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刘知幾介直自守

刘知幾介直自守

时间:2023-05-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知幾介直自守刘知幾,曾用名刘子玄,唐徐州彭城人。长安年间,刘知幾调任左史兼修国史。刘知幾为官“介直自守”,长期没有得到升迁。刘知幾奉命修史,却不能按照自己的史学观点去撰写国史。为此,刘知幾给萧至忠写了一封信,称修史一事“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以“五不可”留任为由,请求辞去史官职务。刘知幾满腹怨愤无处倾诉,到了贬所不久便在郁闷中去世。他长期不受朝廷重用,主要原因是其“介直自守”,不阿权贵。

刘知幾介直自守

刘知幾,曾用名刘子玄,唐徐州彭城(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他幼年开始阅读《古文尚书》[1],年少时便能为其兄弟讲解《春秋左传》[2]。二十岁那年,刘知幾考中进士,受任获嘉县(治所位于今河南省获嘉县)主簿(主管文秘)。

[3]证圣初年(695年),女皇帝武则天发布诏令,要九品以上的官员就朝政得失发表意见。刘知幾应诏上书,认为官员提升太多,京都长安(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有“车载斗量”的谚语;建议刺史(州级行政长官)任职不满三年不要升迁。武皇帝称赞其直言,却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武皇帝虽授官过滥,但法规严苛,尤其不容别人反对她称帝。许多读书人为当官奔走,互相攻击陷害,以致有的人被关进监狱,甚至杀头。刘知幾深为感慨,写了《思慎赋》“以刺时”,该赋受到当时著名文人苏味道和李峤的赞赏。

长安年间(701年—704年),刘知幾调任左史(负责记载皇帝言论)兼修国史。之后,他虽被提任为凤阁舍人(负责草拟诏令)、太子中允(太子属官),其实际职务仍然是编写历史。刘知幾为官“介直自守”,长期没有得到升迁。

刘知幾奉命修史,却不能按照自己的史学观点去撰写国史。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负责监修国史。五人的意见往往不一致,刘知幾感到很难运笔,而萧至忠又多次责怪他修撰的进度太慢。为此,刘知幾给萧至忠写了一封信,称修史一事“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以“五不可”留任为由,请求辞去史官职务。萧至忠看信后心中虽然不快,但考虑到无人能比得上刘知幾的修史才能,没有同意他辞职。宗楚客一向忌恨刘知幾的正直,在众史官面前诋毁刘知幾说:“都依照他的意见去撰写,将把我置于何地?”

刘知幾修订《武后实录》,对原稿“有所改正”,又受到监修国史的春官尚书(朝廷主管礼仪教育的部门长官)武三思(武则天之侄)的责难。他感到很不得志,于是撰述几十篇论著,阐明自己治史的观点,合称《史通》。《史通》一书系统地论述了修史的原则和方法,内容丰富,见解精辟,被当时著名史学家徐坚誉为“史官的座右铭”。

唐开元九年(721年),刘知幾的长子太乐令(负责祭祀和朝会时演奏乐舞的官员)刘贶因罪被判处流放远方。刘知幾去宰相那里为刘贶申辩。唐玄宗听说后大为恼火,随即下令将刘知幾贬为安州(治所位于今湖北省安陆市)都督府别驾(将军府属官)。刘知幾满腹怨愤无处倾诉,到了贬所不久便在郁闷中去世。

《旧唐书》卷一百二《刘子玄传》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二《刘子玄传》

【简评】

刘知幾“掌知国史,首尾二十余年,多所撰述,甚为当时所称”(《旧唐书·刘子玄传》)。他长期不受朝廷重用,主要原因是其“介直自守”,不阿权贵。另一重要原因是,编写历史虽是一件苦差事,但“此道非趋时之具”(《旧唐书》卷一百二),他长年埋头搞文字,无意拉扯关系,当然不会升官。

【注释】

[1]以先秦古文书写的《尚书》,流传经文五十八篇,记载商、周两朝君臣言论及若干史实。

[2]即《左传》,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著,记述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春秋各国的若干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

[3]唐载初元年(690年),皇太后武则天将唐睿宗李旦(武则天第四子)贬为皇嗣,自称圣神皇帝,将国号改为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