常带孩子去别的家庭串门,增加亲戚间的走动,这会让孩子找到一种归属感和情感上的支持。

利用情绪管理训练谈论婚姻冲突。当婚姻矛盾让整个家庭混乱不安时,也正是孩子最需要接受情绪管理训练的时候。和配偶之间的情感冲突已经让你过度悲伤和气愤了,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绪。然而,你要考虑到,孩子的感觉也很糟糕,需要一些应对情绪的指导。

在你情绪相对平静的时候,安排一个时间,和孩子谈一下他对家里发生的情况的感受。你可以这样作开场白:“当我和你爸爸争吵的时候,我发现你很沉默,回自己的房间里去了。我们的争吵是不是让你很失落?”鼓励他说出自己感受到的悲伤、恐惧或愤怒。感同身受地倾听,帮助他标注自己的情绪。你会意外地发现,孩子心中潜藏的某种恐惧可能是你以前从未预料到的。他担心你和爸爸会离婚,而他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们其中的一个;他可能也在担心自己以后要住在哪儿,爸爸或妈妈独自一人如何才能负担自己生活的费用;或者,他担心自己可能就是你们婚姻矛盾的罪魁祸首,因而感到愧疚、痛苦自责;又或者,他自己都不清楚恐惧的是什么,他只是觉得事情很不妙,为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感到惶恐不安。不论他说什么,需要让他知道,尽管爸爸妈妈出现了矛盾,但你们两人还会像以前那样爱他,会继续照顾他。根据当时的情况,你可以告诉他,尽管爸爸妈妈正在经历一些问题,但分居或离婚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如果你在考虑分居,这正好是你告诉他这个计划的好时机。不论结果如何,你要让孩子知道,这一切都不是他的过错,他也没有责任帮你们解决问题。告诉他,爸爸妈妈正在努力找出对每个人都好的解决方案,你会及时告诉他事情的进展情况。

解释了你们的处境以后,接下来就可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了。通过这个机会,你可以帮助孩子找出一些应对自己悲伤、愤怒等情绪的方法。可以带孩子见某位专门为问题家庭的孩子提供指导的心理顾问,或者让孩子加入一个专门为经历父母矛盾的孩子而成立的团体。写日记、画画,或其他艺术形式的表达方式,也能给孩子带来安慰。关于如何为自己的情绪找到出口,问问他有什么想法;但不要期待会有奇迹发生。我们的研究显示,在面对父母婚姻破裂时,接受情绪管理训练的孩子相对来说适应得更好一些,但他们经历的悲伤和其他孩子别无二致。考虑到这种情况,父母所能做的只是肯定孩子的感受,告诉他有这种悲伤情绪是完全正常的,也是被允许和可以理解的。

情绪管理训练不但能帮助家庭成员安然度过婚姻动荡期,如果离婚真的发生了,它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帮助孩子应对后续的问题,比如抚养权问题,或者继父母问题。例如,一个离异母亲发现女儿对自己考虑再婚的计划很焦虑,这时,这位母亲就可以使用情绪管理训练的技巧来谈论这个敏感话题。她可以这样说:“你最近好像有什么心事,是在为婚礼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而担心吗?”或者这样说:“通常情况下,孩子对继父搬到家里来都会很不安。他们担心自己会不喜欢这个新爸爸,或者担心如果喜欢这个新爸爸, 自己的亲爸爸就会生气。你有这样类似的感受吗?”

当然,与孩子谈论婚姻冲突,这样的谈话从来都不轻松。你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担心孩子会如何回应。然而,你要知道,提起这个话题,就已经表明你愿意和孩子保持心灵上的亲密感。我想,你一定没有忘记尼古拉斯·齐尔关于离婚长期影响的令人心碎的研究结果:经历过父母离婚的人,在父母离婚多年以后,相比父母关系稳定的人,与父母的关系更为疏远。尽管我们的研究尚未给出接受情绪管理训练的离婚家庭是如何度过孩子的青春期的,但我们可以想象,这种交流方式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情绪管理训练或许能让父母与孩子保持一种坚固的感情联结,让他们能安然度过婚姻冲突带来的混乱和改变,直到成年后也可以依然与父母保持着良好的感情。

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保护孩子免受婚姻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就在于在情感上给予孩子全面的支持。这就需要父母关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因为这正是孩子情感变化的根源;这些事情可能与你的婚姻问题毫无关系。当父母的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孩子的日常生活却还要继续。例如,幼小的孩子对新来的保姆紧张不安,或者对第一次睡大床感到紧张。年龄大点儿的孩子可能对数学课程很受挫,或者对拥挤的教室感到焦虑。如果父母能在应对婚姻矛盾之余,抽出时间对孩子的这些日常问题进行情绪管理训练,那么孩子将从中受益良多。孩子需要与父母在情感上保持亲密,尤其是当家庭出现问题时。

高情商教养要点

◎真正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不是父母之间的冲突,而是他们处理冲突的方式。

◎婚姻冲突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情绪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会影响到他们与同伴相处的能力。

◎如果生活在父母冲突的压力之下,婴儿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将受到影响,这将从根本上决定孩子应对变化的能力。

◎孩子适度地见证一些正面婚姻冲突,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尤其是看到父母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时。

◎如果经常让孩子卷入大人的冲突中,他会逐渐觉得自己对家庭矛盾负有责任,因而也应该负责修复家庭关系。

【注释】

[1]即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直译为“末日四骑士”。末日四骑士,又叫天启四骑士。这个词源于《圣经》的《启示录》。在世界终结之时,骑着白、红、黑、灰四匹马的骑士,将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带给接受最终审判的人类。此处翻译时以“四大杀手”代替“末日四骑士”。——译者注

[2]关于作者的更多观点,可参见作者的另一本书《幸福的婚姻》,该书简体中文版由湛庐文化策划、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