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意的方法
写作主体在实施写作行为之前,即使明确了自己的写作任务,知道了要写什么,但对于怎样提炼主题仍然是不确定的,可能还会有一点四顾茫然的意味,这就需要写作主体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升,逐步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主题的提炼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意蕴筛选法
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多种意蕴,经过比较鉴别,去粗存精,优胜劣汰,确立其中的最佳方案为本作品的最后主题,这是常用的也最实用的立意方法。它可以在动笔前就形成,也可以边修改边确立。这种立意技法受到写作主体世界观、理论修养、文化功底的限制,理论修养好的写作主体自然能够利用优选法选出满意的答案,而文化功底不足的写作主体就想不出较多较好的立意角度,即使想出来了,也不一定选得对,所谓最佳答案未必最佳。
例1,《文汇报》1996年3月30日第九版“文汇特刊”发表了署名为赵畅的文章《“大腕”何以不参赛》,说的是全国首届“侯宝林金像奖”相声电视大赛反响平平,没有产生预期的轰动效应,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竟然没有一个大腕参与,像姜昆、冯巩、牛群等平时十分活跃的相声演员都不见踪影。大腕为何不参赛?这篇新闻评论的立意应该瞄准什么?可以先排列出几种备选答案:
之一:大腕们怕群雄逐鹿,难有胜算,评不上砸了自己的牌子。因此提倡大腕也要有竞争意识,要经得起比赛的检验,不能因爱面子而放弃比赛,要有成名之后不怕跌倒的心理素质,敢于自我挑战、自我超越。
之二:大腕们如果都去参赛了,评委席上坐的要么是“老前辈”,观念保守;要么是门外汉,不懂装懂,而且媚众,评判起来就有失水准。这样去参赛,不获奖倒不要紧,最怕的是良莠不分,受到羞辱。因此要提倡比赛的专业化和严肃性,保证比赛的质量。
之三:大腕们怕评委受人情关系牵制,评判中出现人为的偏向,这样自己就会被“艺术腐败”所谋杀。因此要提倡比赛的公正性。
之四:大腕们为了扶植新秀,甘做人梯,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让更多的“小字辈”脱颖而出,成长为新的大腕。因此,提倡比赛要推动艺术更新,要有培养接班人的意识。
比较而言,方案三众所周知,缺乏新意,弃之不选为好。方案二提到的评委不一定就是“老前辈”或者“门外汉”,如果是相声艺术评论家,他们的评判应该具有艺术水准的。因此这个方案并非无懈可击,最好也不选。方案之一与之四相比,之四有新意,也很感人,不过,这些相声大腕“平时十分活跃”,丝毫没有退居“第二线”的意思,即是为了培养新人,也不会自我满足,尤其对于艺术家来说,应该永葆艺术青春,不断挑战自我;而方案之一强调的是做人要精神挺拔。两相比较,还是选择之一对读者更有启发性。如此筛选一番,最后的立意便能确立。
例2,歌剧《白毛女》的素材是20世纪40年代初流传在河北西部一带的“白毛仙姑”的故事。说的是靠山庄“奶奶庙”里有一个“白毛仙姑”,昼伏夜出,经常“显灵”。她指令村民初一、十五必须焚香上供。次日清晨供品就不见了,已被仙姑享用。这在当时当地的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区干部为了弄清事实真相,跟踪追迹,终于捉到了这个仙姑,她怀抱里还有一个小“白毛”。原来,她是本村一个老佃农的女儿,几年前被一恶霸地主逼死了父亲,她被占为女婢,又遭奸污,后来逃离火海,靠供品活命,以至毛发全白。这个故事传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许多文艺工作者产生了创作的兴趣。开始,他们认为,这个故事有破除迷信的意义,可以以此为主题进行宣传。后来,又认为这个故事不仅可以破除迷信,还可以把反迷信与反封建压迫结合起来,使主题更有思想意义,但未抓住本质。最后,在反复讨论中,提炼出“旧社会将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的主题,使这个近乎荒诞的生活故事产生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2.反弹琵琶法
“反弹琵琶”是指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就是反其意而用之,对常见的材料进行逆向思维,推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新主题。科学地“反弹”可以另辟蹊径,推陈出新,可使写作主体的思维品质上升到较高档次,会给人一种创新的感觉。
例1,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立意何等凄苦、悲凉。毛泽东“反用其意而用之”,创作出一首豪情满怀、蓬勃向上的新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立意何等激人奋发图强。
例2,“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立意就更深刻了。因为“名师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气向行家学习,让他们指点迷津,一定会进步很快;而“无师自通”要走好多弯路,想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永远在低层次徘徊,最终难以登堂入室。再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叹秋之情,写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咏秋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人常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而叶剑英元帅却写道:“老夫当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些例子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
