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和孩子一起“过家家”

和孩子一起“过家家”

时间:2023-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和孩子一起“过家家”我家楼上住着一家三口,父亲在油田工作,母亲在超市做理货员,有一个5岁的男孩。她告诉我,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游戏。“过家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式游戏。再次,主动和孩子“过家家”。主动和孩子“过家家”,能够勾起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体会和不同角色交往的情况。

和孩子一起“过家家”

我家楼上住着一家三口,父亲在油田工作,母亲在超市做理货员,有一个5岁的男孩。我在家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楼上孩子来回跑的声音和开心的笑声,咚咚的响声里彰显着孩子的快乐。

每次在小区里遇到楼上的母亲,对于住在她楼下的我,她总会因为孩子太好动而可能影响我表示抱歉,我对此很理解。我们会经常聊一些有关孩子的话题。孩子的母亲朴实善良,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对于教育孩子方面却很重视。她告诉我,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游戏。这点让我很意外,“过家家”游戏通常都是孩子和孩子之间玩,大人怎么也和孩子玩呢?但是她告诉我,原来她的孩子很内向,见到陌生人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话。有次在电视上看到“过家家”的游戏挺好玩,对开发孩子的交际潜能很有用。因为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子,所以她就和孩子一起玩,扮演不同的角色。经过一段时间后,她发现现在孩子胆子大了很多,也开朗了很多,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的交往明显增加。

通过这位母亲的描述,不难看出“过家家”游戏对于孩子交往能力提高所起到的作用。为此,我也非常感兴趣。

一、重视“过家家”

4月中旬的洛阳,正是牡丹花开的时节。正赶上去洛阳出差,顺便大饱了眼福。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周日,天气很好,园中游人如织,真有点“洛阳春日最繁华”的意思。一片“洛阳红”吸引了我的目光。

正在赏花时,听见身边有小孩子的说话声,“妈妈,我明天不想去幼儿园了,行吗?”稚嫩的声音带点哭腔,带点央求,带点无奈。

孩子的妈妈也很无奈地说:“你要是不去幼儿园,怎么能学到知识呢?和小朋友一起玩,不是很有趣吗?”

眼前的繁花都没有让孩子的情绪有一点点好转,孩子嘟着嘴说:“我不喜欢小朋友,他们都不好,我不想和他们玩。”

孩子的妈妈看见我正微笑地看着她们,向我笑了笑。看到小孩子,我总是觉得很亲近。而且看出孩子心中似有不快,我于是和孩子的母亲攀谈起来。

母亲告诉我,孩子已经3岁半了,总是不爱上幼儿园。一周的幼儿园生活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就像关了一星期的禁闭,今天带他出来就是想让他开开心,可是一想到明天上幼儿园他就是高兴不起来,好像明天又要进监狱一样。

我向她询问孩子上幼儿园有多久了,孩子的母亲告诉我,已经有四个月左右了,可是孩子就是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之间交流很少,总是自己玩玩具,所以觉得很孤单。

我问这位母亲,孩子在家的时候,有没有经常和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母亲摇摇头,“工作本来已经很忙,再加上小孩子的游戏显得很幼稚,根本没有想过。”

孩子迟迟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交往能力差,不能体会到群体生活的乐趣,作为家长,要及早关注,予以孩子帮助。我向她建议,经常和孩子在家玩一玩“过家家”的游戏,妈妈可以扮演老师、同学,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到交流带来的快乐,孩子讨厌幼儿园的情绪可能会有不小的改变。

两岁半的孩子就可以参与到虚拟角色表演中,通过表演表达自己的情感。“过家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引导式游戏。在“过家家”游戏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孩子通过角色扮演,通过妈妈、爸爸、孩子、医生、售货员、警察等等角色的不断变化,练习和不同人物之间的交流,体会成就感,提高交往能力。

二、和孩子一起玩

我们在小时候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一块头巾,两个纸盒,都可以成为游戏道具,在游戏中,和小伙伴们玩得乐不可支。“过家家”是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所表达出的模仿成人的一种游戏。通过游戏,孩子会增加对角色的认同感、责任感。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会更乐于表现。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过家家”的游戏没有预定的规则,没有可遵循的刻板的模式,它最大限度地给孩子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一些道具。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道具,更能营造一种真实的氛围。

