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融入集体
五一前后,我们高中同学要搞一次同学聚会。多年未见的同学不知道都变成了什么样子,我心里充满了期待。可是到了日子的时候,正赶上我去山西调研,错过了这场聚会,只能在同学们发的照片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当我一页一页翻看着照片时,发现其中有很多人如果不说曾经是我的同学,走在路上我根本不会认识。在学校时,这些同学的普遍特点是:不爱说话,极少参加集体活动,很多时候只是众多的观众之一。
这带给我的感触很大,因为在集体活动中让我又重新认识了曾经快被遗忘的同学。可以说明的一点是,在集体中参与性比较差不利于今后的人际交往,在成功的路上也会走得比较曲折。孩子的早期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鼓励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对于孩子的责任感、集体感、规则感等的树立都有很大的帮助。
由于个体的差异,情况的各不相同,要鼓励孩子融入集体中,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可以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入手。
一、为孩子创造体验集体生活的环境
晚饭后去广场散步的时候,我看到两个五六岁的小孩子,他们俩并不认识,家长不断地鼓励他们一起玩游戏,可是他们还是自己玩自己的,对对方提不起丝毫兴趣。天真无邪的孩子之间应该很好沟通,可是看着这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孩子,可想而知,他们对于集体生活更会持有排斥的态度了。
果然,通过交流得知,这两个孩子在家都是天真活泼、爱说爱笑的,可是一旦与生人接触或者处于集体中,就会变得沉默寡言、孤立、不合群。这说明长期的以自我为中心,使得孩子对集体生活产生不适应甚至是排斥。两位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苦于没有方法,对于孩子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这件事,都很头疼。
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发展离不开集体。具备良好的集体意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对于集体活动对孩子的好处,家长基本都持肯定和支持态度,但是对于如何鼓励孩子融入集体的问题上,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不妨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第一,为孩子提供接触集体的机会。孩子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自然对集体缺乏了解。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孩子与集体接触的机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带领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增强孩子对于集体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可以经常邀请亲朋好友带孩子来家里做客;带孩子去广场,参与幼儿广场舞的训练表演;鼓励孩子参加地方电视台有组织的表演比赛;带孩子出去旅游等等。见得多,自然就丰富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经历得多,自然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孩子慢慢地适应集体活动,逐渐提高参与热情,会自觉融入集体。
第二,让孩子在集体中发挥特长。我们在给孩子创设合适的环境后,在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中,要有目的地予以引导。比如,在家庭的聚会中,让孩子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可以表演自己擅长的唱歌、跳舞、说儿歌、画画、折纸、捏橡皮泥等等,同时别忘了给孩子送上鼓励的掌声。他人的认可更能树立孩子融入集体的信心,在擅长的活动中,孩子会积极地发挥主动性。
有时候孩子在集体中,对于某些任务完成得会不太理想,而挫折又是在生活中必然要面对的,这时,鼓励显得非常重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会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孩子更乐于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二、充分发挥鼓励的引导作用
鼓励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单单靠家庭的努力还是不够的,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处于集体之中,更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针对不同的孩子,分析原因,采取对策。对于“鼓励孩子融入集体”这一专题,我特意去幼儿园进行调研,对于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孩子,我和老师一起努力,进行了尝试。
首先是妞妞,她在小二班上课,父母在外地,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对于隔代人总是溺爱,事情无论巨细,甚至吃饭还要奶奶喂。妞妞已经上幼儿园好久了,但自己什么也不会,对幼儿园一点兴趣也没有,只有周末才是她最快乐的时候。
妞妞属于独立性较差的孩子。她不喜欢和他人相处,不知道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做好。由于自己的独立性很差,当和其他小朋友有了比较后,就显出了差距,进而产生了自卑感,对交往产生厌恶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妞妞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老师要及时和妞妞的家长进行沟通。妞妞的爷爷奶奶虽然对妞妞溺爱,但还是很明白事理,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只是不知道怎么样操作才好。为此,孩子在家的时候,尽量让她自己锻炼洗手洗脸;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多多练习自己穿衣服;在玩完玩具以后,让妞妞自己收拾玩具、叠衣服等等;在孩子取得进步后及时予以夸奖。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后会充满自信,逐渐消除群体生活中的自卑感,融入集体之中。
第二个引起我注意的孩子叫小真。他总是很沉默,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喜欢自己躲在角落里,在各种活动中总是积极性极差。大家都跳舞的时候,小真会站在最后面,如果有其他小朋友和他发生一点冲撞,小真就会哭起来没完。
小真属于胆小的孩子,总是怯于表现自己,总是想逃避。这类孩子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注,用心去呵护。对于胆小的小真,多鼓励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我在和老师进行沟通后,老师采取了爱心引导法,经常会抱抱他,和他很亲密,这让小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爱。此外,还可以经常用放大镜去看他的优点。比如当小真能够把老师分发的食物都吃光后,老师会及时在小朋友面前予以表扬,并让小朋友向小真学习。
在老师的努力下,小真慢慢树立起信心,也敢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了。虽然有时候还是有点羞怯,但是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
第三个孩子叫小齐,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父亲一起生活。小齐的父亲为了弥补对孩子的内疚感,对孩子宠爱有加。小齐在家里说一不二,当然他把这种性格也带到了幼儿园。他喜欢的玩具一定要拿到手,如果有小朋友和他争抢,小齐就会动手打其他小朋友;小齐吃饭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如果有小朋友占了他的地方,他会推翻那个小朋友的椅子。对于老师的管束,小齐根本就听不进去,抵触情绪很强。其他小朋友都不爱和他玩,他也从心理上抗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俨然是一个孤独的小霸王。
对于小齐这种攻击性比较强的孩子,可以从培养他的责任感入手。孩子喜欢角色扮演,不妨让一些攻击性比较强的孩子多帮助老师负责一些简单的事情,于是我建议让小齐做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给小朋友排队,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扮演“鸡妈妈”保护“小鸡”,帮助老师一起分发本子等等。利用角色引导,培养小齐的责任感,树立规则意识。
通过老师一段时间有意识的鼓励引导,小齐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对于老师布置的一些任务,能够及时准确地完成;在为小朋友服务的过程中,和小朋友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效果较为明显。
通常,孩子在家中总会有一种优越感,而到了集体中就会变成普通的一员,所以孩子要经过环境的过渡。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完成心理的过渡,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回避、排斥等状况,要及时发现、及时引导,为孩子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