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让孩子懂得解决冲突

让孩子懂得解决冲突

时间:2023-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让孩子懂得解决冲突孩子在叛逆期,特别容易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比如因为游戏时不合拍,因为言语上的顶撞,因为某些意见不统一等。通过这件事情,张女士告诉我,孩子们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参与到其中。我在“静观”一些孩子解决矛盾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不知所措,显得很尴尬。第一步,引导孩子分析冲突的根源。

让孩子懂得解决冲突

孩子在叛逆期,特别容易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比如因为游戏时不合拍,因为言语上的顶撞,因为某些意见不统一等。轻者,孩子之间好久会彼此不说话,进行冷战;重者,便会恶语相加,大打出手,孩子之间的关系闹僵了,有时候还会连带父母之间的关系。说实话,对于这类孩子,我刚参加工作时,也时常感到很无奈,因为他们不但和其他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学习、生活。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对一些案例的研究,我在培养孩子解决冲突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心得,愿与老师、父母共同分享。

一、必要的“冷眼静观”

学不会解决矛盾冲突,就学不会交际。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总会有矛盾出现,如果不懂得解决,交际圈永远不会壮大,甚至会越变越窄,这必然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在针对孩子解决矛盾冲突这一课题中,我走访过很多家庭父母,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当我问到孩子在学校与他人闹矛盾时该怎么办时,有30%的家长告诉我他会带着孩子找老师解决,或者让孩子去找老师解决;30%的家长说会带着孩子找对方家长解决;30%的家长说自己会告诉孩子,如果对方先打他,就让孩子还手;仅有10%的家长说会让孩子自己解决或者引导孩子解决。显然,不同的家长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与此同时,我也与各地不同的老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沟通,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应该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与他人之间的矛盾,但具体如何操作却千变万化,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统一的方法。在走访家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张女士,她给我讲述了儿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的一次矛盾及解决过程。

张女士儿子那一年10岁,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和小区的几个同龄孩子在小区广场上玩一会儿,而这个广场就在张女士家的楼下。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张女士正在准备晚饭,突然听到儿子和几个孩子的声音很大,仔细一听,原来是儿子和其他小朋友在吵架,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因为担心儿子受到委屈,所以她急忙跑到了楼下。儿子一看妈妈下来了,委屈的眼泪瞬间掉了下来。

张女士看见委屈的儿子,顿时感到非常气愤,很想当场斥骂这几个孩子,但最后她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儿子和其他几个小朋友在玩弹珠,因为对方违反了规则,儿子的弹珠被对方赢走了。儿子不同意,要重新开始;对方不愿意,所以两人就吵了起来。更糟糕的是,其他几个小朋友都向着对方孩子说话,这才让张女士的儿子感到非常委屈。

张女士当时想指责欺负自己儿子的孩子,可转念一想,如果自己参与到孩子吵架的事件当中,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于是她对儿子说:“咱回家不玩了,明天我给你买一包弹珠,那个咱不要了。”

可儿子不同意,非要把那个弹珠要回来。张女士说:“一颗破弹珠有啥好玩的,回家妈妈给你做好吃的。”任凭张女士如何说,儿子就是不同意回家,非要向小朋友要回弹珠。

无奈,张女士只好对拿着儿子弹珠的小朋友说:“小朋友好,你把这个弹珠给阿姨好不好,我知道你一定是一个好孩子。”但是,这个孩子依然不同意归还儿子的弹珠。

面对这样的结果,张女士很是生气,没想到自己连几个孩子都搞不定,生气地对儿子说:“你回家不回家?不回你一个人在这儿,我可回了。”

儿子把头一拧说道:“不!”

