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拨开经济数据迷雾

拨开经济数据迷雾

时间:2024-05-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构”二字是读懂中国经济的法门。不管中国官方数据是否失真,只要中国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全球格局必会被改写。不要简单指责中国城镇失业率被低估了。这时,一边缺工,一边以中国的城镇高失业率来批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足够就业,显然有点儿不靠谱。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必须从城市化破题。今天,中国强调以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内需增长,同时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力。这正是笼罩在中国经济数据上的层层迷雾。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复旦大学教授 陆铭

经济理论从未系统地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在扭曲结构下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更没说一个国家怎样去调整扭曲的经济结构以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结构”二字是读懂中国经济的法门。不管中国官方数据是否失真,只要中国开始调整经济结构,全球格局必会被改写。

中国在依赖投资保增长路上积重难返。按道理讲,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应是同步的,但中国——让我们相信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90%,城镇常住人口只占总人口约47%,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同步,反映出中国最根本的结构扭曲。

面对国际消费力的萎缩,良好的愿望当然是启动国内消费,从而在内部消化中国庞大的产能。可内需的启动岂能一夜之间完成?所以,短期内要使经济不出大问题,还得靠投资。

中国城镇失业率到底有多高是本糊涂账。只要看看工厂里的工人都是谁,只要知道大量没有城镇户籍的“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你就能理解一二。如果经济危机造成“真实的失业率”上升,首先遭殃的是被迫回到农村老家的农民工。

不要简单指责中国城镇失业率被低估了。中国城镇的失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的发放,与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是无关的。

中国还没有制度上的保障,让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如果制度不变,工资不涨,一定是制造业出现普遍缺工的现象。这时,一边缺工,一边以中国的城镇高失业率来批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足够就业,显然有点儿不靠谱。

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必须从城市化破题。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集聚,才能节约资源和土地。今天,中国强调以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内需增长,同时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力。越是如此,越要推动城市发展。

如按中国过去的城市化模式,农民可以进城打工,但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样的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实际上,已进城的2亿农民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抑制消费。

如果既有的城市化模式不变,那么,统计局给出的一些令人费解的数据就不足为怪了。内地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受到制约,一些地方政府当然会通过招商引资来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而中国的公共服务大多依靠地方财政,这就促使地方增加税收。同时,地方GDP竞赛导致欠发达地区难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使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忽视环境评估。

如果真实的努力不能让经济发展和税收的数字显得漂亮,那就很容易虚报数字。这正是笼罩在中国经济数据上的层层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