当然,运用这种反弹琵琶法“作翻案文章,容易学,很有效,但也是个很大的陷阱”,[2]弄不好会将个人的成见当作传统的宣言,将漏洞百出的偏激之辞当作片面的深刻,逞才使气,哗众取宠。写作中采用逆向思维立意应当审慎,不可以意气用事,故意剑走偏锋。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再者,“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3.材料顿悟法
顿悟是一个由“感”至“悟”的过程,是受到客观事物的触发和撩拨而产生的“恍然大悟”的心理体验,也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从蝉声悟到抑扬的韵律,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从雨后的清凉悟到革命的成功”。[3]写作中的顿悟能使运思改变方向,激发出立意中的创造性思维。
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为了从材料中发现新的主题,先在记录纸上勾勾画画,随时注明自己的心得,但难以动笔,在一段时间里可能吃饭、走路甚至睡觉都在苦思冥想,直到有一天,心中忽有所动,来到书房笔走龙蛇或者敲击键盘,就想好了立意,接着顺利地完成了写作。有人认为顿悟是文学创作的专利,这是一种误解。顿悟,是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质的飞跃,它的产生,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写作上的顿悟,虽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它终究不是上天的恩赐和神明的指点,也不是超人的天赋和天才的本能,而是一种自我境况的突破和自身能力的超常发挥。它是从苦思开始的,勤奋的劳动态度、严肃的科学精神、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知识积累、良好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艺术技巧,这些才是获得顿悟的前提。
例1,鲁迅在《致许寿裳》文中说他写《狂人日记》是“偶阅《通鉴》,乃悟出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的”;毛泽东的《送瘟神》(七律二首)是他读了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才“欣然命笔”的。可见,感悟是一切精神创造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触发灵感思维也是一种确立主题的重要途径。
例2,作家梁衡1986年发表的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也是运用灵感思维立意的极好事例。梁衡本人是这样总结的:
为写觅渡,前后六年我三到常州秋白故居。我第一次到秋白故居时,碰到一群红领巾正在帮助打扫卫生,我问孩子们是哪个学校的?他们答:“觅渡小学的。”这个名字很有诗意,又有点怪。陪同解释,当年在故居也就是现在的纪念馆前曾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一刹那,我脑海里闪出了文章的主题,也确定了文章的标题。觅渡河,这是一个上天赐予的载体,一颗难得的梧桐树,一个天生的文学“意想”。文学创作就是这样,有时候缺思想,有时候缺故事,有一次高尔基给他的朋友写信说:请给我寄一个故事来吧。对短小的散文来说寻找一个好的意象就显得更为珍贵。觅渡河边发生的故事,一语双关,天衣无缝地诠释了瞿秋白一生寻找人生渡口,而没有结果的悲剧。
4.联想立意法
联想的本意是分析“此”与“彼”的关系,通过由“此”及“彼”,生发出一定的感想,提炼出一个哲理,升华出一种思想。利用联想立意,由于联想的双方都是活生生的形象化的东西,因而生动性和感染力就内含其中了。在采用联想立意时,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这样反而会造成读者的反感。采用联想立意法,需要丰富的表象储备,见多识广是联想的先决条件,如果不善于找出表象之间的相似、相近、相反等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就产生不了联想,无法进行联想立意。
例如,据《人民日报》消息,最近我国土地“沙化”状况首次呈现全国性逆转趋势,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双改善,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取得的成果是阶段性的,全国仍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亟待治理,有近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明显沙化趋势,防治任务艰巨,丝毫不容盲目乐观。记者涂国政能充分利用联想立意法,由此联想到人的思想也存在“沙化”的考验。所谓思想“沙化”,就是人的思想“养分”流失,价值取向失衡,道德标准错位,导致精神颓废、理想崩溃,甚至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受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消极的东西的腐蚀、侵害,有些人经受不住冲击和诱惑,导致精神世界的“水土流失”,造成思想“沙化”。提出了防治思想“沙化”的方法。为此,新闻评论《防治思想“沙化”》荣获2005年度《解放军报》优秀理论文章是当之无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