“好吧,那我回家了,但是你不许流眼泪,男子汉是不允许流眼泪的。”张女士果断地说。

就这样,张女士揣着不安的心上楼了,之所以不安,是因为她担心儿子被其他小朋友打了。上楼之后,她一直从自家的窗户向外看着儿子的动向,生怕彼此动手。她看到儿子走到那个孩子面前,不知道说了什么;对方也说了些什么,一会儿后,将弹珠还给了儿子,并又重新开始玩起了赢弹珠的游戏。

通过这件事情,张女士告诉我,孩子们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参与到其中。有些矛盾,孩子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与对方沟通解决。张女士的观点没有错,孩子们争吵的过程其实是了解自己和对方的过程,有些矛盾通过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可以解决的;而在父母老师的参与下,可能会让矛盾变得越来越复杂。此外,孩子自己解决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如何沟通、如何宽容、如何忍让、如何面对胜利和失败的过程。这能让孩子慢慢成长,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参与。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矛盾我们都可以不管不问,让孩子一个人去解决。有些矛盾,我们还需要认真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确实无法解决,就需要引导孩子去解决。因此,作为老师和父母,对于孩子之间的矛盾首先需要做到“冷眼静观”。这里,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注意:

第一,“冷眼”就是把处理矛盾的主动权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处理与朋友之间的矛盾,父母、老师首先不要参与。

第二,“静观”就是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动态,因为孩子的阅历浅,处理矛盾的技巧、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孩子自己解决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打斗的行为。这时,父母、老师要及时制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有时候孩子用了很多方法,但是矛盾依然得不到解决,这时父母、老师要积极地去引导孩子正确解决矛盾。

二、引导解决冲突的步骤

孩子与同伴之间出现矛盾之后,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为小孩子天性就是调皮,所以在我带的班里,几乎每天都有孩子彼此闹矛盾。我在“静观”一些孩子解决矛盾时,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不知所措,显得很尴尬。这时,在引导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孩子引向解决矛盾的步骤上去,这样以后再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不会再迷茫、尴尬,会条理清晰地去解决。

第一步,引导孩子分析冲突的根源。一天周末,我回家看爸爸妈妈,大哥和表姐的孩子都在家中玩。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因为一个布娃娃而吵起来了,其中一个孩子已经开始哭闹。这时,表姐走过去之后把布娃娃拿到自己手中,说:“现在你们都没有布娃娃了,不许哭,也不许闹了,听见没有!”果然,两个孩子见对方都没有布娃娃,也不哭了。

表姐的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她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他们还会争吵。解决问题的关键应在于让孩子认识到引起冲突的根源在哪里,然后想办法解决。

对于这种情况,表姐可以对孩子说:“你们俩自己说说,为什么要吵架?”让孩子听听彼此的看法,这样能够让孩子更加全面地认识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让孩子知道,以后遇到这类冲突时该如何解决。

第二步,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冲突的方法。那天我去公园玩,看见两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在公园的草地上玩,两人席地而坐开心地聊着天。看得出,这两个妈妈的关系很好,不是同事便是同学。两个4岁左右的孩子在草地上跑来跑去踢足球。这时,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的身边说:“妈妈,明明他踢我!”这时妈妈生气地说:“小祖宗,你能不能给我安心地玩,明明怎么会踢你呢!”说着便让孩子再去和明明玩。

这位母亲可能没想过,她让孩子去和明明玩,孩子还会去吗?在这种情况下,大人首先要问清楚产生矛盾的原因,然后引导孩子思考解决矛盾的方法,比如说:“那你说怎么办你才能和明明好好地玩呢?”“你有什么好的主意让某某开心吗?”等等。这样,当孩子找到产生矛盾的原因后,就会主动思考解决矛盾的方法。

第三步,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冲突。孩子面对矛盾,如果父母、老师发现孩子已经找到了冲突的原因,并在积极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时,或者父母、老师已经引导孩子完成了前两个步骤时,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了。很多时候,孩子在遇到矛盾的时候总喜欢找父母或者老师来解决,其主要原因是孩子害怕与其他小朋友在有冲突存在的条件下沟通。这时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去面对冲突、矛盾,积极地找对方协商解决。有了第一次,第二次遇到这样的矛盾,孩子就不会再有害怕、担心的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