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意识形态又称观念形态,简称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最重要部分。繁荣社会主义艺术的正确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坚持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道德也是早已存在于原始社会意识之中的一种意识形式。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总体中的最高层次,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意识形态又称观念形态,简称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最重要部分。它由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哲学等社会意识的若干主要形式构成。这些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人类思维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分化和形成的。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同时,它们又各具特点,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因此,要深刻理解社会意识的本质和作用,在了解了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和构成之后,还必须考察和研究上述主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各自特点、相互关系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和作用

(1)艺术

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式。

艺术是非常古老的意识形式之一。它萌发于原始社会早期,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的生产劳动的社会活动。原始艺术的内容,基本上是人类原始生产劳动和生活的再现。从已发现的原始艺术看,舞蹈、绘画多数是对劳动过程、狩猎场面和生活场面的反映;唱歌则源于劳动的“号子”。人们的生产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以后,艺术与生产劳动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渐复杂起来了。直到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艺术才形成独特的意识形式。但即使如此,它仍然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始终是艺术的唯一源泉。

艺术包括的内容广,主要有:语言艺术,如小说、诗歌等;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等;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等;综合艺术,如电影、戏剧等。艺术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形象思维,把真实生活典型化,用形象的美来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情感、愿望和意志,用美的感染力激发人们的情感去影响社会生活。

艺术在阶级社会里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艺术,反映着不同的作用。先进阶级的艺术反映社会进步的要求,揭露现实生活的矛盾,表达健康高尚的情操,起到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反动阶级的艺术,与社会进步相悖,往往歪曲或粉饰现实,散布消极颓废的思想,追求低级趣味,起到腐蚀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时,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艺术评价标准,没有超阶级的艺术。

艺术还具有继承性。艺术的发展变化,除了取决于社会生活这一源泉之外,还有一个继承和借鉴前人艺术遗产的问题。每个时代好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统一,它的积极的思想内容和精美的技巧形式,都会成为后代继承和借鉴的宝贵遗产。社会主义艺术,既要批判地继承中国和外国的历史遗产,又要创立崭新的社会主义艺术。繁荣社会主义艺术的正确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求革命的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反映社会主义现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艺术作品。

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是认识作用,艺术用生动、典型的形象再现了社会生活,使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了解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的思想文化状况和社会生活面貌,从而获得社会历史知识,“以史为镜”,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次是教育作用,艺术通过形象表现,寓思想教育于其中,用美的感染力影响社会生活,对人们的思想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是培养审美能力的作用,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既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又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这一切都是艺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的反作用。在阶级社会里,先进阶级的艺术对促进社会前进有积极作用。

(2)道德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也是早已存在于原始社会意识之中的一种意识形式。那时,生产力低下决定了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生活。社会成员逐渐意识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从而初步形成了反映原始社会经济状况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进入阶级社会,统一的道德瓦解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极不相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道德既是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又会随着经济基础和社会状况的变化迟早发生变化,没有“永恒”的道德。

道德包括伦理思想和在伦理思想指导下人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风范、情操等。道德不具有国家强制作用,它是一种依靠社会舆论、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假、权利和义务等道德观念,评价他人的行为,调整和处理人们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总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对抗阶级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一般地说是对立的。

道德的发展具有继承性。不同时代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之间,有着历史的联系。先进的道德是这样,落后、腐朽的道德也是如此。历史上,先进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其道德观念总有可被后人继承和发展的积极内容;劳动人民优秀的道德品质,世代相传,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剥削阶级的共同性,也是道德继承性的表现。同时,即使是在剥削阶级中,某些杰出人物的好的思想品德,也要为劳动人民所批判地继承。无产阶级道德,就是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的道德观念,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形成了无产阶级自己的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的道德,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总体中的最高层次,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道德同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联系比较密切,比较直接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反映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并在行为中得以协调和体现。这不仅以政治道德和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的形式发生作用,而且渗透到婚姻爱情、交谊往来等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它对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和支配作用,有时是法律所无法做到的。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它和法律的作用可以互相补充。但是,道德本身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

(3)宗教

宗教是支配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颠倒的反映,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

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野蛮时期的原始人没有宗教观念。进入蒙昧时期以后,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得到发展,但由于生产力低下,生活视野狭隘,原始人在支配自己的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对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对自身的生理现象及梦境无法说明,便产生了对异己力量的崇拜和灵魂不死的观念。于是把支配自己的自然力量人格化,变成超自然的神灵,形成了最初的宗教。进入阶级社会,一方面,人们对社会压迫所造成的苦难和恐惧无力摆脱,另一方面,剥削阶级需要利用宗教来麻痹和控制群众。可见宗教是人们愚昧无知、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而剥削阶级的存在和需要则是宗教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宗教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由最初的自然崇拜发展到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由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由氏族宗教演化为民族宗教以至世界宗教。各国有各种宗教,世界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的基本特征是崇拜神灵、偶像,对超自然的东西的盲目信仰。它和唯心主义形式相异,本质相同。唯心主义是精致的宗教,宗教是粗俗的唯心主义,是科学的死敌。宗教的内容包括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宗教组织、宗教设施、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宗教仪式和专门的神职人员等。

