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耻于卑贱
谋求出人头地
李斯是战国晚期楚国(都寿春,位于今安徽省寿县)上蔡(位于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早年,他在乡下当文书小吏,注意到在厕所吃脏东西的老鼠见到人来便吓跑了,而在仓库里吃粮食的老鼠反而不怕人。他由此感叹说:“人生在世如同老鼠,命运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而已。”于是,李斯决定改变现状,想方设法进入权利最为集中的朝廷做官。他拜著名学者荀卿为师,“学帝王之术”。此间,他观察天下形势,认为“楚王不足事”,楚、齐(都临淄,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东)、韩(都郑,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赵(都邯郸,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魏(都大梁,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燕(都蓟,位于今北京市区西南部)六国都较弱,不可以在那里建功立业,决定投奔西方强大的秦国(都咸阳,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学业结束时,李斯辞别荀卿说:“人生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安贫乐道不是读书人的真实思想,我将去秦国谋取美好的前途。”
李斯到达秦国时,秦庄襄王刚刚去世(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太子嬴政继位为秦王,由丞相吕不韦辅政。李斯请求入吕不韦门下。当时,吕不韦正广招天下名士,他见李斯富有文才,便答应他的请求,将其召任为郎(侍从顾问官员)。这样,李斯得以有机会见到秦王政。后来有一次,他向秦王政建议,乘秦国强盛、“诸侯服秦”之机,举兵“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政采纳李斯的计谋,派人去六国活动,刺探其情报,离间其君臣关系,为军事进攻做好前期准备。李斯由此受到秦王政的信任,被任命为客卿(由非本国人担任的丞相)。
上书复受信任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有个名叫郑国的韩国间谍,以开凿河渠灌溉为名潜入秦国,被秦国破获。由此,秦王族成员和大臣一致认为,从别国进入秦国的人,差不多都是来为其国君游说的,应当将来自别国的宾客统统驱逐出秦国。秦王政赞同这一意见,随即下了“逐客令”。
李斯来自楚国,当然亦被列为驱逐对象。临行前,他向秦王政呈递《谏逐客书》。该书开头便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接着,李斯列举秦国先王重用外来人才,使秦国得以富强的事实,以证明他的观点正确。他写道:当年,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从戎地(位于今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境内)得到由余、从宛地(当时属楚国,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得到百里奚、从宋国(都商丘,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南)迎来蹇叔、从晋国(都绛,位于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召来丕豹、公孙支,靠这五个人并吞了二十多个小国;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任用卫国(都帝丘,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人商鞅变法,秦国由此富强;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任用魏国人张仪为客卿,瓦解六国联盟,扩大了秦国土地;秦昭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任用魏国人范雎为丞相,驱逐外戚势力,加强了君王的权力。李斯指出:“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今逐客以资敌国。”“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政看了李斯的这封奏书后,当即宣布废除“逐客令”,派人从路上将李斯追回,恢复了他客卿的官位。后来又任命他为廷尉(最高审判机关长官)。
李斯劝止逐客,却容不得对他不利的外国来客。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韩王安派遣名士韩非出使秦国。秦王政读过韩非所写的《孤愤》、《五蠹》等文章,赞赏他的政见和文才,曾对人说:“我如能见到韩非,与之一游,至死亦没有遗恨了!”韩非抵达秦国后,秦王政想把他留下来委以重任,引起李斯的妒忌。韩非当年曾同李斯一起就学于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李斯担心秦王政一旦重用韩非会影响他的地位,便串通上卿(丞相)姚贾共同在秦王政面前诋毁韩非,致使韩非被扣入狱。后来,李斯竟派人送去毒药,逼迫韩非在狱中服毒自杀。
贵极反而生忧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军队攻灭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秦王政统一中国,是为秦始皇。接着,李斯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和法令,废除对皇亲分封的旧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派官员治理。李斯由于政绩突出被提任为丞相。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皇帝学术顾问)淳于越建议恢复分封制。李斯认为儒生崇尚复古是反对当今的法令制度,存心扰乱民众的思想。他建议禁毁“文学诗书百家语”,“非秦记皆烧之”。秦始皇赞同李斯的主张,随即下令禁毁焚烧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
李斯担任丞相后,他的几个儿子娶的都是秦王室的公主,女儿嫁的都是秦王室的公子。此时,李斯可谓飞黄腾达,贵宠无比。然而,他却贵极生悲。
一次,李斯的长子三川(治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郡守(行政长官)李由请假回京都咸阳探亲,李斯在家里大摆酒宴,文武百官都来为他祝寿,门前停放的车马数以千计。席间,李斯却心事沉沉,黯然神伤,慨叹道:“唉!物极必反呀!我曾听荀卿说过‘物禁大盛’。李斯本来只是上蔡一个平民,如今在人臣中位居最高,可谓富贵到极点了。什么事到了顶点都会转向下坡,我真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啊?”
