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把学习当作一生的课题
犹太民族,这个生命力极强的伟大族群,几千年来靠什么维系下来、繁衍下来?固然有诸多因素,但是其中最耀眼的闪光点是全民族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对犹太人而言,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于是他们把学习视为一生的课题,通过不断地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大脑。
犹太人在教育孩子时也总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会告诉孩子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更博学、智慧,从而将知识转化成财富。他们喜欢给孩子讲这样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
多年前,有一个基督教徒想在街上雇一辆马车。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排犹太人的马车。走近一看,马正在吃草,却找不到车夫。他就问在路上玩耍的小孩:“车夫哪儿去了?”小孩回答说:“在车夫俱乐部吧。”于是,这个基督教徒就来到街道深处的车夫俱乐部,看到在狭窄的屋子里面,车夫们都在学习《塔木德》。虽然是车夫,但他们一有时间就学习圣书。这就是传统犹太人的写照。
历史记载,当罗马人攻占“圣地”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只提出唯一一个“请求”,那就是强烈要求给他们保留一所哪怕是很小很小的学校。他们按照古犹太人先哲的睿智和教诲认识到,只要有了知识的园地、智慧的摇篮,这个民族就是有希望的民族,有前途的民族,就是打不垮、消不灭的民族。所以,他们含泪告别耶路撒冷时说:“历史会见证,将来我们会回到自己的家园。”
大多数犹太商人看起来更像学者,他们学识渊博,风度儒雅,身上普遍透着一股书卷气。这并非因为犹太商人都有高学历,都在学校学习过许多年,而是因为犹太民族的学习传统和钻研习惯。
因着数千年没有家园四处漂泊的特殊经历,犹太人对学习、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要比其他民族早熟得多,他们早就将之上升到“资本”、“资产”的高度,他们将之比作“抢不掉而又可以随身带走的资产”。
认识到智慧和知识的价值,犹太人对智慧和知识表现出无比的敬重。在其他民族将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的时期,犹太人却认为学者比国王大。被犹太人称为生活圣经的《塔木德》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要得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所有的一切也无所谓。对学者的敬重其实就是对知识的敬重。犹太人从小就把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当作毕生的义务。久之,这便成了个人的习惯,民族的传统。一个聪明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重视学习的,善于学习的回报就是知识和金钱。
纽特·阿克塞波正是把学习当作一生课题的榜样。
纽特·阿克塞波青年时期渴望学习语言,学习历史,渴望阅读各种名家作品,以使自己更加聪慧。当他刚从欧洲来到美国北达柯他州定居的那阵子,他白天在一家磨坊干活,晚上回来还要连续几个小时读书。
当他64岁的时候,他给自己在山上修造了一间小屋。自己做饭,自己料理生活。闲暇时去公立图书馆借许多书回来看。他感到从来也没有生活得这么自在过。一天凌晨3点钟,他读完了一本小说,这时他作出了一个决定:去上大学。他一辈子爱学习,现在他有的是时间,为什么不去上大学?
为了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他每天读许多书,有几门学科他已有相当把握。但拉丁文和数学还有点困难。他又发奋学习。后来终于相信自己已做好了入学考试的准备。于是他购置了几件衣物,买了一张东去康涅狄格州纽海芬的火车票,直奔耶鲁大学参加入学考试。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耶鲁大学。
犹太人家训:一个聪明和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重视学习的,善于学习的回报就是知识和金钱。将生活看成是在你前面无限延伸的、漫长的道路,只有坚持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生的课题,不断地努力向前走,才不会在中途迷失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