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复性
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修正、完善理论。这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不是直线的、一次性完成的,即使是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仅仅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循环,一般也是达不到的。人们对于任何一个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人的认识受到客体的发展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另外,人的认识也受到主体状况,如身体条件、实践范围、思维能力、知识水平以及立场、观点、方法等的限制;同时,社会的其他条件,如生产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状况、阶级斗争状况等等,也对人的认识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所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只有经过认识和实践的多次反复,人们才能突破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逐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2.无限性
认识的辩证发展,不仅具有反复性,而且具有无限性。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多次反复,达到了主观和客观的符合,并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的结果。这对某一事物、某一过程来说,认识应该是完成了。然而,对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而且也不可能完成。因为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从空间上说,物质的层次结构和事物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没有穷尽的;从时间上说,事物发展过程之间的推移也是没有穷尽的,客观物质世界的无限发展,决定了人们的实践和认识也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3.把握认识的发展规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辩证运动,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掌握这一规律能使我们避免割裂二者统一的“左”和右的错误。认识的辩证运动,也就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人们的认识任务就是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个统一应是具体的,就是说主观认识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这个统一应是历史的,就是说,主观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践相适应。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人们,当客观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就会犯思想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当客观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得到充分的暴露和展开,向另一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强制推移,把将来才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历史阶段,就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这正是革命斗争中的“左”的或右的机会主义错误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
第二,掌握这一规律可以使我们自觉地尊重群众的实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以科学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哲学基础,后者则是前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唯物辩证的认识论,既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它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把认识论化为群众路线,使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个伟大贡献。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0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5-226页。
[10]《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1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