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写作的本质是什么?

写作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2023-05-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那么,写作的本质是什么呢?思想的产生源自对宇宙本原、生命奥义,即天道、物道、人道的觉知。然而人世间的种种“道”又不是赤裸裸地显现出来的,往往借助一定的人、事、物来反映。人与世界的这种情感互动作用是写作赖以发生的基础。

二、写作的本质

文章写出来了,是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也就是写作本质的表现。那么,写作的本质是什么呢?写作不是简单的动笔过程,它是人的一种生命实践形式,是情感长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思维活动。

1.写作是人的生命实践形式

写作,就其实质而言是思想的生产过程。思想的产生源自对宇宙本原、生命奥义,即天道、物道、人道的觉知。然而人世间的种种“道”又不是赤裸裸地显现出来的,往往借助一定的人、事、物来反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8]人们要于恍惚窈冥的物象中见道之精义,必须化身为物,委身与事,与物事同构,以促成本体意义的看,伴随着宇宙的运动、生命的流转,在物彰事显之中,觉妙奥,知幽微。这一过程是以生命耗损为代价的,思想的形成诚如春蚕吐丝结茧,由生命化解而来,伴随生命实践而实现。因此,写作从本质上说是人的生命实践形式,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动笔写的过程,而应追溯到一个人在世上生存,进行相关生命活动的人生历程。

2.写作是情感作用的结果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里钟氏所描述的情境就是后人所称的写作发生过程。在钟嵘看来,使人“形诸舞咏”的前提条件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且还要“感荡心灵”、“摇荡性情”。感物起情,因情而作,写诗为文古今皆然,因此,从本源上推究,写作又是一种情感作用形式。人生在世大都有一种本原性的生存意向,即对现世的爱或恐惧,一方面,人们把这种原始的生存情感演化成种种复杂的情绪投射到现世之中,让世界成为有情的世界,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地方,这样世界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审美面目,才具有了世界性,才成为可评价的对象;另一方面,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无时无刻不在对现世的事物进行反观内省,依据自己的是非标准和好恶对其予以评判和臧否,产生相应的感情倾向,引发相关的思想活动。人与世界的这种情感互动作用是写作赖以发生的基础。当现世的事物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快慰等感情倾向时,主体身上就会爆发一种强烈的情绪,对心仪的事物,歌以咏之,文以道之;当现世的事物激起人们恐惧、愤懑的感情倾向时,人们也会产生一种激烈的情绪,物不平则鸣,口以诛之,笔以伐之。真正的写作都是这种情感作用的结果。

3.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

(1)感知阶段,是思维的起点。写作主体接受外界刺激,积累信息,触动思维。外界刺激有两种形式:第一性刺激和第二性刺激。第一性刺激是指直接来自客观世界的直觉刺激,它是人类获得外部信息的主要来源;第二性刺激是指间接来自客观世界的折射刺激——符号刺激,它是人类获得外部信息的补充来源。大脑神经系统把刺激以信息的形式储存在大脑器官的记忆仓库里,这就是人类进行思维以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始依据,也是写作的起点。外部世界的刺激纷至沓来,暂时未能构成清晰的理性蓝图,却能摇撼写作主体的心灵,强烈刺激写作主体的情绪,推动写作主体探索它的理性意义,从而使写作主体萌发出一种表达需求或创作冲动。这种感知的变化,包含着思维;无思维,无所谓感知。

(2)构思阶段,是思维的序化和深化。这是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的理性飞跃阶段。它包括:立意,通过对信息由表及里的排列组合以求“质”——从现象到本质的纵向开拓中寻求事物的本质意义,规定表达方向和接受对象;选材,通过信息由此及彼的排列组合以求“物”——从事物外部联系的横向拓展中寻求最能表现“质”的材料;布局,通过信息的综合排列组合以求“序”——在多维开拓中确定事物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认识凝集成完整的意化形态,标志构思的成熟。就像马克思所说,建筑师在建筑楼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构思阶段思维体现得最明显,可以说,构思就是思维。

(3)行文阶段,是思维的物化。又称表达阶段或外化阶段,主要任务是起草、修改、定稿、誊稿,是构思活动的物化,即运用语言文字将构思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存在现实——文章。这一阶段是创作的中心阶段,要求写作主体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对构思好的素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加工改造,通过典型化的艺术处理,使生活表象和写作主体的审美意识融合起来,在头脑中孕育出完整的审美意象,最后外化为艺术作品。这个阶段促使思维在稳定的可见性的系列组合中走向强化,又将思维的结晶准确地予以定型与物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