比如一个小盒子做饭碗,一些沙子做饭菜,一条围巾做披风,一个小板凳做汽车,带上帽子做爸爸等等。简单的道具可以让孩子有一种正式的感觉,认真参与。

其次,父母要投入。“过家家”的游戏对于成人来讲可能显得有些可笑,但是通过这个游戏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巨大的,所以请家长一定要投入扮演的角色之中,和孩子用定位的角色来交流。我们可以通过“过家家”和孩子交流,对孩子渗透一些交往的礼仪,让孩子玩得开心,也学得自然。

比如孩子和妈妈角色互换的时候,孩子会学妈妈平时照顾自己一样照顾妈妈,给妈妈倒水、穿衣服等等。妈妈要予以充分配合,在孩子给妈妈喂饭菜的时候,要做出吃得很香的样子,并且及时表示感谢,让孩子能够体会到大人的辛苦,渗透感恩的思想。

在孩子扮演客人的时候,妈妈要有礼貌地招待客人。“你好,请进,请坐,请喝茶”,经常在游戏中渗透礼貌用语,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表达能力、礼仪意识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再次,主动和孩子“过家家”。有些孩子一个人玩玩具的情况比较多,造成了孩子孤僻、内向、不善交流、不喜表达的性格。主动和孩子“过家家”,能够勾起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体会和不同角色交往的情况。

比如,扮演老师的时候,会严格要求;扮演爸爸的时候会显得很强壮;扮演警察的时候会充满正义感等等。孩子会把游戏中的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增强交往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不可忽视的重点

“过家家”游戏会让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自己的天性和特点,有助于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的获得。孩子自己是导演,自己是演员,其中的一些想法、做法无论正确与否,都会在孩子的游戏中不断深化下去。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些事项还应该注意:

第一,及时纠正反面行为。随着孩子接触的人不断增加,孩子大脑中存储的信息也在大量增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学到的一些反面的东西,如果通过游戏表现出来了,一定要及时纠正。

比如,在孩子扮演爸爸的时候,如果遇上“宝宝”不听话,孩子可能会大声呵斥,或者说脏话,甚至打“他”的屁股,以示警告。对孩子的这种暴力倾向要及时制止于萌芽状态。我们在和孩子玩游戏时要通过游戏角色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同时让孩子体会一下“小宝宝”的感受,孩子会在有了同感后及时纠正过来。

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说法、做法、想法体现了孩子对于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认同。我们会发现,平时我们不经意间说出的一些话,会让孩子在适当的时间适时地表达出来。孩子成了父母的缩影,通过孩子的表现,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是否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一些欠妥的行为,无形中给予了孩子反面的影响。

第二,做好监护工作。无论孩子大小,在游戏中总是热情高涨,有时候会因为过于投入而忽视了周围的环境。比如由于奔跑过快不能及时停下,撞到桌椅上;在床上或者沙发上跳的时候不小心摔到地上等等。

在和孩子玩的同时,要做好监护工作,选择安全的环境。避免在桌角附近,尽量不让孩子上到高处,把刀、剪等利器收起来,不能让孩子作为道具使用,防止孩子因为太兴奋而无所顾忌,从而可能带来一些危险,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第三,让孩子发挥主导作用。和孩子一起“过家家”时,从角色的安排,到服装的选择、情境的设定等,尽量让孩子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家长只作为配角配合孩子。

比如孩子会安排我们做学生,发给我们小本子写字,而孩子作为老师指导我们;让我们做姥姥照顾他 ( 她 ) 的孩子,而他( 她 ) 去上班等等。

孩子亲自去考虑事情、安排场景,想象力会自由发挥,在不同环境下体会到麻烦、困难、快乐、幸福,锻炼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增加社会交往经验,促进智力的发育。

孩子通过“过家家”游戏增强了对于不同的社会角色的理解,促进了孩子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孩子在游戏中认识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提高了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