宗教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其作用总的来说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消极力量。在阶级社会里,它对维护和巩固剥削制度起了很大作用,它是剥削阶级愚弄人民群众的工具,维护统治地位的精神支柱;它使劳动人民迷信神,不相信自己的力量,逆来顺受,把希望寄托在天国和来世,安于被奴役被压迫的现状,放弃为自身解放而斗争,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在历史上,劳动人民有时也利用宗教来联合自己的力量,进行反抗统治阶级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同时,宗教对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毕竟是十分有限的。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随着产生宗教根源的消失也必将消亡。这就要铲除宗教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科学文化水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但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式的滞后性,宗教观念的顽固性和社会上某些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使宗教在一部分人中间的影响还会长期存在。所以,我们党的宗教政策是公民有信教的自由和不信教的自由,有宣扬无神论的自由,但不允许借口宗教信仰自由搞危害国家、危害人民利益的破坏活动。正确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有利于加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发展对外友好往来,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利于安定团结和四化建设。

(4)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政治思想是政治意识在理论上的系统表现,它是关天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各社会集团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对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关系等等的观点、理论的总和。法律思想是法的意识在理论上的系统表现,它是对于法的关系、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法律设施等等方面的观点、理论的总和。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广义的政治思想包括法律思想。

政治法律思想萌发于原始公有制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在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后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它是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同阶级的利害关系最为密切,处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对其他意识形式有着巨大的制约和影响。政治法律思想还是上层建筑中阶级性最强的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任何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法律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相应地在政治上、法律上也掌握着统治权力,直接维护其经济和政治制度。被统治阶级在长期阶级斗争发展的进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政治法律思想。这种思想,是为破坏现存社会制度,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阶级统治服务的。另外,由于社会形态的更迭和政治制度的变化,直接引起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的变化,所以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政治法律思想。

政治法律思想的作用,表现在它不仅是对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还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它既帮助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又对于敌对的经济基础起着阻碍和破坏的作用;由于它居于社会意识诸形式的核心地位,就成为社会存在制约社会意识其他形式、其他意识形式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中间传导者和执行者。在社会主义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法律思想,反映了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要求,代表了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武器。它能指导我们树立坚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信念,加强法制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完备的法律制度,在自由、民主、人权等方面划清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界限,从而统一全体人民的意志和行动,自觉地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为四化建设而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相互关系

不同形式的社会意识,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以各自的特点互相区别;同时,它们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结成有机联系的社会意识体系,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

(1)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区别

组成社会意识体系的各种形式相区别,主要根据以下特征:第一,反映的内容不同。各种意识形式对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各有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水平。艺术是从审美角度反映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社会关系及自然环境的。道德是从伦理角度反映个人、家庭、阶层、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关系的。政治法律思想是直接为维护或改变某种生产关系服务的,是各阶级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斗争的反映。宗教和哲学是从总体上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反映。不过,宗教是在低级、粗陋甚至虚幻的水平上反映,而哲学则是在高级、自觉和具有精确逻辑、系统理论的水平上反映。唯心主义哲学是精致的宗教,唯物主义哲学却是反宗教的思想武器。第二,反映的方式不同。各种意识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的手段、表现形式大体上依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的次序,一个比一个更抽象、更概括、更富于概念和逻辑的特点。艺术的语言是形象;宗教的语言是形象与直观臆造的混合物;道德和政治法律思想所用的语言同人们的具体行为密切联系;哲学的语言则是抽象的一般概念。第三,同社会经济基础的密切程度不同。依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的次序,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一个比一个远些,间接程度大些。政治法律思想直接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道德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自身的传统和惯性;艺术、宗教、哲学往往要通过许多中间环节,才同经济基础联系起来。第四,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不同。各种意识形式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方式、大小、性质和效果,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同的。大体上依哲学、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的次序,分别通过对人们作思想上的原则指导、心理感召和情感熏陶、舆论和习惯的维护,直至半强制的约束,一个比一个更富有指令性和强制性。其作用的具体效果,也是一个比一个更及时、更迅速。当然,其作用及效果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第五,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前途不同。各种意识形式在原始社会中孕育,在阶级社会的长期过程中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的过程,各自都有自己的历史记录和归宿。大体上说,艺术、道德、哲学将与人类社会共存亡;政治法律思想则是阶级社会特有的意识形式,随着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其内容和形式都将改变;宗教是人类文明前期的产物,随着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消灭、人们真正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时,宗教必将彻底消亡。

(2)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联系

组成社会意识体系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联系,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它们都是统一的社会形态的反映。同一性质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形式,都同为一社会形态服务,只是反映和服务的侧面、重点、方式不同罢了,因而具有统一的历史面貌。每个时代的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在各不相同的具体特点背后,总有一些共同的实质性内容。第二,它们之间在内容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形式上互相交错、相互为用。如艺术不仅有优美的形式,而且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它可以包含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各种观点。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在内容上互相包含,作用上相辅相成。哲学的真、道德的善、艺术的美,各有侧重,但真、善、美是彼此相通的。第三,它们在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每一种形式的形成和发展都同其他形式相联系。如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宗教、艺术、政治法律思想等,都对民族道德的形成和巩固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道德一旦形成,对政治法律思想、艺术等形式也具有很大的约束力。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对于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风貌十分重要,而社会主义道德对于艺术的健康发展、抵制腐朽低级的资产阶级的艺术趣味和艺术风格,也有很大的作用。第四,它们的反作用是通过彼此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来实现的,单靠一种形式是不能有效而广泛地影响社会的。各种形式协同动作、同时并举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形态的巩固或变革。而在这种统一的精神力量中,政治思想一般起着主导作用,其他形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政治这个中心而展开和发挥作用,并为政治所统率。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5页。

[3]《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

[4]《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