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放手”时要“放手”
有一次周五下班的路上,我遇见了一位好久不见的朋友。一见面,她就向我诉起了苦。她说,她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级,总是喜欢玩,以至于学习都不放在心上。她很着急孩子的学习,于是她就让孩子尽量少跟朋友来往。每当孩子在家的时候,她就会看紧电话,如果是找孩子的,她马上会告诉对方孩子不在家。每天听到电话神经都会变得紧张,最近感觉很疲惫。最可气的是,她的孩子却一点不领情,还总是避着她,和她没有半点交流。
江苏常州700户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最不喜欢的人是父母的占54.4%。湖南人民广播电台 《 我心中的爸爸妈妈 》 500份稿件中,表示对父母不满的达到90%。上海90%的青少年对自己的父母不满,70%的学生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34%的不喜欢自己的家。对上海家长的调查:对子女教育感到困惑的占86.4%;非常困惑、苦恼的占15%。这些信息让我不得不思考:我们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的爱,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我们?我们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可能真的有点跟不上孩子的步伐,在某些方面,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后来,我在听了两位母亲的聊天之后,也深有感触。一位母亲问:“为孩子操心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另一位母亲说:“什么时候我的生命画上句号,什么时候就是头了。”
听着听着让人感觉心里热热的,又酸酸的,字字体现出伟大的母爱,可是,这样的爱之下造就的孩子真能让父母省心吗?对于孩子,我们往往是爱太多,而法欠妥,使得我们总是在抱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在我们一再强调孩子要“听话”、“懂事”、“乖”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给孩子一些独立的发展空间呢?换换教育理念,适当“放手”,可能会事半功倍。
一、借鉴西方父母的交往观
东西方之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东方人含蓄,西方人热情;东方人内敛,西方人奔放。但是对于孩子的爱是一样的。在孩子交往能力的一些问题上,西方父母有些观点和我们不同,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一下:
第一,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孩子是属于父母的,所以一切要听父母的。孩子和什么人交往,家庭什么样,父母是做什么的,几乎都要调查清楚。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只要不是和十恶不赦之人交往,就不会横加阻拦,毕竟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长处。
第二,我们除了对孩子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外,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学习,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做,也不要做。
西方家长更为重视孩子健康心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较强的交往能力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
据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可是恰恰就会因此忽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在社会瞬息万变的今天,不具备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无疑会举步维艰,所以,爱孩子,要放手。
二、不要让爱变沉重
孩子到了一定时期,有很多事情希望自己动手,可是大人总是担心得太多,以至于把孩子的能力扼杀在初始状态。我碰到这样一位母亲,她总是说早上的时间太短,其实她起得并不晚,可是时间大部分都花在给孩子穿衣、洗脸、喂饭等事情上。你不要以为她的孩子还小,孩子已经6岁了。我建议她试着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可是这位母亲既怕孩子做不好,又怕孩子累,认为等到孩子长大自然就会自理。
这位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慢慢地也就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的能力。如何让孩子在交往中独立,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第一,放飞孩子思维的翅膀。记得看过这样一则笑话:老师出题让小朋友用“况且”造句。小朋友答:上学路上,一列火车经过,况且况且况且……
笑过之余,我被小朋友的天真所打动,孩子的思维是无边无际的,可是由于有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使得孩子最后只剩下了死板的思想。
让孩子独立思考才能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被难题牵绊。孩子的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逐步地培养和训练。孩子只有拥有了自由放开的思想,才会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第二,对孩子多些理解和尊重。有一些事情在孩子的心中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孩子在交往中经常会有一些争吵或者争抢的事情发生,家长或者老师往往会简单地予以阻止,并不问清其中的缘由。从表面上看,平息了一场小风波,可是却忽视了孩子心中的道德标准。
争吵不都是坏事,我去过一个幼儿园,其中的一幕对我们也许有所启示:两个小朋友因为一辆扭扭车在争吵。晶晶想要玩,楠楠也想玩,并且楠楠坐在上面不肯下来。晶晶和楠楠都紧紧拽住小车不松手。老师在一旁并没有插手,静静地看着事情的变化。争吵一会儿以后,两个小朋友都意识到,这样的争吵对于事情的解决一点帮助也没有,谁都没有玩成。后来,晶晶想出一个办法,她说:“咱俩一起玩吧,你开到窗户那开回来给我,我开回来再给你,行吧?”楠楠很快同意了,两个小朋友最终自己解决了问题,而且玩得很开心。
在争吵中,有些孩子会自己分析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学会自我控制、宽容和礼让,这其中,孩子的交往能力可以得到培养,语言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当再发生类似的争吵时,我们不妨听听孩子的解决办法,让孩子自己来处理。
第三,让孩子在独立交往中初尝成功的喜悦。我们平时要会刻意地创造孩子与人多交往的机会。孩子在交往成功后会充满喜悦,进而提高自身的能力。比如,我们去买小件东西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去结账;让孩子和邻居阿姨打招呼,借一些小物件等等。让孩子一人独立完成这些小事,我们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
三、“放手”不“放弃”
给孩子足够的独立交往空间,是提高孩子能力的重要一步,适度的放手会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但是“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否则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孩子,我们给予充分的信任和理解,孩子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白小霞的儿子今年5岁,叫郑杰,正上幼儿园的中班。平时小霞的时间比较紧,接送孩子的时候比较少,经常是爷爷代她接送孩子。有一天,小霞正好有时间,于是去幼儿园接孩子。老师告诉小霞,今天郑杰被其他小朋友推倒了,磕到了膝盖,并且再三向郑杰的妈妈表示了歉意。小霞向老师询问了郑杰在幼儿园的表现。老师告诉她,郑杰在幼儿园一般情况下是不受欺负的,因为他“动手”能力很强,如果有人欺负他,他必定会还手。老师经常会制止教导,可是收效不是很大。今天惹毛了一个比他大的孩子,结果受了些伤。老师又一次表示出自己工作的失职,希望小霞原谅。
小霞并没有责怪老师,她很明理,心中也知道,孩子平时的表现就不好,经常欺负别人,这和爷爷总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有着很大关系。出于疼爱,爷爷经常会告诉小杰:“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打他!”也是由于自己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让孩子不仅不受欢迎,而且还很不利于成长。小霞知道自己必须对孩子管一管了,再忙也不能以此为借口,放任孩子,误了孩子。
小霞首先告诉孩子,要和小朋友好好相处,大家都是好朋友,绝不可以不满足自己的愿望就动手。
而在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她绝不会立刻找其他家长或者老师无理取闹,会在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她每天向孩子询问一些好的动向,尽量让孩子感受到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交往时的快乐。对于孩子的一些哪怕是极小的进步,也从不吝于鼓励。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选对方法,终会看到改变。当小霞和我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她的笑容告诉了我,她对了。通过小霞的事例,我对于“放手”度的把握方面总结如下:
第一,不包办,效果好。不盲目亲自处理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孩子的潜能很大,何不让它发挥出来?家长的过多干涉只会适得其反。
第二,讲道理,孩子懂。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接触的人和事明显增多,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孩子讲清其中的道理,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解决。
第三,多鼓励,见成效。对于孩子在交往中取得的成绩,体现出的胆量、勇气、智慧,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且多鼓励孩子参与一些团体活动,增加交往频率。
孩子是有思想、有见解、有方法、有智慧的,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进行独立的交往,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会在交往中掌握必要的技能,促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的成功带来无尽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