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看懂孩子的交际需求

看懂孩子的交际需求

时间:2023-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慧邻居的孩子在妈妈怀里之所以哭闹不停,并不是孩子饿了,也不是孩子瞌睡了睡不着,而是孩子有交际的需求,并希望得到妈妈的回应。

看懂孩子的交际需求

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有了与他人交流的欲望,孩子的哭闹、咿呀以及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渴望交流的一种信号。在孩子发出这种信号之后,首先,父母需要读懂孩子发出这种信号的意思。其次,一方面父母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解决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饿了,父母要及时喂奶;孩子热了,父母要适当地减少衣物等。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本书所阐述的主题,父母要与孩子沟通,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一、看懂孩子的交际需求

孩子在出生以后,随着大脑的不断发育,在外界事物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刺激下,与他人交流的需求会不断提升。在孩子成长的整个阶段,家长需要与孩子在感情上形成互动交流,特别是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在情感的共鸣中,孩子健康的情绪会慢慢地形成,智力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而这两个因素是交际能力的主要方面。

有一次,我去以前的同事陈慧家办点工作上的事情。陈慧生完孩子后就一直在家带孩子,孩子才刚刚5个月。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好孩子,她把工作也辞了,在家专心地教育孩子。

我去的时候,她正在和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聊天,两人坐在客厅里,女人怀里的孩子正哇哇大哭,而女人则一手抱着孩子,一手轻轻地拍打着孩子,嘴里念叨着希望孩子尽快入睡。可是孩子似乎在和母亲作对似的,仍凭母亲怎么念叨怎么拍打,就是哇哇哭个不停。

通过与陈慧的交流得知,该女人是陈慧的邻居,孩子今年快8个月了。我看陈慧没有抱孩子,就问她的孩子呢,陈慧说在卧室睡觉呢。看到这位妈妈怀抱中的孩子依然哭闹不止,我问道:“孩子怎么了,是生病了吗?怎么一直哭呀?”

这位妈妈说:“生病倒没有,刚刚睡醒,然后就开始哭个不停,给她喂奶,她也不吃。每天都这样,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位妈妈无奈地叹着气。

见孩子实在哭得让人心疼,我说:“能不能让我看看呢?”

陈慧笑着对这位妈妈说:“你就让她看看吧,她可研究孩子教育好多年了。”

孩子妈妈半信半疑地将孩子放到了我手中。我抱着孩子,看见孩子手足乱舞,脸哭得通红。我边轻拍着孩子边用温柔的口气说:“宝贝别哭啊,我带你出去玩啊!”接着我把孩子带到了阳台,把孩子的脑袋露出来,让孩子看见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这时,孩子哭的声音小了,原先眯缝着的眼睛慢慢睁大了。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这是吊兰,这是海棠花。你看这花多漂亮啊!”孩子似乎听懂了我说话,咿咿呀呀用手指着看见的花,脸上露出了微笑。

孩子妈妈见孩子不哭不闹了,开玩笑似的说:“这孩子真没良心,养了这么大,我抱着拼命地哭,你抱着一点都不哭。”随后,孩子妈妈抱着孩子回家去了。

这位母女走后,陈慧也开玩笑似的问我:“快说,你给这孩子下了什么咒语啊,人家亲妈抱着孩子哭个不停,而为什么你抱着她就不哭了呢?”

我说:“别瞎说,下什么咒语啊,最近一直在研究培养孩子交际能力的课题,正好用到了而已……”

我和陈慧正聊着,突然听见卧室传来咿咿呀呀的声音,原来是陈慧的女儿佳佳睡醒了。我和陈慧急忙走进了卧室,只见佳佳侧着头看着挂在床边的小玩具,并高兴地蹬着腿,好像又是在跳舞又是在唱歌。

这时陈慧温柔地说:“佳佳,真乖!自己玩得这么高兴呀!要不要妈妈来陪陪你?”孩子听见妈妈的语言,急忙把头转了过来,看到妈妈了,高兴得不得了,咯咯地笑出了声音。

婴儿生来就有从别人那里寻求回应的需求,已经具有发出信息和乐于接受母亲回应的本能,这种最初的与父母的双向交流是孩子以后一切社会交际的基础。

陈慧邻居的孩子在妈妈怀里之所以哭闹不停,并不是孩子饿了,也不是孩子瞌睡了睡不着,而是孩子有交际的需求,并希望得到妈妈的回应。对于这一点很多父母都难以发现,因此也无法满足孩子的这个需求。当然,妈妈的轻轻拍打和口中的念叨也是一种对孩子需求的回应,但是这种回应并不是孩子心理上的真实需求,因此,孩子依然会哭闹不止。