谄媚保官位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李斯随同秦始皇出巡。七月,秦始皇返至沙丘(位于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病逝。秦始皇没有立太子,也没有遗命将皇位传给哪个儿子。当时,其长子扶苏在上郡(治所位于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监军(监察军事)。秦始皇临终前,曾要随行的宦官中车府令(主管皇宫车马)兼行符玺令事(负责保管皇帝印章)赵高写信给扶苏,令他将军务交付将军蒙恬,赶回咸阳参与治丧。赵高没有将此信发出,与随行的秦始皇少子胡亥密谋,欲伪造诏令立胡亥为太子。对此,李斯开始持有异议,后来竟参与其阴谋,假传秦始皇遗诏,令扶苏自杀。扶苏接到伪诏后,没有听取蒙恬劝告,随即自杀。之后,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他听信赵高之言,又接连处死王族十二个公子,十个公主以及一批被他们视为异己的大臣,文武百官人人自危。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奉命戍守渔阳(位于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的屯长(低级军官)陈胜、吴广率众在蕲县大泽乡(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东南)举行暴动,各地相继出现反秦武装。镇守三川的李由不敢率军与吴广领导的起义军交战。有人以此弹劾李斯。李斯感到恐惧,为了求得秦二世的宽容,他上书讨好说:“能穷乐之极矣,贤明之主也。”“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必罚深,故天下不敢犯也。”秦二世看了李斯的奏书后大为欣喜,一面继续恣意淫乐,一面下令严明刑法,致使“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
临刑叹悔已晚
郎中令(主管皇帝侍卫)赵高为了控制朝政,决意除掉李斯。他自称地位卑贱,诱骗李斯进谏暂停修建阿房宫。赵高每次通知李斯入奏,故意安排在秦二世与宫女玩乐之时。秦二世大为恼火。赵高趁机进谗说:“丞相的权力比陛下还要大。”李斯亦看出赵高别有用心,提醒秦二世说:“赵高居心险恶,有谋反的迹象,要注意对他防范。”秦二世将李斯的话传给赵高。赵高反诬李斯想干田常所干的事[1]。于是,秦二世传令将李斯交给郎中令处置。
赵高随即下令将李斯逮捕入狱。李斯在狱中上书为自己申辩,所列七条“罪状”,实际是摆出他“治民三十余年”为秦天子所立下的功勋。赵高将李斯的这份奏书扣下,诬告他和李由谋反,并用酷刑迫使李斯屈服自诬。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被押往咸阳闹市腰斩。路上,他回头对走在身后的次子(李由已兵败被杀)说:“我真想再和你一起牵着黄狗,从上蔡东门出城去追逐野兔!那昔日的好时光,我们还会拥有吗?”李斯父子相对痛哭,悲哀就刑。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传》、卷六十三《韩非传》
卷六《秦始皇本纪》
【简评】
司马迁认为:“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史记》卷八十七)
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李斯之对二世曰:‘明主灭仁义之涂,绝谏争之辩,荦然行恣睢之心。’尽古今概贤不肖,无有忍言此者,而昌言之不忌。”“无他,畏死患失之心迫而有所不避耳。”“使读李斯之言,知其为导谀劝淫之术也,能勿然而汗下与。”(《读通鉴论》卷一《二世》)
毛泽东认为:“李斯的《谏逐客书》,有很大的说服力。”(《毛泽东读书笔记》上,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笔者认为,李斯才华出众,他辅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业绩不容置疑。但李斯人品低劣,他入秦的出发点是谋取个人富贵,他陷害韩非,提议焚书,苟同赵高谋害扶苏,又劝说秦二世纵淫乐、行酷刑,无不出于维护其权位之需。他最终虽为赵高冤杀,但似乎不值得同情。
【注释】
[1]田常,又名陈成子,春秋时齐国大夫(朝廷中等级别的官员)。齐简公四年(前481年),他杀死齐简公,改立齐简公弟为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