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longjiang
1931年11月4日,当时的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阻击日本侵略者,打响了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江桥抗战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马占山将军而兴建的,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江桥镇江安社区的江桥抗战公园内,于2005年动工,2007年竣工,2008年8月14日开馆。
纪念江桥,勇士千古
江桥抗战纪念地位于嫩江桥南端,洮昂(洮南—昂昂溪)铁路中段,当年的江桥也称哈尔葛江桥,原是木桥,位于现江桥西50米处,北距齐齐哈尔68千米,南距泰来县城48千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两地,并大举向黑龙江省侵犯。当时黑龙江省省会是齐齐哈尔,日军大部队要入侵黑龙江,嫩江桥是日军大部队的必经之路。
马占山将军临危受命,以3个旅的兵力,死守嫩江桥,打响了中华民族武装抗日的第一枪。阻击战开始于1931年11 月4日,结束于1931年11月19日。江桥抗战历时半个月,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有力抵抗。马占山虽然战败,但是他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死守了半个月,最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撤退,虽败犹荣,获得国人赞誉。
为纪念江桥战役,中共泰来县委、县政府,在江桥抗战的发生地,嫩江南岸的江桥蒙古族镇,兴建了占地3万余平方米的“江桥抗战”公园。园内有江桥抗战纪念碑、马占山将军铜像、江桥抗战纪念墙、江桥抗战纪念馆等建筑。江桥抗战纪念馆于2005年动工,2007年竣工,2008年8月14日开馆,展出江桥抗战时期图片、实物和历史文献、雕塑等,陈列品总数达500余件,多年来累计接待参观者6万余人次。
江桥阻击战,世界反法西斯战役第一枪
日军在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血流成河,而张学良的军队在蒋介石“不许抵抗”的命令下,节节败退。仅用了两个月,日军就占领了辽、吉两省广大的土地,并且挥军而上,步步紧逼当时的黑龙江。
马占山
马占山(1885~1950),汉族,祖籍河北省丰润县,出生于吉林。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新中国成立后,马占山寓居北京。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终年65岁。
当时,黑龙江省省会是齐齐哈尔,它位于东北大、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端,嫩江水域东畔,是东北及黑龙江省的战略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军进犯黑龙江,齐齐哈尔肯定难逃魔爪。嫩江是日军进攻齐齐哈尔的必经之路,位于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长853米,高30米,距离齐齐哈尔市80千米,它是齐齐哈尔市的南大门,也是从洮南北进,陆地上的唯一通道。
日军前进的时候,是沿铁路线推进的,嫩江大铁桥,是日军唯一的咽喉要道和必经之路,也是阻截日军的最佳位置,错过了这里,再想阻截入侵的日军,就没 有地利上的优势了。这个时候,张学良在天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面临全国爱国人士的指责和唾骂,压力很大,不得不电令瑷珲驻军马占山任总指挥,率军前去阻击即将入侵东北的日军。
A 和平广场
和平广场位于嫩江江畔,是在2005年8月15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修建的,规划面积达4.14万平方米。广场主体由抗战纪念墙、胜利纪念碑、江桥抗战纪念雕塑组成。
马占山要拦截日军,齐齐哈尔市军民总动员。此时正好是北方的十一月份,寒风凛冽,天寒地冻,马占山率领抗日战士英勇作战。日军用投降的军队打前锋,还动用坦克和火炮做掩护,但是在抗日战士舍命抵抗下,尽管日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冲锋,仍然没有冲破马占山的防御。无奈,日军绕到上游水浅处,会合援军,大规模实施强攻突破。马占山虽率队拼死搏斗,但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终因寡不敌众,江边阵地失守,不得不撤退。他遂退至二线三间房和昂昂溪继续阻击日军,战局仍无好转,最后省城齐齐哈尔失陷。
江桥抗战中,英勇的黑龙江守军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毙伤日伪军6000多人,这是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后受到的第一次重挫,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延缓其侵略步伐。
江桥抗战不仅打响了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马占山将军的“为国家争国格,为民族争人格”精神,以及他奋起抵抗,率军重创入侵之敌的英勇壮举,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爱国热情,极大地推动了抗战的发展。
B 抗战将士手印墙
抗战将士手印墙为六面抗战纪念墙中的一面。长42米,高5.2米,正面图案由青铜铸成的城砖构成,每一块城砖长60厘米,宽40厘米,上面镶嵌由国内外征集来的600名参加过中国抗战的健在者的手印及本人签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