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把交际变得更简单
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它是一种感受,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更是人际交往必备的一种元素。一个不懂爱的孩子会变得自私,而一个自私的人是永远不能够和他人友好相处、真心沟通的,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有“爱”,并懂得爱。
一、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懂爱
春节大年初二,我们家里变得非常热闹,因为老人一直在我们家过,所以哥哥、嫂子、小舅等亲戚都带着孩子来我家里走亲戚,看望老人,爸妈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看着孙子、孙女、侄女走进门,爸妈热情地给他们分水果、糖果及一些零食。这时,这些小家伙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让我感到很有意思。
刘慧是我哥哥的女儿,今年5岁,只见她接过奶奶手中的糖果礼貌地说:“谢谢奶奶。”母亲高兴地说:“这孩子,越来越懂事了。”
王佳是我表姐的女儿,今年4岁,只见她并不主动走近奶奶,显得很腼腆也似乎很不好意思,她搂着表姐的脖子小声地对妈妈说着什么,这时表姐一边往果盘前走一边说:“这孩子,真没出息,吃糖还要我去拿!”
年龄相仿的两个孩子,表现却是大不相同,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正常的事情,却让我在心中不由自主地分析起来:我哥哥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嫂子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财务,孩子一直在市区长大。表姐一家在一个镇上,孩子在镇上一家幼儿园上学。我想,两个孩子不同的交际能力表现,除了地域成长环境的不同外,与父母的教育应该也有很大关系吧。但后面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更加明白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明明是我大姐家的孩子,今年快5岁半了,在这几个小孩子属于最大的一个。我母亲给了他两个苹果,一个较大,色泽鲜艳;一个相对比较小,苹果的颜色不是那么的漂亮。当然,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苹果,母亲也是随手拿的。母亲给明明两个苹果的意思是让明明自己吃小的,把大的给他爸爸。明明拿着两个苹果走到爸爸身边,让我们意外是,他把小苹果给了爸爸,自己留下了大苹果。明明爸爸微笑着接过苹果说:“我就知道这小子没良心,肯定给我小苹果。”虽然是一句责备的话,但却充满了对明明的爱与自己心情的愉悦。
这时大姐也微笑着说:“这孩子聪明着呢,知道小苹果不好,没有大苹果甜,所以把小苹果给了爸爸。”
大家看到此一幕,也随即附和道:“到底是长大了,心里跟明镜似的。”因为我一直在研究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自然地分析起了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我半开玩笑地说:“明明既然知道小苹果不好,为什么不把大苹果给爸爸,而是把小的给爸爸呢?”
大家似乎被我问住了,但我母亲马上说:“你看你这孩子,明明那么小,他知道啥啊,我看你是当老师当傻了!”
大哥也开玩笑地说道:“我看你职业病又犯了吧!”
随后,大家开始微笑着讨论别的事,这件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事实上,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什么好的征兆,也不能说明孩子就一定聪明,这是对他人缺少“爱”的一种表现。
孩子始终要走向社会的,所以我们拿成年人进行分析。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不懂得去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甚至连最起码的语言关心都没有,那么就一定不会赢得他人对你的信任,你也一定不会有知心的朋友,别人在与你交际的过程中也会处处提防。这样,你的社交关系网就会大大缩小,生活、事业必然会受到限制。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没有错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爱”,如何爱别人。他们的做法也是直白的,心里怎么想就会怎么做或者怎么说。因为有些事情他们并不知道是对的还是错的,他们判断对错的标准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父母、老师对他的肯定、表扬、否定、责备、批评等。也就是说,在生活中父母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对某些事物的判断。比如明明把小苹果给了爸爸,如果我们微笑着接受,并夸孩子聪明,孩子就会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的做法让父母及长辈高兴了。为此,他以后还会这样做,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影响他的交际能力。
因此,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如何爱他人。就明明这个年龄,已经走入幼儿园,可以自己去超市买东西,有些孩子甚至可以独自坐公交车了,与社会有了一定的接触,正是交际能力转型培养的最佳时期,所以,需要适时地培养孩子的“爱”。如果我们不但不纠正孩子的这种思想,而且去鼓励、纵容这种思想的成长,必然会影响到将来他与他人的交际。
二、有“爱”的孩子人人爱
为了进一步证明“爱”对孩子交际能力的影响,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对随意挑选的三个孩子进行了问答测试。因为我是教小学的老师,孩子年龄偏大,根据我的“阶梯培养”计划,培养他们的“爱”有点晚,所以我选择了幼儿园大班四五岁左右的孩子。我去一些幼儿园向老师说明了我的目的,老师也非常地支持与配合。
我测试的流程是对几个孩子分别单独提问同一个问题,并且是在老师办公室,只有我和孩子两个人,目的是避免受到其他孩子的影响。然后向老师、孩子咨询几个孩子的交际情况,根据测试的结果与向老师、孩子咨询的结果对比,得出结论,几个孩子都是我随机选择的。
第一位测试的小朋友叫乐乐,4岁半,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小朋友。我问乐乐:“如果有一天你上幼儿园的时候,中午大家都在吃苹果,而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苹果,你会不会把你的苹果分给他呢?”
乐乐睁着大眼睛看着我,想了一会儿问道:“那他为什么没有苹果呢?”
小家伙问题还挺多!我说:“因为老师买的苹果不够,所以就没有分给他呀!”
乐乐想了想,皱着眉头接着问我:“那他是我的好朋友吗?”
看到乐乐不情愿的样子,我启发性地说道:“这个小朋友平时总是一个人玩,所以他的朋友很少。现在别的小朋友都有苹果,只有他没有,你会把你的苹果分给他吗?”