陈慧是一个非常懂得与孩子沟通的妈妈,在孩子醒来之后,她不管孩子听不听得懂,都会真诚而温柔地与孩子沟通。这从陈慧孩子听到陈慧的声音后手足舞蹈非常高兴的反应就可以说明。对于不能够说话的孩子来说,父母与孩子沟通时,孩子是能够感受得到的。

所以,在对不会说话的孩子进行早期的交际能力启蒙培养时,我们首先要能够看懂孩子的交际需求,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会高兴。然后真诚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对话,满足孩子的交际需求,从而引导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交流的美好。

二、0~6岁宝宝的交际轨迹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分析,孩子和大人一样,都需要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往。不管孩子年龄多大,是否会说话,这种需求一直是存在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更广阔的交际天空。也只有在这种交际互动中,他们才会表现出自己的技能,然后认识、评价自己。这对他们的个性、情绪情感、智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交往的目的、特征、内容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要培养好孩子的交际能力,我们需要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交际需求有一个了解。

1个月时:他们在看到人或者听到声音时会发出笑声,并且有时候会盯着母亲的脸看,还能够与其他人进行目光交流。人在他身边的时候,孩子会显得比较安静;而人在离开孩子身边的时候,他会显得不安。特别是在孩子刚刚睡醒,视野里没有人的时候,他更容易显得不安,可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与人交往的欲望。

2个月时:这时他的表现会更多,比如苦恼、微笑、兴奋等。在高兴的时候除了能够把微笑给予与他经常待在一起的人外,还会把微笑给予身边逗他开心的陌生人。比如陌生人在哄孩子开心的时候,他会用类似于“啊”这样的声音给予回应。这说明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在用行动与他人沟通,由之前的欲望转变成为实际行动。

3个月到5个月时: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婴儿对照顾他的成人,特别是母亲发出的一种特有的所谓“天真快乐反应”。每当他见到母亲或自己所熟悉的人时,他总是注视着他的脸,手脚乱动起来,脸上现出渴望的微笑,咿咿呀呀地想要扑过去。而对陌生人,他却无这种反应。这说明孩子已能判断亲疏远近,已经具备了最基础的社交能力。

5个月到12个月时:孩子有时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其他小婴儿,甚至会伸手去摸、抱。这时的孩子并没有太多交往的需要,他只是对其他婴儿好奇而已。也就是说,孩子的交往欲望已经越来越强烈。

1岁到1岁半时: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表面上看是各玩各的玩具,谁也不干扰谁,但是当把其中一个孩子分开时,他的脸上就会表现出不高兴的表情。显然,他们愿意在一起玩而不愿意分开,这说明孩子开始有了交朋友的想法。

2岁到3岁时:在这个阶段,我们会经常听到有些孩子说:“我喜欢和小红玩,不喜欢蒙蒙。”这说明孩子已经具有了交际判断能力。

3岁到6岁时: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懂得交朋友,但是他们交往的动机非常单纯,也非常简单。只要能够获得快乐,他们就愿意和对方交往:他不在乎对方喜不喜欢自己,不在乎在交往的过程中自己有没有吃亏,只要自己觉得高兴,孩子就认为是可以的。

我在与一些孩子家长探讨这个问题时,有些家长疑惑地说:“我们家孩子今年4岁了,可总是喜欢和邻居7岁的孩子在一起玩。尽管那些孩子老欺负他,可还是要跟着他们一起玩。”

这种现象在幼儿园中经常会发生,孩子之所以愿意和大自己一两岁甚至好几岁的孩子玩,是因为他们在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交往过程中,往往能体验到更多的游戏方式和游戏乐趣,所以,他们偶尔吃点亏也会心甘情愿。

三、满足孩子的交际需求

想听、想看,对成人逗他 ( 她 )、抱他 ( 她 )、微笑作出点头、摇晃的回应,会把头转向说话的人并报以微笑,并以蹬腿和摆手表达快乐。这些表现都是孩子的交际行为及交际需求。

对于孩子的这些社交需求,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懂得观察。对于孩子的各种反应及社交需求,父母一定要仔细地观察,并准确地把握与回应。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满足、培养孩子的交际需求。

第二,在孩子3岁之前,父母应该与孩子经常接触。比如,经常逗孩子笑,可以使孩子社会性微笑较早地出现,而且提早认识父母;父母应用亲切的声调多和孩子说话,用慈祥的目光注视他,以吸引他的目光与你交流,用良好的情绪来感染孩子的情绪。

第三,与孩子建立“对话”联系。父母要给宝宝更多的抚慰,消除他皮肤的饥饿感,让孩子在最初的社交接触体验到快乐。

总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交际对象,也是培养孩子交际能力最好的老师。父母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交际需求,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幸福、安全,更加愿意释放交往信息。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的智力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孩子成为一个性格开朗、有良好交际能力且受大众欢迎的人。否则,孩子的交际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理及交际能力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并且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