乐乐为难地说:“分给他我就没有了,不过我可以把我的苹果分一半给他。”
这个回答倒出乎了我的意料,我想孩子只会说给或者不给,没想到乐乐会分一半给其他小朋友,这说明乐乐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第二位测试的小朋友叫刘洋,是一个5岁的男孩。我向他问了同样的问题,我问刘洋:“如果有一天你上幼儿园的时候,中午大家都在吃苹果,而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苹果,你会不会把你的苹果分给他呢?”
刘洋说:“我把苹果给他我吃什么呢?”
我想到了小朋友乐乐的回答,还是启发性地说:“你可以分一半苹果给他啊,这样你们就都有苹果了。”
刘洋歪着脑袋,眼睛不断地在闪,似乎在认真地思考,想了一会儿说:“不行,这样我就比其他同学的苹果少了!”
我说:“那个小朋友多可怜啊,你们都有苹果吃,唯独他没有,你说是不是!”
刘洋说:“我不管,我给他我就没有了。”
第三位测试的小朋友叫彬彬,也是5岁。我向他问了同样的问题,彬彬说道:“不行,我妈妈不让我随便给人家东西的。”随后便跑出了办公室。
显然,后两个小朋友的“爱”还没有被开启,他们对“爱”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随后,我进行了实验的下一步,向老师及小朋友询问关于这三个孩子在学校的交际情况,总结如下。
乐乐:据老师说乐乐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几乎和园里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够玩在一起。在问到小朋友对乐乐的喜欢程度时,5个孩子中,有4个孩子经常和乐乐在一起玩,而且比较喜欢和乐乐玩。有1个孩子不经常和乐乐玩。
刘洋:据老师说,刘洋是一个比较调皮的男孩子,经常和其他小朋友闹矛盾。在问及小朋友对刘洋的印象时,5个孩子中,有2个男孩子经常和刘洋一起玩,1个男孩和2个女孩不太喜欢刘洋。
彬彬:据老师说,彬彬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孩子,不太与人说话。而在随机问到的5个孩子中,有4个对彬彬没什么印象,有1个因为和彬彬上课时经常坐在一起,较为熟悉。
从这次实验中,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孩子的“爱”与孩子的交际能力有间接的关系。客观地说,在这三个孩子中,最惹人喜爱的就是乐乐,尽管他没有那么大公无私地说将整个苹果都给别人,但是他提出要分给他人一半,这说明他不仅有爱,而且是一种非常理智、公正的爱。也正是这样的爱,他的人缘是最好的,很多小朋友包括我自己才会更加喜欢她。
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有必要、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同情心,从小培养孩子的正能量,并懂得传播这种正能量,让孩子有“爱”且懂得爱,做一个人人都爱的孩子。
三、聪明的孩子需要聪明的“爱”
我对这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发生在我还没有研究“孩子交际能力阶梯培养”课题之前。那天,我们高中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学聚会。好多年没见,大家都非常高兴,同学张敏做东请客。因为这天她老公上班去了,张敏4岁的孩子希希幼儿园放假,所以她带着孩子和我们一起吃饭。希希是一个可爱的男孩子,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听张敏说,孩子现在都会背很多唐诗与英语单词了,老师说在幼儿园他是最聪明的一个。为此,夫妻二人都十分宠爱希希。
我们随便点了几个菜,然后将菜单给了张敏,张敏刚要点菜,希希指着菜单上一个鱼翅说:“我要吃这个!我要吃这个!”我们一看,这一份鱼翅要380元,一位同学忙对希希说:“这个不好吃,里面有很多刺,我们吃别的好不好?”朋友正说着呢,只见希希开始用手打妈妈的肩膀,并伴随着哭闹。
我急忙说:“希希,你不能打妈妈哦!”这时张敏微笑着说:“没事,这孩子经常这样,一不高兴就打我,拉都拉不住。”最后,妈妈还是要了一份380元的鱼翅。
一会儿,服务员开始上菜,鱼翅也端了上来。为了让希希满意,张敏还嘱咐服务员放在了希希的旁边。希希看到鱼翅后,先是一愣,然后又开始哭闹着说:“这不是我刚才要的菜,和这上面画的不一样。”张敏一看确实和菜单上的图片不一样,于是质问服务员:“对啊,你这怎么和菜单上的不一样呢?”
服务员忙解释说:“菜单只是一个参照,这个无法保证和菜单的图片一模一样,但是味道肯定是一样的。”
“那你也得说清楚啊,你看让我们家孩子哭的!”张敏有点生气地说。
服务员这时也显得很无奈。
这时,希希还在闹,张敏说:“别哭了,你看看妈妈都已经说服务员了,下次一定给你做更好的好不好。”
……
就这样,这顿饭因为孩子的哭闹,大家都吃得索然无味。
作家毕淑敏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面对父母无数次爱意的微笑及善意的谅解,他会变得更加飞扬跋扈,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毋庸置疑,希希确实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聪明中却缺少了“爱”,这将是孩子最大的遗憾。因为一个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他没有爱,不仅交际能力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闯下弥天大祸。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很多。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时非常聪明,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比如在3岁的时候就能够背几十首唐诗,说几十个英语单词,4岁的时候就能够讲一些句子完整的英语,5岁的时候就会加减乘除,是众人眼中的“神童”。可是上了小学之后,成绩却变得不理想了,适应能力差,不能与小朋友合作,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弱。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较好的独立能力和交际能力。而导致这两个能力低下的原因是过于宠爱,而没有培养孩子如何去“爱”。加之上了小学以后,处在一个陌生的团体中,这种现象就会更加明显。
爱是一种美好的东西,同时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能力,让孩子懂得爱,会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会让孩子更容易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